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服務 > 太陽系汽車質量如何

太陽系汽車質量如何

發布時間:2022-10-20 17:27:37

㈠ 車子放在太陽下會曬壞

車子放在太陽下會曬壞

㈡ 車子放在太陽下會不會曬壞了

暖雅舒:
太陽暴曬對汽車的壞處:
1、直接暴曬到的油漆、輪胎、雨刮器、儀表台等零件會加速老化,直接表現是變顏色;
2、暴曬造成車內溫度過高,怕高溫的零件,特別是塑料件會老化;
3、高溫造成車內裝飾物、塑料件揮發乙醛等有害氣體,損傷乘員健康;
4、發動機和變速箱這類高溫工作的零件無需擔心。

解決建議:
1、尋找能遮陽的停車處,哪怕只有一小片樹枝遮擋也好一點;
2、車窗貼上防紫外線的太陽膜,遮擋陽光
3、購買銀色反光的遮陽擋,遮擋車窗,最好是全套的,遮擋住所有車窗玻璃;
4、或者使用車衣,蓋住全車,這種方法適用於停車時間比較長的時候。
汽車在太陽下暴曬會有危險
防暴曬:保護好漆面

為防止夏季太陽高溫紫外線對汽車表層漆的損傷,應盡量將愛車停放在陰涼處,對表面粘附的蟲膠、灰塵等要及時清洗,經常洗車和打蠟。如果還想給自己的愛車漆面做到更徹底的保護工作,建議給自己的愛車做好封釉工程。汽車封釉可以在汽車漆面形成一層保護釉,防止汽車漆面直接暴露在外面,有抗紫外線的作用。

在夏天,如果車子在陽光下暴曬一個小時以上,車內的有毒分子會異常活躍,污染物就會成倍增多。師傅建議,在陽光下暴曬超過一個小時,應先打開車門車窗充分通風。此外在新車的前6個月內,最好不要緊閉車窗,而應讓車內保持良好的通風;盡量簡化車內裝修,要選擇環保材料。

解決辦法:陰涼地方停車、常洗車、做封釉

防爆缸:莫讓愛車「開鍋」

應盡量避免在高溫酷暑的時候長時間行車。行駛途中要注意適時休息。停車時應盡量選擇陰涼通風處,如條件允許也可打開發動機罩通風散熱。若溫度表的指針已經指向高溫度區,就必須把車停下來「退熱」,使發動機逐漸降溫。車主要養成夏天定期清洗散熱器片的好習慣,要注意散熱器是否有灰塵等臟東西造成堵塞,電風扇運轉是否正常等。進行維護保養時,應注意風扇皮帶不能沾油,以防打滑。

當看到水箱出現「開鍋」現象,切忌立即熄火加水。一定要停車檢修,不能再繼續行駛,否則可能會出現爆缸等嚴重問題。

解決方法:立即停車,讓發動機保持怠速空轉繼續散熱;打開發動機罩,提高散熱速度。待冷卻水溫度降低後,再將發動機熄火。此時如果冷卻水不足時,應緩緩添加,以防氣缸蓋因驟然受冷而出現開裂。勤保養,切忌加冷水。

防爆胎:經常檢查輪胎

夏季公路路面溫度常常在70℃以上,汽車輪胎的使用環境惡劣,會引起輪胎爆破,嚴重者會導致生命危險。因此,在高溫條件下開車要經常檢查輪胎的溫度和氣壓,保證輪胎氣壓標准。若發現氣壓過高或不足時,應及時調整。如果發現汽車輪胎溫度過高,切不要用潑澆冷水的方法降低輪胎溫度,這樣會因胎面和胎側膠層各部分收縮不均而發生裂紋。

及時清理胎體內的雜物。轎車行駛中,輪胎表面會嵌入一些雜物,如釘子、石塊、玻璃、鐵片等,如果不及時進行清理,雜物將一步一步插入胎體內,造成簾線強度降低,引起脫層甚至爆胎。在午間酷熱時,應適當降低車速。車內要配備有效的滅火器材。

解決辦法:注意胎壓,定期清理雜物。

㈢ 如果在宇宙中以獵豹的最快速度不停奔跑的話,什麼時候能跑出太陽系呢

獵豹應該是動物界跑得最快的。獵豹最大的特點是瞬間爆發力,提速快,只需2秒鍾就能從0加速到60公里每小時。這種能力可以和世界上最快的車相比。獵豹最快的速度可以達到115~120公里。這在動物身上很牛逼,但沒有汽車的優勢。正是因為獵豹有很強的突圍能力,所以消耗大量體力,入不敷出。很快就會筋疲力盡,崩潰;而且獵豹的快速奔跑過程會在體內積累大量的熱量,使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超負荷,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獵豹捕食時,爆發性追擊只能持續200~300米,也就是幾秒鍾,而快速奔跑最多隻能持續3分鍾,大部分獵物必須在1分鍾內被抓到。獵豹獵物通常在攻擊前爬行近30米。

㈣ 太陽能現在很常見,那麼為什麼沒有太陽能汽車呢

太陽能汽車實際現在已經在研發之中了,將來會出現一批太陽能汽車,由於太陽能是自然的力量,所以說我們要加以利用

㈤ 太陽是什麼物質構成的

構成太陽的物質並不特殊,占太陽總質量大約98.2%是氫元素和氦元素(其中以氫元素為主,佔71%左右),而剩下的不到2%的質量,是由氧、碳、鐵、氖、氮、硅、鎂等等元素組成。

