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家庭兩輛車,最好的組合是什麼有沒有具體車型推薦
一個家庭兩輛車,怎麼搭配其實挺有學問,要根據個人愛好、開車習慣、主要用途、經濟條件、身體條件、家庭人員構成來確定。一般會有以下幾種搭配方案。
1、一輛轎車+一輛四驅SUV這種組合基本是適合大多數家庭,平常可以兩個人各開各的,分頭辦事。如果一起出行,開一輛車,則可根據道路情況選擇開哪輛車,市區,高速公路可開轎車,出去 旅遊 ,走路況復雜道路開SUV,SUV一定選四驅,城市SUV即可。
2、轎車+MPV組合,適合家庭人口較多,追求乘車舒適性,以城市及高速為主,不走爛路的家庭。人少時開轎車,人多時,開MPV。
3、轎車+轎車組合,適合以城市及路況好的公路行駛為主,不走非鋪裝路的家庭。一般是一大一小配備,男士開大車,女士開小車。一起外出,開長途或商務類活動開大車,買菜或市區代步開小車,好停車。
4、小型(緊湊型)SUV兩驅+中型(中大型)SUV四驅組合,適用於喜歡車內空間大,舒適性要求不高的年輕人。小型女士開,中大型男士開。一起時市區開兩驅, 旅遊 或長途開四驅。
5、MPV+SUV組合,適合追求乘坐舒適性,喜歡大空間,常常出遊旅行的家庭。一般SUV宜選擇中大型。
至於具體車型就要看家庭經濟實力了,量力而為。
富豪肯定不止兩輛車,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買兩輛車的多數應該是小康之家或中產階級。
對於小康之家,建議一輛緊湊型或小型車+一輛中級車,普通品牌即可,不要買豪車。
對於中產家庭,建議一輛普通品牌,一輛豪車品牌或兩輛豪車品牌。
具體車型推薦:
小型SUV:
豐田CHR,本田X-RV或繽智,馬自達CX-3,賓士GLA
緊湊型轎車:
卡羅拉,速騰,馬自達昂克賽拉,沃爾沃,V40,賓士A級。
中級轎車:
凱美瑞,雅閣,帕薩特,邁騰,大眾CC,阿特茲,寶馬3系,賓士C級,沃爾沃S60L
緊湊型城市SUV:
CRV,榮放,寶馬X1,沃爾XC40,馬自達CX-4
中型或中大型城市SUV:
漢蘭達,普拉多,冠道,寶馬X3、X5,沃爾沃Xc60、XC90,賓士GLC、GLE,大眾途銳,大眾途昂,
C級轎車:寶馬5系,賓士E級,雷克薩斯E級。
MPV車型:GL8,本田奧德賽。
大型轎車:不推薦。
不推薦純越野車,如需要體驗越野,臨時租一輛最劃算。
不推薦房車,如需要體驗房車生活,臨時租一輛最劃算。
喜歡駕駛感受,追求操控性的,可以考慮寶馬、馬自達及大眾CC,注重安全性的可以優先考慮沃爾沃。喜歡厚重感、底盤扎實的,優先考慮賓士、大眾。
總而言之,小康之家推薦十二到三十萬的車,中產推薦二十到六十萬的車,不推薦百萬以上豪車。
普通農村人在昆明打工,兩輛都選了同一個橙色,買不起合資,只能夠買兩輛國產的,一輛老婆開一輛我上班代步。
一個運動王者四驅328,一個越野王者3.5霸道,圖三mpv鼻祖不說了出個問題看誰認識[捂臉]
我家一輛燃油車,一輛純電動轎車,開了一段時間,感受頗深,選家用 汽車 一定要清楚轎車、SUV、MPV、純電動 汽車 之間的區別,以免買了後悔。
這10多年以來,家裡從轎車換到SUV,又新買了純電動 汽車 ,經過長時間使用,深深體會到轎車、SUV、純電動 汽車 它們之間存在的各種優缺點。
這些優缺點不僅是車本身存在的,也是隨著家庭日常需求而選擇不同的車型,下面我詳細來分享一下這幾年隨著需求的變化選擇不同車型的經驗和感受,希望能幫到將要買車的朋友們。
買了轎車之後慢慢發現轎車滿足不了日常需求
早些年買第一輛車的時候,當時還沒結婚,經濟能力一般,加上日常工作上偶爾需要跑長途出差,所以選擇了轎車,但是開了幾個月,慢慢才發覺轎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越來越不能滿足當時的需求。
比如說,那時候偶爾要回老家,下了高速,有的路段還不是鋪裝路面,坑坑窪窪,記得有一次經過一個小水溝,直接托底而過,很不幸油底殼都被石頭磕癟了,
最後花了一千多才弄好,這主要還是轎車底盤太低了,普遍轎車底盤離地間隙只有10-15厘米左右,路況不好時候,很容易擦到底盤。
每逢節假日,我比較喜歡自駕游,城市周邊風景看厭倦了,想著到人煙稀少的小景點看看不一樣的景色,往往這些地方路況都不是太好,走過兩次,後面也就放棄開轎車野遊了,轎車通過性是真的差。
還有一點是轎車空間小,家裡老人坐車總說有點悶,很容易暈車,剛好那幾年SUV車型越來越多,也算是隨潮流,用轎車置換後買了一輛本田C-RV。
