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甘肅民族工業有哪些

甘肅民族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5 07:31:08

『壹』 分析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概況。

1、近代工業的產生: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中國,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中國近代工業之始。這時期的外資工業主要是為外商對華貿易服務的。從1843~1894年,外國在華一共設立了191個工業企業,其中116個屬於船舶修造業和絲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業。外國在華工業投資,據估計到1894年止約近2000萬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兩項的便達1500萬元,占總投資額的75%。其餘75家工廠分別屬於印刷、食品加工、水、電、煤氣、火柴、服皂、制葯、造紙、木材、玻璃、水泥等行業,共擁有資本約500萬元,大多規模狹小。 外國在華創辦工業後20餘年,清政府開始創建用機器生產的工業。從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經營了21家軍用工廠(包括一家船廠),所費資金從低估算在5000萬兩左右。其中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和湖北槍炮廠,規模較大,設備比較齊全,是中國近代工業創建時期的大型工廠。軍用工業是非商品生產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不甚密切,但它促進了19世紀70年代民用工業的興起。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由中國人自辦的工業企業大抵有船舶機器修造廠27家,機器繅絲廠約113家,機器綿紡織廠8家,其他輕工業工廠47家,共約195家。其中多數規模很小,資本額不詳,有不少甚至在籌建期中或投產後不久便告歇業。設備比較完備的企業大多為官辦或官督商辦企業,如上海機器織布局、武昌織布官局和蘭州織呢局(見彩圖)等。商辦工廠如陳啟源經營的繼昌隆絲偈為華南繅絲業的發展起了引導作用;商辦船舶修造廠大多是從原來手工作坊基礎上添置一二部車床發展起來的,而到80年代逐步發展到修理和製造繅絲車和軋花機。以上近代工業的創辦,也標志著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逐步確立。
2、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後,民族矛盾日趨激化,抵制外貨,設廠自救的呼聲遍及全國。1895~1913年,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進入初步發展時期,並且在1896~1898年和1905~1908年出現了兩次投資工業的熱潮。這19年中,國內新創辦的、資本在1萬元以上的工廠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設24.6家,新投資總額達9822萬元,平均每年新投資為516.9萬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資本中80%以上屬於商辦企業,改變了甲午戰爭前以清政府投資為主的特點,民族資本成為本國工業資本的主體。同時在工業企業的地區配置上,開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漸向內地城市伸展。唯初步發展時期的工業主要是輕工業,重工業才見露頭,如創建於1889年的漢陽鐵廠,幾經改組,於1904年與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合組為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但1913年僅生產生鐵 9.7萬噸、鋼4.2萬噸。 在民族工業稍見發展的時節,外資在華工業憑借特權有了更為迅速的增長。據統計,這一時期中,外國在華設立的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工廠共達104家(其中以外國資本為主中外合辦的有18家),資本額4952萬元,為甲午戰爭前50年間投資總額的5倍以上。所以,在這段時間里,與外國在華工業投資激增速度相比較,本國工業仍處於劣勢地位。
3、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914年,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的主要參加者英、德、法等帝國主義國家轉入戰時經濟,放鬆了對遠東市場的追逐。中國民族工業遂獲得一個發展時機,從1914~1919年,新開設資本在1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包括礦場)共379家,資本額8580萬元,平均每年開設63家,新投資1430萬元。據1920年的統計,新設工廠的單位資本額在10萬至 100萬元之間的約占當時工廠總數的36%,而1914年則只佔11%,可見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超過了大戰前19年間所達到的水平。如果不是由於日本、美國利用歐洲列強無力東顧而乘虛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工業會有更大的增長。這一時期,日本加強了對華經濟侵略。它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原料、燃料,在上海、天津、漢口、青島等地設立紡織廠。戰前的 1913 年,日本在華紗錠為11.1萬余錠,到1919年增加到32.2萬余錠,增加幾近2倍。在麵粉業方面情況也相似。1916~1920年,日資麵粉廠增設了4家,還有中日合辦的5家,設廠地點自東北而擴及天津、青島、濟南等地。