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上海工业经历了哪些发展

上海工业经历了哪些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9 13:37:35

㈠ 上海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变化

经济发展坚持质量第一

公报显示,2017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7.5%。市统计局分析,上海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核心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增长6.4%,为近6年最快增速,工业投资增长5.3%,为近10年来最快增速;而房地产热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指挥棒作用下也显着友袭消减,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7.5%,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㈡ 上海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几世纪几年代上海己经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

上海什么时候也没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啊,根本和东南亚不挨边的。
上海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航运业,船舶和机器修造业务开始兴起,到1865年之后逐渐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

㈢ 1840年后 上海商业发展历史

浦西的天际线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上海已经成为全中国纳税率最高的城市,上海历来上交的税款达中国国内总税款的一半。
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国银行和公司。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上海不仅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兆冲的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以及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在外滩附近聚集了各国颇具实力的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以下简称私营行庄公司)。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而经过抗日战争、轿猜中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锐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
上海工业发达,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已全国领先。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央政策原因,中国东南地区飞速发展,一度使上海的工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但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海工业闭山总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轻纺、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其他还有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张江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农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较小,大约在1.7%左右。
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等原因,目前纺织业、重污染行业等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迁往郊区或关门停业,上海市整体产业结构进步明显,已形成并逐渐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经济也受到其周围省份的非经济方面的竞争。上游省份GDP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来自黄浦江上游的饮用水污染,已成为困扰上海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㈣ 上海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的认识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近代以来经历了沧桑巨变的过程。下面是对上海近代以来的认识概述:

1、鸦片战争与租界时期:1842年的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放上海,成为外国列强的租界。上海开始兴起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租界内外建立了许多外国银行、商店和工厂。在此期间,上海的经济发展开始起步,并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2、工业化与近代化:20世纪初,上绝棚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纺织、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迅速发展,大量工厂在上海设立。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改善,建筑风格逐渐转向西方化,街道规划和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

5、城市发展与现代化:上海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先进的科技产业和文化设施等在上海拔地而起。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及陆家嘴金融区的崛起进一步彰显了上海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6、上海近代以来经历了从一个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巨大变化。从租界时期到工业化,再到改革开放,上海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如今的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繁荣的经济、先进的基础正宏裂设施和多元化的文化。

㈤ 上海特点概括

分类: 地区 >> 上海
解析:

城 市 规 模

----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人口1600余万.港区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货物吞吐量近二亿吨,占全国比重18%以上;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23%以上;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连续十二年的两位数增长,人均达到4500美元,居全国之首。

城 市 特 色

工业:

----上海除了港口城市的特点外,还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追溯历史,上海的工业生产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其品种门类齐全。近几年来,上海工业生产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形成了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加工业、钢铁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等六大支柱产业。跨入21世纪后的上海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2年上海工业将继续发展以电子通讯业、生物工程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东部的电子信息基地、西部的汽车基地、南部的上海化工区、北部的精品钢材基地的投资力度,为顺利实施上海工业"十五"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商业:

----上海素有购物天堂之美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商业发展迅速,在原有的南京路、淮海路商业街和豫园商城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造,进而又建成了新客站、徐家汇、浦东张扬路、人民广场地下商场等商业网点。另外,上海的各种大小连锁超市遍布全市,其中有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家乐福、泰国的莲花、日本的罗森等外商投资企业。

金融:

----上海是一个金融发达的城市。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已是远东的金融中心。近几年来,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中外金融机构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在上海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已有诸多的外国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分行和办事机构,这些外国银行机构的建立,在上海的金融业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际服务贸易:

----近几年,上海的国际服务贸易伴随着上海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和外资大量涌入而得到迅猛发展。

上海已成为全国少数几个会展业发达的中心城市之一,新型的全球采购交易平台已初步形成并呈高速发展之势。上海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的竣工投入使用,上海展馆总面积已达14.5万平方米,比上世纪80年代初增长8.5倍。以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为代表的高层次大型展会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为国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更专业的环岁哪念境和更紧凑的时间,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和交乎困易质量,并对展会经济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近几年上海的其他涉外服务业,尤其在人力资源、咨询参谋、经济交流缓迹服务等方面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经上海市人民 *** 批准设立的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启动经营,标志着上海的国际服务贸易已步入全新的、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之中的发展阶段,为外商驻沪机构、投资企业及往来客商的综合服务提供了更为便利和规范的服务。