太陽簡介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的作用

1、給我們帶來光照和熱量。

2、不會產生廢氣,可以用太陽能、太陽能汽車、太陽能手錶……這些可以省電、省水,還可以保護環境。

3、陽光照在皮膚上,會使皮下血管擴張,血流旺盛,增加有毒物質的排泄和抵抗力,還會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加強,促進食慾和消化。

4、皮膚還能在陽光的照射下,將一些化學物質,像麥角醇、膽固醇等,製造出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鈣和磷,是我們骨骼的重要成分,少了它們,就會得軟骨病。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太陽的物質組成,感謝閱讀。

㈥ 我國的汽車為什麼質量不如國外的好

其實,我國汽車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內因造成的,由於我國的汽車工業底子薄技術積累少,加上以往閉關鎖國政策,和不重視民生技術的國策導向,以及國家高積累工業政策的引導,使得80年代以前,中國生產的低質量汽車的售價一般達到普通人工資(17-52元/月)的500-1500倍(當時1.5人民幣=1美元)。在此基礎上,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可以進口一些國外的汽車後,為了不對國內汽車造成很大的沖擊,國家對進口汽車徵收了300%以上的巨額關稅,使得在國外較便宜的車型,在國內也可以買到一個天價,說起來當時的稅收還是國家掙了。但如此以來,就為後面的汽車定價奠定了一個不好的基礎。

隨著國外汽車廠商在國外設廠直接生產汽車,同一個車型,直接進口和國內生產的價格不可能差距好幾倍,一般也就差20-40%,因此合資廠商就按照各個車型進口價格降低20-30%的比例,對其在國內生產的汽車進行了定價。

明眼人看到這里就已經明白了,合資廠商通過在國內生產避免了向國家繳納巨額的進口關稅,但是其汽車的定價卻同那些徵收了巨額關稅的直接進口汽車看齊(稍微低一些),也就是國家應徵收的關稅變成了國外廠商的所得,使得其產生了巨額的利潤,汽車質量不如國外進口的,但售價卻超過在原產國的售價,加上中國的低工資等,使得其利潤飛速增長。德國大眾的中國利潤已經成為其全球利潤的最大來源就是一個明證。中國老百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這一切的初衷,卻是為了保護中國的汽車工業,可現實呢?中國的汽車工業比80年代強了?還是弱了?上海牌汽車?沒了;紅旗牌汽車?殘了;解放牌汽車?散了;東風牌汽車?陽痿了;出現了什麼呢?吉利、奇瑞、比亞迪、力帆,這些新的品牌也許才是中國汽車的希望吧,可惜是汽車質量不敢恭維,發動機技術依賴國外合作設計,算了,不說了。

要想國外的汽車品牌降價,只有降低汽車的關稅和其他的非關稅貿易壁壘。而國家如果要降低關稅和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其前提必須是國內的汽車工業能夠承受得起質優價廉的國外原裝進口車的沖擊,否則國家是不會放開市場的。

也就是說,國外產品(包括合資)在國內的汽車高價格的起源是由於國內自主汽車不行而造成的!否則,任由國外汽車按照其國內或美國市場的價格在中國出售,中國的汽車工業恐怕會徹底消失。與其說,我們在花高價買國外品牌的汽車,不如說我們實際上在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落後買單。

事實已經證明,並將在其他國家不斷被證明:造CPU、造汽車、造飛機、造高質量民生產品的難度要遠遠大於造原子彈和導彈,因此能夠造出原子彈和導彈的國家很多很多,但能夠造出CPU、飛機、高質量汽車的國家卻不多,中國應當奮起趕上,而不是沾沾自喜於過去能夠造出原子彈和導彈,而是應當在原子彈和導彈的保護下,不斷發展新的技術,開拓新的未來,不能把民生技術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了。這里說的技術不是國外已經有的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學習,而是創新!!當中國能夠在世界上第一個造出可飛躍太陽系的飛船,第一個造出不用傳統能源的汽車,第一個生產出可完全模擬人腦的智能機器人,第一個可以從月球上獲取能源,使諾貝爾獎成為中國人包攬的世界性國內大獎時,我們就會知道現在的我們有多麼的膚淺。

㈦ 汽車達到第三宇宙速度會怎樣

第三宇宙速度(又稱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為16.7千米/秒。
而且,物體只有在加速運動時才會出現質量增加,處於勻速直線運動時,質量不增加。
如果汽車在1秒之內完成從0到16.7千米/秒的加速。那麼,在這一秒內汽車的質量會突然間增大60~100倍(加速所用的時間越短,出現的過載就越大,質量增大的現象就越明顯)。當完成加速,進入到勻速直線運動時,質量又會回歸到原來的質量。

地球質量較為精確的估算值為:5.954×10^24kg
一輛汽車暫且將質量設定為:2×10^3kg
所以:5.954×10^24≈2×10^3×3×10^21(地球質量約等於2噸汽車的3萬億億倍)

也就是說,要通過加速將汽車自身質量達到 60億億噸 以上,按照《相對論》的觀點,就必須將這輛汽車以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水平加速(大概是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7倍光速)才能到達這一質量。這個速度約等於3000000千米/秒,和第三宇宙速度的16.7千米/秒相比,實在是大的無法比擬了。
所以說,你上面的描述是錯誤的。
以上愚見,如有謬誤之處,望指正。見笑了!