外國侵略的加劇,激起了1915年反對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群眾抗議運動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這些愛國運動也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4、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西方列強卷土重來,中國民族工業普遍地遇到了外國勢力爭奪市場的壓力。戰時發展迅速的綿紡織業這時出現了引人注目的變化。一方面,在相當多的中、小型棉紡織廠虧累擱淺的同時,若干大的民族資本紡織集團開始形成;而在另一方面,這些民族資本紡織集團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外國壟斷資本的滲透和侵蝕,呈現了半殖民地中國工業活動中資本集中的復雜局面。值得指出的是,由民族危機引發的 1925 年的「五卅」運動和1928年「五三」抵貨運動,也曾給這一時期的民族工業如紡織、麵粉、卷煙等業的發展以有力的推動。據估計,1920~1928年,新投入的工業資本在3億元左右。中國工業的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遇到了市場危機的威脅。國民黨發動的反人民內戰削弱了廣大人民的消費能力;東北廣大市場和資源被日本侵略者霸佔;西方列強為了轉嫁經濟危機,跌價傾銷進口商品;連同日本在華北的嚴重走私等等,造成國內市場購買力銳減,出現了物價下跌而銷售遲滯的景象,迫使工廠停工減產。1933年,棉紗價格跌落之巨為10年來所未見,全國紗廠虧多盈少;同年,上海麵粉價格狂落,存貨堆積,使部分工廠停工。這種景況一直持續到1935年。1936年,由於國民黨政府的法幣政策、通貨貶值的刺激,物價轉升,市場購銷情況有所改善,工業生產開始上升。可是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沿海、沿江戰火波及地區,工業設施迅遭嚴重破壞。僅上海一地,據當時上海社會局調查:受損害的工廠約2000餘家,損失總額在8億元左右。中國民族工業遂因戰爭的破壞而中落。這一時期,除了東北地區已全部淪為殖民地經濟以外,國民黨統治區外國資本的力量也在迅速膨脹。1936年的統計表明:外國資本大體上已經控制了中國生鐵產量的95%,鋼產量的83%,機器採煤的66%,發電量的55%,在紡織工業中則佔有紗錠數的46%和織布機數的55%。十分明顯,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外國在華工業資本確立了壟斷地位。
5、抗日戰爭以後的萎縮工業: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後,戰區工廠內遷,連同大後方新設工廠,比較偏僻的西南地區逐漸成為民族資本工業的陣地,重慶成了後方工業中心。其他如四川的成都、萬縣、瀘州、宜賓,雲南的昆明,貴州的貴陽,廣西的桂林、柳州,湖南的衡陽、祁陽、芷江、沅陵,陝西的西安、寶雞,甘肅的蘭州等城市都陸續發展成為後方的新工業區。就資本狀況看,當時以四川和雲南的私營工廠規模較大,而湖南、廣西的工廠規模較小,總的說來都較戰前為弱。但由於國民黨政府推行錯誤政策,使一度興起的後方工業,到1943年便陷於停工關廠的困難境地,其後幾年中艱難竭蹶的情景更見嚴重。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在中國經濟上的一個突出現象,是官僚資本的形成和膨脹。國民黨統治集團憑借國家政權,巧取豪奪,特別是在抗戰時期,利用戰時經濟統制,借用「公營」名義,控制工業企業。1942年後方共有工廠3758家,官營工廠在數量上雖只佔17.4%,但所擁資本額占總資本額69.5%,所擁動力設備佔全部動力的42.2%,官營工廠平均每廠動力有100匹馬力,而民營廠只有26.7匹馬力。其後數年,官、私工廠在這些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及至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沒收日偽財產和德、意的法西斯投資。其中接收日偽工廠便有2411家,作價標賣的不過10%,其他絕大部分成為國民黨政府的官營工業。1948年,官僚資本佔有全國產業資本的80%,控制了全國鋼產量的90%,煤產量的33%,電力的67%,石油和有色金屬的100%,水泥的45%,紗錠的38%,織布機的60%,棉布的73%,棉紗的39%,毛織品的50%,食糖的65%,紙張的30%。在這種情況下,民營工業處於受壓制和被排擠的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官僚資本主義是一種腐朽的生產關系,它投靠帝國主義,嚴重地壓制國內生產力的發展。中國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下,處於十分艱難的境地。 原因:1官僚資本主義的阻撓 2美貨的泛濫 3 內戰的影響
6、新中國對民族工業的改造:新中國成立以後,通過人民政府的沒收官僚資本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9世紀末以來,贛閩粵邊區各縣相繼降生的近代工業絕大部分轉變為國營企業。例如,1949年,瑞金縣人民政府接管民國政府員工印刷所的設備開辦瑞金新華印刷所,1956年,"昌明"、"福興"私營印刷所並入,新華印刷所更名為江西瑞金印刷廠1950年,長汀縣人民政府接管舊政府田賦處的碾米設備,籌建了縣 近代機器辦第一家國營工廠--第一碾米廠;興寧縣第一染織廠則是1951年由西庄、睦仁、霖興、大同、福利、農業、勤信、合眾、集泰等9家全縣較大的私營布廠合營的,1955年被批准為公私合營,定名為"地方國營興寧第一染織廠"。1924年創辦的妙培爐鐵廠,1950年為平遠縣人民政府接管,易名為妙培爐人民鋼鐵廠,後來發展成為平遠縣國營鋼鐵廠。1955年,通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梅縣共有海源、復興卷煙廠、光明電燈公司等13家私營工廠先後參加了公私合營;1956年,增加到18家;1958年至"文革"初期,上述工廠全部轉變為國營工廠;其中由海源煙廠、復興煙廠合並的公私合營企業--梅縣卷煙廠就是1960年過渡到地方國營企業的。於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贛閩粵邊區各縣建立的地方國營工業企業中,清末民國以來邊區降生的近代工業很快實現了所有權的轉制,成為人民政府所有的經濟實體和新中國公有經濟的主體。這些公有制純度高的工業經濟,在後來的城鄉分割與計劃經濟體制下,弱化了其對農村經濟發展應有的影響力。在80年代中期以後,它成為三邊地經濟改革主要對象,並在實現轉制轉軌中逐步融入世紀末三邊地區工業化與市場化的歷史進程中。對於這一部分工業企業,本書後面將不再另外給予更多的關注。

