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会计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成本会计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其形成与发展历经了半个世纪,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时期,成本会计逐渐确立并发展,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进入现代管理会计阶段,时间跨度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管理会计经历了显着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成了从执行性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随着资本主义企业的进一步集中和跨国公司的涌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这一阶段,管理会计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执行性会计,而是成为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重要参谋人员,主要从事决策研究工作,为决策人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进入后现代管理会计阶段,时间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并将持续影响未来的管理会计发展。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不断由较低级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管理特性的重新定位导致了管理会计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这些创新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总的来说,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从早期的成本控制到现代的决策支持,管理会计在帮助企业应对复杂市场环境、提升管理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 会计学的发展史
会计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近代会计阶段与现代会计阶段。在近代会计阶段,会计学的里程碑是复式簿记的形成。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其着作中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标志着会计学的开始。随后,复式簿记从意大利传播至欧洲各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会计理论和方法在工业化革命后明显发展,完成了从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在会计学发展的过程中,四个关键思想的出现对会计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折旧概念的引入改变了企业对长期资产的处理方式。在工业革命之前,耐用资产较少,资产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作为存货处理。然而,随着长期资产数量增加和其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提高,传统做法已无法正确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方式分摊,这就是折旧概念的诞生。
其次,区分资本与收益的思想在企业规模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的背景下产生。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投资者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恰当配比,使得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是重工业发展与生产规模扩大的必然结果。随着重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复杂化,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以存货计价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形成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日益明显的结果。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且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为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所有者希望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1854年,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进入现代会计阶段,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促使会计界着手制定会计准则。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为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现代会计阶段还包括了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早期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也是现代会计阶段的重要特征。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逐渐兴起,与传统会计研究方法并驾齐驱。两种方法的结合促进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使会计理论体系保持逻辑一致性,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3. 会计发展史
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的会计活动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记录,没有复式记账,是会计的雏形阶段。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等文明古国均留下了会计活动的记载。
近代会计的发展始于复式簿记的形成,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工业化革命推动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会计完成了从簿记到会计的转变。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认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进入现代会计阶段后,以“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会计理论与实务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标志着会计进入了成熟阶段。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主要标志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以及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显着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快速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
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转变为预测与决策、监督与控制、核算与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现代会计因此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期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