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重庆大足县各有多少乡镇及各乡镇人口数
总人口96万人22 镇 2 街道办事处智凤镇是大足石刻创始人赵智凤的故乡,位于大足县城东部,西距县城7公里,南连龙水镇,东邻金山镇、石马镇,北与宝顶镇接壤。大铜、大国路穿境而过,场镇紧靠登云机场,交通十分便利。濑溪河由县城自西向东经过智凤镇流向龙水、珠溪方向,水源条件好。全镇总面积67.17平方公里,辖新店、田坝、茅里堡、高笋、八里、登云、普安、阮家、永福、黄连、福寿1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2336人。近年,智凤镇工业经济得到加快发展。2006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4744万元,同比增长12.3%(下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62:20;镇级财政收入完成384万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00万元,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10万元,增长14.3%;工业总产值达到25052万元,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实现7925万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0元,增长8.2%;城镇化率达到31%,综合实力跃升全县第10位高坪乡位于大足县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与安岳、潼南两县接壤,全乡辖8个行政村、71个社,6988户、26888人,幅员面积5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47亩,人均耕地0.75亩。中敖镇位于大足县西北部,距县城9公里,处于濑溪河发源地,东与龙岗街道办事处、宝顶镇接壤,南与高升镇毗邻,北至高坪乡连安岳县境,东北与潼南五桂乡紧邻。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镇幅员面积107.5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33159亩。辖18个行政村,3个居委,共有161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619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60人。镇内有大足县目前储水量最大的上游水库。中敖火龙历史悠久,天山米畅销全国,素有“鱼米之乡”、“火龙之乡”、“车货之乡”的美称。大足县宝顶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7公里,幅员面积6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总人口2.9万人,城镇人口0.4万人。全镇辖9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68个村民小组。宝顶镇镇域峰峦起伏,沟谷陡深,海拔高度多为400至500米的山地。宝顶镇土壤以沙及紫色土为主,显酸性、中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3℃,年积温6366℃。无霜期323天,多云雾阴雨,年降雨量1100毫米。宝顶镇青山绿水,风光秀美,土地肥沃,鸟语花香,生态观光园、休闲娱乐设施密布,被为县城后花园。二级硬化水泥公路横贯其中,村级公路与之相连,并与周边镇乡联网,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宝顶镇是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镇,2002年,获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建设部授予的2002年度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高升镇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总人口26000人,辖8个行政村(太和、旭光、建设、红光、双牌、新光、胜光、先进),1个居委会(华升), 54个村(居)民小组。龙岗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7月,位于大足县主城区,是大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辖6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万人,农业人口2.2万人。辖区幅员面积43.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农村耕地面积1081公顷。棠香街道办事处辖7个村,5个居委会。分别为惜字阁村、和平村、水峰村、金星村、冉家店村、双丰村、三合村,红星社区居委会、五星社区居委会、报恩社区居委会、东关社区居委会、海棠社区居委会。 2002年全办事处总人口为48622人,非农业人口13041人,总户数13345户,幅员面积60.17平方公里。回龙镇地理位置东经105°51′42″,北纬29°43′44″,位于大足县东面稍偏北,距县城约17公里,镇域北面与铜梁县小林乡接壤,到铜梁县城约为30公里;西面紧邻宝顶镇和智凤镇;南面与金山镇相邻,东靠万古镇和国梁镇。辖区面积为49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57个村(居)民小组,共6469户,总人口为241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43人,耕地面积19031亩。