『貳』 甘肅省有哪些少數民族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佔全省總人口的8.7%。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裕固、保安、蒙古、薩拉、哈薩克、滿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

省內現有甘南、臨夏兩個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肅南、肅北、阿克塞、東鄉、麥積山、張家川7個民族自治縣,有39個民族鄉,民族自治地方面積17.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9.8%。

甘肅省少數民族如下:

1、回族925000多人,主要分市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省內。其他各地均有居住,信仰伊斯蘭教,使用漢語文,從事農業、手工業等。

2、藏族28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誠族自治縣,肅南、蘭州市、l協夏縣也有居住,二信仰喇嘛教,有才本民族語言和文字,從事農牧業。

3、東鄉族218000多人,生要分布在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夏縣、和政縣、蘭州市也有居住,信仰伊斯蘭教,有本民族語言,使用漢文,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

4、土族1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天祝、永登、臨夏等縣,信仰喇嘛教,有本民族語言,使用漢文,從事農業。

5、裕固族9400多人,主要居住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酒泉黃泥堡等地也有居住,信仰佛教,有.本民族語言,使用漢文從事畜妝業、農業。

6、保安族了400多人,主要居住在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和撒拉族自治縣,信仰伊斯蘭教,有本民族語言,使用漢文,從事農業、手工業。

7、蒙古族5600多人,生要居一住在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天祝、蘭州市等地也有居住,信仰喇嘛教,有本民族語言文字,從事妝業

8、滿族4800多人,主要分布在武威和天祝,蘭州市等地也有居了住,滿語滿文已不使用,採用腸語文

9、撒拉族4400多人,主要居住在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信仰伊斯蘭教,有本民族語言,使用漢文,從事農業。

10、哈薩克族2100多人,主要居住在阿克塞哈窿克族有治縣,蘭州市也有居住,信仰伊斯蘭教,有本民族語言文字,從事牧業。。

11、朝鮮族420多人

12、壯族280多人。

13、維吾爾族300多人。

『叄』 甘肅省以什麼民族為主

甘肅省在少數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族、藏族、東鄉族、土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薩克族、滿族等16個民族,此外還有38個少數民族成份。
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3個特有少數民族。從分布情況來看,回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散居在蘭州、平涼、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東、中段地區;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主要分布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裕固族、蒙古族、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中、西段地區。
拓展資料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省名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餘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葯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西王母降凡於涇川縣回中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隴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

『肆』 甘肅省最發達的城市

甘肅最發達的5個城市,第5是嘉峪關,第1是蘭州

嘉峪關

NO:5--嘉峪關市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西北部,下轄3區(不設區),人口24.59萬。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新興的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

嘉峪關

嘉峪關

酒泉

NO:4--酒泉市
酒泉,位於甘肅省西北部,下轄1區、6市縣,人口120萬。酒泉,甘肅面積最大的城市,為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景點有敦煌莫高窟、酒泉公園、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等。

