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製造工藝技術有哪些
傳統的有鑄,鍛,車,銑,刨,磨,鉗,沖壓,焊接,比較精密的線切割,電火花,激光,最先進的冷打,水刀等等.
其實各種機械製造工藝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有新的技術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只要有興趣,你也可以.
② 先進製造技術包括哪些技術
先進製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縮寫AMT,具體地說,就是指集機械工程技術、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等多種技術為一體所產生的技術、設備和系統的總稱。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集成製造系統等。
包括:——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
——自動化與自動控制技術;
——人工智慧技術;
——現代設計理論與技術;
——材料加工、成形的新技術;
——現代管理科學與技術。
而先進製造技術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技術群:
(1)主體技術群:是製造技術的核心,它包括兩個基本部分:有關產品設計技術和工藝技術。
(2)支撐技術群:a.信息技術:介面和通信、資料庫技術、集成框架、軟體工程人工智慧、專家系統和神經網路、決策支持系統。b.標准和框架:數據標准、產品定義標准、工藝標准、檢驗標准、介面框架。c.機床和工具技術。d.感測器和控制技術:單機加工單元和過程的控制、執行機構、感測器和感測器組合、生產作業計劃。e.其它;
(3)製造技術基礎設施.要素包括了車間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各種先進生產技術和方案方面的培訓和教育等。
③ 有哪些工業技術,例如切割,焊接還有哪些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
④ 製造業包括什麼
1、農副食品加工業
2、食品製造業
3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4、煙草製品業
5、紡織業
6、紡織服裝、服飾業
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9、傢具製造業
10、造紙和紙製品業
11、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12、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13、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1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15、醫葯製造業
16、化學纖維製造業
17、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1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1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2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21、金屬製品業
22、通用設備製造業
23、專用設備製造業
24、汽車製造業
2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2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2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8、儀器儀表製造業
29、其他製造業
30、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31、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4)工業製造技術的作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優勢:
(1)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領域占優勢,競爭力強。而且中國的勞動力素質也比較高,比如,在廣東、浙江一帶的勞動力一部分是農村出來的高中生,這些人的素質相當不錯。
(2)我國潛在消費市場大,能夠容納這些產品,促進這些產品很快地形成規模經濟。通常,一個國家的產品首先要在國內銷售。
取得了一定的經驗,達到一定的產量規模以後,再走向國際市場。中國這么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為產品的開發、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
(3)製造業基礎比較完善。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和支柱性產業,製造業為今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更加廣闊和深層次的階段。
(4)製造業生產比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相關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國家十分重視製造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國好多大型製造業的生產資源基礎比較好,並且在經濟調控中的市場導向作用也很有利於製造業的發展。
劣勢:
(1)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薄弱。
(2)企業缺乏活力。
(3)管理機制、管理思想落後,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4)市場機制不完善,競爭不完全;我們不具備市場經濟所需的基本的法律。
(5)重製造,輕研發;我們許多產品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做得雖然很大,但是研發很多都是從國外引進來的。
比如彩色電視機,我們的顯像管都是買進的,雖然對買進的技術作了改進,不會在知識產權方面產生糾紛,但是我們沒有原創技術。
(6)產品缺乏世界品牌。
(7)機械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
⑤ 生產技術准備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生產技術准備工作包括:1、技術文件准備 如產品和零件圖紙;加工、裝配工藝規程;工時定額及各類材料消耗定額等。在生產作業計劃開始實施之前,有關技術文件應發到各工段、班組。2、原材料和外購、外協件的准備 原材料和外購、外協件應在規格、品種、數量、質量、到貨期等方面滿足和保證生產現場的需要。為此,計劃人員必須掌握供應情況,必要時可根據來料、來件情況調整生產作業計劃。3、設備維修准備 設備正常運轉是完成生產作業計劃的重要保證。在制定作業計劃時,要考慮設備維護、保養、檢查、修理等需要,貫徹設備預修制度,准備好易損備件,保證設備處於良好運行狀態。4、工裝准備 現場生產所需的各類工裝(如:工具、量具、夾具、模具)必須事先准備好。編制生產作業計劃時要檢查工裝的准備情況,需要外購、製造、修理的就要及時組織采購、製造和修理。5、人員准備對各技術工種工人的配備、工作輪班的安排、各班組及工作地工人的臨時調配等,都要按生產作業計劃的要求作好安排。6、動力和運輸的准備 動力供應和物資運輸都是正常生產的基本條件。動力供應需備好燃料,維護好輸變電設備,使其保持正常運轉。物資運輸准備需做好運輸車輛、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合理安排運輸路線。 (鄭重聲明:「實用寶葫蘆」所有博文均為陳鵬老師管理實踐心得,請尊重老師成果,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⑥ 先進製造技術包含哪些關鍵性技術
