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服務 > 長安汽車如何破局

長安汽車如何破局

發布時間:2022-11-01 00:30:17

Ⅰ 長安汽車新能源亮劍,阿維塔科技會是它的破局之鑰嗎

近來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地,恐怕要屬《披荊斬棘的哥哥》這個綜藝,三十多位個性十足的哥哥,展現出了不同年齡階段的魅力,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在其他節目中"囂張跋扈"的rapper們在抱著保溫杯的趙文卓面前,卻相當乖巧,宛如調皮的高中生遇見了不苟言笑的班主任,這種反差萌相當具有喜感。

最受人歡迎的,當屬大灣區夢幻五人組,以陳小春為首的港圈五人組,勾起了很多人兒時的回憶。不僅如此,他們在一起時的狀態極為放鬆,用輕松樂觀的態度感染到了每個人,如此多才多藝的五個人,說要將"大灣區"做大做強,也讓人相信絕非虛言。

汽車 圈,也迎來了自己的"大灣區"組合。近日,長安 汽車 召開了2021長安 汽車 科技 生態會,會上宣布將與華為、寧德時代等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打造全新智能電動車品牌——阿維塔。

長安、寧德時代和華為,都是各自行業內的"頂流",他們的聯手猶如一個重磅炸彈投入到市場中,激起驚濤駭浪。

"每天練習半個小時",沒想到大灣區哥哥們竟然嚴格貫徹這一理念,閑暇時還要穿著拖鞋嗑瓜子去其他組觀光一下,真是相當瀟灑了。

哥哥們的瀟灑是源自於對自身實力的自信,憑借著過人的本領,他們能夠比較輕松的應對舞台上的挑戰。

阿維塔品牌的背後,也都是集實力之於大成者,頂尖的實力讓這個組合看來牢不可破,更是前途無量。

作為阿維塔品牌主導方的長安品牌,其品牌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輛,是第一個突破這一數字的中國品牌。

在2020年,長安品牌銷量突破150萬輛,讓很多人為止側目。而如今,才剛過去7個月的時間,長安品牌的銷量便突破了100萬輛,展現出了令人咂舌的速度。

至於寧德時代,則是全球最強大的動力電池 科技 公司,是動力電池領域當值無愧的龍頭。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在2020年便以34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一。而在今年上半年,它便以34.1GWh的裝機量超越去年全年,全球市佔率29.9%,位居首位。

而華為,則是全球最頂尖的 科技 公司之一,其在5G、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 科技 領域都有著不俗的實力。目前,它針對 汽車 智能化推出了CDC智能座艙與ADC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兩種解決方案,助力 汽車 產業實現技術升級,快速開發領先的智能電動 汽車 。

長安、寧德時代和華為三大頂尖品牌聯手,阿維塔 科技 的起點之高可見一斑。隨著阿維塔的入場,新能源市場的格局或將迎來新的變化。

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

這是長安 汽車 董事長朱華榮對未來的預測,至於會有哪些品牌,他不敢妄斷,但會有長安 汽車 ,他是無比確定的。

為何說未來一定會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這是因為,在新能源時代,燃油車三大件的核心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新能源車更加看重的是電池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在這兩方面,國產品牌已然走在了前列。

無論是造車新勢力的強勢崛起還是傳統車企的華麗轉身,都已經初見成效,他們所展現出的實力讓人不敢小覷。

根據權威機構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市場將迎來強勁增長。中國新能源 汽車 銷量也將由2020年的116萬輛增長至2025年的542萬輛。在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市場中,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絕對是有可能的。

為何長安 汽車 有底氣成為世界級中國品牌呢?

因為,長安 汽車 已經確定了六大戰略行動,從新品牌、新平台、新 汽車 、新營銷、新服務、新生態六大維度,全力推進"新 汽車 新生態"戰略建設。

在戰略轉型的道路上,長安 汽車 擁有"梭哈"的勇氣。它將在未來5年內投入1500億元,進行 科技 轉型,來提高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實力。

根據規劃,到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其中新能源佔比達到35%,為105萬輛;到2030年成為世界級品牌,銷量將達到450萬輛,新能源佔比達到60%,為270輛。

即便是對長安 汽車 來說,想要在新能源市場實現如此銷量都是有難度的,那麼長安新能源聯合寧德時代、華為以及其它頂級製造商打造的阿維塔 科技 便顯得異常重要了,它或許便是長安 汽車 通向世界級中國品牌的制勝之鑰。

無論是阿維塔 科技 的成立,還是長安 汽車 的戰略轉型,都令人感到心潮澎湃,但這總是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於是,我們看到由全新專用電動車平台打造的首款戰略車——C385驚艷亮相。僅僅是造型,C385便足夠秒殺市場大部分的車型了,流暢的線條以及富有 科技 感的大燈,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令人對長安 汽車 的新能源規劃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認知。

而若是提到技術,相信人們對C385的期待值將會提高一個檔次。一方面,它搭載了新一代超集成電驅技術,擁有高頻脈沖加熱技術,在極低溫環境下能夠實現5分鍾加熱20 ,有效解決了用戶冬季用車的焦慮。另一方面,它搭載全球首發的APA7.0遠程無人代客泊車系統,可實現無人在場的自動泊車、自動尋找車位等功能,方便的同時對新手司機也格外友好。