酒泉

酒泉

金昌

NO:3--金昌市
金昌,位於河西走廊中段,下轄1區、1縣,人口47.87萬。金昌,古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是全國最缺水的城市之一。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產鎳被譽為「祖國的鎳都」。

金昌

金昌

慶陽

NO:2--慶陽市
慶陽,位於甘肅省最東部,下轄1區、7縣,人口265.58萬。慶陽,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原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富集,素有「隴東糧倉」之稱。

慶陽

慶陽

蘭州

NO:1--蘭州市
蘭州,位於甘肅省中部,下轄5區、3縣,人口369.31萬。蘭州,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西北第二大城市,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蘭州美女

蘭州

蘭州

你覺得哪座城市最美? 單選
156人 7%
酒泉
114人 5%
金昌
1269人 55%
蘭州
217人 9%
慶陽
271人 12%
嘉峪關
277人 12%

『伍』 甘肅地區風俗

【甘肅民族】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佔全省總人口的8.7%。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族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省內現有甘南、臨夏兩個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肅南、肅北、阿克塞、東鄉、積石山、張家川7個民族自治縣,有39個民族鄉,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積17.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9.8%。

從分布情況來看,回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散居在蘭州、平涼、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東、中段地區;東鄉、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裕固、蒙古、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中、西段地區。全省86個縣、市、區中,除少數民族聚居的21個縣、市外,其餘65個縣、市、區中均有散居的少數民族。

【文化特產】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里有直插雲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鬱郁蔥蔥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綠,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乏路的交通要道。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雷台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里熠熠生輝。

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綉、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遊的主要景點。

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治州,是藏、回、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著精美絕倫的建築,而且每年7次規模較大的法會和眾多的節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的臨復清真寺,是穆斯林民眾們的聚禮之地,這里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家聖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向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氣候特產】
甘肅省地處黃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從東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亞熱帶濕潤區到高寒區、乾旱區的各種氣候類型。
甘肅省氣候乾燥,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年平均氣溫在0~14℃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氣溫為4~9℃,祁連山區0~6℃,隴中和隴東分別為5~9℃和7~10℃,甘南1~7℃,隴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異很大,在42~760毫米之間,自東南向西北減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勻,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肅省光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為1700~3300h,自東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時數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區;隴南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區;隴中、隴東和甘南為2100~2700h。

全省總土地面積45.44萬平方公里(據國務院勘界結果為42.58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7位,摺合6.8億畝。其中,農用地為3.81億畝;建設用地0.14億畝;未利用地2.87億畝。人均佔有土地26.31畝。人均佔有耕地2.71畝,比全國人均佔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總土地面積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萬畝,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窪鹽鹼、沼澤等。