㈧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

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這是天文學的基礎理論之一,這一基礎理論搞不清楚,其他的很多天文學理論就搞不清楚。可到目前為止,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科學家們也沒搞清楚。
地球膨裂說認為,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46億年前,太陽因內部的核聚變而發生爆炸,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這些熔融的火球冷卻後形成了行星、月亮、小行星、衛星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卻的過程中,由於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來不及收縮成球形,而冷卻成了不規則的形狀,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行星。一些小一點的火球由於離大火球較近而被「俘獲」,形成了大火球的衛星。一些離太陽較近的行星具有較重的物質;一些離太陽較遠的行星,具有較輕的物質。這是因為離太陽較遠的行星具有的液態氫等物質和太陽表面的熔融物質一樣,並且較輕,而且處在太陽表面,因此它們在太陽爆炸時獲得了較大的離心力,飛離太陽較遠;距離太陽較近的行星具有的岩石、金屬等物質和太陽表面下面的熔融物質一樣,並且較重,而且處在太陽表面的下面,因此它們在太陽爆炸時獲得了較小的離心力飛離太陽較近。
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證據:
1、質量守衡
經科學家們觀測,太陽的質量是太陽系質量的99.87%,太陽系中行星的質量是太陽系的0.13% (1)。那麼太陽的質量+太陽系中行星的質量=太陽系(原始太陽)的質量。也就是99.87%+0.13%=100%。這足已證明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
2、角動量守衡
太陽角動量是太陽系的0.73% ,太陽系中行星的角動量是太陽系的99.27%
(2)。那麼太陽的角動量+太陽系中行星的角動量=太陽系(原始太陽)的角動量。也就是0.73%+99.27%=100% 。這足已證明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
3、能量守衡(轉動能量守衡)
因為天文計算中不可能絕對准確,所以我們可以把天文學家們關於太陽、行星的質量,太陽、行星的角動量占太陽系的百分比看成是整數。也就是把太陽的質量看成是太陽系質量的99.%,太陽系中行星的質量看成是太陽系的1% 、太陽的角動量看成是太陽系的1%,太陽系中行星的角動量看成是太陽系的99% 。這也就是說太陽的質量和行星的質量之比為99/1,太陽的角動量和行星的角動量之比為1/99。這也就是說太陽的質量和行星的質量之比和太陽的角動量和行星的角動量之比互為倒數1/99=1/99。
我們設太陽的質量為m ,太陽系中行星的質量為m1 ,根據角動量公式mr2ω,設太陽的角動量為mr2ω ,太陽系中行星的角動量為m1r12ω1 。這樣太陽的質量和行星的質量之比與太陽的角動量和行星的角動量之比互為倒數,也就是m1/ m= mr2ω/m1r12ω1 (1) 。
我們假設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原始太陽爆炸形成太陽系之後,行星在太陽萬有引力的拖拽下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的轉動能就會不斷向行星轉移,直至太陽的轉動能等於行星的轉動能為止。
根據實心球轉動能公式E=2/5mr2ω2,我們設太陽的轉動能為E=2/5mr2ω2 ,太陽系中行星的轉動能為E1=2/5 m1r12ω12 。太陽的轉動能等於行星的轉動能,也就是2/5 mr2ω2 =2/5 m1r12ω12 , 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
根據(2)式得出 mr2ω/m1r12ω1= ω1/ω (3)
根據(1)、(3)式得出 m1/ m =ω1/ω (4)
根據(1)、(4)式得出ω1/ω= mr2ω/m1r12ω1 (5)
根據(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根據(6)式得出我們假設的(2)式成立,太陽的轉動能=太陽系中行星的轉動能,太陽的轉動能+太陽系中行星的轉動能=原始太陽的轉動能,轉動能守衡。
4、行星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我們知道,橢圓形公轉軌道是因為離心力大於向心力;圓形公轉軌道是因為離心力等於向心力。以地球為例,地球在近日點自西向東公轉時,離心力大於向心力,所以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到遠日點時離心力等於向心力:地球在遠日點自西向東公轉時離心力小於向心力,所以地球離太陽越來越近,到近日點時離心力大於向心力。
地球的公轉軌道為什麼是橢圓形呢?地球膨裂說認為,因為地球是太陽發生爆炸飛離太陽的,所以離心力大於向心力。這就像人造衛星的初始地球軌道是橢圓形一樣。因為人造衛星是從地球上發射出去的,人造衛星有一個飛離地球的離心力,而且離心力大於向心力,因此人造衛星的初始地球軌道是橢圓形。因為人造衛星是被月球「俘獲」的,離心力等於向心力,所以人造衛星的初始月球軌道為是圓形
按照星雲說的觀點,太陽和行星是同源的,它們都是原始星雲形成的,因此它們的公轉軌道應該是圓形的。
5、八大行星的近日點都在太陽的同一側。為什麼八大行星的近日點都在太陽的同一側呢?這是因為八大行星是在太陽近日點的一次爆炸時同時飛出的。這就像人造衛星的地球公轉軌道近地點就是人造衛星的發射點一樣。
按照星雲說的觀點,太陽和行星是同源的,不可能八大行星的近日點都在太陽的同一側。
6、太陽系角動量分布異常
我們假設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就應該太陽的轉動能等於行星的轉動能,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根據(2)式得出mrω2 /m1r1ω12= r1/r (3)
根據(1)、(3)式得出 m1/ m = r1/r (4)
根據(1)、(4)式得出 r1/r = mrω2 /m1r1ω12 (5)
根據(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因為m1/ m =1/99,所以 mrω2 /m1r1ω12=1/99 。
也就是行星的角動量是太陽系角動量的99% 。
因此,太陽系角動量分布異常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太陽系的證據。
如果太陽系是原始星雲形成的,上述太陽系是原始太陽爆炸形成的6個證據就無法解釋。
參考文獻:
(1)、查網路:「太陽的質量是太陽系質量的99.87%,太陽系中行星的質量是太陽系的0.13%」。
(2)、查網路:「太陽角動量是太陽系的0.73% ,太陽系中行星的角動量是太陽系的99.27%」。
作者:賴柏林

