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汽车工业是怎样崛起的
1、萌芽期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二战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车型多为仿制。
2、基础期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强势复苏,日本的民用车市场逐渐打开。
3、发展期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年产量就达到300万辆,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
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开了海外市场。
日本工业
日本有京滨、中京、阪神三大工业地带。以前日本的大工业地带还包括北九州工业地带,称为四大工业地带,但是上述三大工业地带已远远超过了北九州工业地带的规模。
京滨工业地带机械工业发达,出版、印刷业繁荣,川崎和横滨有很多石油精炼所。中京工业地带主要以机械工业为主,特别是汽车工业发达。
除三大工业地带和北九州工业地带以外,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工业区,主要包括关东内陆工业区、京叶工业区、鹿岛临海工业区、东海工业区、北陆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等。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万家机械工厂,从业人员398万。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科技产品和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不断增加。
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日本正在加紧研制电动汽车,但电动汽车完全普及尚很遥远。
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力、内燃两用汽车,在市内行驶用电动,在郊区行驶用内燃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减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减少到1/10,这种两用汽车从1997年末开始销售,已普及10,000辆以上。
2. 日本汽车工业为何能赶超美国根本在于技术和资本的强行积累
写在最后:
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本汽车企业凭借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进行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加上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企业革新,使日本很快出现了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等一系列知名日本汽车品牌,并逐渐走出日本,迈向国际。(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瑞典作为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如何能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
瑞典国家总人口虽然只与我国一个地级市相当,但它在冶金、材料、机械、电子、通信等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
北欧各国都是发达国家,但产业结构差别很大。挪威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现阶段它是北欧各国中最土豪的)。另外,挪威的海洋工程和渔业也相当发达。丹麦主要是高科技农业和小规模工业,工业产品大家知道的可能就只有 LEGO 和 B&O 了。冰岛么,渔业,和用白菜价的地热发电炼铝……瑞典的工业体系则要完整的多。
冶金、工艺才是机械工业最基础的部分,我国并不缺机械设计人才,而是缺少材料和加工方面的能力,希望我国对此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