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3個流域、9個水系。黃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厲河及其它直接入黃河幹流的小支流)、渭河、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內陸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干湖水系)3個水系。全省自產地表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總量約294.9億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其中,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條。黃河流域除黃河幹流縱貫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條。該流域面積大、水利條件優越。但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長江水系包括省境東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龍江和西漢水,水源充足,年內變化穩定,冬季不封凍,河道坡降大,且多峽谷,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內陸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個水系,有15條,年總地表徑流量174.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頭出於祁連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遊河谷淺,水量小,河床多變等特點,但水量較穩定,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雖然甘肅省氣候乾燥,氣象災害危害重,但乾旱氣候區豐富的光能、熱量、風力資源、大氣成分資源等氣候資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據甘肅省氣候資源的分布狀況,開展氣候資源的分區規劃,並根據各區的氣候特點,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為甘肅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甘肅省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資源總量為4544.02萬公頃,人均佔有量2公頃,居全國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澤、石山裸岩、永久積雪和冰川等難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萬公頃土地可用於生產建設,占土地總面積的60.11%。各種林地資源面積396.65萬公頃,有白龍江、洮河、祁連山脈、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達4000餘種,其中有連香樹、水青樹、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貴植物;野生動物中列入國家稀有珍貴動物的達54個種或亞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野馬、野駱駝、野驢、野氂牛、白唇鹿等。各類草地資源面積1575.29萬公頃,占土地資源總面積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萬公頃,占草地總面積的99.34%,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之一。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724.15萬千瓦,居全國第10位,可能利用開發容量1068.89萬千瓦,年發電量492.98億千瓦小時。礦產資源種類多而儲量豐富。能源礦產中,煤、石油、油頁岩、天然氣、地熱水均有儲量,僅煤炭就包括了無煙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幾大類;黑色金屬有鐵、錳、釩、鉻等及冶金輔助原料礦產熔劑灰岩、熔劑白雲岩等14種,大部分已探明儲量,鉻鐵礦、釩礦、菱鎂礦及鑄型用粘土等儲量在中國居前5位;有色金屬礦產包括了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分散元素礦產共28種已探明了儲量,其中銅、鎳、鈷、鉛、鋅、銻、鉑族、硒和碲等礦產是甘肅的優勢礦產;此外尚有硫、磷、蛇紋岩、芒硝等非金屬化工原料礦產9種和石棉、白雲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屬建材原料礦產14種均已探明了儲量。
甘肅農業經濟中種植業居突出地位,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煙葉、當歸、黨參等,此外還有各種蔬菜瓜果種植栽培,形成了種類繁多、布局合理的種植體系,很多產品已成為甘肅省的名優特產,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國第二位)、敦煌長絨棉、山丹油菜籽、蘭州水煙、黑瓜籽、天水花牛蘋果、秦安蜜桃、岷縣當歸、紋黨、潞黨等。畜牧業是僅次於種植業的農業經濟部門,畜禽品種齊全,大家畜有馬、牛、驢、騾、駱駝,小畜禽有豬、羊、雞、兔等,有28個優良畜禽品種,其中河曲馬、山丹馬、岷縣黑裘皮羊、合作豬、靜寧雞、甘肅雙峰駝等是聞名中國的優良畜種。隨著多種經濟的發展,利用2萬余公頃宜養魚水面發展了漁業生產,共養殖100多個魚種,其中紅鱒魚、細鱗鮭、大鯢、甲魚、黃河鯉魚、鴿子魚、石花魚為名優特水產品。依靠省境森林資源和宜林土地資源積極發展林業生產,形成了以用材林、防護林、特用林、經濟林、薪炭林為結構,以冷杉、雲杉、油松、華山松、櫟類林、楊樺林等為優勢種的林業生產體系,活立木總蓄積量1.74億立方米。工業是甘肅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利用豐富的優勢資源,重點發展了基礎工業,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協調配合,包括煤炭、石油、電力、冶金、機械、化學工業、建材、森林、食品、紡織、造紙等十幾個部門在內的生產體系,已成為中國有色金屬、電力、石油化工、石油機械製造和建築材料的重要基地。

<a href="http://ke..com/view/8461.htm#6" target="_blank">http://ke..com/view/8461.htm#6</a>

『陸』 中國民族工業特點

1、特點
以輕工業為主,以沿海地區為主,行業發展不平衡、地區分布不平衡,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中,艱難曲折發展。
2、崛起原因
①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擴大了商品和勞動力市場
②洋務運動誘導和外商企業的刺激
③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3、簡介
民族工業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中國人創辦的用機器生產的工業。洋務運動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都應屬於民族工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柒』 甘肅省主要的少數民族是什麼

甘肅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早在商、周、秦時期,甘肅西南部就有氏、羌族的活動。秦漢之際,月氏與烏孫居於河西走廊。漢初,匈奴趕走月氏與烏孫,佔有河西。西晉太始初年,鮮卑族曾內遷甘肅。南北朝時,匈奴、揭、氏、鮮卑等族先後在甘肅境內建立了前趙、後趙、前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等七個國家。隋唐時期,突厥、回鵲、吐蕃、吐谷渾也曾在甘肅活動過。宋代,黨項羌建立了包括今甘肅大部地區的西夏政權。元統一中國,·甘肅為蒙古族佔領。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及至解放前甘肅境內共有回、藏、東鄉、裕固、蒙、哈薩克、保安、土、撒拉、…河北省有55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285萬,在全國居第9位,佔全省總人口的4.22%,世居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蒙古族和朝鮮族,其中滿族人口最多,為204萬,回族58萬,蒙古族16萬,朝鮮族近1萬。有6個自治縣、兩個民族縣、55個民族鄉、1390個民族村。6個自治縣即孟村、大廠回族自治縣,青龍、豐寧、寬城滿族自治縣和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兩個民族縣即灤平縣、隆化縣。
河北省少數民族的主要特點,一是大分散小聚居。全省少數民族分布在城鄉各地,農村佔90%,城市佔10%。但幾個世居少數民族又相對聚居。二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多是較為...甘肅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早在商、周、秦時期,甘肅西南部就有氏、羌族的活動。秦漢之際,月氏與烏孫居於河西走廊。漢初,匈奴趕走月氏與烏孫,佔有河西。西晉太始初年,鮮卑族曾內遷甘肅。南北朝時,匈奴、揭、氏、鮮卑等族先後在甘肅境內建立了前趙、後趙、前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等七個國家。隋唐時期,突厥、回鵲、吐蕃、吐谷渾也曾在甘肅活動過。宋代,黨項羌建立了包括今甘肅大部地區的西夏政權。元統一中國,·甘肅為蒙古族佔領。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及至解放前甘肅境內共有回、藏、東鄉、裕固、蒙、哈薩克、保安、土、撒拉、…河北省有55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285萬,在全國居第9位,佔全省總人口的4.22%,世居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蒙古族和朝鮮族,其中滿族人口最多,為204萬,回族58萬,蒙古族16萬,朝鮮族近1萬。有6個自治縣、兩個民族縣、55個民族鄉、1390個民族村。6個自治縣即孟村、大廠回族自治縣,青龍、豐寧、寬城滿族自治縣和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兩個民族縣即灤平縣、隆化縣。
河北省少數民族的主要特點,一是大分散小聚居。全省少數民族分布在城鄉各地,農村佔90%,城市佔10%。但幾個世居少數民族又相對聚居。二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多是較為貧困落後的「山老邊窮」地區,自然條件差,生產力水平較低。三是民族風俗習慣特點明顯,如回族的清真飲食。四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地來我省經商或從事手工業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日趨增多。