㈨ 向各位求教

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自從人類發現了這種叫做基因的結構之後,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特別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像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化演出智能。
物質的宇宙能夠演化出生命,目前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但准確地說,生命很吝嗇地只選擇了它的第3顆行星——地球,生命在這顆星球上誕生並且改造這顆星球長達近40億年,從生態上看,地球的美麗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為有了人類,就不僅是生態星球,同時還是一顆文明星球。地球上唯一直立行走的智能生物——人類,今天已經非常輕松的生活在這顆行星上,但是,從古老文明走到現代文明,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二者之間的跨越的關鍵恰恰要取決於人類認識宇宙的深度。

望遠鏡的原始創意

盡管有很多史前文明都顯示了人類認知宇宙的興趣,但在中國四川西部三星堆發現的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大概是表現得最執著的了。這是一個嚮往飛翔的古老集體,鳥是他們普遍的偶像,鳥的眼睛被深深的崇拜著,而他們自己的眼睛,更被誇張地塑造了,這可能是人類最早的期望通過眼睛這個器官的延長,而求索宇宙的嚮往,這也許是望遠鏡的最原始的創意。
事實是,這種願望終於在400多年前,得到了實現,人類的眼睛真的延長了,望遠鏡給人類文明所起的作用,可以說超過一切其它單件的工具,因為沒有它,就沒有可能了解天體的基本運動,也就沒有對神的勇敢的否定,就沒有可能在天體的觀察中得到的牛頓定律,也就沒有以這個定律為基礎的現代工業社會,人類在400多年前通過望遠鏡在宇宙中獲得了駕馭物質的法則,於是,我們的生活就從此日新月異。
太陽是我們擁有的一顆恆星今天,人類對宇宙已經看得更遠,理解得更深刻,這種理解使我們已經能夠認識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物質運動,並且更加明確的認識到我們是物質運動的結果,而宇宙中的星辰,就是全部物質運動的最重要的動力。
我們把自己擁有的一顆恆星叫做太陽,它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陽光在地球表面已經掠過了40多億年,今天的生態就是純粹陽光的塑造,這種塑造使得地球擁有了一個長達40億年的生命鏈,這個鏈條其實就是固體的陽光,因為生命的本質的含義就是把光能變成物質的新陳代謝。
現在,我們可以精確的知道,這顆價值非凡的發光體非常的巨大,它的直徑相當於110個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溫,經過一億五千萬公里空間的傳輸,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輝的5億分之一,但這已經足夠了。
它的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但盡管這么大,如果全部是煤,發出同樣的光和熱只能燒幾千年。然而,它穩定的燒了50億年,是什麼東西這么經燒呢人類的燃燒概念是火,用一堆樹枝燃燒幾個小時,這就是我們的獲取能量的概念,這個基本的方式一直主導著人類的文明,但這種燃燒根本沒有使用宇宙中真正的能量寶庫——原子核,在本質上,木頭的燃燒只是原子們互換位置放出一些化學能,燃燒後,原子核的質量一點沒有減少。
而太陽的燃燒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讓原子核燃燒,愛因斯坦用它著名的質能轉換的公式計算出,核能量能達到普通化學能量的2千萬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氫聚變成氦,也就是4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這個過程可以有千分之7的物質轉換成能量,雖然只有千分之7,但物質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氫原子中千分之7的物質轉換成能量,就相當於4000噸石油和6000噸煤。
在一節只能燒幾分鍾的樹枝中所蘊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盞一百瓦的燈泡點亮一百萬年。太陽就是一個奢侈的使用核能的天體。

宇宙的物質結構

那麼怎樣才能燃燒原子核呢這就要看我們宇宙的物質結構了,物質本身沒有行為,而物質中蘊含了4種力卻決定了宇宙的一切。其中最強的是強力,它存在於強子之中,核能就是靠它產生的,但這種力只在原子核的直徑范圍起作用,所以,產生核能就必須讓它們相互接觸,也就是核聚變。
核聚變必須有中子,而另一種弱力,能使質子衰變成中子,並釋放出射線,這個力是核聚變不可缺少的。而能否使核聚變發生,關鍵卻在於電磁力,它比強力弱一百多倍,不過它延伸的比強力遠,所以一般情況下強力被電磁力封閉著,如果突破不了電磁力,就不會有核聚變。其實電磁力是一種非常溫和而美好的力,它天生就有正和負,永遠不會過分,所謂陰陽生萬物,因此它就構成了宇宙中最豐富的物質演化,包括生命。
引力是最弱的力,在單個原子中比電磁力弱幾萬萬億倍,但宇宙對它幾乎沒有限制,因此它將會以多勝少,最終統治宇宙。
構成我們生命的主要是電磁力,強力和弱力被封閉著,而引力在我們身體中可以被忽略,但我們的身體卻能感覺到地球的引力,因為引力會隨著物質的增大而顯示出來。我們舉起重物時,就是肌肉中的電磁力在和地球的引力做抗衡,人們很多的鍛練的方法就是用地球的引力來增長我們的肌肉中的電磁力的能量。
是引力最終打敗電磁力,是當一個物體變得像太陽這么大的時候,這不僅能控制地球圍繞它旋轉,同時它的每個原子的引力都向中心塌縮並輸送壓力和熱量,而由於太陽的質量巨大,因此它的引力就可以積累到極高的溫度,溫度越高,原子核運動速度越快,當達到1000萬度時,原子核的電磁力將無法阻擋高速奔跑的原子核相互碰撞的力量,於是原子核的強力終於在瞬間的結合並讓物質釋放出巨大能量,這就是核聚變,是太陽以及宇宙中所有恆星誕生的方式。
人類非常羨慕這種能源,但是目前只能破壞性的使用,這就是氫彈,一朵這樣的核聚變雲能輕易地抹平一座幾百萬人的城市,也許宇宙中所有的智能文明都要經歷這樣的考驗:道德水平是否可以達到安全的使用宇宙中最強大的能源的程度。人類正在嘗試能夠把核能的破壞性變成建設性。