全镇共有12个党支部国梁镇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饶国梁而得名,位于大足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处,是市、县农业示范镇,全镇幅员面积38.9平方公里,东临雍溪镇,南接万古镇,西靠国梁镇,北连铜梁县,辖7个农村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5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4万人,总耕地面积20985亩。近年来,我镇大力实施发展特色经济战略,促进镇域经济上新台阶铁山镇,曾名九区,又名双河场。东与三驱镇相连,西与荣昌县十烈乡相接,北与安岳县合义乡相毗,南与季家镇相邻。铁山镇位于大足县的最西端,距县城26公里,是大足县的西大门,位于大足、荣昌、安岳三县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
铁山镇幅员面积59.6平方千米,下辖双河社区、晋元社区两个街道居委会和继光村、双桥村、麒麟村、油坊村、连科村、西北村、多宝村、高龙村、胜丰村、桂香村、建角村、三寨村12个村委会,共90个居民组,总人口33751人 季家镇共辖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52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6024户209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8人;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耕地18381亩,其中水田14100亩,土4281亩,人均耕地0.87亩,属典型的农业镇。 三驱镇地处大足西部,距县城11公里,全镇共有16个行政村和2个街道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和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1795人,其中农业人口47266人。全镇幅员面积76.2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586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2405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326元。宝兴镇幅员面积51.5平方公里,辖9 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64个村(居)民小组,8828户,31245人龙石镇位于大足县的西南角。东面和南面与珠溪镇接北;西面与荣昌县的古昌、河包两镇毗邻;北连三驱、宝兴两镇。距县城23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50个居民小组,5890户,总人口21350人 珠溪原名宝珠溪18个行政村、 2个社区,160个村(社区)小组,总户数17584户,总人口59624人 龙水镇地处重庆西部,是着名的五金之乡,西部最大的建制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级文明镇、首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重庆市“百镇工程镇”、市商业建设中心镇、市乡镇企业明星镇、市城镇化工作先进镇,是大足县城的重要组团。城区南距成渝铁路、成渝公路15公里,东距重庆城区90公里,大邮路、龙铜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辖10个社区、18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11.88平方公里,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城区面积7.7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3万人石马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2公里,幅员面积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辖9个村(居)委员会,88个社,总人口3.4万余人 金山镇位于大足县中东部地区,东距铜梁县城33公里,西距大足县城22公里。东与我县的万古镇毗邻,南与拾万镇相靠,西与石马镇、金山镇接壤,北与回龙镇相连。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约1100㎜。全镇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17334亩(其中水田13820亩,旱地3514亩),人均耕地约0.78亩。总户数6321户,总人口22359人,其中农业人口20579人。全镇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农村行政村,4个居民小组,53个村民小组万古镇位于大足东部,是大足县的东大门,距大足城区27公里,距重庆市主城区80公里。全镇幅员66.5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75个村民小组。年末户籍人口528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37人雍溪镇辖7个农村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3852人,其中农业人口27892人古龙乡位于重庆市大足县东端,距县城38公里,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乡政府驻址在古龙乡新街居委。