『捌』 甘肅的風土人情

【甘肅民族】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佔全省總人口的8.7%。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族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省內現有甘南、臨夏兩個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肅南、肅北、阿克塞、東鄉、積石山、張家川7個民族自治縣,有39個民族鄉,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積17.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9.8%。

從分布情況來看,回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散居在蘭州、平涼、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東、中段地區;東鄉、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裕固、蒙古、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中、西段地區。全省86個縣、市、區中,除少數民族聚居的21個縣、市外,其餘65個縣、市、區中均有散居的少數民族。

【文化特產】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里有直插雲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鬱郁蔥蔥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綠,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乏路的交通要道。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雷台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里熠熠生輝。

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綉、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遊的主要景點。

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治州,是藏、回、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著精美絕倫的建築,而且每年7次規模較大的法會和眾多的節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的臨復清真寺,是穆斯林民眾們的聚禮之地,這里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家聖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向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氣候特產】
甘肅省地處黃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從東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亞熱帶濕潤區到高寒區、乾旱區的各種氣候類型。
甘肅省氣候乾燥,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年平均氣溫在0~14℃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氣溫為4~9℃,祁連山區0~6℃,隴中和隴東分別為5~9℃和7~10℃,甘南1~7℃,隴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異很大,在42~760毫米之間,自東南向西北減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勻,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肅省光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為1700~3300h,自東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時數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區;隴南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區;隴中、隴東和甘南為2100~2700h。

全省總土地面積45.44萬平方公里(據國務院勘界結果為42.58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7位,摺合6.8億畝。其中,農用地為3.81億畝;建設用地0.14億畝;未利用地2.87億畝。人均佔有土地26.31畝。人均佔有耕地2.71畝,比全國人均佔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總土地面積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萬畝,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窪鹽鹼、沼澤等。