可以說在很短一段時間里,對這輛SUV非常有好感,沒有遇到值得挑剔的地方,它幾乎滿足了日常絕大部分用車需求,以前回老家、自駕游遇到爛路是多麼頭疼的一件事,有了SUV,過坑非常自信,SUV的通過性肯定沒挑剔的。
長途自駕游,後排空間大 ,不僅隨身攜帶了很多出行必備的物品,我還在車里直接裝了氣墊床,長途旅行,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山區還是服務區,不用愁找住宿,都可以直接躺在車上車睡覺休息。
SUV視野完勝轎車 ,車身、座椅較高,前後左右視野都比較好,正所謂坐得高,看得遠,再也不用像開轎車時候需特意把座椅調高一些,整個空間也較大,即便是1.85米這樣的身高,頭頂也還有一個拳頭的空隙。
當然了,SUV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就像有人說的,轎車和SUV的區別,跑一趟長途就知道了,的確如此,那時候出差時間也多,基本上都是單程300多公里。
同樣的高速路,開轎車時候是真沒覺得腳酸、疲勞,但開SUV,全程不休息,到了目的地會明顯感覺多了幾分疲憊,後面幾次200多公里時候,我就到服務區休息一下。
這也是轎車和SUV坐姿最明顯的區別之一,轎車座椅低,感覺是像半躺著開車,整個腳可以伸直去踩剎車,這樣用力也較輕。
但是坐在SUV車上,腳和身體整個坐姿標準的90度,踩剎車全靠腳後跟和腳掌的力度配合,大腿不好伸直,腳用力的時候感覺力道有點「憋著」,時間久了多少會有點皮疲勞感。
SUV另外一個不足之處,同級別甚至價位還超轎車的SUV,廠家也都有降噪技術,但高速上 噪音SUV確實偏大 ,這和它車身高大是直接相關的,車身寬而高,底盤高,風阻系數遠超轎車,伴隨著聲噪也較大,舒適性上來說確實差了些。
同樣,車身高大既是SUV的優勢也是它的軟肋,同樣的車速,高速過彎SUV車身側傾較大,剛開始高速過彎總有種擔心翻車的錯覺,以至於不敢開快,同樣的300公里的路程,開轎車我三個半小時就到了,開SUV全程車速就慢了些,比轎車多花了近20分鍾。
油耗偏高, 同樣是2.0排量,開轎車的時候平均油耗8L左右,開SUV時候油耗接近10L左右,有時候高一點會達到11,總體下來,SUV百公里油耗比轎車高了1-2升左右。
成家立業後,隨著家裡用車頻繁,一輛車已經不能滿足日常需求,這時候考慮再添置一台車,定位是家用,日常上下班代步車。
這時候也曾為買燃油轎車還是純電動 汽車 而糾結,經過向周邊買純電動車朋友的了解以及親自試駕,最終選擇買了續航達680千米的小鵬P7。
說實話,自從開了一段時間的純電動車,我已經越來越不喜歡開燃油SUV了,這兩種車區別真的很大,
無論是從駕駛感受還是從經濟性方面,可以說純電動完勝燃油車,當然了純電動也有它的3個硬傷,下面詳細說。
一、從省錢來說,純電動車完全碾壓燃油車
開燃油車, 2.0排量,百公里油耗8L左右,以95號汽油7.5/L來算,一年大約跑1.5萬公里,實際燃油費接近1萬左右。
開純電動車, 除了新車送的3000度電,每百公里耗電量多算一點,20度,我80%都使用家用充電樁,晚上充電,6毛一度,其他充電方式平均算1.2元一度電。
家用和其他方式平均算下來8毛錢一度電,百公里電費為16快,一年也按1.5萬公里來算,電費只需2400多塊,比燃油車節省了7500快, 假設開8年,那也可以省下6萬+。
二、保養費,純電動完勝燃油車
人有車一年小保養兩次,每次算600,一年1200,不算其他零部件問題,8年近1萬左右保養費,而純電動相對燃油車來說其保養費幾乎為0,反正開了1年半,保養上沒出過1分錢。
三、駕駛感受和乘坐舒適度:優劣並存
純電動畢竟是靠電機提供驅動,全程駕駛中,風噪很小,車上真心很安靜,不像燃油車有明顯抖動,且噪音大,20多萬的車,百米加速和60萬車型不相上下.
但不足之處還在於動力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我剛開純電動時候,我自己沒感覺,但坐車的朋友幾次都在吐槽,差點暈車,的確,動力很直接,一腳電門踩下去,動力瞬間而來,沒有緩沖,推背感太強。
而紅綠燈放了油門隨之踩剎車,又瞬間失去慣性,坐車內整個身體向前傾斜,這種感覺真心不好受,當然了慢慢開習慣了,也就好很多了。
四、外觀炫麗, 科技 感十足
二十多萬以上的純電動車,外觀上和功能配置上一直是車企們主攻的方向,這也讓很多年輕人產生下手純電動 汽車 的沖動,尤其是功能配置上,像安全輔助駕駛技術,遠超同級燃油車幾條街.