長安新能源C385已經足夠令人驚喜,但是讓人驚鴻一瞥的阿維塔 科技 旗下的首款高端智能電動中型SUV——E11無疑更值得期待。

活動當天,長安 汽車 董事長朱華榮與華為常務董事、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先生以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博士,一同以"神秘開箱"的方式,首次揭曉了這款代號為E11的純電動車。

如此富有儀式感的形式,也能夠證明E11這款車的重要性。而若考慮到技術優勢,E11的前路更是一片光明。毫無疑問,它將搭載寧德時代最先進的電池和華為HI全棧智能解決方案,這相當於剛下山的張無忌便掌握了乾坤大挪移和九陽神功,前途不可限量。

當然阿維塔E11仍在全力打造之中,它還將帶來怎樣的驚喜,也值得我們更多地期待。

新能源市場已經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賽道,有些車企雖然起步比較早,但是耐力不足,早早的便退場了,有些車企盡管入場比較晚,但准備的更加充分,反而表現得更加出色。

長安 汽車 進入這一賽道的時間並不算久,但它與所有車企都有所不同,大手筆的投入以及果斷的轉型,讓它擁有更足的爆發力和更持久的耐力,這便讓它有能力有底氣將這場持久的馬拉松變成一個人的加速表演。

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敢說長安 汽車 成為未來世界級的中國品牌是痴人說夢呢?

Ⅱ 為何長安UNI-K,被稱為「中大型SUV的破局者」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活最重要的構成部分,而在改革開放之後,這四項消費者的生活指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消費者,既要穿得時尚、吃得健康,也要住得舒適和出行方便。就拿住的和出行的來說,從改革開放初期人均不到8平方米的幾代同堂擁擠在一起,到如今人均面積已達到39平方米;同時,改革開放初期以自行車出行為主,變為自駕、打車上下班的普遍現象。

顯然UNI-T的熱銷,不僅是長安汽車在設計上進步的體驗,也是當下愈發挑剔的消費者對其的認可。而尺寸更大的UNI-K的到來,其不僅延續了UNI系列的科技個性設計,還加入了此級別消費者所需要的檔次感和家用需求,也是對中大型SUV當前格局的大膽突破。那麼它能否上市即熱銷,以及成為大家所期望的沖擊著自主高端車型的價格天花板的車型呢?我們拭目以待。

Ⅲ X7熱銷背後,長安歐尚「商轉乘」這樣破局 | 汽車產經

據介紹,到11月份時,歐尚Style App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400萬,日活超過10%。通過APP,用戶與廠家之間得以直接聯系,及時反饋問題及需求。據說,2021款X7新加入的一些車型配置,就來自於用戶的反饋。

此外,為建立覆蓋車主圈層的全觸點,與線上的APP相配合,在線下,長安歐尚的做法則是建立眾多的新形象智能終端展廳。

據介紹,截至目前,長安歐尚在終端渠道上建立了近400家新形象智能終端展廳,覆蓋國內86.7%地級市。到2022年,這一數據將達到1000家,覆蓋全部地級市。

「正如朱華榮董事長所強調的那樣,用戶終將選擇那些選擇了用戶的品牌,長安歐尚將繼續以『顧家進取族』為目標人群,幫助他們追求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

據何朝兵表示,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通過深挖用戶需求,以更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產品實現更大規模的市場覆蓋。

3

寫在最後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長安歐尚的累計銷量達到了135889輛,同比增長42.8%。這一數據,不僅與其他品牌相比顯得可圈可點,同時,也為今年整個長安汽車的向上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此前,在談到未來的發展計劃時,何朝兵曾表示,在長安汽車未來「十四五」的規劃當中,歐尚將是整個長安集團層面重點支持和推進的一個乘用車品牌。

而隨著更多資源的注入,以及自身體系力的完善,或許有一天,這個後起新秀終會完成向明日之星的蛻變。

Ⅳ 長安UNI-K:做一個偉大的破局者

文丨火島

顏值即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讓長安 汽車 給悟透了。

經歷了2018年和2019年的市場低迷之後,2020的整整一年時間里,長安 汽車 在新產品上持續發力,無論是UNI系列還是傳統車型的換代,都可謂賺足了眼球。

這個坐落在山城重慶的「 汽車 巨人」正在改變國人對它的固有印象。

2020年全年,長安 汽車 自主品牌乘用車系列銷售了978,398輛,同比增長20.6%,傲人成績的背後是長安 汽車 對於中國 汽車 市場的深諳理解。

CS系列SUV車型銷量持續走高,CS75全年銷售了266824輛,成為國內銷量僅次哈弗H6的車型,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UNI系列SUV車型。

作為長安 汽車 2020年最「吸睛」的系列車型,長安UNI-T在10萬級SUV市場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年輕人對其接受度非常高,出色的設計讓長安UNI-T在上市的第一個月銷量就破萬台,並且達成了連續六個月銷量破萬的里程碑式戰績。

這背後的原因,我想除了長安 汽車 在產品體制上的改革之外,更多的是長安對於現階段用車群體年輕化的深入研究與開發。

長安當然知道,僅憑UNI-T還不夠,UNI-T的空間在同級中優勢不明顯,急需一款尺寸更大,配置更豐富的中型SUV實現「破圈」,所以長安UNI-K來了。

初次見到長安UNI-K車型,是在去年的廣州車展上。該車型一經亮相就被被眾多媒體圍得水泄不通,憑借出色的設計成為車展最靚的崽,UNI-K是基於長安 汽車 4.0時代最新方舟架構下的全新產品,代表著中國自主品牌車型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造車理念。