交通住宿: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着名的航空港。现已有通往世界60余个城市的国际航空线,并拥有两个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1640万人次。待浦东国际机场四条跑道全部建成,年客运量将达1亿人次。

上海又是中国东部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南接港澳,北连俄欧,西达中亚。

上海已拥有星级宾馆200多家,年接待各国旅游及客商近200万人次。

重要旅游景点:

----新外滩、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浦江双桥、世纪公园、上海科技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南京路步行街、 *** "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豫园、大世界游乐中心、龙华寺塔、玉佛寺、徐家汇天主教堂、佘山、古漪园、朱家角古镇等

㈥ 上海的经济历史

先秦至元代,上海渐成为粮、盐产地。
元朝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宁波)、澉浦(海盐)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
明代起,上海发展为重要的棉纺织基地。
1843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端口,移民从各地涌入,上海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环境迅速崛起,对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与工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中外观瞻之所系”。
自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到1906年,鸦片买卖合法化,上海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鸦片输入港。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东方巴黎”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上海是中国大纯孝改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与制造业基地。
1990年起施行的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使得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05年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1990年代后,上海重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
1994年11月,东方明珠电视塔完工。
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厦正式开张营业。
1999年8月,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业。
2001年10月21日,上海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上海举行。此外,每年还有各种主题的大做判小展会在上海大量举行。会展业已经成为上海的重要产业之一。
2008年,已平顶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大陆慎毕地区最高大厦。
2010年4月30日,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在中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至10月31号结束。
知识所限,只知道这些。

㈦ 上海被称为东方明珠,近代上海历史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1、外省人口的迁入。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上海开端口后至1920、3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在此期间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

2、西方新思潮和新风气的进入上海自开端口以来,向来是西方新思潮和新风气进入近代中国的窗口。各种新派人物在这里创办、经营报纸、杂志和出版机构等文化事业。

3、租界的设立使上海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1912年以后,上海的租界却有如国中之国,独享着一份特别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其发展的速度。

(7)上海工业经历了哪些发展扩展阅读:

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今松江区)。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㈧ 上海金山工业区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金山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5月金山撤县建区,掀开了金山发展的崭新一页。到2002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8.6%。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兴旺,科教文卫体全面进步。17家企业被评为市高新技术企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国领先。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基本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突出,被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成功承办了第八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全民健身运动获全国先进。城乡面貌显着改善,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和上海市卫生城区。在国内率先实现城镇光纤“楼楼通”,全面完成农村水网和电网改造,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金山区委、区政府以“创新诚信”的精神,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明确提出了“三年翻番”的目标,采取“坚持科教兴区方针,搭建市场运作平台,提高有效管理水平,建设创新诚信机制”的四项基本措施;做好高起点编制、调整、实施和管理规划,高质量招商引资,高标准推进依托大化工联合发展,高水平整合文化资源,高效率建设学习型社会等“五篇文章”;力争在科教兴区、投融资体制改革、金山工业区整体形象建设、林业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十个方面实现突破。
到2005年,实现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的目标。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85亿元,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工农业总产值超过59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达到10亿美元;城市化率提高到50%;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500元。

阅读全文

与上海工业经历了哪些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q5l后窗雨刷片怎么下 浏览:446
深圳什么工业最出名 浏览:946
汽车如何避免车内高温 浏览:349
汽车打铁线什么作用 浏览:15
宝马新车车险多少钱 浏览:187
汽车部件在招商算什么类别 浏览:997
2年汽车保养更换什么 浏览:788
奔驰p挡怎么解锁拖车 浏览:552
宝马x6的4驱开关在哪里 浏览:628
jem汽车隔热防爆膜多少钱 浏览:792
合江翻重庆汽车要多久 浏览:185
汽车下冰爆怎么办 浏览:525
专业工业平板电脑要多少钱 浏览:706
我的世界工业2作物怎么种 浏览:351
福建省龙岩有哪些工业产业 浏览:404
汽车靠什么电来发火 浏览:285
奥迪a3软顶敞篷车音响怎么样 浏览:530
奥迪a4l机油尺在哪里详图 浏览:408
柴油奥迪a4有哪些 浏览:280
奔驰闪灯按键在哪里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