目前已經有多款純電動 汽車 無人駕駛安全級別達到了L3水平,這已經是當前較高級別了,可以說滿足日常多種駕駛場景,全車智能AI語音控制系統等,讓很多玩車發燒友愛不釋手。
1、續航里程短,充電麻煩且時間長
續航里程一直以來都是純電動 汽車 的軟肋,這也是阻礙其迅速拓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像P7官方標注額定續航里程為680公里,但是實際上,綜合續航只能達到550多公里,續航是很多想跑長途最擔心的問題,當然在城市周邊那這些問題都無需擔憂。
2、純電動車「三怕」,怕冷又怕熱,更怕高速
這是電動 汽車 技術上存在的不足,鋰電池在寒冷的冬天,其蓄電能力和放電效率都會受到一定影響,這也是冬天續航里程縮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純電動跑高速,相信很多車友都知道,雖然目前很多服務區有充電樁,畢竟充電耗時,最快也需要40多分鍾才能充滿,但充電樁數量有限,假如未來或者節假日,車流較多,僅僅排隊充電估計都需要好幾小時,所以想純電動 汽車 安心上高速,就目前來說,這仍然是一件奢侈的事。
3、電池壽命的顧慮,換電池較貴,保值率低
相信很多人也知道純電動 汽車 一組電池都要好幾萬,有的近10多萬,一組電池壽命大約在7-10多年,那也就是意味著超過這個時間段,如果廠家不能按照承諾維護電池或者免費進行更換,那車主自行更換其成本至少都需要5萬以上,這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當然了,目前的純電動車企,針對電池,基本都是承諾「8年或者15萬公里」、終身免費維護等這樣的質保服務,這樣來看,也似乎解決了車主對電池的擔憂。
說了這么多,雖然目前純電動 汽車 不足之處多,但整體而言,相比前幾年只有200多公里的里程來說,這幾年純電動 汽車 無論是在續航、充電時間還是充電樁數量等方面都有了質的變化,假以時日,續航短、充電慢、充電難等問題或許也不再是問題。
因此,家裡已經有一輛燃油車的情況,第二輛車選純電動就比較適合,像日常代步用車,用車半徑在200公里范圍內,所在城市限牌、限號,駕駛新手,想體驗 科技 感的發燒友,對它們來說,純電動車絕對是首選。
比如說,一家人超過5人,有老人又有小孩,尤其是二胎家庭,日常也喜歡一起出行,也追求舒適性,那可以買 一輛純電動車+一輛MPV ,日常代步用純電動,出行用MPV。
當然現在SUV也有6座、7座的,如果喜歡出遊,考慮到各種復雜路況,那就選擇 純電動車+7座中大型SUV 。
常見家用燃油轎車: 日系居多,如卡羅拉、凱美瑞、天籟、雅閣、軒逸等,德系大眾朗逸、速騰、邁騰、帕薩特、沃爾沃S60等,上至BBA系列,奧迪A4L、A6L、寶馬3系、賓士C300等等都不錯。
常見SUV車型: 哈弗H6、H9,本田C-RV、漢蘭達、傳祺GS8、途觀、CT4等等。
純電動 汽車 : 比亞迪漢、小鵬P7、特斯拉Model 3、蔚來、理想系列也是不錯選擇。
當然了,其他燃油轎車+燃油SUV/MPV,SUV+MPV等這些組合都不錯,關鍵還是看個人喜好,經濟能力以及日常用車情況,
而轎車、SUV、MPV、純電動或者插電混動這幾種車型,各有各的優勢和不足,需要根據不同的用車需求,選擇不同的搭配。
上個月同時換的兩個車,家用足夠了,新325Li、新途銳。換之前進口吉普指南者,蒙迪歐,本人30歲。應該算可以吧
我的理想是,凌志570+奧迪RS6
我家一輛3.5四驅漢蘭達頂配,7座,平時主要作為工具車家庭貨車使用,車子質量好,空間大,保養便宜,92油,平時偶爾出去撒個歡基本上沒壓力;
一輛是雷克薩斯ES300H,油電混合,作為家庭市內通勤車,上下班接送孩子,92油,百公里5升油,車子質量好,安靜舒適,保養省心質量可靠;
一輛是賓士E300L,工作用車,平時上班,偶爾商務接待出行,質量很好,高速穩定,空間傻大;
一輛寶馬1系,車輛短小強悍,停車方便,主要接送孩子用;
四輛車最喜歡開雷克薩斯,行駛感覺舒服,如行雲流水一般,最喜歡坐賓士後座,空間大,氛圍好,翹起來二郎腿沒壓力。
因此,如果家庭僅僅兩輛車我建議
1:豐田酷路澤+賓士S400L
2:豐田 普拉多+雷克薩斯ES300h;
3:豐田漢蘭達+豐田凱美瑞油電混;
4:本田CRV油電混+豐田卡羅拉油電混;
這是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提問。
因為,中國家庭,成員組成、年齡大小可謂千差萬別,因而在兩輛車的需求上,更是五花八門。
這不,就在答主最近一直在選擇家庭第二輛車(其實是第三輛,因為LP上班代步車smart可忽略)時,無意中看到題主這一提問,因此,我的回答應該具有非常的現實意義。
答主家庭目前一輛凱迪拉克4驅SUV,供答主本人日常使用和一家子節假日出遊,一輛smart是LP上下班代步車。家中共有4老人,倆老人隨我住在一起。
選擇家庭第二輛車的動因,主要還是4個老人們一天到晚心心念念外出 旅遊 。
節假日,一大家子7人一起出遊,車輛一直以來都是5+2模式,別說老人們嫌坐起不舒服(凱迪拉克SUV即使再寬大,後排坐三人,短途可以克服,長途的確非常具體),smart就不說了,基本是為滿足一家人全部能出門充個數。大多數情況下,我家千金選擇放棄,這樣座位組合勉強說得過去。因此,選擇家庭第二輛車勢在必行。
就當下中國的 汽車 市場以及家庭現有車輛,能選擇的車輛不外乎以下幾種:
越野——老人們年齡都七老八十了,這個組合對他們而言,舒適度顯然不可取。
轎車——我家千金最反對買轎車,覺得這貨出遊「武不能安邦文不能定國」,性價比嚴重不劃算。
房車——根本不能考慮。一是沒地方停放,二是使用率較低,三是睡不下那麼多人,最重要的是,老人們對睡眠環境要求比較高,房車很難滿足。
目前,我一直就在賓士V級MPV和克萊斯勒大捷龍最新混動版兩者之間猶豫:
選擇賓士V級MPV,是因為它品牌知名度高,可以極大滿足內心那點小虛榮,但是賓士車都沒有備胎,這一點對我「打擊」比較大!