何為方舟架構?長安 汽車 4.0時代下的集大成者體現,從安全,動力,設計以及自動駕駛四個方面提升車輛整體質感。方舟架構的功績已經在UNI-T車型上展現,嘗到成功果實之後,更加超前的UNI-K就此誕生。

外觀方面,全新UNI-K依然採用的是"沖破邊界"設計理念,在整個 汽車 圈十分超前,整個前臉飽含 科技 感的同時也不失雅緻,進氣格柵略有新能源車的既視感,大燈稜角犀利。

內飾設計上,UNI-K呈現給人們的是更加超前的設計理念,到底有多超前?如果把車標捂上,沒有幾個人會認為這是一台能夠量產的國產車。

中控台上的儀表盤採用了更加分體式的設計風格,與UNI-T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方向盤的造型也更加科幻,這種不採用套娃形式的設計,讓長安UNI-K還未上市就已經在行業內的口碑暴漲,這對於長安 汽車 未來的發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破局者的稱號非UNI-K莫屬

隨著存量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國內車企也都紛紛在提升自己的內力上下功夫,而長安 汽車 有條不紊地推出了UNI系列車型,在產品力上大大提升,給不少年輕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機會。

如何打破合資品牌以及國內其他豪華品牌對於新產品的壟斷,是長安 汽車 現在面臨的重大問題,眼看領克,WEY品牌蠶食著國內的豪華品牌市場份額,長安必然不能無動於衷,而長安UNI-K正是打破這種局面的一款關鍵產品。

在經歷了低谷之後,長安 汽車 痛定思痛,不斷完善內部機制,從全新產品上發力,面向年輕人群推出全新車型。

提振了市場的信心,也為長安帶來了不少潛在用戶,這一系列的發力動作,也讓長安 汽車 在行業內有了全新的形象,面對2021年的全新挑戰,長安已經做好了十足的准備,期待長安能夠交出一個完美的答卷。

Ⅳ 破局家用市場 長安凱程F70新增自動擋車型

從汽車市場發展趨勢就可看出,消費升級也附帶著舒適性的提高,除了外觀和內飾等方面有了著重要求之外,在硬體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最為基礎的變速箱方面,消費者也更趨於選擇自動擋車型。

結語:總體來說,從長安凱程F70自動擋車型的配置上可見,新車並沒有單單將自己局限成為工具皮卡,而是更多的傾向於品質和家用的定位。同時,自動擋車型的加入,也彰顯出長安汽車布局家用皮卡市場的雄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華為、寧德時代入局,長安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頂配」出圈