坐吃而不山空

這是在四川樂山的一尊唐代大佛,是一個一改休閑裝束而神態庄嚴的彌樂佛,按照佛經的解釋它被授予主管光明和未來的責任,巧合的是,就在它視線的前方,一座中國的核動力研究院正在研究未來的能源——核聚變,這里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約束溫度極高的核反應,由於地球上任何物質都不能承受熱核反應所需要的1000萬度以上的高溫,於是人們試驗用能量約束能量,用強磁場來懸浮聚變的核能。目前,核老虎的籠子正在和老虎較量,這些復雜的管道,也許不久就要編織出人類最輝煌的夢想。這一天也許真的不太遠了。
太陽的引力所造成的塌縮不僅引發核聚變,而且塌縮的壓力還是約束核能的極好的容器。在巨大壓力下,太陽每秒鍾使用5億噸的氫原子參與聚變,其中有400萬噸的物質轉化為能量,這些數字聽起來挺大,但和太陽的總質量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太陽自存在以來,只損失了萬分之一的物質。能量在它的大約70萬公里的深處的核心產生,要經過1000萬年才能上升到表面,光在太陽的肚子里走得比蝸牛還慢,正因為這樣,這個能量的億萬富翁才能細膩的使用自己的存款,坐吃而不山空。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

的確,我們需要一個如此長久的能源,因為地球上的生命存在了將近40億年,而太陽一定要比這個時間更長的存在,至少在沒有找到另一個宇宙生命模式之前我們無法證明這個進化的時間能夠縮短,不過,人們卻發現,整個的進化史似乎被耽誤了很多的時間,真正的大型生命的進化歷程實際上只有5億年左右,而大部分生命史都是在海洋中以微生物的形態消磨時光,這段時間居然有30多億年,人們發現生命的大型化和多元化全部集中在5億4千萬年前的寒武紀的地層里,而且它們似乎是突然的出現,非常整齊的站在了同一條進化的起跑線上。這就是寒武紀生物大爆炸。
寒武紀是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中國雲南澄江地區的帽天山更是這個時代的聖地,因為在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寒武紀多細胞動物的化石。
大爆炸是生物學家們感到困惑的地方,因為動物的大型化和多元化來到得十分的突然,而進化的復雜性似乎被寒武紀蘊藏的神奇力量給簡化了。究竟是什麼力量突然把微生物變成了大型的多細胞的動物呢在古老的年代,土壤中的含氧量很少,而寒武紀地層中的含氧量,隨著年代的走近而豐度增高。也許,正是這種氣體引發了地球生命的輝煌。
現在,地球的大氣中充滿氧氣,但是它們在天地之間一刻不停地循環,氧氣是最活躍的氣體,它總是很快的和其它物質氧化,因此氧氣只能是保持流水作業。如果地球上的植物現在停止製造氧氣,那麼地球上的氧氣很快就會枯竭。正因為氧氣的這種活性,它才能貫穿在大型生命的體內,從而產生劇烈的體能和高級神經的活動。
不過,陸生植物製造的氧氣的歷史非常短,只有幾億年,它們對地球氧氣的貢獻是錦上添花,而真正從零起步製造氧氣的,是寄居於海洋中的藻類,它們通過一種叫做葉綠素的細胞間復雜的分子的運動,逐漸地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了氧氣,地球上的氧氣全部都是從綠色毛孔中分泌出來的。這種分泌持續了幾十億年,才讓地球充滿了自由氧。這個過程如此漫長,是因為地球上存在著巨大氧消耗,大量的無機物都在被氧化,至今海洋中還蘊藏著大量的氧化鐵礦脈,相信有一個時期,地球上的海洋都被鐵銹染成了紅色,那是鐵元素在呼吸。
很可能,寒武紀是一個收獲氧氣的時代,因為這個時候的氧氣一定是生產大於消耗,當海洋充滿氧氣並持續穩定到一定的時間,使用氧氣的大型動物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改變自己的形態去充分地利用更好的能源。這種能源使得一部分動物身體結構擴大並且功能增多,就好像有了汽油才有汽車一樣,可以說,有氧才有生命的運動。
運動是寒武紀生命的重要進步,就像新司機剛剛上路,寒武紀的祖先們動作都很慢,它們小心翼翼,笨拙但絕對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大爆炸到現在是大約5億年,在這之後生命進化的效率應該是很高的,因此一個星球的生命能否縮短它進化的歷程,關鍵是看多細胞生命誕生的時間表。當然,寒武紀的地層還隱藏著許多的秘密需要去思考,但首先我們應該感謝它,因為如果某種現在還不知道的因素再推遲生物大爆炸的啟動,那麼,我們的命運也許就是另一個樣子。

