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立讯精密怎么样
还是很不错的。
最直观的体验就是,环境是真的很棒,集团总部这栋大楼在东莞清溪附近算是地标建筑物了,非常大气。厂区绿化做的也很好,休息时候去走走,就像逛公园一样。
来面试之后,才发现公司是真的很大,而这也仅仅是立讯众多厂区之一。面试的同事和领导都很友善,也很热情,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关键是离家也不算远,于是就自然而然加入了立讯精密。
工作两周左右,过多的体验说不上,但是团队的氛围很融洽,同事们都很好相处。通过细节,能够看出一个公司的文化。在立讯给我的体验就是,作为新人,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不会很难受,Leader和团队成员都会很耐心地帮你,为你解答和传输知识,给你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过渡。
从一个小事说起,比如PPT投屏,我们的电脑连不上,Leader没有埋怨,而是通过自己电脑去投屏解决这个问题。
其他方面:
此外,一个伙伴也分享过她的故事,在召开会议时,作为新人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几位Leader都主动上去解决和帮忙,但在大部分的公司,肯定都是坐在那里等人解决,或者批评下属没有做好准备。
行为文化一般是从顶层传递的,这种以身作则解决问题,以及关心下属的文化,我相信是立讯多年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之一。
一个公司能成为A股明星上市公司,并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做到行业头部,一定不简单,有它的闪光之处,我是这么认为的。
② 大立科技和立讯精密哪个股好
大立科技。
立讯精密的扩展是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才得以实现的。同时,工业富联的现金收入比长期大于100%,意味着公司并不缺订单,立讯精密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立讯精密的回款是比大立科技差很多的。
③ 立讯精密有没有lvr的有
你好,立讯精密时候lvr的。而且公司在我国很有实力现在。立讯精密成立于2004年,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连接线、连接器、射频天线、声学、无线充电、马达、蓝牙耳机等零组件、模组与系统产品。公司从PC连接器起家,通过收购昆山联滔进入苹果供应链,随后围绕大客户,不断开拓天线、无线充电、线性马达、声学器件等模组产品,并在2017年后进入整机制造领域,产品线不断扩张,逐步成长为电子制造巨头,手握苹果和华为两大客户。
过去10年中,公司营收从10亿级别增长至去年的625亿元;股价也是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去年以来就飙升了近6倍,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足以在A股中一骑绝尘。
截至7月28日,立讯精密市值为3907亿元,超越了鸿海在A股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601138.SH)2824亿的市值。
富士康和苹果成为重要跳板
回顾立讯精密的发展历程,富士康和苹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88年,富士康从广东澄海、潮州、丰顺等地招来首批150名员工,其中,来自澄海的王来春便成为富士康旗下“海洋电子接插件厂”的一员,那一年,她21岁。
1999年,32岁的王来春在积累了众多人脉、资源以及先进管理方式后,从富士康离职,和哥哥王来胜出资购买了香港立讯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004年,香港立讯在深圳设立外商独资公司立讯有限,并于2008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初期,立讯精密主打连接器产品,服务联想、富士康等客户,需要指出的是,富士康在公司的发展初期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根据立讯精密当年的招股书,2007年至2009年,公司向富士康销售产品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73%、56.46%、45.38%,富士康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客户。
2010年,立讯精密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当年公司的营收只有10.11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1.16亿元,但发展至2019年,公司的营收上升为625.2亿元,利润也相应上涨至47.14亿元。9年的时间,立讯精密的营收、利润分别增长了60倍、40倍,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公司当初切入苹果产业链直接相关。
2011年的4月,立讯精密收购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60%股权,成为昆山联滔的控股股东,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苹果供应链。2014年,立讯完成了对联滔电子剩余40%股权的收购,至此,昆山联滔成为立讯的全资子公司。