全球汽車行業正面臨巨大創新機遇,隨著特斯拉、谷歌、Uber等科技公司率先進入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未來對於傳統汽車廠商而言,是一場艱難的戰役,任何一家汽車廠商都很難單槍匹馬應對這些外來的「入侵者」。尋找合作夥伴,互為借力顯得尤為重要。長安汽車牽手寧德時代、華為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正是這一趨勢之下的產物。
高端純電汽車市場激戰正酣,繼東風嵐圖、上汽L項目後,又一國有車企長安汽車宣布將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長安汽車將攜手華為、寧德時代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且首款量產車型即將投入生產。」 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長安品牌日活動現場表示。
長安汽車的高端智能汽車之路來得有點突然,扔給市場的第一彈就是量產車即將生產,由於此前長安汽車並未發布該高端項目的任何信息,外界對於此款量產車依然知之甚少。
此外,華為和寧德時代的加入,讓長安的高端造車之路更具話題性,二者分別作為國內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企業,無疑給長安汽車吃下一顆定心丸。尤其是二者作為多家車企的供應商,此次則共同出現在台前聯合造車,這動作背後含意深遠。圖片來源於寧德時代官方
11月16日,長安汽車方面告訴時代財經,此次三方聯合創建的全新汽車品牌,定位為智能汽車高端品牌,其中包括一個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等。
事實上,長安汽車的中高端之路並不順暢,在吉利發布領克、長安發布WEY之後,作為自主銷量前三的長安卻在中高端品牌上動作遲緩,此後,隨著長安蔚來的成立,外界一度認為這將是長安的高端品牌承接者,然而,長安蔚來在今年6月卻被曝出蔚來已稀釋股份不足5%,此次長安卷土重來,又有多少勝算?
華為、寧德時代入局
今年以來,高端純電智能汽車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先是今年7月,東風嵐圖率先曝光,隨後10月上汽L項目披露,各自定位有所區別,不過終歸都是將目標鎖定在高端純電領域。
根據官方披露和媒體爆料來看,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華為和寧德時代幾乎都出現在嵐圖和上汽等項目的合作夥伴之中,包括今年7月,嵐圖舉辦新聞發布會,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親自出席了活動。圖片來源於車企官方
然而在本次的長安汽車的造車局中,三者卻是高調宣布將強強聯合一起創建全新汽車品牌,這和此前宣稱不造車的華為以及僅僅作為電池供應商的寧德時代相比,此番動作皆有些不同尋常。
11月16日,寧德時代方面告訴時代財經,公司將和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及智慧能源生態領域深度合作,一起加快推動汽車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的產業發展;華為方面則表示,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產業發展上,大家有著共同的願景和目標。圖片來源於車企官方
「寧德時代近來投入了上百億,對動力電池產業鏈投資入股以及加深與各大車企的合作等,在和LG化學等競爭中,寧德時代也在加快自身對電池甚至是車企的全產業鏈布局。」11月16日,有汽車行業分析師向時代財經表示。
此外,對於長安汽車自身來說,中高端品牌打造似乎更青睞於多方合作。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此前在采訪時就表示,長安汽車做中高端品牌,一定是通過與合作夥伴一起來打造。
2018年10月,被認為是長安汽車中高端品牌項目的長安蔚來正式成立。據悉,該公司董事長由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擔任,副董事長由長安汽車副總裁李偉擔任,雙方分別持股45%,然而長安蔚來並未掀起太多水花,直到今年6月,蔚來被曝已稀釋股份不足5%。
饒有趣味的是,在蔚來股份稀釋之際,華為就被傳出有意入股長安蔚來,由於華為此前一直宣稱不造車,只專注於為車企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合作模式,因此該消息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如今已明確成為長安的合作夥伴,華為是否會像此前傳聞一樣入股長安蔚來?同時,寧德時代的加入,三者合作又將以怎樣的形式展開合作也值得關注,對於上述疑問,時代財經致三方相關負責人,其中,寧德時代和長安方面回應稱,可以期待,現在還不能透露。
長安高端化之路如何破局?
作為國內自主銷量前三強,長安汽車在中高端品牌的探索上較為滯後。
2016年,吉利和長城汽車先後發布了旗下的中高端品牌領克和WEY,經過四年發展,雖然領克和WEY也有價格逐漸下探的趨勢,但總體而言,二者都收獲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反觀長安汽車,一直到2018年,才正式向外公布將要打造高端品牌。
2018年10月,長安蔚來成立,此前曾負責長安汽車中高端品牌前期籌備工作的長安新能源總經理楊大勇透露:「長安中高端品牌由長安蔚來團隊負責。」
到了2019年,長安汽車又被媒體爆料稱,公司內部正在推進一個代號為「AB」的高端項目,兩年時間過去,無論是長安蔚來還是「AB」項目,目前來看,二者都未有實質進展。
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長安蔚來,不僅李斌卸任了長安蔚來董事長一職,蔚來汽車也僅剩下4.62%股份,這意味著二者合作打造高端品牌的希望可能已經落空。
此番長安汽車攜手華為和寧德時代卷土重來,似乎更多了幾分底氣。一個覆蓋動力電池全產業鏈,一個專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再加上長安汽車自身的造車底蘊,三者的聯合自然被外界所看重。圖片來源於車企官網
不過,要想實現在高端智能汽車領域彎道超車,長安汽車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在以自動駕駛、萬物互聯等為特徵的高端智能汽車後面,是超算平台、AI、高精地圖、OTA、現代感測、自動控制、大數據、5G、等全方位的新興研發領域的巨大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攻關。
以嵐圖和上汽L為例,東風汽車回A募集210億元資金,嵐圖項目就占據70億資金份額,同時,招股書還顯示,將對新一代汽車和前瞻技術開發項目投資127億,其中包括新能源平台架構、電子架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氫燃料電池等項目,這部分利用募集資金77億元,而上述項目皆覆蓋智能純電汽車范疇,合計將使用募集資金147億元。
上汽作為國內最大的車企,面對高端品牌打造,同樣倍感資金壓力,據知情人士透露,L項目將成立獨立公司,並採用輕資產重研發、市場化資本運作模式,並將吸引更多國內、國際資本加入。
隨著高端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者越來越多,能否突圍又是另一大考驗。當下的市場格局,仍然是特斯拉一枝獨秀,有著先發優勢的蔚來、理想等新勢力暫時站住了腳跟,而東風、上汽和長安等與之相比,進展稍顯遲緩。
此外,在新四化趨勢和政策等多方助力下,國內新能源和中高端純電市場份額正逐漸擴大,長安、東風、上汽等後發車企更應思考如何收割正在增長的市場空間。
「目前中高端新能源的競爭中,除了特斯拉,包括蔚來、上汽等車企都有著自己的組合優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相應市場。」 如何實現「超車」,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曾向時代財經表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不做「三好學生」的長安要如何打造性能DNA

置身於史上最漫長寒冬的中國車市,往往令人產生不真實的壯烈感。

增轉存、能源加速迭代、5G與智能化革命都是橫亘在汽車圈的事實,但更殘酷的事實在於,當這一切以組合拳的形式向汽車工業襲來,最先直面暴擊的卻是中國的汽車品牌們。這種情形之下,要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主陣地打贏一場存亡戰,實現中國汽車的騰飛,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迫在眉睫的大事。

打造家族化性能基因素質

長安汽車擁有一支專門攻關性能開發的獨立團隊,陣容近百人,伍操是性能所的負責人。這樣的「資源配置」在目前的中國汽車品牌車企當中,基本屬於「豪華頂配」。

伍操告訴筆者,對性能的追求有時候非常「玄學」,但長安要打造一流中國汽車品牌的標桿,就必須打通這其中的諸多微妙關竅,把品牌特質真正注入到每一款車型當中。

從首款車型奔奔開始解決車輛「錯誤狀態」,到第二代車型悅翔真正意義上聚焦到性能領域「強調感知」,再到逸動時代注重打造「內部質量體系」,可以說長安在性能開發上走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探索之路。

