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什么时期产生了哪些着名的企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时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期,日本进驻东北地区并在此建立了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在日本统治东北期间,日本的大量资本流入东北,投资于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使得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短期内的到较快的发展起来。当然,日本它不可能那么无私的为东北的发展做贡献,它在统治期间除了交通上的投资外,工矿业的投资比重是最大的,它在引进技术上自己掌握尖端技术,将低端的制造技术留在东北。同时在矿产资源上它不断地将开采出来的矿产运往日本本土以缓解本土资源缺乏的状况。而在中国的抗战胜利后,日本对于东北的工业设施实施的是能带走就带走,不能带走的进行毁灭的措施。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东北的工业仅仅只是得到发展,是日本的一部分工业的‘遗产’而不能成为东北工业形成的关键。
第二阶段,日本投降后东北的工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的努力下,真正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的工业是国家的投资的重点建设,在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吉林省占有11项,包括第一汽车制造厂、丰满发电厂等。而黑龙江省则是占了22项,其中10项是机械工业项目,机械工业投资占全国机械工业的23.7%。“二五”和“三五”时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呼吁,东北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强调发展重工业,并且偏向挖掘业,如辽源煤矿(吉林省)、鞍钢(辽宁省)、抚顺煤矿(辽宁省)、大庆油田(黑龙江省)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当然,由于东北这一时期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的倡导和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可以说东北工业基地是一度兴盛。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国家针对第二阶段东北工业基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措施。引进资金,建立开发区吸引外资进入;引进先进设备,并自主的进行设备的研发改进,保证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比重,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提高各种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重视深加工等。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东北工业的到了复苏,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并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或者说东北工业要想取得像在第二阶段时期那样的兴盛状态,必须有一个战略性的改变。
着名的企业如下:抚顺发电厂,抚顺东、西露天矿,抚顺石油二厂,抚顺铝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一一二厂等。
㈡ 清末民初日本占领东北后,从我国东北造船工业中获得了多少利益
清末民初日本占领东北后,从我国东北造船工业中获得了多少利益,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部分数据给大家看一下
当时,日本占领东北后,有许多造船厂,如营口造船厂、丹东造船厂、旅顺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哈尔滨造船厂、森崎造船厂、小林寺造船厂、金田造船厂、关东造船厂等。中国东北丰富的钢铁生产为日本提供了造船原材料,这是日本最重视的。沿海的造船厂修理了许多军舰。其中,旅顺、大连、营口等船厂不仅为日本建造军舰,还承担军队建设所需的一些维修工作和材料。建造这些船只的大多数工人都是中国工人。他们被日本强迫在这里工作,必须每天接受严格检查。
在旅顺码头,日本关东军在“七七事变”之前宣布其为军港,并于1936年7月收回租给“满洲铁路”的码头和修理厂,以修理在侵华战争中丢失的船只。此外,由于战争的需要,码头及其工厂还生产迫击炮弹和子弹,并拆除和运输了一些设备到日本。伪满洲国后期,还对军舰进行了改装,将两艘2000吨级的运输船改装为军舰。营口造船有限公司在1944年生产了53艘木船。船舶修理费40596元,机械修理费57457元。根据其他数据,到1945年,工厂已经建造了一艘200吨和一艘500吨水泥船、一艘200吨钢船和60-70艘200吨机动帆船。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小编噢
㈢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
东北工业基地的建立是在日本人撤退的基础上建立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跑了日本人,就在日本人留下的工厂,矿山等工业基础上兴建起来的。当然这与东北三省资源丰富也有很大关系。
历史意义就是新中国有了自己的工业基础,在建国初期工业发展不是彻底的一穷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