昆山联滔从事各种精密连接器、高频信号连接线、新一代天线及机电整合的模组件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主要服务于Quanta、Compal、Wistron、Foxconn等ODM/OEM客户,是美国Apple公司连接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除苹果外其终端客户还有Dell、Intel、Lenovo、Sony和Segate等客户。
背靠大树好乘凉,立讯精密在2011-2014年间不断拓展苹果产品的连接器产品。
2011年,立讯获得MacBook内部线份额。2012年,获得iPad内部线份额。2013年,获得MacBook电源线和iPhone/iPad Lighting线份额。2014年获得AppleWacth无线充电/表带份额。2015年获得MacBook Type-C份额。2016年获得iPhone转接头份额。
2016年,立讯精密收购台湾美律的子公司苏州美特51%的股权,正式进入声学器件行业。苏州美特多年来致力于音频领域的持续投入,累积了深厚的研发及专利基础,并且已是苹果供应商。通过收购苏州美特,公司于2017年进入 iPhone的声学器件供应序列。
2016年9月,iPhone7发布,在为数不多的创新中,取消 3.5mm耳机接口改用lighting接口,并推出无线耳机AirPods,这也成为发布会上最大的亮点,其在2017/2018/2019 年的出货量分别达到了1500万/2800万/6500万台左右。英业达是ODM厂商龙头,提供PC、服务器和手持设备/设备的ODM制造服务,AirPods 的组装最开始是由英业达独家供应,但由于英业达在整机制造的良率始终不如人意,成为制约AirPods供应的瓶颈,苹果因此在2017年7月引入立讯精密作为第二家AirPods的整机制造商。
凭借强大的精密制造能力,立讯精密的AirPods良率迅速达到较高水平,并快速成长为第一大供应商,目前立讯精密在普通版 AirPods的份额达到60%-65%左右,在降噪版的AirPods Pro的份额则达到了100%,形成垄断优势。
除了AirPods,公司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切入 Apple Wacth的整机组装,复制公司在AirPods的成功之路。AppleWatch尽管出货量不及AirPods,但单机价值量约为AirPods的2-3倍,整体市场规模与AirPods旗鼓相当,也就是说,立讯精密的业绩可能迎来了新的爆发点。
深耕苹果产业链,业绩高速增长
立讯精密在上市之后始终保持业绩的高速增长,营收从2010年的10.11亿元增长至 2019年的625.1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 2010年的1.1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7.14亿元。
无惧疫情的影响,公司在2020年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Q1的营收达到165.13亿元,同比增长 83.10%,实现归母净利润9.82亿元,同比增长59.40%。
立讯精密目前最亮眼的业务无疑是为苹果供应链生产加工Airpods。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2019年Q4全球TWS耳机销量为5100万副,销售额为66亿美元,苹果占据整个Q4销售额的62%,全年全球TWS市场的销售量约为1.3亿副,2020年预计将增长90%,达到2.3亿副,这其中苹果将占据一半的市场,这也是立讯精密今年以来业绩逆势大增的保障。
事实上,立讯精密和苹果已经完成了深度的绑定,2019年,来自苹果公司的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高达55.43%,而这一数字在2016/2017/2018年时还是33.18%/36.58%/44.85%,公司虽然与国内客户华为、小米等亦有合作,但目前业务额均无法与苹果相比。
从营收结构上来看,公司的营收增长主要由消费性电子驱动,去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3.95%,该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从2018年的74.77%进一步提升至2019年的83.16%。
在专注消费电子领域的同时,立讯精密还通过各项收购进行横向的业务拓展,意图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方位连接方案提供商,实现一站式的服务。立讯精密瞄准的其他领域分别为汽车电子和通讯,2012年和2013年,立讯精密分别通过收购福建源光电装55%股权与德国SUK 100%股权布局汽车相关业务。
但截至目前,相对于消费电子业务而言,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体量还比较小,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入为23.6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78%。继汽车电子后,通讯也有望成为立讯精密的下一个增长点,2017年至2019年,公司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业收入分别为16.55亿元、21.52亿元以及22.37亿元,业务收入数额逐年增大。
作为科技型公司,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立讯精密深耕于苹果供应链靠的就是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一旦在研发上懈怠而落后于竞争对手,那么失去的将会是一大片市场。而从立讯精密历年的研发投入来看,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也在不断提升,从2010年的2%左右提升到了2019年的 7%左右,2019年研发投入接近44亿元,同比增长74.01%。