到今天,長安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性能開發體系。

即以客戶調研為主線,把用戶對於不同技術的關注程度按L(領先)A(上位)C(中位)U(下位)四個級別做出定位,投入更多資源著重突破用戶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使之達到明顯優於競品的效果。

目前世界主流的汽車品牌當中,如寶馬、馬自達、本田等都會擁有非常典型的性能DNA,這種典型性不在於它們都有統一的標准,相反,它們的迷人之處正是在自身區別於其他品牌的性能特質。

Ⅷ 從年銷百萬到一地雞毛,長安福特的教訓觸目驚心,破局沒那麼容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世事難料,變化無常。

而在中國的 汽車 市場,一個品牌的盛衰興替則用不上三十年這么長的時間,有的時候三年足矣。

就比如長安福特。

2020年8月30日,長安 汽車 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其中長安福特的成績讓人不禁唏噓——中國的 汽車 市場實在太殘酷了。

長安 汽車 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7.82億元,同比增長9.73%;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達26.02億元,同比大漲216.17%。

而合資品牌則有些暗淡,長安福特實現銷量9.70萬輛,同比增長29.7%,別看銷量有所增加,但是它的凈利潤方面表現欠佳,虧損11.40億元(這並不是長安福特第一次虧損,2018年長安福特全年銷量37.8萬輛,同比下滑54.4%,凈虧損8.04億元,直接拖累長安歸母凈利潤暴跌90.46%),就連一向不被人看好的長安馬自達凈利潤都達到6.59億。

由此可見長安福特處境之艱難。

而在2016年,長安福特銷量達到90萬+,距離百萬俱樂部僅有一步之遙,市場前景無限看好。大家都以為即將開始一段新的征程,但沒想到這卻成了長安福特最後的高光時刻。在隨後的三年時間,長安福特年銷量逐年下滑,2017年,長安福特銷量82.8萬輛,2018年銷量37.8萬輛,2019年銷量僅為18萬輛。

毫無疑問,這就是明晃晃的斷崖式崩盤,速度之快、落差之大,非常觸目驚心。

曾經,長安福特和大眾、日系等一票對手並駕齊驅,當年的福克斯、翼虎、銳界都是各自細分領域的帶頭大哥,風頭一時無兩。在最高峰時期,長安福特貢獻的利潤占長安 汽車 整體利潤九成左右,福特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 歷史 最高的4.09%。

一、前世今生,一波三折

眾所周知,長安福特成立的時間是2001年。

其實,早在1978年,福特就有意進入中國市場,亨利·福特二世說「福特 汽車 公司非常有興趣,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 汽車 工業的發展進程」。

但是,福特卻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直到2001年,福特才和長安 汽車 成立合資公司。

那這20多年,福特都幹了些啥呢?

1995年,福特曾經有機會和上汽合作,當時上汽在美國和通用、福特同時接觸,以敲定最終的合作夥伴,但是因為福特一直堅持大宇50%的股權控制,這讓上汽難以接受,同時通用在零部件國產化、技術開發、CKD材料進口價格、技術轉讓條件及費用等方面的更具有誠意,最終的結果是上汽和通用結緣,福特出局。

隨後在1998年,福特又和東風 汽車 接觸。因為當時東風內部的債務負擔比較大,福特的合作條件又有些苛刻,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進入21世紀,眼看大眾、通用、本田、豐田、日產等大車企都在中國開花結果,福特最終把目光投向了長安 汽車 ,兩者牽手成功。

表面上看,福特是全球一流的知名車企,而長安 汽車 是中國的百年企業,兩者的合作看起來門當戶對。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當時福特 汽車 累計虧損達到54億美元,而長安 汽車 當時也受制於政策,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再加上當時長安 汽車 還是主打微型車,對雙方來說,彼此只能說是搭夥過日子。

二、高光時刻,水漲船高

長安福特的開局算不上太好,發展也一直不溫不火。

2003年首款車型嘉年華下線,當年銷量不到一萬台,而其他合資對手的年銷量都超過了5萬台,直到2012年,長安福特的年銷量也一直沒有超過50萬台。同樣是在2012年,上汽大眾的銷量為128萬,上汽通用為131萬,一汽大眾為130萬,成立晚一年的北京現代年銷量85萬,成立晚兩年的東風日產銷量77萬。

能夠看得出來,長安福特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不小。

直到2013年,長安福特終於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2013年,長安福特銷量突破50萬,達到67萬,同比大增62%;

2014年,長安福特銷量80.2萬輛,同比增長18%。

2015年,長安福特年度銷量達到86.8萬輛,實現了小幅增長。

2016年,長安福特登頂95.8萬輛,達到最高銷量紀錄。

至此,長安福特距離百萬銷量門檻僅一步之遙。

我們再看競爭對手的表現,2016年,北京現代銷量為114萬輛,東風日產113萬輛,上汽通用188萬輛,上汽大眾200萬輛,一汽大眾190萬輛。

很明顯,長安福特和對手的距離縮小了。

我們現在回過頭看,那幾年中國 汽車 市場高速增長是長安福特銷量的突飛猛進的重要原因。

2011年,中國 汽車 市場整體銷量為1850萬輛,一直到2017年,這個數據超過了2800萬輛,這6年間,市場增量足足有1000萬。

長安福特借勢水漲船高,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客氣地說,在這樣猛烈的巨風下,如果還有誰沒有被帶起來,那它趁早和中國市場說再見。