這個「打擊」源於剛不久,我同事一家賓士GLC300自駕新疆,回程途中到甘肅武威時,一枚輪胎壞了,當地無法修補,跑遍整個武威市,都沒有可配這車的輪胎,據說蘭州有這車輪胎,然後找拖車把這GLC300運到蘭州,到了蘭州賓士專賣店,說這輪胎要從成都調,要等幾天,結果,因為沒備胎,我同事一家被迫滯留蘭州3天,吃住花錢不說,關鍵是行程被打亂,同事只有給單位請事假,扣工資不說,年終獎也收到全勤項影響……
選擇克萊斯勒大捷龍混動版呢,主要是這貨可以上綠牌(在成都不限行,停車免費),但是它的純電續航能力理論上只有100公里,實際只有30—50公里,這對於喜歡跑西藏、新疆乃至內蒙古的人而言,始終是一個梗——沒使用過混動版 汽車 ,內心多少有點打鼓……懂車的朋友,能給點建議么?謝先!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已經越來越快,再加上二孩政策的放開使得家庭成員增多。想要跟上生活節奏又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的舒適度,那麼 汽車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甚至有些家庭一輛車已經難以滿足日常使用,所以購買第二輛車或者第三輛車已經提上日程。
我個人而言家裡就有兩輛車,一輛是老款福特福克斯,另一輛是比亞迪的F0。平時我們上班都比較近,媳婦通常是騎電動車,偶爾天氣不好才開福克斯,因為它是自動擋。而我由於考慮油耗問題則是大多數選擇F0,偶爾出去玩就開福克斯。
那麼對於一般家庭而言,兩輛車如何選擇又成了一個令人苦惱的問題,包括車型、價位等都需要考慮,這里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應該如果有兩輛車應該如何選擇。
汽車 分大小,大的有MPV、SUV和B級轎車等以上車型;小的有A級轎車、兩廂車、A00級轎車等。一個家庭如果有兩輛車,那麼建議一大一下。
大車平時男士開,男士由於天生對車輛控制有天賦,所以可以輕松駕馭。平時上下班代步,周末偶爾一家人帶上些許物品出去野餐或者 旅遊 ,就算遇上大物件搬送也可以游刃有餘。
大車的話個人推進SUV,因為SUV空間大、視野好、底盤高,兼顧了MPV和轎車的一些優點,再加上較好的通過性,即便是在野外崎嶇路面也可以應對由於,可以滿足男士強烈的駕駛慾望。同時SUV還有一個優點,根據家庭成員可以選擇座位配置,5座或者7座可以任意選擇。
小車平時女士開,車輛越小女士駕馭起來越游刃有餘,平時上班逛街,每天接送孩子買買菜,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車個人推薦兩廂車或者是緊湊型SUV,一般這樣的車都不大,尤其是在市區行車的話還是游刃有餘的。女士開車比較溫柔,喜歡靈巧且方便的車型,兩廂車完全可以滿足女士日常代步和購物的需求,即便是帶著孩子也毫無壓力。
大車
SUV :寶馬X5、奧迪Q7、本田冠道、CR-V、豐田漢蘭達、RAV-4、大眾途觀L、哈弗H6、奇瑞瑞虎8和寶駿530等。
轎車 :寶馬5系、奧迪A6L、賓士E級、本田雅閣、日產天籟、豐田凱美瑞、帕薩特、邁騰、邁銳寶、別克君威、吉利博瑞等。
MPV :這個車型並不多,大體就是GL8、奧德賽、比亞迪宋MAX、吉利嘉際等,再有就是豐田埃爾法、大眾邁特威、傳奇GM8和大同G10等。
兩廂車 :兩廂車就多了去了,寶馬X1、mini、奧迪A1、高爾夫、逸動XT等等。
結語:一個家庭兩輛車是生活發展的方向,但是買車的時候如何搭配還要綜合考慮,尤其是新能源 汽車 已經逐漸興起,很多限號的家庭開始考慮新能源,但是一切還需要從自身出發,考慮實際用途和價位來搭配才行。
家庭絕配
㈡ 賓士小車5560型價格
賓士5560進口車,大約是845百萬。
車輛的種類雖然多,構造卻大同小異。這應該說是標准化的功勞,也是大型生產流水線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需求的變化,鐵路車輛的外形開始有了改變,尤其是客車車廂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們的基本構造並沒有重大的改變,只是具體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學先進的結構設計。
賓士汽車,德國汽車品牌,是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
賓士三叉星是汽車及品牌標志之一。2016年10月,賓士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9名。
從汽車誕生直到今天,賓士汽車的發展史不僅僅是一個傳奇,更是代表了人類汽車工業的發展史。現在,賓士汽車已過百歲壽辰,然而它的名字和公司的口號一樣,依然叫的響亮。
㈢ 關於取捨 賓士A35L vs 賓士A35
同樣作為最便宜AMG,北京賓士A35L和進口賓士A35的相繼到來,讓那些預算不多的性能車迷看到了躍升為AMG車主的希望。
自此,賓士掀起了豪華品牌高性能車的平民化與國產化浪潮,也為即將入華的全新奧迪S3、凱迪拉克CT4-V等提供寶貴的先行者經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賓士S級歷史 後座買家鍾情一世紀的選擇