在《每日财报》看来,立讯精密的成长空间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程度,二是苹果的发展前景以及合作关系的稳固性。消费电子行业方兴未艾,未来依然有望维持高增长,而苹果作为全球顶尖的电子产品龙头,短时间内并不会走下坡路,进一步来说,未来真正可能对立讯精密的业绩造成巨大冲击的是公司和苹果的合作关系。按照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立讯精密具备足够的优势来维持这层合作关系,但中美博弈却为此增添了外部风险,这一点也需要看到。
④ 频获国家推荐的工业富联,与其他工业互联网选手有何不同
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项目,将投资51亿元,由工业富联的子公司深圳裕展和郑州富泰华分别实施,涉及智能手机的高精密金属机构件、高精密高分子聚合物机构件,进行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技术升级改造,预计此类手机机构件年产能合计达 8851 万件。
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项目,将投资86.62亿元,由工业富联的子公司河南裕展、晋城富泰华、济源富泰华和山西裕鼎分别实施,进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预计此类项目手机机构件年产能合计 19170 万件,未来将实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智能化。
在本次募资投向的另外4大项目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项目,拟投资21.17亿元。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项目,拟投资10亿元,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项目,拟投资12.16亿元,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项目,拟投资6.33亿元。
⑤ 为什么工业富联股价这么低
富士康自上市以来,复权股价从最高的25.78元,跌至现在的11.78元,市值腰斩。
下跌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成长性差、没技术含量、代工没议价权、伪科技公司等,反正就是不被资金认可。
事实上,富士康目前是科技公司里估值最低的,同样是代工厂的立讯和歌尔估值都在30倍以上。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收1960.30亿元,同比增长10.97%;净利润67.27亿元,同比增长33.44%,扣非后净利润增长8.63%。
1.代工行业的问题
富士康旗下最大的3C客户是苹果,下游云计算客户包括了:华为、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全球其他知名客户还包括:戴尔、英伟达腾讯、联想、诺基亚等。
2020年营收4317.86亿元,归母净利润174.31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1960.30亿元,归母净利润67.27亿元。
营收很高,就是毛利率太低。
2研发投入不高
根据IFind统计,2017年至今,富士康研发费用从79亿元增长至2020年100.38亿元,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2.33亿元。
研发金额的确不低,这样的研发金额在全A股的科技公司中可以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美的集团。
但一看占比的话,4317亿元的营收,研发投入100亿元,营收占比也就2.32%。
华为每年的研发占比在10%以上,台积电也超过了8%,总体来说工业富联在科技公司里研发投入算低的。
富士康2万名研发人员,人均工资40多万,在科技大厂里这样的研发工资也不算太高。
所以说是伪科技,真没法反驳。
3未来增量空间
2020年全球云基础服务市场达到1290亿美元,亚马逊市占率32%、微软市占20%、谷歌市占9%、阿里市占6%、IBM市占6%。
富士康的业务主要是为云服务商代工组装相关设备,所以富士康的毛利率只有4.63%。
进入数字化时代,云服务一定是未来最确定的行业,头部的微软、华为、阿里业绩都在放量。
万亿级别的大蓝海,富士康就只干了个毛利率不到5%的环节,确实可惜了。
然后是工业互联网,简单的说工业互联网就是将智能制造数字化数据化,让机器变的更聪明。
这是富士康毛利率最高的一块业务,毛利率高达41.67%,2020年该项业务营收14.41亿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⑥ 新股票工业富联怎么样
新股票工业富联,是一只好股票,不过再好的股票也有下跌的时候,新股未打开涨停板之前,一般散户买不进去,打开涨停板之后,一般散户都可以买进去,但买进去之后被套的概率偏大,绝大多数会赔钱的,所以最好等到打开涨停板、调整到位、止跌企稳之后再考虑进场操作。
⑦ 工业富联股票为什么不涨
原因大概有几点,一是有大量的待解禁股份,占比太大,二是散户太多看好工业富联,长期看好并屡战屡败的执着持有并不断高抛低吸操作,天天都是,或不断补仓摊低成本。三是沪指重要的指标股,盘子大权重高,被主力机构作为控盘标的,最近是作为砸指数工具,主力机构做空做多都能赚钱,影响股指期货指数。
