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军工业怎么发展

军工业怎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6-10 04:48:56

A. 军事工业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加快,战略力量对比失衡,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各国在进行军事战略调整的同时,也在积极制定新的军事工业政策和发展计划、规划,继续推进军事工业的转型和良性发展。可以预期,未来军事工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会继续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深入,主要国家的武器装备的生产可望持续增长,军事科技的创新能力将持续增强。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主要国家为力争在今后的全球战略格局中赢得先机,分别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国防科技战略、军事工业政策和军事工业改革规划,力图充分发挥军事工业在本国战略力量中的先导作用和潜力基础。美国政府提出了21世纪初期“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这一军事战略明确了军事工业作是“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在其2002年10月公布的军事工业政策中也表明,一个充满生机、富于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军事工业对于英国的国防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各国在21世纪发展军事工业的目标,不仅是要使军事工业为武装部队提供高质量的装备和保障,同时,还要求军事工业为国家经济和科学与技术基础的发展服务,推动一个有高技术含量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的形成。而军事工业在军民两用技术和两用产品上经过连续多年的投入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军事工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既要削减过剩的一般能力又要维持有效竞争和创新能力。为此,美国和欧洲军事工业结构和能力的重组将在实现集团化的基础上追求大规模的专业化,俄罗斯将结合专业化重组超大型的国防科研生产综合体,显示世界军事工业集团化、专业化的结构调整还将继续进行。而为了扩大融资渠道、降低风险、增强竞争力各国军事工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同时,一些军事工业产权以国有制为主的国家,为了提高效率和效益将继续推进国有军工企业私有化或私营化的改革。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系统主承包商一层的大型企业继续通过并购组成规模更大的跨行业巨型企业集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入进行内部重组,剥离非核心的业务,增强在主要优势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某些分系统承包商和另部件/材料供应商则是在专业化重组的同时,通过并购向集团化发展。更多的中小转包商和供应商则突出专业化,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2002年收购TRW公司后,成为跨舰船、军用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全球第二大军事工业企业。在这一收购过程中,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出售了TRW公司的航空系统业务和汽车业务,以加强其在导弹防御及相关空间系统、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等领域与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巨头集团的竞争能力。美国雷声公司在出售剥离飞机综合系统公司后对国防业务重新调整、定位,将原电子系统与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两部分业务整合分立为综合防务系统等7个部分。俄罗斯在今后几年也将以集团化、专业化的方式,进行军事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俄罗斯2001~2006年军事工业改革与发展规划》规定,俄将根据武器装备的类型,以各行业的核心设计局和工厂为主体,组建科研生产综合体的军事工业结构。现有1700多家军工企业将按3个方向合并重组为36家超大? 凸?揽蒲猩??酆咸澹?2家武器装备总装企业,主要生产飞机、直升机、航天器、坦克舰船等装备;13家武器系统生产企业;11家动力和其它配套设备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雷达、发动机、电子仪器、弹药等。
军事工业的国际化正在模糊以往对其产权所有国构成的界定,而外资对本国军事工业的投入将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就业机会等方面为本国带来效益。为了长期从国外向本国的投入中获益,英国、印度等国制定了有利于将外资吸引到本国军事工业的政策,这将促进军事工业企业产权国际化的发展。英国在其最新的军事工业政策中表明,军事工业企业“所有权或控股权的国籍已经远不象以往那样重要或具有战略性意义”。英国政府已经取消了外资所持英国军事工业企业股份不得超过50%的限制,同时为防止军事工业企业被国外个人或单一机构完全控制,保留了每个国外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高于15%的限制。2002年,印度政府决定以合资公司的方式允许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印度军事工业,并限制外资控股的比例不得超过26%。当然,军事工业事关国家安全,其国际化发展还有一定限度。法国明确表示,涉及到国家主权和根本利益的核武器及其相关技术装备,必须保持完全独立自主的研究、研制、生产和开发能力;某些涉及决策和作战指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敏感技术领域,适当地考虑与盟国合作,但必须保持独立研制和发展的能力和技术优势;其他主要的常规武器装备均可以考虑同欧洲盟国分享技术成果和共同研制;普通的共同性常规武器装备则充分实 行来源多元化。?
