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苏联农业怎么变成工业

苏联农业怎么变成工业

发布时间:2025-08-23 11:21:24

A.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实施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这一政策标志着苏联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下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特点:
1. 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实行了五年计划,通过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对资金、人员、资源、技术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以实现工业化的有序和高效率。
2. 大规模的工业设施建设:在这一时期,苏联迅速推进了冶金、煤炭、机械制造、电气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以实现工业生产的自主可控。
3. 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和科学研究,建立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体系,并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专家。
4. 国际主义合作: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得到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同时也向这些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形成了国际主义的互助合作网络。
5. 巨大的社会成本:苏联在追求工业化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在农村地区,政府采取了极端的措施,牺牲了农业以支持工业。同时,大量工业项目的建设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二战期间,苏联不仅在军事上投入巨大,也对工业化进程造成了影响。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但也为苏联提供了技术人才和工业基础设施的机遇。
综上所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虽然为苏联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代价。

B. 俄国工业化进程 历史

1.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框架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过程,始于1926年,到1930年代末基本完成。
2.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3. 到了1926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至战前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依然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严重不足,技术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4. 为了加强国防、维护国家独立,以及利用新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苏联急于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
5. 苏联工业化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斯大林坚信,工业化核心在于重工业的发展,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本国机器制造业的壮大。
6. 在资金分配上,苏联优先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
7. 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轻工业和农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年递增速度分别为28.5%、11.7%和-2.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19%、14.8%和4.6%。

C. 苏德战争爆发前为推进工业化建设,苏联采取了哪些决策和措施

苏联真正推进工业化是从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步。到1940年苏德战争爆发,工业产值超过英、法、德,跃居欧洲第一位,同时,农村也实现了机械化。
1.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目的: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情况: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据苏联官方统计, “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7年末,苏联的工业生产达到并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

2. 农业集体化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的决议指出: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决议要求在运动中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十五大”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农业丰收,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近二百万吨。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农具将被没收,本人被判处徒刑。另一方面,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第二年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强迫广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的政策。

农业集体化虽然暂时有利于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使许多产品无人问津,大量积压。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受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领导人意志的影响,非经济的方法对计划的实施起了消极作用,高度指令化和过分集中妨碍各地区、各企业的积极性,商品货币关系处于受限制、受排斥状态,工农间、城乡间缺少多种多样的流通渠道。

第二、其次,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及失误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之后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又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它的出现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致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而这些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以致影响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成为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本身即是一个探索实践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和失误。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及挫折只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D. 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标志是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据苏联官方统计, “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阅读全文

与苏联农业怎么变成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燃油系统有多少个传感器 浏览:80
智建工业园属于哪个街道哪个社区 浏览:533
汽车雨刮器坏了怎么检修 浏览:964
汽车底盘基本组成有哪些 浏览:531
什么是工业废气处理设备 浏览:127
工业开发资质如何办理 浏览:83
属于原料主导型工业是什么原因 浏览:348
6万收的奥迪车车贩子卖多少 浏览:119
奥迪a8d3如何开锁 浏览:654
苏联农业怎么变成工业 浏览:94
宝马老款8缸x5机脚怎么换 浏览:307
韩国为什么能工业化 浏览:249
奥迪里的老大是哪个 浏览:915
奥迪和奔驰哪个好省油 浏览:870
奥迪q2雨刷怎么开 浏览:764
奔驰sclass怎么开启提升模式 浏览:323
16年宝马f800多少钱 浏览:981
奔驰s级十年为什么渗油 浏览:1004
宝马x3钥匙菱形图案是什么 浏览:493
陶家工业园什么地方可以配钥匙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