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朝时期哪三个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
⑵ 为什么古代西方的叫工商业,中国的叫手工业,并且两者的区别
古代么……西方应该是指应用煤蒸汽为动力,人操作机器生产,并且有完善的生产与销售体系。中国的话,依旧采用人力为主要动力,并且依旧以自给自足为主。例如纺织业,西方应用纺织机,生产快,周期短,以销售为主。中国的纺织技术只在萌芽时有一段改进,因为政体,依旧没有脱离自给自足,以销售为主的地步。应该就这些了吧,论精美程度中国丝绸算是奢侈品
⑶ 商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区别
行业区分过去有72行之分,到了现代行业到底有多少谁都不知,但工业、农业、商业是最大的三个行业。
商业就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的经济部门。包括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通过商品的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活动,把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是联结生产者和消费者、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桥梁和纽带。
工业是指把原材料经过加工、合成等手段制造成产品的行业,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在古代社会,手工业只是农业的副业,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工商业就是工业和商业的合称。
资本主义是指一种社会体制,如香港、澳门、台湾它们实行的是资本主义体制,而中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体制,因此在香港它的工商业可以称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商业在中国大陆就是社会主义工商业。
⑷ 三大改造是指对哪三个行业的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2、手工业是指使用简单工具,依靠手工劳动,从事小规模生产的工业。它最初与农业融为一体,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农民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或者制造某些劳动工具和日用器皿。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⑸ 中国古代经济形式
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式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时期,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特别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是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
中国古代的商业主要指的是私商。私商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私商逐渐形成,并成为商人主体。
各自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特点:
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三.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私营手工业特点:
一方面,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到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商业发展特点:
隋唐时期:海上与路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
宋元时期出现纸币并须速发展;
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市镇,出现了大商帮;货币经济异常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