在军事工业以国有制为主的俄罗斯、以色列和印度等国,将逐步推进军事工业的产权私有化和国有企业的私营化进程。法国将在股份制大型军事工业企业中逐步降低国有股的比例。出于对私有化利弊的不同考虑,这些国家进一步实施军事工业私有化的态度相对谨慎,因而私有化的进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各国军事工业的私有化将从两个方面继续进行:一是国有制的军事工业企业实行私有或私营,如法国在混合所有制的大型国防企业中逐步减少国有股份的比例;二是允许以前军事工业以外的私有企业和部门进入军事工业。
由于军民两用技术、两用产品经过10多年不断发展取得的成果,军事工业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以及新的产品供应商进入军事工业领域,预计军事工业产品中的民品比例,将在21世纪初约50%的基础是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核和电子等行业民品产品比例增长将更为明显。
随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对高新武器装备需求的增长,新的军事战略、国防转型政策对军事工业发展的支持,尤其是各国国防预算、国防研究与发展(R&D)和武器装备费的增长,主要国家军事工业的军品产品的研制、生产,有望改变冷战后约10年的下降趋势,进入一个近10年的小幅增长时期。冷战结束后各国军费逐年缩减的状况到世纪交替之际已开始改变,从2000年以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印度等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已相继逐年增长。在国防预算增长的同时,各国国防研究与发展(R&D)费和武器装备采购费在国防预算中的比例一般保持稳定或有所提高,使R&D费和武器装备采购费随国防预算同步增长。根据美、英、法等国的国防预算长期计划,预计主要国家国防预算增长的趋势将延续到2008年以至2008年以后。随着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制发展,主要军事强国将有新的采购需求,军贸市场的交易也会趋于活跃。所以,预计军事工业在武器装备的军品研制生产方面将有一个约10年的持续小幅增长期。到那时军事工业可进入下一个发展纪元。

B. 中国的军事工业怎样发展才最符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1.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美英在发展军工经济时,十分注重对兼容性高的军民两用技术给予重点扶持。美国制定了国防部的军民两用应用计划(DUAP)、商务部的高技术计划(ATP)和由国防部牵头的技术再投资计划(TRP)等多项开发计划。 这些计划中最典型的是技术再投资计划,其包括了国防两用关键技术计划、民用一体化合作计划、国防先进制造技术合作计划、制造工程教育补助金计划、专家授课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国防两用技术援助推广计划、地区技术联盟援助计划等12项主要计划,由国防部、商务部、运输部、能源部、航空航天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组成领导机构,共同组织计划的实施。 英国国防部除制定“部门外研究计划”和“私有资金计划”两项军转民计划外,还专门制定了发展两用技术的开拓者计划。 2.组建各种联合体共同开发 包括以政府与企业分摊资金和军民联手共同投资等方式,共同开发军民两用技术。 美英发展两用技术采用国防部门与企业、学术界和政府其它部门按照优势互补、经费分摊、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组成各种联合体,进行合作研究开发。 美国政府与企业共同建立的分摊费用合作伙伴关系,在促进微电子产业的发展、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地位的方面,已成为标准的战略模式。 英国国防部组建了一系列两用技术中心,建成结构材料中心,并正在建立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电子学与流体力学中心。 3.减少军民融合的制度性障碍 主要措施有:增加军方的民品采购规模,对繁琐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简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定义为“民用项目”的产品范围;对军事工业中的每个部门展开分析,使每个部门可能的军事需求尽量同现有企业的能力相适应;在武器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活动中,引入民用规范与标准;解除或减少对末端配套企业的军工专用法规限制,减少对主承包商的独特军事要求;推进由承包商承担军事后勤保障的做法等。 并通过依靠商业惯例、民用产品、商业设施和“两用”技术,尽可能地促进国防工业部门同国民经济的广泛结合。