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中国为什么要发展重工业
1、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
新中国建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 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被切断。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 迫切要求新中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
2、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 1949 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 %以上, 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 %。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 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 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 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 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 也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苏联工业化道路成功的示范效应。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只用十多年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此工业化基础上,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打败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55年以前,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一直被视为成功典范, 备受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和推崇,新中国也不例外。
(1)中国因为什么工业发展起来扩展阅读:
“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制定背景:
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外,一五计划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完全确立。有明显苏联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是工业化高速推进的需要,也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特点。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市场的作用开始被削弱。
参考祥帆改资料:网络轿咐百谨判科-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重工业
中国在过去的历史上,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长期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目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重发展重工业。
发展重工业的主要原因包括:
国家安全:在当指逗时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中国需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军工产业,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和核能技术。
资源利用:中国在发展初期缺乏大量的外汇和技术支持,因此选择发展本土的重工业,以依赖自己的资源和技术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
经济发展:重工业是工业仿册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中国还注重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中国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包括资源短缺、技备逗宏术不足、环境污染等。但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并且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也有了重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