強勢的產品更新計劃是長安福特快速發展的另一個原因。

產品層面,長安福特在2011年推出了1515戰略,主要內容是2015年在中國市場推出15款新車,包括翼虎、翼博、福睿斯、銳界、金牛座5款全新車型,還有福克斯、蒙迪歐2款車的全新換代,再加上嘉年華、福克斯2款車型的中期改款。

其中以福克斯、翼虎以及銳界最為亮眼。福克斯力壓朗逸成為2014年的轎車市場銷量冠軍,銷量達到39萬,2015年和2016年的銷量也都超過了20萬,暢銷程度可見一斑。

翼虎2014年銷量達到了23萬輛,

技術上,2011年引進當時福特最新的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雙離合變速箱。

客觀地說,當年美系車品牌影響力還是相當不錯的,「馬丁臉」在當時是一個大看點,再加上操控口碑以及動力加持,這一波福特的產品力還是很能打的,為銷量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炮彈。

三、斷崖式下降,光速隕落

從2016年銷量近100萬輛到2020年前七個月銷量僅有8萬+,還不到9萬輛。當然有人會把這個原因歸結於車市整體下滑,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三年多的時間,長安福特的衰退速度也著實驚人。

一般來說,內因更具有決定性。

1、首先就是最直接的車型產品。

長安福特的衰退與它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布局有很大的關系。曾經有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說福特在中國銷量大幅下跌主要是因為新產品導入乏力。

2015年金牛座上市之後,直到2018年的全新福克斯,長安福特在三年的時間里竟然沒有推出一款新車,這在高速發展的中國車市裡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們則瘋狂推出新車,尤其是日系品牌,在2018年之後整個車市趨於低迷的時候竟然逆勢增長,幾乎是全面開花,從小型車市場到中大型市場各個細分市場都咄咄逼人, 原有的明星產品繼續補強,還增加了很多孿生車型,比如豐田的奕澤和C-HR、威蘭達、本田冠道和UR-V,凌派、皓影、尊享、INSPIRE,幾乎每一個細分市場都布局了兩款車型。

此外,斷軸和變速箱等質量問題讓福特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長安福特旗下核心車型的斷軸以及雙離合變速箱抖動嚴重問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關於受理 汽車 產品投訴情況的統計,2017年,長安福特被投訴850次,位列第一,超過一汽大眾的806次和上海大眾的712次,這讓長安福特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不僅沒有正面積極解決問題,嘴硬拒不召回,反而敷衍了事,能拖就拖,這極大傷害了消費者的熱情。

反觀大眾因為DSG雙離合變速器也被消費者詬病,過程是有些曲折,但大眾還是選擇了召回,結果還是正面的,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大眾成為了大贏家。

中國市場就是這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手在攻城略地,而長安福特固步自封,眼睜睜看別人大口吃肉,自己只能幹喝湯。

現在是還能喝點湯,未來有可能就像鈴木一樣,連桌面都上不了,灰溜溜地溜出中國市場。

2、庫存高企

銷量不振另外一個連鎖反應就是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大。

前兩年,因為產量過剩,長安福特主動減產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用長安福特經銷商的話說就是,以前會根據長安福特提供的預計產量進貨,而最近兩年,則變成了長安福特經常臨時通知下周停產,這種突然襲擊搞多了,對經銷商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據了解,長安福特整車工廠有5家,其中3家在重慶,1家在杭州,1家在哈爾濱,5家工廠總產能約為160萬輛。

哈爾濱工廠投產於2016年,當時長安福特的年銷量95.8萬輛,正處於巔峰時刻,未來可期。

誰也沒有預料到,長安福特竟然自己先崩盤了。

銷量驟減的一個後果就是,產能過剩、經銷商壓力更大。隨後連鎖反應是,經銷商進車更加保守和謹慎,導致長安福特的銷量可能進一步下滑。

中國 汽車 流通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2月,長安福特庫存系數高達3.16,高居國內合資品牌「榜首」。最近幾個月雖有所下降,但仍遠高於0.8-1.2之間這個合理庫存系數范圍。

3、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高管頻繁更換。

業務上的所有風吹草動,最終都是人做出的決定,所以,福特中國管理層人員的頻繁變動理當要為市場表現不佳背鍋。

據不完全統計,福特中國自2008年至今的12年時間里,中國市場負責人的位置至少有8人坐過,平均在職時間1.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這些年份都發生了中國市場負責人的人事變更。

這顯然不是一款或者幾款全球車型就能做到的。

在品牌忠誠度較低、受產品更新頻率影響較大的中國市場,這無疑是個危險的信號。

4、福特總部對中國業務的戰略出現了問題

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一個福特」的戰略幫助福特度過了危機。這個戰略的主要內容是在精簡各個級別的產品,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產品同步,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整合全球資源,縮減成本,效果當然是非常顯著的,福特迅速擺脫120億美元的虧損狀態,度過了危機。

但隨著中國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一個福特」的打法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畢竟中國市場有自己的特點,中國消費者也有自己的使用需求,大空間、低油耗還有實用性都是用戶關心的重點,而福特的全球車型明顯不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直到2012年,長安福特還只有福克斯、蒙迪歐和嘉年華三款轎車,翼虎直到2013年才進入中國市場,而此時國內的SUV市場已經如火如荼了,我們再來看2015年上市的金牛座,盡管定位是中高端轎車,我記得是陳道明代言的,但實際上這款車型在美國市場已停售多年,這種業務決策只能說非常漫不經心。