太陽終究不是永恆的能源

太陽終究不是永恆的能源,慶幸地球在5億年前啟動了多細胞生命的進化,使我們對太陽沒有任何危機感,然而,太陽畢竟在燃燒中衰老,它的氫不斷的變成氦,最終,隨著核心溫度的增加,氦原子核將會再度突破電磁力的屏障而碰撞,發生新的核聚變。
根據太陽的質量計算,在大約40億年之後,太陽的氦聚變將開始啟動,這就是說,在太陽的核心,又誕生了一個新太陽,而這個溫度更高的太陽會把外面溫度低的太陽推出去,它的體積將會因此而膨脹一百萬倍以上,宇宙中恆星在衰老的時候將會顯得非常輝煌,但這種輝煌將毀滅地球,恆星的臨近熄滅不僅不會減少熱能,恰恰相反,一個百億歲的太陽將會把幾億公里的范圍都變成火海,地球的一切生態構成都將崩潰,並最終被它吞噬。
太陽只有兩次核聚變,90億年的氫聚變和大約十億年的氦聚變,當氦燃燒完的時候,太陽的引力會繼續塌縮而且將沒有抵抗,此時,它的力結構將會出現一些不穩定而噴出一些外圍的物質,然後這些物質會形成艷麗的光環,在宇宙中有許多這樣的氣體光環,這些都是類似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的死亡符號,如果它們之中有被孕育過的生命,不知它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到智能,並且在它死亡之前尋找到新的居住地,幸運的是,人類有至少40億年的時間來做准備。
死亡太陽的大部分的物質依然被引力牢牢控制著,但因為引力不足以引發比氦元素更重的碳元素的核聚變,所以這顆星球只有忍受塌縮,成為一顆和地球直徑差不多但比地球重幾十萬倍的白矮星。盡管它模樣改變了,但它的引力仍然能夠控制太陽系剩下的天體。

宇宙演化最重要的動力

在宇宙中,恆星的分類是按照它們的死亡的方式,一類像我們太陽這種,最終安靜的成為白矮星,另一類是比太陽大8倍以上的恆星,它們的死亡是爆炸。恆星越大,壽命就急劇的縮短,質量差3倍,壽命就差750倍,也就是說,一個比我們的太陽大3倍的恆星,它的壽命就只有1300萬年,所以,生命的進化是不可能託付給大恆星的。但是,宇宙的物質的豐富和流動,卻全靠它們。
宇宙在過去有過一個非常單調的開端,只有氫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然而宇宙在成長,而成長的標志就是重元素的增加,這種增加使宇宙越來越豐富,宇宙的所有的奇跡,都是在有了完整的元素製造之後。而製造元素,就是把氫元素以不同的數目聚合,而要完成所有元素的聚合的場所,就是擁有巨大引力的大恆星。
從豐富物質角度來說,大恆星是宇宙中的精品,它們不僅能生產所有的元素,而且由於恆星越大,壽命越短,因此周期也短,所以,恆星的巨無霸是宇宙製造元素效率最高的工廠。不過,宇宙中最大的恆星的質量極限是一百個太陽,如果再大,就會因為自身的核反應過猛而解體。
引力製造元素,但也束縛元素,小恆星大約能製造出十來種元素,但這些元素最終不能在宇宙中流動。
大恆星能製造更多的元素,一般超過太陽質量8倍以上的恆星就能使聚變一往無前,其核心達到幾十億度的高溫不斷的創造不可思議的聚變,每次聚變所產生的能量都使恆星膨脹得更大一些,於是它就像洋蔥一樣形成令人吃驚的多層核聚變的巨大空間,這個空間可以達到一百億公里,裝下整個的太陽系。
在聚變的深入的過程中,恆星變得越來越危險了,因為元素越重,聚變提供的能量越少,而巨大的恆星又必須靠不斷釋放的核能支撐,然而,當聚變到排列第27位的鐵元素時,搖搖欲墜的恆星遭受到最致命的破壞——因為鐵元素的結構極其穩定,它在聚變時不釋放能量,於是,巨大而膨脹的恆星將會因核心失去支撐而倒塌。
因此,恆星粉碎性的爆炸,能量的狂飆掃盪天庭,這就是超新星爆發。此刻它的能量相當於正常恆星的一百億倍,在這個超能量的瞬間,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被聚變出來了。
像金銀首飾這種重元素,就是在超新星的爆炸中誕生的,當我們佩戴它們時,要記住宇宙製造高檔產品確實是代價很高,它需要報廢一顆至少比太陽大8倍以上的恆星,才能使我們披金戴銀。