謝鵬 副主編 經典車型 2017-07-06 23:53汽車發明者再次發明汽車 賓士W222/217(2013年至今)
2013年,本代S級W222在德國漢堡首發,再一次統治者全球的豪華轎車市場。這一代S級受到豪華車外觀都往運動化發展的影響,變得更加動感之餘又不失尊貴優雅的氣質。
這一代 賓士S級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同樣提供AMG運動套件可選,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車主在從S級駕駛座下車時看起來像司機。
在奧迪掀起了玩燈的潮流後,賓士作為豪華車的老大哥,這方面絲毫不落下風。W222全系標配LED大燈,一個LED大燈組就有56顆LED燈泡……
賓士再次將大量皮革和木紋材質引入新S級的內飾設計中,雙輻方向盤造型古樸、用料考究,方向盤中央一圈精緻的手工縫線讓人愛不釋手。全新的整體LCD儀表盤清晰易讀且內容豐富,雖然內飾格局與上一代S級大同小異,但樣式復古的圓形空調出風口的應用使得第十代S級內飾整體設計更為尊貴、典雅。
新S級在配置方面也相當豐富。新S級首次可以選裝Burmester(柏林之聲)頂級音響系統,車內獨有的AIR-BALANCE空氣調節系統具有主動香氛、負離子釋放及空氣過濾功能,該系統由手套箱中的一個造型別致的香水罐和空氣旁通系統組成,此項配置正是由邁巴赫齊柏林車型上裝配的香氛系統發展而來。此外,新S級還配有ENERGIZING座椅按摩系統,可通過中控台上的COMMAND系統屏幕進行多項調節。
賓士S級一項會對後排乘客進行特殊關照,後排獨立座椅、可折疊小桌板、後排獨立娛樂系統及可伸縮的腿部支撐等配置的引入,讓後排乘客體驗到媲美頭等艙的奢華感受。
賓士將第十代S級的安全配置再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賓士智能駕駛系統囊括了諸多先進的電子輔助系統,其中包括帶有轉向輔助和跟進/剎車功能的DISTRONIC PLUS系統、主動車道保持輔助系統、帶有交通路口輔助功能的BAS PLUS輔助剎車系統、加強型主動遠光輔助系統、增強型PRE-SAFE系統和側風輔助系統等安全配置。
此外,第十代賓士S級還首次配備了後排氣囊式安全帶系統,當車輛發生碰撞時,後排安全帶會迅速充氣膨脹,從而降低安全帶對乘客造成的傷害。主動式安全帶系統也是首次引入,這套系統會在車門打開時自動收起安全帶系統,而當乘客戴上安全帶之後,系統會自動調節安全帶松緊程度。
動力方面,S320和S400搭載3.0T V6引擎,S500搭載4.7T V8引擎(國內特供是4.0T V8),S600搭載6.0T V12引擎,S63搭載5.5T V8引擎,S65搭載6.0T V12引擎,S650搭載6.0T V12引擎。
邁巴赫不再作為與勞斯萊斯、賓利對決的頂級奢華品牌,而是與AMG一樣,成為了梅賽德斯-賓士的獨立子品牌。於是乎,S級多了兩個分支,便是梅賽德斯-邁巴赫S級和梅賽德斯-AMG S級。
這一代賓士S級是有史以來最枝繁葉茂的S級,有賓士S級四門轎車標准軸距版(W222)/長軸距版(V222)/S級Coupe(C217)/S級Cabriolet(A217)、邁巴赫S級四門轎車(X222)/邁巴赫S級Pullman(VV222)/邁巴赫S級Cabriolet、AMG S級四門轎車/AMG S級Coupe/AMG S級Cabriolet。
◆ W222中期改款在2017上海車展全球首發
W222這一代的S級繼續統治著全球全尺寸豪華轎車的市場,但賓士並不打算給對手喘息的機會,在2017上海車展上,賓士帶來了中期改款的W222。
S350L
外觀方面最明顯的變化在於大燈和前包圍,採用MULTIBEAM LED大燈系統,燈腔內共有84顆LED,可根據路面情況、實際照明需求對每顆LED進行單獨的控制,以達到不同的主動照明效果,對於日常駕駛的安全性有明顯幫助。此外,新車的LED日間行車燈也採用了三條式。
邁巴赫560
除了大燈功能以外,從外面看上去大燈造型和視覺感受也與現款不同,豪華感和莊重感都有所提升。側面造型以及車尾的設計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整體上仍舊是賓士家族式設計。
AMG S63L
內飾方面針對中央大屏幕和全液晶儀表進行了升級,將原先的兩款液晶屏合二為一,豪華感大幅提升。方向盤樣式有所升級,多功能按鍵有所改變,增加了雙拇指系統,操作更加便利。此外其還採用了新的導航系統和主動安全系統,會根據路面情況進行自動減速。
S350L
新款S級提供全新的動力總成,入門版的S350搭載全新的3.0T L6引擎,S560搭載的是4.0T V8引擎。另外,高性能版的AMG S63舍棄了此前的5.5T V8引擎,換裝了C63那款4.0T V8引擎,配備全新的9速Speedshift MCT變速箱,S65則也就是6.0T V12引擎。頂級車型不再是600,升級為邁巴赫S680,搭載6.0T V12引擎。
●總結 可以量化的“奢華”
“奢華”本來是不能被量化的,起碼在德國人接觸到它之前一直是這樣。縱觀每一代的賓士S級,可以發現,通過無窮無盡的數據收集與計算,“舒服”變成了各種坐墊與靠背的角度組合、“合理”變成了精確到毫米的空間餘量、“順手”則是按使用頻率/習慣排列的按鍵布局、甚至連“美觀”都是實驗中最符合大眾口味的設計方案,奢華在賓士手上還真成為了可以計算的事物。