我們再看競爭對手的表現,它們基本都針對中國市場做出相應的產品戰略。如通用進入中國後與上汽共同成立泛亞技術中心,為中國本土市場做出相應的產品調整,早在2008年就上市的號稱德原朗的朗逸在中國市場都成了明星產品,雷凌作為卡羅拉的兄弟車型在2014年也開始銷售,現在朗逸堪稱本土化最成功的車型,雷凌的月銷量基本保持2萬+的水平,和卡羅拉遙相呼應。

但福特的中國戰略恰恰相反,要不靠著全球車型吃老闆,要不就湊乎來個老掉牙的車型,這樣的戰斗表現註定了長安福特的影響力一落千丈,市場銷量自然一敗塗地。

四、痛定思痛,全面再來

別人家都是跟著大盤跑,就能收獲銷量,而福特卻偏偏「逆市而為」,這種表現深深刺痛了福特的神經。

盡管福特在中國市場上遇冷,但是,福特絕對沒有放棄中國市場的動機。當福特意識到它在中國市場的失誤之後,馬上就調整了策略。

1、首先是人,高管陣營本土化

2018年4月,李宏鵬出任福特大中華區銷售與市場副總裁兼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2018年10月,奇瑞 汽車 原總經理陳安寧出任福特集團副總裁、福特中國CEO。陳安寧可謂是福特老兵了,兜兜轉轉這么多年又回到福特。陳安寧回歸之後,福特將中國市場升級為與北美市場並列的核心市場,由福特總部直管,用陳安寧自己的話說就是「福特在中國的業務我能說了算。」

緊接著,福特中國及其在長安福特的高管層,迎來了一波重新排兵布陣。先後由曾經有著9年東風日產營銷經驗的原寶沃 汽車 CEO楊嵩,出任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原福特老將劉宗信再次加盟,出任銷售副總裁;曾經有著10年日產公關經驗的原寶沃 汽車 市場總監霍靜女士,出任福特中國公關副總裁;以及最近一段時間陳曉波和王金海分別出任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副總裁和執行副總裁的職位。

如此之大的高管陣營本土化改革,對長安福特來說,實屬前所未有,這顯示了福特變革的決心和力度。

2、產品換新、技術升級

2018年全新福克斯的上市,長安福特在2019年又緊接著推出了全新一代福克斯Active、全新產品銳際Escape、全新第六代探險者投放市場,以及金牛座、銳界中期改款產品等。

舉動可以說不小,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奪回曾經丟失的市場。

2019 年4月,陳安寧發布了「福特中國2.0」戰略,主要內容是330計劃,即3年時間推出30款以上新車型;其次,深化在華戰略合作夥伴計劃,同時也發布了智能 科技 計劃和中國創新計劃。

長安福特在2019年上市和改款的車型上,還搭載了智行信息 娛樂 系統SYNC+,這是和網路合作開發的,還有Co-Pilot360駕駛輔助系統,還有C-V2X技術,這些技術都已經搭載或即將搭載在長安福特的車型上,

市場和消費者能夠感受得到,長安福特對市場的變化趨勢依然敏感,雖然失落了幾年,但在技術儲備上並不遜色。

3、此外經銷商層面,長安福特的決策也明顯更有針對性。

代理過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一職的劉曰海之前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說過,經銷商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精細化運營。

具體表現是,2019年,長安福特調整了經銷商管理思路,銷售模式由批發推動型轉向零售拉動型——即變「以產定銷」為「以銷定產」。

基於這個思路,長安福特經銷商減輕了庫存壓力,情理了3萬台積壓庫存,最大程度地幫助經銷商改善財務和現金流。

五、效果初顯,但問題更多

2019年是長安福特調整過後的第一個完整銷售年,但銷售數據並不理想。

2018年,長安福特年銷量為37.78萬輛,同比下降了54.38%,2019年銷量為18.39萬輛,同比又下降了51.3%,2020年前8個月總銷量達到13.54萬,同比去年同期103854輛增長了30%,目前可以說終止了跌跌不斷的趨勢。

而且,長安福特自從2020年4月份起,已經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這無疑是個正面的信號。這已經說明了,去年發布的「福特中國2.0」戰略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從具體車型來看,目前長安福特的銷售主力是銳際,目前銷量已經超過2萬,其次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銳界,轎車方面,以福克斯和福睿斯為代表,銷量也都分別超過了兩萬,雖然說和競爭對手相比,長安福特這幾款車的銷量並算不上多出色,好在SUV和轎車兩個最重要的細分市場表現都比較均衡,正是憑借這一點,長安福特才實現了整體銷量同比增長。

從銷量上來看,2020年長安福特在單月銷量以及累計銷量兩個統計口徑上,都實現了同比增長,但這個增長建立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之上,這並不能說明長安福特在華復甦。

1、產品依然存在問題

從產品來說,長安福特旗下車型依然問題重重,致命問題依然存在,並沒有隨著管理層的本土化而恢復競爭力。

比如福克斯2015年沒有解決的問題,2018年的更新換代還依然存在,沒有得到解決,配置上沒有亮點,更過分的是還搭載了三缸發動機,雖然從技術層面三缸發動機已經日新月異,但無奈市場就是不認賬。這也導致了一個事實,曾經8個月銷售近30萬輛的車型,2019年全年銷量不足1萬輛,現在月銷量也就是2000多台,被當年並駕齊驅的對手狠狠地甩在了後面。