先進製造技術在傳統製造技術基礎上不斷吸收機械,電子,信息技術,材料,能源和現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並將其綜合應用於產品設計,製造,檢測,管理,銷售,使用,服務,乃至回收的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產,提高對動態多變的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製造技術總稱。
1.先進製造技術涉及到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及工藝設計、生產准備、加工製造、售後服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它的目的是提高製造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面向工業應用的技術。
2.先進製造技術強調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感測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在產品設計、製造和生產組織管理、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它駕馭生產過程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
3.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先進製造技術要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它的競爭已經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轉變為以時間為核心的時間、成本和質量的三要素的競爭,因此它是面向全球競爭的技術。
4.先進製造技術的最新發展階段保持了過去製造技術的有效要素,同時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滲透到產品生產的所有領域及其全部過程,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技術群,具有面向21世紀新的技術領域。
先進製造技術包括兩個基本部分:有關產品設計技術和工藝技術。
⑴面向製造
面向製造的設計技術群系指用於生產准備(製造准備)的工具群和技術群。設計技術對新產品開發生產費用、產品質量以及新產品上市時間都有很大影響。產品和製造工藝的設計可以採用一系列工具,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以及工藝過程建模和模擬等,生產設施、裝備和工具,甚至整個製造企業都可以採用先進技術更有效地進行設計。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產品和工藝的並行設計具有雙重目的,一是縮短新產品上市的周期,二是可以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減少到最低程度,使最終產品成為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因此對實現面向保護環境的製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⑵製造工藝
製造工藝技術群是指用於物質產品(物理實體產品)生產的過程及設備。例如,模塑成形、鑄造、沖壓、磨削等。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滲入,傳統的製造工藝和裝備正在產生質的變化。製造工藝技術群是有關加工和裝配的技術,也是製造技術或稱生產技術的傳統領域。
先進製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縮寫AMT),AMT是中國1995年列入為提高工業質量及效益的重點開發推廣項目,該技術廣涉信息、機械、電子、材料、能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因此,該技術的發展對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⑦ 製造業包括哪些
製造業是將已獲取的物質資源作為勞動對象,通過加工、製作、裝配等環節以形成新部件、新產品的工業部門。製造業主要有冶金工業、機械工業、食品工業、紡織工業、電子工業等。先進製造業主要指通過信息化和機械化實現產能增長;主要應用在新產品技術部門,以及高科技產業中;
⑧ 製造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我國的製造業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輕紡工業,第二類是資源加工工業,第三類是機械、電子製造業。近期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有一個展會要開展了,如果想要了解工業製造業相關的設備、技術或者是行業發展趨勢的,建議可以到成都國際工業博覽會看看,4月22-24日是展會時間。
⑨ 製造業具體包括哪些行業
1、是重大先進的基礎機械,即製造裝備的裝備——工業「母機」,包括數控機床( NC)、柔性製造單元(FMC)、柔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工業機器人、大規模集成電路及電子製造設備等。
2、是重要的機械、電子基礎件,主要是先進的液壓、氣動、軸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壓電器、微電子和電力電子器件、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等。
3、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科學技術、軍工生產所需的重大成套技術裝備,如礦產資源的井采及露天開采設備,大型火電、水電、核電的成套設備,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的成套設備,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軋製成套設備,航空、鐵路、公路及航運等所需的先進交通運輸設備,污水、垃圾及大型煙道氣凈化處理等大型環保設備,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輸水輸氣等大型工程所需的成套設備,工程機械成套設備等。
(9)工業製造技術的作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十一五」以來,我國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裝備製造的大國,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二是裝備製造體系日趨完善;三是創新和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四是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但是,我國還不是裝備製造業的強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四個主要差距:一是技術創新能力急需提高,關鍵核心技術未完全掌握;二是產業基礎薄弱,基礎元器件、關鍵零部件、核心材料已成為發展「瓶頸」;三是產品結構不平衡,高端裝備產業急待培育和發展;四是產業集中度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少,國際知名的品牌少。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抓住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著力提升關鍵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製造裝備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加快機床、汽車、船舶、發電設備等裝備產品的升級換代,積極培育發展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製造業,促進裝備製造業由大變強。這為「十二五」裝備製造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