縱使世上還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品牌口味各異的選擇,但除了賓士S級外,估計再也沒有不多不少正好達到你期望的產品了。這正是我們把它稱作標桿的原因,也是它常年穩居同類車型全球銷量冠軍的原因。(圖/文/攝: 謝鵬)
展開餘下全文(1/4) 2 成為世界級豪華轎車的標桿 回頂部
高性能豪華 四門 房車誕生 賓士W108/109(1965年-1972年)
賓士在1965年推出了代號為W108的250 S、250 SE、300 SE以及代號為W109的300 SEL四款轎車。W108/W109沒有了W111/W112的尾鰭,外觀方面與W100相仿,但是在車燈的設計上,則導入了圓燈的意念,打造獨特而經典的6圓燈設計,整車內斂而優雅的外觀至今依然散發魅力。
250 S(W108)
250 S和250 SE搭載2.5L L6發動機,車型後綴“E”指的是Einspritzen(噴射),代表其發動機有燃油噴射技術。
300 SEL (W109)
次年賓士發布搭載3.0L L6引擎的300 SEL車型(W109),“L”後綴代表長軸距版,軸距加長100mm。這個不算驚喜,引發轟動的是後來推出的300 SEL 6.3車型,該車是當時最速四門轎車,V8引擎最大功率184kW(250PS),峰值扭矩500N·m,破百僅需6.5s。
300 SEL 6.3 (W109)
AMG便是通過300 SEL 6.3這款車開啟了自己輝煌的賓士改裝生涯。1971年,AMG 300 SEL 6.8賽車在SPA耐力賽上一戰成名,它便是AMG S級的鼻祖。
AMG 300 SEL 6.8
1972年推出的W116在賓士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款車被賓士正式命名為梅賽德斯-賓士S級。自此,賓士S級開啟了豪華轎車的新篇章。
280 S
S級標志性的“盾牌”進氣格柵寬度被明顯拉長,大燈由上一代車型的垂直式改為橫置長方形大燈,大燈與進氣格柵相連後,其前部視覺效果更加低矮。另外還有延續至今經典的橫紋式尾燈能讓你一眼讓出這是一台S級。
450 SEL
280 S和280 SE搭載代號為M110的2.8L L6引擎,另外還有動力更強的4.5L V8引擎提供給450 SE車型。後來,賓士還推出了首款搭載柴油引擎的S級車型300 SD。
300 SD
頂級動力車型,當屬450 SEL 6.9。其搭載的6.9L V8引擎最大功率210kW(286PS)/4250rpm,峰值扭矩550N·m/3000rpm,搭配3速自動變速箱。
450 SEL 6.9
除了正式得名S級之外,W116更了不得的是,它是世界上首款搭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的車型。ABS正是賓士和博世攜手研發的技術結晶。盡管今天看來ABS已經是司空見慣的常規配置,但放在四十多年前,絕對是一場被動安全技術的革命。
首度採用空氣力學設計 賓士W126(1979年-1991年)W126這代車型,是筆者個人認為有史以來最有氣質的S級。修長的車身告別了70年代的粗糙鈑金,卻依舊簡潔高貴毫不浮誇,唯一的敗筆可能算是略顯低檔次的工程塑料前後保險杠了(好處是降低維修成本)。
280 SE
W126不僅在設計風格上有其亮點,而且還整合了當時看來非常先進的空氣動力學技術:通過降低側圍高度,進一步減少前軸舉升力,改進了後軸氣流狀況,有利於在高速運行中進一步強化方向穩定性和抓地力。
380 SEL
W126在推出兩年後率先搭載了駕駛員安全氣囊,並在1985年的車型改進組件中增加了前排乘客安全氣囊,車輛能夠在55km/h下的正面撞擊匯總提供良好的保護,由此成為全球第一款達到正面撞擊抵禦標準的轎車,而賓士亦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能提供安全氣囊和安全帶收緊裝置的汽車廠商。
這一代S級動力序列有2.8L L6發動機、3.8L V8發動機、5.0L V8發動機,另外還有搭載3.0T柴油機的300 SD特供美國市場。中期改款後還多了5.6 V8的旗艦動力車型560 SEL和560 SEC。
560 SEL
W126是賓士S級首次大批量地進入中國市場。這款體型龐大、造型威武、車頭聳立著三叉星徽的高檔轎車便有了“大奔”這個稱號,並迅速被國人所熟知。
3 虎頭奔統治全球豪華轎車市場 回頂部
虎頭奔統治全球豪華車市場 賓士W140(1991年-1998年)
不說這是最具代表性的S級,但W140絕對是辨識度最高的一代S級;它方方正正的身段說不算好看,但高高大大的體型與“大奔”這個名字肯定有這直接的關系,故在國內得名“虎頭奔”。
W140採用了賓士全新的命名規則,也就是延續至今的“車型名英文字母+3位代表動力等級的阿拉伯數字”,後綴字母省略。
新車有著數之不盡的升級改造工程,如懸掛系統以及副車架不但能提供當時全球領先的高速穩定性,在舒適/隔音/濾震方面的表現也是叫人稱贊;而雙層玻璃的引入更隔絕了炎熱/寒風/噪音進入車內的通道。
動力方面,W140提供了3.2L L6、4.2L V8、5.0L V8發動機,另外300 SD柴油車型搭載的引擎也升級為3.5L。最頂級的重磅當屬S600,搭載的是堪比超跑的6.0L V12發動機。
S600L