蒙迪歐和翼虎的改款像是敷衍了事。除了翼虎換了個新的馬丁臉,其他的變化,不拿放大鏡都找不出來。內飾設計一如既往地老舊和潦草,絲毫沒有要跟上潮流的意思。

還是那句話,在中國市場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長安福特的這種操作註定了它難以恢復到往日的水平。

2、從目前市場競爭的態勢來看,長安福特陷入了多重困境。

一是剛才說的自身問題,自家車型雖然這幾年極力推新,但原來消費者熟悉的車型換湯不換葯,甚至還逆勢而行,新出的車型則需要市場發酵和推廣,需要消費者慢慢認識,不能迅速轉換銷量,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

三是我們從乘聯會的統計數據中,能夠看出德系、日系乘用車市場份額上升明顯,而美系、韓系、法系同比降幅均超過20%,留給長安福特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少。

從整體形勢來看,長安福特的未來場景並不樂觀。可以預見的是,長安福特要想在中國市場恢復往日的銷量規模,它必然要經歷一場惡戰,而它本身也要經歷一場陣痛。比如說人事方面會在繼續調整,產品方面也要拿出更多的誠意出來。

以上就是長安福特此刻的真實寫照。

此前公布的『2025計劃』中,福特正在醞釀新一輪多達50款新車的產品陣容,其中包含15款電動車和8款SUV車型,看起來振奮人心。

只是,戰略上的表述上高舉高打是理所應當,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實現目標則是另外一回事。上文說了,長安福特三面受困,要想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要想實現4年前的銷量規模,這不是喊喊戰略就能實現的,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困難要克服。

希望長安福特能早日找回狀態,畢竟留給它的市場空間並不多了。

Ⅸ 長安汽車有什麼優勢,為什麼總能在逆境下突圍成功

長安汽車似乎可以揚眉吐氣了,2020年7月,旗下多款車型銷量大增,其中CS75成功沖上SUV市場銷量亞軍、新開發網紅級車型UNI-T第二個月銷量破萬,逸動則爬上自主品牌轎車類別銷量第一寶座。1-7月長安汽車累計銷售46.44萬輛新車,超過長城、上汽,成為僅次於吉利汽車的第二高銷量的自主品牌車企。

長安汽車,憑什麼逆襲?

長安UNI-T

長安汽車無疑是成功的逆襲了,至於2020年的劇終能否進一步超越吉利汽車成為自主品牌銷量首席,都不重要了。

不過,在長安汽車高奏凱歌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其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兩大問題,對於懵懂的消費者尤其需要格外重視。

第一,長安汽車早期的1.5T發動機曾經發生過批量機油增多問題,全新藍鯨高功率1.5T發動機同樣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穩定性尚未可知。

第二,包括CS55 PLUS、CS75PLUS、UNI-T、逸動PLUS等搭載藍鯨發動機的車型,自動擋幾乎全部換裝了雙離合變速箱,可靠性變差。

試駕時間認為,長安汽車向上奔走的勇氣可嘉,但多少存在冒進的風險,很難守住逆襲的成果,或會像長城汽車那樣日漸式微。

Ⅹ 中國車商創變謀新 長安汽車助力賦能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引導行業內企業用足用好國家相關汽車行業利好政策,助推汽車消費,提振發展信心,探討轉型方向,由全國工商聯指導,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主辦,長安汽車特邀協辦的以「著眼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共謀新發展」為主題的2022中國車商轉型發展高峰論壇於2022年7月30日成功在長沙舉辦。

近年來,長安汽車更是不斷豐富產品譜系,產品煥新效果明顯, 2022年1-6月長安汽車集團銷量突破110萬輛!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1-6月累計銷量突破60萬輛,4-5月連續兩個月實現登頂中國品牌燃油車市佔率第一。

如今,國內汽車產業創新充滿活力,技術革命的新科技趕上了新時代,創新變革讓汽車產業煥然一新。面對新時代、新產業和新競爭,長安汽車始終堅守「引領汽車文明,造福人類生活」使命,奮力推進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為實現世界一流汽車企業努力奮斗。

   

閱讀全文

與長安汽車如何破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熟工業園如何實現工業40 瀏覽:88
寶馬車門裡面拉手怎麼蓋上 瀏覽:763
如何製作簡易汽車限速器 瀏覽:802
汽車空調泵管道如何清洗 瀏覽:739
汽車大燈黑膜哪裡有賣的 瀏覽:566
12年福建賓士製冷劑加多少 瀏覽:566
奧迪a5首付30萬月供需要多少 瀏覽:631
電動汽車如何擴裝續航鋰電池 瀏覽:740
奧迪s4怎麼刷馬力機 瀏覽:63
奧迪a7銀色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320
賓士a200l改裝a45需要多少錢 瀏覽:796
奧迪tt哪個是聲浪 瀏覽:220
工業空調扇一般去哪裡買 瀏覽:87
漢堡鹿特丹位於哪個工業區 瀏覽:688
賓士s級後門長度是多少 瀏覽:825
2021年奧迪新車保險怎麼買 瀏覽:760
學修奧迪要多久 瀏覽:706
西樵哪裡可以放工業垃圾 瀏覽:467
淮安哪裡刷奧迪 瀏覽:793
汽車2擋多少麥換3擋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