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3個流域、9個水系。黃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厲河及其它直接入黃河幹流的小支流)、渭河、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內陸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干湖水系)3個水系。全省自產地表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總量約294.9億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其中,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條。黃河流域除黃河幹流縱貫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條。該流域面積大、水利條件優越。但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長江水系包括省境東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龍江和西漢水,水源充足,年內變化穩定,冬季不封凍,河道坡降大,且多峽谷,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內陸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個水系,有15條,年總地表徑流量174.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頭出於祁連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遊河谷淺,水量小,河床多變等特點,但水量較穩定,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雖然甘肅省氣候乾燥,氣象災害危害重,但乾旱氣候區豐富的光能、熱量、風力資源、大氣成分資源等氣候資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據甘肅省氣候資源的分布狀況,開展氣候資源的分區規劃,並根據各區的氣候特點,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為甘肅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甘肅省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資源總量為4544.02萬公頃,人均佔有量2公頃,居全國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澤、石山裸岩、永久積雪和冰川等難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萬公頃土地可用於生產建設,占土地總面積的60.11%。各種林地資源面積396.65萬公頃,有白龍江、洮河、祁連山脈、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達4000餘種,其中有連香樹、水青樹、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貴植物;野生動物中列入國家稀有珍貴動物的達54個種或亞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野馬、野駱駝、野驢、野氂牛、白唇鹿等。各類草地資源面積1575.29萬公頃,占土地資源總面積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萬公頃,占草地總面積的99.34%,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之一。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724.15萬千瓦,居全國第10位,可能利用開發容量1068.89萬千瓦,年發電量492.98億千瓦小時。礦產資源種類多而儲量豐富。能源礦產中,煤、石油、油頁岩、天然氣、地熱水均有儲量,僅煤炭就包括了無煙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幾大類;黑色金屬有鐵、錳、釩、鉻等及冶金輔助原料礦產熔劑灰岩、熔劑白雲岩等14種,大部分已探明儲量,鉻鐵礦、釩礦、菱鎂礦及鑄型用粘土等儲量在中國居前5位;有色金屬礦產包括了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分散元素礦產共28種已探明了儲量,其中銅、鎳、鈷、鉛、鋅、銻、鉑族、硒和碲等礦產是甘肅的優勢礦產;此外尚有硫、磷、蛇紋岩、芒硝等非金屬化工原料礦產9種和石棉、白雲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屬建材原料礦產14種均已探明了儲量。
甘肅農業經濟中種植業居突出地位,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煙葉、當歸、黨參等,此外還有各種蔬菜瓜果種植栽培,形成了種類繁多、布局合理的種植體系,很多產品已成為甘肅省的名優特產,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國第二位)、敦煌長絨棉、山丹油菜籽、蘭州水煙、黑瓜籽、天水花牛蘋果、秦安蜜桃、岷縣當歸、紋黨、潞黨等。畜牧業是僅次於種植業的農業經濟部門,畜禽品種齊全,大家畜有馬、牛、驢、騾、駱駝,小畜禽有豬、羊、雞、兔等,有28個優良畜禽品種,其中河曲馬、山丹馬、岷縣黑裘皮羊、合作豬、靜寧雞、甘肅雙峰駝等是聞名中國的優良畜種。隨著多種經濟的發展,利用2萬余公頃宜養魚水面發展了漁業生產,共養殖100多個魚種,其中紅鱒魚、細鱗鮭、大鯢、甲魚、黃河鯉魚、鴿子魚、石花魚為名優特水產品。依靠省境森林資源和宜林土地資源積極發展林業生產,形成了以用材林、防護林、特用林、經濟林、薪炭林為結構,以冷杉、雲杉、油松、華山松、櫟類林、楊樺林等為優勢種的林業生產體系,活立木總蓄積量1.74億立方米。工業是甘肅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利用豐富的優勢資源,重點發展了基礎工業,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協調配合,包括煤炭、石油、電力、冶金、機械、化學工業、建材、森林、食品、紡織、造紙等十幾個部門在內的生產體系,已成為中國有色金屬、電力、石油化工、石油機械製造和建築材料的重要基地。

http://ke..com/view/8461.htm#6

『玖』 五十六個民族勝產什麼

華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制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 白族:分布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雲南,人口8.2萬余,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綉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志,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布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布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布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團,地戲
18、哈尼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綉,綉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綉
20、漢 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龍江,人口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4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萬餘人,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5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上刀桿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萬餘人,主要從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
31、滿 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約98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廣西,人口7.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飼養菜牛和編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語言。——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約0.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碗。有自己的語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內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萬餘人,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 族:分布在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刺綉、桃花織、錦蠟染和銀飾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分布在廣西,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語言。
37、納西族:分布在雲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巴舞,臘染
38、怒 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織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人口2.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產,有自己的語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8.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藝也發達,有自己的語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除種水稻外,還普遍種植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自己的語言。
43、水 族、分布在貴州、廣西等地,人口3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語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45、塔塔爾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萬餘人,以經營商業為主,兼營手工業和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會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萬餘人,土家織綿以其「色彩斑斕,做工精巧」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擺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35萬餘人,從事農業,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中獲獎,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甩發舞
49、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糧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語言。——手鼓舞
50、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1、錫伯族: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約17萬餘人,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2、瑤 族: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等地,人口1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盤王節、長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657萬餘人,喜食「砣砣肉」,愛飲「桿桿酒」,舞蹈音樂獨具特色,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虎節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肅,人口約1.2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崇尚騎馬和射箭,有自己的語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地,人口459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舞,布達拉宮
56、壯 族:分布在廣西、雲南等地,人口1555萬餘人,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錦」享譽海內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此內容為中國11.3億人口時的統計
回答者:binshan666 - 魔法學徒 一級 12-9 08:14