使国防工业部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先进的装备,且能对国家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美英两国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措施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家层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是共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制定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有效的实施计划 国防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某些国防项目交由市场来决定,而必须由国家制定和实施能够使国家和地方工业界共同投资的国家长期规划。 此外,一个牢固的、有竞争力的国防项目,应该渗透到地方项目中去,并紧密融合,共同发展。美英在军民融合的过程中都结合本国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长期规划和切实可行的系列具体实施计划,并提供了相应经费保障。 2.政府要在推动军民融合过程中积极作为 美英发展军民融合及两用技术都采取了政府与企业共同负担、共享成果的方式,从而使资金、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广泛发展。 美国发展军民融合及两用技术的重要举措就是“支持政府研究机构与工业界的合作”,其“技术再投资计划”就是由政府提供一半资金,另一半则由其它来源(包括州政府和企业投资)提供,而民用工业也可以从中获益。 3.引导企业进行运行机制改革 推进军民融合必须非常重视生产方式的改革,一个产品一个厂、一个部件一条线的生产方式,适应不了能力型军工的要求,也不利于容纳高技术的因素。因此,要积极促进企业的运行机制在适应信息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方面不断调整。 同时,武器装备相关采购条例也要不断修改完善,并以此引导企业的改革。 说起中国军事力量都认为经济实力限制着它的发展,但当我们看到南非的先进武装直升机,瑞典的鹰蛳,这个念头大可以打住。制约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的不是别的,是中国的工业体制没有自我发展能力。
体制问题不是技术,这个大家似乎不见得同意,但确实就这么地。浙江慈溪一小老百姓琢磨西方联合对华封锁技术的防弹衣,2年拿出成品,产品大量出口,英国大兵靠它在伊拉克挨了几十枪,居然还能不死。陕西宝鸡什么鸡脚仡佬地,乡镇企业敲打个装甲车,居然出口到南亚,最后中国派住海地维护和平部队也不得不采购,那技术先进国家巨大投资的军火工业居然找不到比它更合用的。于是有人建议海尔造导弹,建议让强大的充满活力的中国民用企业投入到军火设计制造中。再反过来看美国,巴雷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下工夫研究阻击步枪,只有锐意创新才能出类拔萃获得军队订单,迫使它创新的是对财富和生存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才是美国军事装备创新能力的真正来源。是生死存亡的压力迫使美国中小企业锐意于革新,当我们看到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匪易所思的美军装备羡慕不以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进取之后的真正推动力。当你拿出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就能获得巨大财富时,新的东西就不断涌现。
再反过来看中国,军队抱怨科研部门,科研部门抱怨经费不足,无法自我制订发展项目,中国军事装备的研制是订单式,订单下到某所,它就干,没有它就不干,真正想干能干的干不上,推一下走,不推不走,如此状况,谈什么追逐先进。这种科研体制制约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几万科研人员,几百万工人,站在那发晕。其实这其中有无数潜在的设计大师,可惜没有机会施展。
当前,应该容许民用企业在监控下自由发展军火工业,近年韩国在这上面投入很大,只是受制于技术基础发展缓慢,但军火工业属暴利行业,不要让人家在这上面再超过。以中国的技术储备,只有放开,至少在常规武器领域中国将拥有超越美国的创造能力,想中国企业在家电领域的奇迹就可以一窥未来中国在军事装备上的作为。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军工业怎么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闵行区哪里有工业区 浏览:308
奥迪q5l天窗卷帘怎么拆 浏览:39
豪华后驱车怎么选宝马5系 浏览:650
奔驰蜂鸣声怎么关闭 浏览:981
工业基础电费如何收取 浏览:253
金杯汽车什么时候退市 浏览:953
宝马5系一般哪里漏冷媒 浏览:768
奔驰gle450后视镜怎么打开 浏览:324
奔驰e和迈腾哪个值得买 浏览:728
12年奔驰s350多少钱了 浏览:905
江苏工业转轮除湿机多少钱 浏览:639
老款奔驰内饰怎么翻新 浏览:877
宝马x4耳朵怎么自动折叠 浏览:45
奥迪q5被刮擦修要多少 浏览:346
工业废水不包括什么 浏览:979
合川哪里有汽车厂 浏览:81
三十一千米汽车能跑多久 浏览:732
石油工业多少年历史 浏览:629
奔驰保修一般是多久 浏览:268
宜章县工业园有哪些厂子 浏览: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