S600的V12引擎最大功率達到300kW(408PS),這是當時最強悍的量產車引擎之一。賓士的黑科技還不僅於此,大排量/高輸出≠高油耗,這款V12引擎有著可變進氣凸輪軸和帶熱式空氣流量感測器的電子噴射系統,1600rpm時即可達到峰值扭矩580N·m。
S600L
為了能讓強大的動力得到控制,像ESP電子穩定系統、BAS制動輔助系統以及ASR加速防滑系統等都被配置到了S600上,繼而成為了這一代S級的標配。
引領全球豪華轎車技術變革 賓士W220(1998年-2005年)W140那方正的造型被拋棄,以至於情懷黨有言“虎頭之後再無S”。但當更加圓滑時尚,有著靈動的“蝴蝶”大燈造型的W220問世時,買家們還是用金錢投出了最忠實的一票。
動力方面最初有3.2L V6、4.3L V8、5.0L V8可選,後來加推了頂級旗艦型號S600,依舊是熟悉的6.0L V12?錯了,賓士這次給到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6.0T V12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輸出提升至368kW(500PS),峰值扭矩800N•m。追上兒子的法拉利不是難事。
W220最為人所稱道的地方在於其逆天的安全配置,除了像上代作品一樣數之不盡的氣囊以及ESP/ABS/BAS/ASR等電子穩定系統之外,消費者還能選裝4MATIC四驅系統以獲得更佳抓地力。
跟下面這個黑科技相比,上面的配置都是小兒科。自2002年起,S級頂配車型提供PRE-SAFE系統,通過遍及全車的雷達探頭獲得信息,在探得車輛將發生碰撞時,系統能在一瞬間內完成剎車減速、突出保險杠、收緊安全帶、調整座椅、踏板縮進引擎艙等一系列動作,使得碰撞真正發生時,車內人員受傷的可能性或者程度能降至最低。這套系統即便放在15年後的今天,依然是非常牛逼。
首次出現混動系統選擇 賓士W221(2005年-2013年)代號W221的S級在2006年問世,更加圓潤的造型將優雅的氣質發揮到極致。而除了外觀外,歷史悠久的S級到了這一代已經很難做出什麼劃時代的創新。
W211繼續順應科技的發展,增加了諸如車道保持、夜視系統等科技配置,再加之設計和用料方面的升級,依舊是同級別中最出色的豪華轎車。
W211採用前/後多連桿式AIRMATIC主動空氣懸架系統,賓士進一步優化了主動車身控制系統(ABC),這也讓它的駕駛舒適性和操控性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賓士還為W211配備了剎車輔助PLUS系統,該系統通過雷達來監測與前車間的距離,當距離過小時,系統會發出警告,如果有撞擊的可能,該系統還可以做出相應的剎車輔助。自動控制巡航系統和PRE-SAFE預防性乘客安全系統的組合,使第九代賓士S級的安全性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S400 Hybrid
如果硬是要找出這一代S級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技術的話,新增加的混動動力車型S400 Hybrid會是最好的答案。這款車搭載由3.5L V6引擎+電動機組成的混動系統,油耗僅8L/100km,堪稱最省油的全尺寸豪華轎車。
4 汽車發明者再次發明汽車 回頂部
汽車發明者再次發明汽車 賓士W222/217(2013年至今)
2013年,本代S級W222在德國漢堡首發,再一次統治者全球的豪華轎車市場。這一代S級受到豪華車外觀都往運動化發展的影響,變得更加動感之餘又不失尊貴優雅的氣質。
這一代賓士S級同樣提供AMG運動套件可選,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車主在從S級駕駛座下車時看起來像司機。
在奧迪掀起了玩燈的潮流後,賓士作為豪華車的老大哥,這方面絲毫不落下風。W222全系標配LED大燈,一個LED大燈組就有56顆LED燈泡……
賓士再次將大量皮革和木紋材質引入新S級的內飾設計中,雙輻方向盤造型古樸、用料考究,方向盤中央一圈精緻的手工縫線讓人愛不釋手。全新的整體LCD儀表盤清晰易讀且內容豐富,雖然內飾格局與上一代S級大同小異,但樣式復古的圓形空調出風口的應用使得第十代S級內飾整體設計更為尊貴、典雅。
新S級在配置方面也相當豐富。新S級首次可以選裝Burmester(柏林之聲)頂級音響系統,車內獨有的AIR-BALANCE空氣調節系統具有主動香氛、負離子釋放及空氣過濾功能,該系統由手套箱中的一個造型別致的香水罐和空氣旁通系統組成,此項配置正是由邁巴赫齊柏林車型上裝配的香氛系統發展而來。此外,新S級還配有ENERGIZING座椅按摩系統,可通過中控台上的COMMAND系統屏幕進行多項調節。
賓士S級一項會對後排乘客進行特殊關照,後排獨立座椅、可折疊小桌板、後排獨立娛樂系統及可伸縮的腿部支撐等配置的引入,讓後排乘客體驗到媲美頭等艙的奢華感受。
賓士將第十代S級的安全配置再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賓士智能駕駛系統囊括了諸多先進的電子輔助系統,其中包括帶有轉向輔助和跟進/剎車功能的DISTRONIC PLUS系統、主動車道保持輔助系統、帶有交通路口輔助功能的BAS PLUS輔助剎車系統、加強型主動遠光輔助系統、增強型PRE-SAFE系統和側風輔助系統等安全配置。