全乡辖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49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人口9718人拾万镇位于大足县东南部,西山(又名巴岳山)脚下,怀远河畔,距大足县城23公里,与石马、万古、金山、玉龙等镇接壤。全镇幅员总面积49平方公里,属盆地丘陵地形,境内溪河密布,水利设施健全,水源供给充足,电力保障有力,10公里半径范围内建有大堡、万古、双桥、红石四座35KV变电站。下辖:拾万社区和楠木、八埝、双埝、斯兰、檬子、将军、福利、长虹、协丰9个农村行政村,共66个(社)居民小组,总人口29,816人,其中农业人口28,090人,非农业人口1,726玉龙镇是重庆市西部一个山川毓秀的市级卫生城镇,位于重庆市大足县东南部,距大足县城20公里,巴岳山横亘东部,东北与铜梁接壤,东南与永川相连,南面与双桥区毗邻。全镇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51.07平方公里,有耕地11549亩,2005年末总人口23030人(其中非农人口4570人),总户数6473户 邮亭镇幅员面积91.01平方公里,地处成渝两地交会处,位于大足县南端,东接永川市,西邻荣昌县,北函双桥区,距县城30公里。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辖15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万人
❷ 遂宁市老池乡被划为工业园区了吗,划了过后以后有什么发展前景
(三)老池乡
1、城镇性质与规模
乡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农副产品开发基地和集散地,船山区涪江经济带中的中心城镇,遂宁市创新工业园区的拓展区及发展用地。城镇规模——2003年2286人,用地0.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7平方米。规划近期(2003~2010年)人口5000人,用地0.5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10~2020年)人口10000人,用地1.0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
根据现状道路及地形地貌特点,结合用地条件、已有建筑空间格局和居民生活习惯等,采用一主一次两条发展轴线、三条横向带、五个小组团的布局结构(“两纵三横五团”)。
两条发展轴线:以南北向城镇干道为骨架,沿街布置商业及城镇空间景观节点,支撑纵向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的职能。次要发展轴线,以城镇主干道为依托,沿街布置商业,与城市主干道一起支撑横向空间发展职能。城镇主次发展轴线采用绿化带来加以联系。
三条横向带:通过城镇中心的城市横向主干道,与城市纵向主干道形成城市空间主要骨架,结合一定的公共建筑布置形成商业。另外两条为城市横向生态绿化带,功能上形成用地性质的划分和地块的组织作用。
五个小组团:①中心商业区组团。以城镇主要交通干道为依托,结合用地的空间职能要求,规划布置商业贸易、居住为主的城镇中心组团,配套建设小学、托幼、市场及组团级商贸服务设施。②工业组团。位于城镇以南,城镇用地的下风向、城镇水系的下游,布置城市工业组团。③行政与文化组团。在城市过境干道以西,利用自然山体绿化屏障的环境景观优势,以及交通方便等因素,布置政府行政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学校用地等,形成行政与文化区组团。④两个主要居住组团。在三条横向用地空间带之间,组织形成两个主要居住组团,配套建设托幼、市场及组团级商贸服务设施。
3、主要用地布局
城镇工业用地主要布置在镇区南部小河下游,用地分成三块,占地面积为9.35公顷。城镇仓储用地主要布置在镇区两端,沿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之处,为镇区粮食仓储(粮站)和工业仓储,占地分别为0.2375公顷、0.6865公顷。主要居住用地组团在三条横向用地空间带之间布置,占地21.00公顷,以多层住宅为主,重点整合原有用地的空间肌理,树立城镇整体空间形象。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布置在横向城市主干道以南,占地2.3198公顷。城镇商业服务业用地主要布置在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镇区中心商业区,形成商业步行街区。在各住宅组团内配套建设市场及组团级商贸服务设施。城镇体育用地布置在过境干道旁,结合中小学校布置,占地1.3878公顷,布置200米跑道。医疗卫生用地在行政与文化区组团附近,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条件,新建新场镇中心医院,占地0.6734公顷。文化教育用地在行政与文化区组团内,结合并利用原有乡中心小学,规划布置中学和小学,环境条件好,用地干扰少,用地分别为1.572公顷和0.665公顷;在两个主要居住组团各规划建设一所小学和一个幼儿园,占地分别为0.45公顷、0.25公顷。市场用地在镇区两个主要居住组团规划市场各一个,在城镇南部工业用地附近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占地分别为0.45公顷、0.40公顷、0.40公顷。