太陽系的構造

超新星的爆炸使物質擺脫了引力的束縛,但鐵元素的核卻墜入引力的深淵,巨大的塌方把電子都壓進了質子,於是質子全變成了中子,而中子之間沒有電磁力的排斥,原子核可以相互緊緊地挨在一起,這就形成了最緻密的物質——中子星,它一立方厘米的質量能達到十億噸,而它引力強大到讓光都要成拋物線才能掙脫。
把一個幾百萬公里直徑的物體壓縮成只有30公里的直徑,就是中子星,而同時被壓縮的還有磁場,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超高能核電站,它可以把表面附著的電子像高壓水柱一樣噴射出去,它們所具有強烈的方向性可以成為宇宙定位的燈塔。十幾年前,人類尋訪外星生命的一艘飛行器上所攜帶的人類的自我介紹,就是用多顆中子星為地球做定位。
一些大的超新星爆炸之後,將會產生引力的奇跡——黑洞,巨大的引力把物質化為無形,因為連光都要被吸回它的表面,如果把地球壓縮成一個核桃,就是黑洞,因為地球其實是一個強力和電磁力支撐的物體,如果把原子核都毀滅了,地球就將成為幾厘米直徑的濃縮引力的載體,黑洞的存在已經被證實。
超新星是宇宙中4種力配合的傑作,它們共同建造一個巨大的原子鍋爐,然後以鍋爐的崩潰所激發的能量完成所有元素的製造,並且在最後的瞬間把元素都徹底地拋灑出去,正因為有這種拋灑,物質才有可能演化,否則,就像有錢不去投資,再多的財富也將沒有任何意義。恆星以自身的毀滅造就了宇宙中最偉大的新生。
在超新星的物質彌漫之後,引力將會再次把這些物質凝聚成天體,大的塌縮成恆星,小的形成行星,如果這顆恆星有較長的壽命,而它的周圍有若干合適的行星圍繞,那麼這個長壽的核能和比較靠近它的行星上豐富的宇宙元素的光和熱交流,就可能最終產生宇宙中最復雜的物質形態——生命。
不過,恆星遠不是一顆完全慈善的能源,它是核能而不是簡單的火爐,它的光輝中有一半以上都對生命有嚴厲的傷害,一些高能射線會破壞生命的分子結構,因此,生命必須生存在一顆既能得到恆星的能量,又能排除它的傷害的星球上。
這就要求行星有一個氣體的外殼,因為氣體分子所產生的振盪,可以把許多高能射線攔截住。
太陽系一共有9顆行星,其中有4顆巨大的行星,它們都是氣體的,這證明宇宙中星球越大,氣體越多,因為氣體是宇宙的主要物質,但又是活躍的物質,星球小了就抓不住它們。
於是,盡管像水星這樣的重元素的星球已經在一顆非常好的恆星的附近,但它質量太小,因而抓不住任何氣體,所以就不能對恆星的光輝有所篩選,因此在水星這樣光禿禿的星球上,生命將遭到無情的殺戮。
火星比水星要大一些,它有一層極為稀薄的大氣層,但是在火星上生命依然不能裸露,因為這層大氣不能阻擋肉眼看不見的高能射線對地表的轟擊,我們看到的火星的橙色天空,其實是一個假像,這不是大氣,而是被風刮到天上的塵埃,由於火星引力小,自轉快,所以風特別大,如果這些塵埃落地,火星的天空就是黑暗的。目前火星沒有任何確證為生命的信息。
在岩石行星中只有金星和地球非常的相似,它在這個位置,似乎就是宇宙讓生命在太陽系的孕育有一個雙保險。金星的質量只略比地球輕一點,因此它的物理條件幾乎和地球完全相同。當然,它有足夠的大氣層,但是,令人困惑的是,金星沒有藍天,而是二氧化碳加硫酸的濃霧,它的溫室效應製造了一個普遍達到500度的高溫世界,非常遺憾,金星沒有成為另一個生命的搖籃。金星的狀態表明,一個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也不一定有生命。

得天獨厚的地球

因為太陽對生命的威脅不僅在它的光和射線中,它本身還是一個高溫的等離子旋轉體,它會產生極強的磁場,在太陽附近的行星都在這個磁場的籠罩之下,這個磁場將會把一些帶電的粒子像風暴般甩出來,形成太陽風,由於它們能量極高,將會穿透大氣層殺戮生命。
對付附帶電粒子,則需要一個磁場,而磁場的產生要靠星球的內部熱核和自身的旋轉,在岩石行星中,火星內部的熱核不夠大,金星有足夠大的熱核,但自轉太慢,因此它們幾乎沒有磁場,只有地球,同時具備足夠大的熱核和較快的自轉,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磁場,這個磁場使太陽風無法侵入地球表面,或許,這就是地球優越於金星的原因。
不過,生命在地球上誕生,並不說明地球早期的環境多麼好,而大氣層和磁場也不會自動地把地球變成天堂,實際上,地球的美麗要靠生命的拓荒。早期地球的二氧化碳比今天多20萬倍,也有嚴重的溫室效應,但生命卻把二氧化碳當作食物吃掉了,把地球從遠古地獄般的情形改造成藍天白雲,二氧化碳變成了它們的屍骨,今天就混合在這些碳酸鈣組成的山體當中,被它們自己製造的濕潤的氣候切割成喀斯特地貌。實際上,動物的骨骼,裡面融入的碳酸鈣,都是固化的二氧化碳,它們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喀斯特風景。地球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處理二氧化碳的生態工廠。
如果把金星放在地球的位置上,也許會和地球一樣幸運,然而它今天就像一個火窯,沒有生命的大氣層反而是一個更大的災難。由此也許證明,生命能夠忍受極為苛刻的星球地表環境,卻對來自太陽的能量非常的挑剔。而正是這種挑剔,使得即便在地球這樣完美的行星上,生命大部分的時間也都躲在海洋里,對陸地望而卻步,和40億年的海洋的生命史比起來,陸地的生命史只有4億年左右。