此外,第十代賓士S級還首次配備了後排氣囊式安全帶系統,當車輛發生碰撞時,後排安全帶會迅速充氣膨脹,從而降低安全帶對乘客造成的傷害。主動式安全帶系統也是首次引入,這套系統會在車門打開時自動收起安全帶系統,而當乘客戴上安全帶之後,系統會自動調節安全帶松緊程度。
動力方面,S320和S400搭載3.0T V6引擎,S500搭載4.7T V8引擎(國內特供是4.0T V8),S600搭載6.0T V12引擎,S63搭載5.5T V8引擎,S65搭載6.0T V12引擎,S650搭載6.0T V12引擎。
邁巴赫不再作為與勞斯萊斯、賓利對決的頂級奢華品牌,而是與AMG一樣,成為了梅賽德斯-賓士的獨立子品牌。於是乎,S級多了兩個分支,便是梅賽德斯-邁巴赫S級和梅賽德斯-AMG S級。
這一代賓士S級是有史以來最枝繁葉茂的S級,有賓士S級四門轎車標准軸距版(W222)/長軸距版(V222)/S級Coupe(C217)/S級Cabriolet(A217)、邁巴赫S級四門轎車(X222)/邁巴赫S級Pullman(VV222)/邁巴赫S級Cabriolet、AMG S級四門轎車/AMG S級Coupe/AMG S級Cabriolet。
◆ W222中期改款在2017上海車展全球首發
W222這一代的S級繼續統治著全球全尺寸豪華轎車的市場,但賓士並不打算給對手喘息的機會,在2017上海車展上,賓士帶來了中期改款的W222。
S350L
外觀方面最明顯的變化在於大燈和前包圍,採用MULTIBEAM LED大燈系統,燈腔內共有84顆LED,可根據路面情況、實際照明需求對每顆LED進行單獨的控制,以達到不同的主動照明效果,對於日常駕駛的安全性有明顯幫助。此外,新車的LED日間行車燈也採用了三條式。
邁巴赫560
除了大燈功能以外,從外面看上去大燈造型和視覺感受也與現款不同,豪華感和莊重感都有所提升。側面造型以及車尾的設計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整體上仍舊是賓士家族式設計。
AMG S63L
內飾方面針對中央大屏幕和全液晶儀表進行了升級,將原先的兩款液晶屏合二為一,豪華感大幅提升。方向盤樣式有所升級,多功能按鍵有所改變,增加了雙拇指系統,操作更加便利。此外其還採用了新的導航系統和主動安全系統,會根據路面情況進行自動減速。
S350L
新款S級提供全新的動力總成,入門版的S350搭載全新的3.0T L6引擎,S560搭載的是4.0T V8引擎。另外,高性能版的AMG S63舍棄了此前的5.5T V8引擎,換裝了C63那款4.0T V8引擎,配備全新的9速Speedshift MCT變速箱,S65則也就是6.0T V12引擎。頂級車型不再是600,升級為邁巴赫S680,搭載6.0T V12引擎。
●總結 可以量化的“奢華”
“奢華”本來是不能被量化的,起碼在德國人接觸到它之前一直是這樣。縱觀每一代的賓士S級,可以發現,通過無窮無盡的數據收集與計算,“舒服”變成了各種坐墊與靠背的角度組合、“合理”變成了精確到毫米的空間餘量、“順手”則是按使用頻率/習慣排列的按鍵布局、甚至連“美觀”都是實驗中最符合大眾口味的設計方案,奢華在賓士手上還真成為了可以計算的事物。
縱使世上還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品牌口味各異的選擇,但除了賓士S級外,估計再也沒有不多不少正好達到你期望的產品了。這正是我們把它稱作標桿的原因,也是它常年穩居同類車型全球銷量冠軍的原因。(圖/文/攝: 謝鵬)
@2019
㈤ 賓士的發動機
類型大同小異,針對不同車型調整!104 119 /111 112 113 137/271 272 273 275.現在這些是中國路上跑的主流發動機!
L4 ,L6,V6,V8,V12
S500都不帶渦輪增壓。AMG是機械增壓!機械增壓依靠皮帶帶動壓氣機增加進氣量,這樣低速扭矩大,缺點要消耗發動機功率。
渦輪增壓是利用排氣的廢氣推動渦輪帶動壓氣機增加進氣量,低速時排出的廢氣少,所以相對空氣增壓少,要高轉才能爆發扭矩!但是利用廢氣能量,環保又相對機械的要省油!
開機增壓的車和開大排量自然吸氣式車的感覺是一樣的。
廢氣渦輪就要高轉暴扭!
總之廢氣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各有優劣。
SL65就是廢氣渦輪增壓!
㈥ 一個家庭兩輛車,最好的組合是什麼有沒有具體車型推薦
大車
SUV:寶馬X5、奧迪Q7、本田冠道、CR-V、豐田漢蘭達、RAV-4、大眾途觀L、哈弗H6、奇瑞瑞虎8和寶駿530等。
轎車:寶馬5系、奧迪A6L、賓士E級、本田雅閣、日產天籟、豐田凱美瑞、帕薩特、邁騰、邁銳寶、別克君威、吉利博瑞等。
MPV:這個車型並不多,大體就是GL8、奧德賽、比亞迪宋MAX、吉利嘉際等,再有就是豐田埃爾法、大眾邁特威、傳奇GM8和大同G10等。
兩廂車:兩廂車就多了去了,寶馬X1、mini、奧迪A1、高爾夫、逸動XT等等。
結語:一個家庭兩輛車是生活發展的方向,但是買車的時候如何搭配還要綜合考慮,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已經逐漸興起,很多限號的家庭開始考慮新能源,但是一切還需要從自身出發,考慮實際用途和價位來搭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