4、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城镇道路网络为规则的方格网形式。过境道路为24米,城市主干道为30米,形成道路骨架;道路间距150米~200米以便于开发建设与管理,道路红线宽度9米~20米。城市主干道为30=6+18+6(米),过境干道为24=6+12+6(米),城市次干道为16-20=4+8-12+4(米),绿化步行路为12=2.5+7+2.5(米),城镇支路为9-12=2X(1.5-3.0)+6.0(米)。在城镇南边城市干路旁边规划汽车站、停车场各一个,占地分别为0.475公顷、0.115公顷。在城镇北边城市干路附近规划一处加油站、停车场各一处,占地各为0.15公顷。城市主干道与过境干道亦是对外交通干道,分别承担城镇与三新、西眉和遂宁的对外客运交通。
5、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与现有的山体绿化格局相结合,体现山水城市格局。规划区内绿化广场、绿化景观空间节点等形成点状绿化;沿小河两岸布置滨河绿化;各级道路行道树绿化;顺应规划用地空间结构布置生态绿化带;保留并建设好规划区以西山头绿化,逐步种植并形成水果经济园区,构成城市的绿色屏障。城西公园(利用现有金龟寺及靠近河流且植被较好的条件建设),占地9.2公顷。城东滨河绿化广场,占地0.675公顷。政府前绿化广场,占地0.4504公顷。
6、给水排水系统规划
给水水源——取自涪江,取水点建议在石马坝,水厂规划在船山坡,水厂规模8000吨∕日。给水管网城镇供水主干道网采用环状,其余为树枝状管网。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处理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然后汇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污水处理厂规划位于城镇西南邻溪河处,占地0.38公顷。就近排入江河水体。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网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离心制做,每根管长不小于2米,人行道下采用轻型钢筋混凝土管的外压安全荷载不低于12000N/米,车行道下采用重型钢筋混凝土管外压安全荷载不低于36000N/米。
7、电力电信系统及燃气规划
电力系统电源由城市电网供电,电源取自小北塔电站(近期)和白禅寺电站(中远期),并新建35千伏变电站,供老池新场镇及周边地区用电。供电网络,采用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变电站(开闭所)-10∕0.4千伏供电模式,在城镇南北各区规划一处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电缆规划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城镇规划区内,负荷超过200千瓦的大型公建及市政设施,自设专用配电房,由10千伏开闭所(变电站)供电,负荷低于200千瓦的用户,均由公用配电房0.4千伏供电,每座公用配电房安装800~1000千伏安变压器两台,一用一备。
电信系统规划,在老池新场镇政府小区新建电讯综合大楼,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000门,保证老池新老场镇中远期电信发展需要。为保证老池新场镇及附近地区无线通讯质量,促进无线通讯的正常发展,规划在城镇西部高岗上建无线通讯基站。通讯线路规划在城镇主次干道东侧、北侧作为主干线路的通道,中远期通讯电缆入地。
供气系统规划,根据气源条件环境要求和国家能源政策,老池新场中远期规划采用天然气为主要能源,居民家庭生活燃料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公共建筑炊事和10吨以下锅炉允许使用天然气。根据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并参考其它城镇用气资料,居民生活用气标准采用1.5立方米∕户•日,供气普及率远期100%计,老池乡城镇远期总用气量10000立方米~12500立方米∕日。天然气储配站建在城镇南部(镇区外围),距老池场镇约两公里,该站建成后直接作为老池新老场镇用气气源。天然气配气管网采用中压单级系统,工作压力0.1兆帕~0.3兆帕,中压管网D219、D159、D108构成环网,并与东西向配气管网联通。
8、环卫设施及环境保护规划
在城镇南部城市干道以西新建垃圾处理场一处,位于下风下游且远离城镇中心。镇内公厕垃圾站果皮箱等按有关规范均衡布置,对城市垃圾统一作无害化处理。逐步改善城镇燃料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炊用天然气及电气化的使用率。考虑到老池镇规划南北方向预留了较大面积的发展用地,老池场镇内原则上必须控制好绿化环境建设,保证城镇绿化环境质量。
9、防灾规划
消防,建设专用消防供水系统,消防水管及消防栓的设置严格按规范要求布置。在镇中心地带靠近城市主要道路一侧规划消防站,占地0.2公顷。防洪,镇区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考虑,重要建筑设施设防标准不低于50年。沿溪河东侧建设滨河路,沿溪河两侧规划布置绿化带,逐步疏通河道。镇区范围内广植林木,保土蓄水。
10、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重点建设城市主要道路网以及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改善场镇的对外交通条件及投资环境。结合龙老公路建设,配套汽车站等设施建设。在镇中心区按规范布置垃圾站公厕等市政环卫设施。完成政府行政大楼及住宅小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城市商业街及绿化广场。完成城镇总体空间功能结构,基本完成城市功能体系的基础建设。
此规划由原市中区建筑规划设计所于2003年11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