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历史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

历史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

发布时间:2025-08-03 14:02:23

㈠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对社会主义做过哪些贡献其落后原因对其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实施振兴战略

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日本占领东北以后,确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战养战,东北百姓没享受到什么好处。出于政治原因,20年代的东北开发史某种程度一直被隐瞒,致使不少中国人甚至东北人也并不了解东北当时的成就,竟把东北经济的光环儿错误地套给了日本人,张大帅九泉之下岂能瞑目。幸好现在有些资料也逐步公开,我们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实真相。 ①劳动力素质较低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矿产资源接近枯竭 5污染严重,环境变差 6技术力量较弱,钢铁等产品质量不高 7政府的经济中心已经放到东南沿海 8产业布局不科学,第三产业(服务业)不发达9国有企业多,现代股份制改革不完善,市场适应性较弱从政治上说是这样的: 1)、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市场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落后,机制不灵活。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意义 ①、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振兴老工业基地既是东北等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③、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④、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 从地理上讲是这样的: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1、工业技术装备老化 2、不利的经济结构 3、市场经济的冲击 4、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具体: 1东北大中型骨干企业工业技术装备老化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目前吉林省工业企业工艺装备属于20世纪90年代初水平的只有15%左右,60%以上的还处于70-80年代水平,另外还有15%的工艺装备仍停留在50-60年代。由于技术装备水平上不去,直接导致了产品档次低、产业升级慢,产品消耗大、成本高、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能忽视老工业基地衰落的“结构效应”。它不仅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还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从东北工业制造业结构来看,在29个行业中,1998-2001年相对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相应行业的只有10个,而相对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同行业的达19个。 从产品结构来看,产品类型单一,东北主要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多数在下降。1998-2001年14种主要工业品只有3种市场占有率上升, 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平均规模大,大型企业数量多,而中小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配套水平较低,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出来。 所有制结构方面: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仅以吉林为例,国有经济占8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6个百分点。黑龙江省现在国有企业占有的固定资产比重达88%。 3三大原因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产生 一是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时间比较早,一些产业进入衰退期,市场竞争力下降,而替代产业又没有发展起来,特别是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巨大的困难。二是市场失灵的产物。三是体制转换的迟滞与转换成本的制约。中国老工业基地问题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产生的。 4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有分析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跟上发达国家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的潮流。 区位条件-东北三省拥有的明显优势: 一是工业基础雄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三是生态环境优良;四是地缘特色明显;五是人才队伍精良;六是发展环境良好。

㈡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措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是必要的。每个地区的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如改善因重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革新,还需要制度上的创新。

利用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新兴工业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可以提升地区的经济活力,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以促进这些新兴产业的成长。

在推动新兴产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让传统工业也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强地区的创新能力。这包括培养本地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前来工作。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努力。政府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则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

㈢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国家措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国家措施如下: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三)做优做强支柱产业。

(四)积极培育潜力型产业。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六)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一)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优化能源结构。

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一)加强生态建设。

(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二)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解决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问题。

(四)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

八、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建立东北地区合作机制。

九、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二)加快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历史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扩展阅读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成效: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缩小,赶上了全国平均增速。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商品粮和肉食供应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

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扭亏为盈,摆脱了困境,利润大幅度增长,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㈣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是1949年后我国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这个基地起初是以钢铁工业为基础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东北区则以钢铁、石油工业为基础了。目前,东北区已基本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工和纺织、造纸、制糖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重工业各项产品在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钢铁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1/4,冶金设备和汽车均占全国的1/2左右,矿山和发电设备占1/3,石油占一半以上,木材占将近一半,纸、盐等产品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国有经济制造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迟迟徘徊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技术改造,民营经济和外资利用一直落后,很多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我国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的大局考虑,做出振兴东北的决策。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将振兴东北作为国策正式提出,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并将其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等量齐观,以期成为发展的“第四极”。这个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区域再次被推到历史的前台。

东北地区拥有比较健全的重工业体系,极强的上下游工业配套能力,足够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这是振兴的基础,只要启动市场机制和转变政府职能成功,实现世界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的目标并不遥远。

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相比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还是慢了些。GDP和工业增加值由改革开放初的近15%和20%下降到现在的10%以下。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若干意见》确定的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豁免企业历史欠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项政策已付诸实施。东北三省广大干部群众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开放步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和行动。巩固和提升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重要林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机械工业和医药工业基地地位和功能,是振兴东北地区的关键基础。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缩小,赶上了全国平均增速。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商品粮和肉食供应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扭亏为盈,摆脱了困境,利润大幅度增长,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开始加快,逐步缩小了与全国的发展差距。2008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升至8.62%,比2007年高出0.14个百分点,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首次止跌回升。
2008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地区统计后折算的增长率)为1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这一增长率在四大板块中名列第一(详见表2)。以“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三年计算,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为13.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也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0.5个、0.5个和0.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任重道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国家现有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已经基本到位,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东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仍呈下降趋势、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深化国企改革战略重组困难重重、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面临考验、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缺少政策保障、就业民生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诸多风险依然存在等,尤其是东北三省思想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一些历史上积累的影响长远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全面实现振兴目标任重而道远。

阅读全文

与历史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用自喷漆修补汽车 浏览:565
奥迪a6银灰色怎么样 浏览:18
合肥工业大学有多少分校 浏览:380
奔驰a级哪个最便宜 浏览:962
奔驰c的保险一年是多少 浏览:306
如何清除汽车上的油膜 浏览:213
奥迪a6空调充什么氟利昂 浏览:712
工业表面怎么做 浏览:800
40l工业氧气瓶多少氧气 浏览:205
从青州火车站到汽车站需要多少钱 浏览:708
汽车环绕音响如何改装 浏览:773
奔驰后排怎么调 浏览:871
汽车不带蓝牙怎么安装 浏览:745
陕西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怎么样 浏览:833
宝马3系控制门开关的是哪个 浏览:652
宝马雨刮水泵多少钱 浏览:265
食品店销售工业盐如何处理 浏览:331
奥迪会降价多久 浏览:86
宝马i3轮胎多久打一次气 浏览:744
汽车在水里泡多久不能开 浏览: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