生命的誕生

如果說海洋動物登上陸地歷史不長,是由於生物大爆炸在5億年前才發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植物也很晚才來到陸地,這似乎就不好理解了。一種解釋這仍然是因為氧氣,氧氣所形成的臭氧層能屏蔽可以穿透其它氣體的紫外線,有了臭氧層,生命才能離開能防護紫外線的海水在陸地上直接面對太陽。地球大約在4億年前形成了臭氧層,於是生命就在這個時候大規模地轉移到陸地。
陸地和海洋的進化銜接,可以用今天仍然活著的古老的總鰭魚來演示,一個純粹的深海魚類,卻長著類似陸地動物的腿,顯然,當時有很多魚用腿走上了陸地,而這條魚的祖先因為勇氣不夠又退回去了。我們就是那些勇往直前者的後代,我們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
不過,生命真正的登陸,不只是靠魚長腿,還依賴於地球核心的動力,因為生命星球上的充滿水分的氣候,必然要侵蝕地貌,如果沒有造山的機制,那麼地球上有過的山脈早就被磨平了,平地就意味著沒有河流。而沒有河流的陸地,生命是不可能深入的。然而地球有一個造山的發動機,這就是轉動的熱核,核心的岩漿通過層層地幔向上傳導熱量,由它而引發的造山運動從來沒有停止,這種造山運動幾乎每隔一億年就把地球的面貌徹底地修改一次。最近的一次最大規模的造山運動,離我們只有4千萬年,它造就了地球上最高的喜瑪拉雅山脈和遼闊的青藏高原,同時也影響了至少半個地球的生態和人類文明的布局。
地球上的山脈和河流都是年輕的,生命的氣候對地球表面的磨損要求地球不停地去修復,保持地表上永遠的高低不平,從而使生命在使用地球的陸地之後,還能享受到由河流所貫穿的通向陸地深處的生命鏈,我們的地球在40多億歲的高齡,依舊蘊藏著滄海桑田的生機。
從地心傳遞的整個地球的活力對生命的存在、進化,都有著其它的和我們類似的星球不可比擬的優勢,金星上也有高山,甚至比地球上的山脈還高,但它們是幾十億年前形成的,只是氣候乾燥沒有被磨損掉,其它的岩石行星也都是這種蒼老,不知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必然,總之一個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表面物理動態也近乎於停滯。
地球的活力不只是製造山脈和河流,它甚至改變整個大陸的形狀,當地心的熱核一旦覺得熱散得不舒服,就會把陸地拱開,就像一個嬰兒踢被子一樣,這個踢的過程,就是大陸漂移,在最近的兩億多年中,地球的大陸曾經從遠古的3塊,在一億年前合成一塊,接著又分開成今天這樣。
這種漂移不管是分,是合,都給生命的進化模式帶來巨大的影響。今天的大陸,據考察是自有生命登陸以來板塊分割得最多的狀態,而每塊大陸顯然都有不同的生物種類,實際上,由孤立導致的生物多樣性似乎比其它因素導致的多樣性更加明顯,而我們的祖先——靈長類,就是在大約6000萬年前,相繼在大陸板塊相互漂移得最遠的時候誕生的。

生命的登陸

地球充滿活力,是因為地球的旋轉,這種旋轉保護生命自遠古存在並一直推動生物進化到智能文明,但是,今天的智能文明,卻並不需要地球旋轉得太快,因為過快的旋轉所引發的太多的地震、火山或者狂風都會給人類帶來災害。
我們運氣很好,地球有一顆衛星——月亮。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80分之一,但它的引力足以成為一個給地球這個轉輪安置的無形剎車,不斷給地球的自轉減速,在以往的40多億年裡,月球至少使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了一半,而月球也隨著地球的轉速減慢放鬆了對它的束縛,逐漸地離地球遠去,遠到當人類出現之後,從地球上看它的表面直徑和太陽的表面直徑正好吻合,這給人類觀測太陽的活動規律,帶來極大的方便。
由月球造成的海洋潮汐每時每刻都撫摸著陸地,正是這個把小小貝殼推動的力量,億萬年來,億萬次的摩擦,終於使地球的轉速逐漸地從每天10個小時的晝夜交替,減慢成24個小時。
月亮留給我們足夠做美夢的溫馨長夜,它贈給人類的最珍貴的禮物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穩定的地殼。
月球離地球只有38萬公里,因此人類可以看到它的表面輪廓,但無論人們怎樣想像月球上的神話,月球卻是一顆死星球,月球和地球在同樣的距離得到太陽的光輝,然而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它們的命運就完全不同。

類似月球的衛星

但宇宙是復雜的,像月球這樣的小天體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外在條件,它們的表面會發生難以想像的事情,在太陽系大行星的周圍,有很多類似月球這樣的衛星,它們雖然離太陽很遠,但卻由於它們靠近引力巨大的行星,於是它們出現了和我們的月亮完全不同的情況。
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質量比地球大300多倍,擁有16顆衛星,其中有4顆和月亮差不多大,它們應該和月亮的表面狀態相似,但情況完全不同。其中的木衛1離木星最近,於是,木星的巨大引力攪動了它內部的熱能,這些熱能源源不斷地從核心噴出,形成火山,火山的岩漿早已多次覆蓋了這顆星球的表面,從現在的情形看,火山依然在猛烈地噴發,不知道它已經噴了多少歲月和將要再噴多久,然而,一個天體上有復雜的物理和化學動態,對於我們研究生命起源是非常寶貴的。
而木衛2則是一個在零下170度的寒冷太空中,居然可能擁有液態水的天體,——外面是冰,裡面是水,它的冰層有被木星潮汐力撕扯後重新凍結的痕跡,這也許會證明除了核聚變能以外,引力能也可以創造液態水,那麼這也許意味著在遠離恆星的地方也會有生命,因為

閱讀全文

與太陽系汽車質量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左前門門把手怎麼安裝 瀏覽:563
工業區黨委委員是什麼級別 瀏覽:62
一輛小汽車什麼 瀏覽:225
寶馬m4bbs多少錢 瀏覽:582
如何用手機知道汽車價格 瀏覽:56
寶馬5系改裝空氣懸掛怎麼樣 瀏覽:25
寶馬一系灰色首付多少錢 瀏覽:222
寶馬x5掀背尾門應急開關在哪裡 瀏覽:618
安全舒適汽車有哪些 瀏覽:785
東莞塘廈坪山188工業區有什麼好廠 瀏覽:559
賓士s350價格是多少錢一台 瀏覽:842
寶馬溜背轎跑怎麼樣 瀏覽:390
奧迪車胎打氣在哪裡 瀏覽:564
寶馬車車窗的排水口在哪裡 瀏覽:227
重慶工業型材多少錢 瀏覽:226
華晨寶馬兩箱x1多少錢 瀏覽:483
奧迪a8l天窗怎麼開 瀏覽:145
山東中煙工業研究生待遇如何 瀏覽:192
如何更好控制汽車 瀏覽:112
奧迪雨刮器電機質保多久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