五十六個民族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全國總人口的91.6%。因此,習慣上把其餘55個民族稱為少數民族。這55個民族是:壯、回、維吾爾、彝、苗、滿、藏、蒙古、土家、布依、朝鮮、侗、瑤、白、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畲、拉祜、佤、水、東鄉、納西、土、柯爾克孜、羌、達斡爾、仫佬、仡佬、錫伯、景頗、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怒、阿昌、鄂溫克、基諾、烏孜別克、京、德昂、裕固、保安、門巴、獨龍、鄂倫春、塔塔爾、俄羅斯、高山、赫哲和珞巴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達1800萬人,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

漢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聚居在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東北平原;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從東北到華北、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區。

漢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漢語是當今中國的通用語言,也是國際上的通用語言之一。回族和滿族也使用漢語。其餘53個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語言;23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民族區域自治

實現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共同繁榮,是中國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根據這個原則,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由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地方性事務。截止2001年12月31日,中國已建立5個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成立),還有30個自治州、116個自治縣、3個自治旗。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以及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都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除行使同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外,還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利,包括:依照當地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主地安排使用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建設事業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另外,國家還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民族大學(學院)、民族幹部學校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中央政府在財力和物力上給予民族自治地方積極支援,以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生活習俗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中國各民族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條件、經濟發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在飲食方面,一般來說,南方人喜食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烏孜別克族喜愛吃烤羊肉串、 抓飯和饢,蒙古族愛吃炒米、炸羊尾和喝奶茶,朝鮮族愛吃打糕、冷麵和泡菜,藏族愛吃糌粑和喝酥油茶,黎族、京族和傣族愛嚼檳榔。在服飾方面,蒙古族習慣穿蒙古袍和馬靴,藏族愛穿藏袍,維吾爾族愛戴四楞綉花小帽,朝鮮族愛穿船形膠鞋,苗、彝、藏等民族的婦女愛戴金銀制的飾品,彝族男女外出時都喜愛披「擦爾瓦」(形如斗篷的羊毛披衫)。居住方面,漢族聚居地區普遍採用院落式住宅,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地牧區的民族大多住蒙古包,傣、壯、布依等南方民族愛住「干欄」式樓房等。

宗教信仰

中國是一個有多種宗教並存的國家,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國都有傳播,信教者約有上億人。當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人,信仰也有不同。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塔爾、烏孜別克、塔吉克、東鄉、撒拉、保安等10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藏、蒙古、珞巴、門巴、土、裕固族信仰喇嘛教(也稱「藏傳佛教」) 。傣、布朗、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苗、瑤、彝等民族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漢族中有些人信仰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

佛教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傳入中國,公元四世紀後開始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宗教。喇嘛教屬中國佛教的一支,主要流傳於西藏和內蒙古。現在,全國共有佛教寺廟1.3萬余座。其中著名佛寺有洛陽白馬寺、西安大慈恩寺、杭州靈隱寺、河南少林寺。西藏的大昭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青海的塔爾寺,內蒙古的五塔寺,北京的雍和宮則是著名的喇嘛廟。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大約在七世紀中葉。現在,全國共有清真寺3萬余座。其中著名的

閱讀全文

與甘肅民族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gl470拖拽模式怎麼解除 瀏覽:480
綿陽哪裡有鋁型材工業平台 瀏覽:532
汽車減配在哪裡看 瀏覽:976
賓士的esq在哪裡 瀏覽:773
工業園區准入節能規劃公司有哪些 瀏覽:516
煙台昌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在哪裡 瀏覽:128
奧迪q5後面怎麼吹暖風 瀏覽:774
工業互聯網跨界農業怎麼樣 瀏覽:801
奧迪哪個系列有天窗 瀏覽:42
寶馬車從沈陽運蘇州要多久 瀏覽:708
汽車噴漆砂眼是什麼原因 瀏覽:623
汽車加氣站歸什麼部門監督 瀏覽:197
成熟工業園如何實現工業40 瀏覽:95
寶馬車門裡面拉手怎麼蓋上 瀏覽:770
如何製作簡易汽車限速器 瀏覽:804
汽車空調泵管道如何清洗 瀏覽:742
汽車大燈黑膜哪裡有賣的 瀏覽:569
12年福建賓士製冷劑加多少 瀏覽:570
奧迪a5首付30萬月供需要多少 瀏覽:635
電動汽車如何擴裝續航鋰電池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