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发生在英国的一次革命,这次工业革命让机器代替了以往的手工业。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最为着名的珍妮纺织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皆是出现在这一次工业革命当中。
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手工业上面的,还有发生在经济领域、思想领域乃至政治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提高了生产力,更是巩固了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且工业革命也进一步解除了封建统治,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社会逐渐分裂成了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这也为后来的共产主义发展提供了基础。
Ⅱ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NO.1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NO.2 瓦特 蒸汽机
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步伐,将人类带入了“机器时代”。
NO.3 史蒂芬孙 蒸汽火车
有利于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国家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NO.4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使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工业时代。
Ⅲ 欧洲各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时间
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时间:
1、英国最早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J.凯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1767 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1769 年,R.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厂。
2、法国是18世纪末开始。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3、德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40年代末期大为发展。棉纺织业中心在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诸邦,1847年始用蒸汽机作动力,50年代出现股份公司办的大工厂。麻纺织业因农村家庭转向棉纺织业而衰落。毛纺织业在20年代曾发展为小型工业,但在19世纪中叶衰落,德意志统一后恢复成为大工业。
4、19世纪30年代,俄国工场手工业达到相当规模。大商人、包买商、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大量的资本,具备从事机器生产的条件。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俄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基本形成 。俄国工业革命中 ,铁路在各个阶段都起到带动作用。1851 年连结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铁路通车。
1861年以前形成3个工业中心:①乌拉尔。②中部工业区。③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
5、其他欧洲国家最迟基本上也都是19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如中欧如波兰 、波希米亚(捷克),南欧如米兰、加泰罗尼亚,到19世纪末都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欧洲工业革命通常指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亦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这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Ⅳ 介绍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技术发明及其发明者,感悟工业革命对英国的作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头,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瓦特发明改良的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后,英、法、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加紧向外侵略扩张。工业革命后,而伴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工业的地位开始超越农业,工业城市兴起,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同时,由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正在困扰着人们。可以说由瓦特改良蒸汽机而开始的工业革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工业革命还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拓展殖民地,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它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当然,工业革命还促使一些新兴工业部门兴起(如煤炭业、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工厂制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已经完成),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环境污染加重,等等。
Ⅳ 英国工业革命是怎么回事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部门中的棉纺织业开始。因 为棉纺工业是新兴工业,受旧习惯的束缚较少,容易采用先 进技术;而且棉纺工业比较集中,不象毛纺工业那样分散, 因而比较容易改变为大机器生产。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使织布速度大为加快, 棉纱顿时供不应求,引起了纺织工业各个环节的连锁反应。 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织机”,同时可以纺出十六至十八根纱线。但是纺出的纱细而易断。 过了四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又制造了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 结实但较粗。后来工人克隆普顿吸取了两种纺纱机的优点, 发明了 “骡机” 它可以同时转动三、四百个纱锭,纺出的 纱既细又结实。纺织环节的重大突破,把织布又抛到了后面。 1785年,卡特莱特又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提高织布效率四十 倍,随即出现了大规模的织布工厂。
又过了好多年,到十七世 纪后半期,法国物理学家帕蒂初步进行了蒸汽机的的试制。 后来,在1698年,英国德封郡的神士萨浮里发明了有使用价 值的蒸汽抽水机,被用来柚取矿坑里的积水。蒸汽抽水机耗 费燃料很多,使用起来也不安全。
1705年,英国人锻工纽科 门和玻璃工考利共同研制成能够从深井里抽水的蒸汽机,叫 做纽科门蒸汽机。瓦特正是在纽科门蒸汽机模型基础上进行 研制和改进的,17 6 5年制造的蒸汽机比纽料门蒸汽机的效率 啬两倍.后来,瓦特又不断改进他的机器,使它能够带动各 种工作忆的蒸汽动力机,这就是万能蒸汽机。当然,早于瓦 特20年,依国技师巴祖诺夫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加工厂使用的 蒸汽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是在农奴制的俄国,手工劳 动很便宜,蒸汽机没得到广泛采用。
这样,从18世纪60年代 起瓦特屡次改良蒸汽机,到1784年,他终于取得构造完备的 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蒸汽机在应用的时候,没有忽冷忽热 的现象,耗费原料又少,先后被好多工厂采用,并且被推广 到其它工业部门。
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就在英国纷纷 出 现 T o到19世纪30年代,单是兰开夏一个郡就拥有814台蒸汽 机。由亍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引起了冶金,采矿、交 通运轮.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变革。英国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完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历时七、八十 年。继英国之后,法、美、德等国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 半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
这场技术革命的过程,就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自觉应用自然科学的过程。社会对技术的需 要把科学推向前进,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指导技术改革,把 科学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构成为直接生产力。
Ⅵ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飞梭
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所以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它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飞梭于1733年被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2、珍妮机
18世纪中期,大英帝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Spinning Jenny)”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3、水力织布机
英国纺纱业的大发展,使织布业反倒显得落后了。1785年,理发匠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国棉纺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人类从此进入了机器和蒸汽时代。到1830年,英国整个棉纺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4、蒸汽轮船
蒸汽轮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机械推进船舶。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完成了船舶动力的革命。船舶的推动力从人力、自然力转变为机械力,船舶用蒸汽机提供的巨大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
真正解决船用蒸汽机的是詹姆斯·瓦特。他在1765年发明了双缸蒸汽机。1768年他与英国伯明翰轮机厂的老板马修·博尔顿合作,专门研制了一台用于船舶推进的特殊用途的蒸汽机,这就是世界上早期蒸汽机船上普遍使用的博尔顿--瓦特发动机,船舶用上了蒸汽机,出现了蒸汽机轮船。
5、瓦特改良蒸气机
1764年,英国的仪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纽可门蒸汽机模型时,注意到了这一缺点,并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并于1769年取得了英国的专利。
初期的瓦特蒸汽机仍用平衡杠杆和拉杆机构来驱动提水泵,为了从凝汽器中抽除凝结水和空气,瓦特装设了抽气泵。他还在汽缸外壁加装夹层,用蒸汽加热汽缸壁,以减少冷凝损失。
Ⅶ 两次工业革命时间是什么,有哪些发明
要成就 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