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原始手工业是什么初中的 。要自己归纳的
陶器制造,他们已经学会生产陶器。
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猪,狗和水牛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1)半坡人的手工业最具特色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河姆渡人的储藏器
主要是罐、盆、盂、贮火尊和等,除了贮火尊见于第四、三层,始见于第二层外,其余各器均普遍存在,并且器形富于变化,其中的双耳罐是河姆渡人最主要的储藏器。水器(或酒器)主要是带嘴器、和异形规鬲,而和规鬲的出现似乎昭示当时已有了酒。
有带嘴罐形、垂囊式和三足等三种,数量较少,其中以外施红衣前有冲天嘴的垂囊是最具特征。异形规鬲出现时间较晚,惜无复完器,从碎片观察,它前有二袋足,后为一落地式的半弓形把手,器型奇特。
㈡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何特点
石器是早期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半坡人当时仍使用少量的打制石器,但磨制石器占绝大多数,说明半坡人已处于新石器时代。这把磨光钻孔的石斧,是最典型的石器之一,石斧制作规整,孔的位置上下适中,左右对称,安上木柄后,是一件非常得心应手的工具,它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石铲和石锄是翻地的工具,半坡人尚处于锄耕农业时期。当时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一步是砍倒烧光,即在一片荒地上用石斧和砍砸器把树木和杂草砍倒,待其干枯后放火烧掉,同时将草木灰翻入地下,然后用石铲、石锄翻地,疏松土壤,再用尖木棒等挖出一个个小坑,把种子撒播下去,叫点穴下种。庄稼成熟后,用石刀或陶刀收割谷穗,后来出现了石镰,收割谷子更加方便,也提高了劳动效率。石磨盘和石磨棒是用来对谷子进行磨碎和去壳的,也是后来农村碾和磨的前身。从磨盘中间深凹的陷痕来看,这副磨盘已使用了很长的时间。 狩猎是人类最古老的获取食物的方法,它在半坡人的生产活动中仅次于农业生产,处于第二位。半坡人最主要的狩猎工具是弓箭和石飞索。弓箭发明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时,仍是半坡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用树枝做弓,畜筋做弦,用石头或兽骨磨成锋利的箭头,在当时可以说是威力无比。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精辟地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器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在半坡遗址发现的20多种动物骨骼中,斑鹿的骨骼最多,这大概是当时捕猎最多的动物。对于捕猎的活物,吃不了时就暂时饲养起来,由此出现了原始的家畜饲养。半坡遗址发现的类似现在家畜的动物骨骼有5种,分别是猪、狗、牛、羊、鸡,这也是最原始的家畜。半坡人通过饲养家畜,获得乳汁、肉食和皮毛,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需要。 捕鱼生产处于第三位。浐河为人们的吃水和捕鱼提供了绝佳场所。捕鱼工具中石网坠最多,也有少量渔钩和渔叉。尽管没发现渔网实物,但我们还是有理由认为捕鱼方法以渔网为主,叉鱼和钓鱼为辅。值得注意的是,这枚鱼钩制作得非常精巧,它是用骨头角料磨制而成,上面带一个倒刺,这样钓上的鱼很难逃脱。它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极富才智的创造,从此以后几千年鱼钩的形状再未改变过,虽然它是骨制的,但大小、形状、作用以至精美程度完全可与今天的钢制鱼钩相媲美。 半坡人是否穿上了衣服?这是许多游客关心的问题,在这里可以得到肯定的答复。我们现在看到的陶纺轮、石纺轮、骨梭、骨针都是遗址中出土的纺织工具,这个陶钵底部的布纹则是半坡人织的麻布印上去的。当时的人们可能割取了大麻、芝麻或葛麻的纤维,用纺轮捻成线或细绳,把线理成很多条经线,然后用骨梭把纬线织上去,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大约各有10根。尽管今天看来这样的布还很粗糙,但在当时人们却如获至宝,他们用骨针和线把布片缝在一起,穿在身上,就是最原始的衣服。 既然能织布,那编席子、编篮筐自然不在话下。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席纹陶片,席纹总共有11种,其中“人”字形最多,也一直沿袭至今。 工具制造是半坡人很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从当时人们使用的工具、武器、用具以及随葬品等器物上,都可以看出工艺制作的痕迹。 石器的制造方法是半坡人主要的手工业技术,它能准确地体现出当时工艺发达的程度和技术水平。石器主要采取磨制的方法,同时也保持着相当原始的打制技术。在石砧上碰击,得到大小适合的石料,然后决定进行打制或磨制。较大的磨制石器如斧、锄、铲之类,一般采取刃部磨光;小型的器物,如锛、凿、锥、针及少量的斧和装饰品,全是通体磨光,做得很规则。 穿孔是最重要的技术,一般用三种方法:锥琢穿孔法、锥钻穿孔法、管筒穿孔法。而对于更细小的器物,这三种方法都难以适用。这枚骨针非常精巧细致,针柄宽不足1毫米,针眼仅0·4毫米,半坡人是怎样钻出这样细小的针眼的?他们用什么钻头和如何固定钻头,到今天仍是一个谜!
半坡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不断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有所提高,由此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
在半坡人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房屋建筑、彩陶纹饰中,随处可见规则的几何图形和数字概念,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菱形、梯形、平行线等,有的齿轮状陶环上齿数达30多个;有的陶盆口沿上的纹饰恰好将圆周八等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锥刺纹,外圈每边8个孔,内圈第二层每边5个孔,最里层每边2个孔,三层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相套,共36个孔。在这个等边三角形旁边,是三条平行线,每条线上等距离有8个孔。形和数的概念在这个陶片上如此完美的体现,让人不得不叹服,半坡人的抽象思维也许远远高出我们的想象,数学已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