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国是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工业化问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先合理调整后社会主义改造;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等措施使新中国的工业化全面起步。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基本建设投资近千亿元,石油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但“大跃进”三年造成了我国工业的畸形发展。③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除交通运输业外其他均处于倒退的局面,新中国工业出现了严重挫折。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为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农村中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中企业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从而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㈡ 濡备綍绠杩颁腑锲界ぞ浼氢富涔夊伐涓氩寲杩涚▼锛
涓锲界ぞ浼氢富涔夊伐涓氩寲杩涚▼鍙浠ユ傛嫭涓轰互涓嫔嚑涓阒舵碉细
1. 绀句细涓讳箟宸ヤ笟鍖栬捣姝ワ细鏂颁腑锲芥垚绔嫔悗铓傜尽瑁わ纴鎴戝浗寮濮嬭繘琛岀ぞ浼氢富涔夊伐涓氩寲寤鸿撅纴涓昏佺粡铡嗕简浠庤嫃镵斿紩杩涖佽嚜涓荤爷鍙戙佸伐涓氩熀纭鍒濇ュ缓绔嬬瓑阒舵点
2. 绀句细涓讳箟宸ヤ笟鍖栧缓璁撅细鍦ㄦ敼闱╁紑鏀惧悗锛屾垜锲藉疄琛屽竞鍦虹粡娴庡拰绀句细涓讳箟甯傚満缁忔祹浣揿埗锛屾帹锷ㄥ伐涓氩寲鍙戝𪾢锛屼富瑕佺粡铡嗕简浠庝埂闀囦紒涓氩埌锲芥湁浼佷笟銆佷粠浼犵粺浜т笟鍒伴珮鎶链浜т笟绛夐桩娈点
3. 绀句细涓讳箟宸ヤ笟鍖栬浆鍨嬶细鍦ㄥ竞鍦虹粡娴庡拰绀句细涓讳箟甯傚満缁忔祹浣揿埗涓嬶纴鎴戝浗鎺ㄥ姩宸ヤ笟鍖栧彂灞曪纴涓昏佺粡铡嗕简浠庝紶缁熶骇涓氩埌楂樻妧链浜т笟銆佷粠璁″垝缁忔祹鍒板竞鍦虹粡娴庣瓑阒舵点
4. 绀句细涓讳箟宸ヤ笟鍖栧崌绾э细鍦ㄦ淳锘嬧滀竴甯︿竴璺钬濆¤鍜屸滀簰镵旂绣+钬濈瓑鑳屾櫙涓嬶纴鎴戝浗鎺ㄥ姩宸ヤ笟鍖栧彂灞曪纴涓昏佺粡铡嗕简浠庝紶缁熶骇涓氩埌楂樻妧链浜т笟銆佷粠锲藉唴甯傚満鍒板浗闄呭竞鍦虹瓑阒舵点
镐讳箣锛屼腑锲界ぞ浼氢富涔夊伐涓氩寲杩涚▼缁忓巻浜嗕粠寮曡繘鍒拌嚜涓荤爷鍙戙佷粠浼犵粺浜т笟鍒伴珮鎶链浜т笟銆佷粠璁″垝缁忔祹鍒板竞鍦虹粡娴庣瓑阒舵碉纴瀹炵幇浜嗕粠镞犲埌链夐椃绠銆佷粠钀藉悗鍒板厛杩涚殑杞鍙樸
㈢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53年开始执行的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并没有沿用其他国家一般采用的轻纺工业起步的工业化道路,而是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赶超;的强烈意识是采取重化工业战略的基本动因,而前苏联的发展模式又似乎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榜样;。为了尽快实现;赶超;目标,采取了比前苏联更强的强制性积累,试图在远比前苏联落后的基础上跨越轻纺工业阶段而建立重化工业体系。在经济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创建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以保证能够通过高积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设资金,进行大规模的重化工业投资和建设。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迅速延伸到整个经济系统,从而形成了在中国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此意义上说,计划经济体制与重化工业起步的工业化战略存在着逻辑上的联系。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战略,选择这一战略的原因是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工业十分落后的面貌,苏联工业化道路成功的示范效应,受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的影响."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选择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