拓展资料:
一、股票(stock)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份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二、股票具有如下四条性质:第一,股票是有价证券,反映着股票的持有人对公司的权利;第二,股票是证权证券。股票表现的是股东的权利,公司股票发生转移时,公司股东的权益也即随之转移;第三,股票是要式证券,记载的内容和事项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第四,股票是流通证券。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依法进行交易。
三、交易时间 大多数股票的交易时间是: 交易时间4小时,分两个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当日的涨跌停板之间。9:25前委托的单子,在上午9:25时撮合,得出的价格便是所谓“开盘价”。9:25到9:30之间委托的单子,在9:30才开始处理。 如果你委托的价格无法在当个交易日成交的话,隔一个交易日则必须重新挂单。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四、交易费用 股票买进和卖出都要收佣金(手续费),买进和卖出的佣金由各证券商自定(最高为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三,最低没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为:成交金额的0.05%,佣金不足5元按5元收。卖出股票时收印花税: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以前为3‰,2008年印花税下调,单边收取千分之一)。
⑧ 立讯精密,科技股中的茅台,74倍市盈率高估了吗
说起 科技 股,立讯精密在A股知名度也许不算是最高的,但绝对是表现最牛逼、最被市场看好的 ,说是 科技 股中的茅台一点不为过。2017年以来,在和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富士康(工业富联)竞争中,公司每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都保持着50%以上惊人高增长,而富士康这几年来发展则是几乎停滞不前。
表现在股价上,工业富联股价这两年一直跌跌不休,而2019年以来,立讯精密股价较最低位涨了8倍 ,目前市值超4000亿元, 科技 股中仅次于宁德时代(未来赶超指日可待),比大名鼎鼎的中芯国际、海康威视、顺丰控股还高出几百亿,几乎是中兴通讯3倍市值,更大大超越了自己曾经的“师傅”——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的2800亿元市值。
PS:鸿海集团目前是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 。说到这,不得不说一下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和富士康集团的一段渊源关系。只有初中学历的王来春曾经只是90年代深圳富士康的一个普通打工妹,不仅没有高学历,而且其貌不扬、家境贫穷,在富士康底层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
学习积累到富士康管理经验后,1999年,有鸿鹄之志、不甘人后的王来春从富士康离职创业,创办了立讯精密 ,20年时间里白手起家,带领立讯精密一路披荆斩棘,从一个小小的连接器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精密制造企业。从富士康第一代打工妹,到身家超600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王来春的励志逆袭故事就像立讯精密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一样精彩。
最后,言归正传,股价一路狂奔屡创新高后, 当前立讯精密市值已经突破4000亿元,滚动市盈率也高达74.62倍(滚动市盈率=股票现价/前12个月的盈利总和,更能够准确反映公司价值),当前估值是不是高估,甚至有泡沫风险了呢?女王觉得不一定,不能简单这么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①注册制时代下,资金向龙头公司集中。 当前A股各行业龙头优质公司,普遍都享受到市场给予的极高溢价,如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87倍,免税店龙头中国中免175倍,酱油龙头海天味业90.25倍,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119倍,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137倍,眼科龙头爱尔眼科168倍,新能源 汽车 龙头比亚迪180倍等等。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 作为国内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立讯精密74倍估值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不仅没有高估泡沫,甚至还可能有一定提升空间。
②从业绩增长来看, 立讯精密这几年都是50%左右或以上高增长,且随着5G爆发在即,以及立讯精密在 汽车 电子等其他领域布局成效,未来一两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可能性依然很大,是可以对得起也能够很快消化74倍估值的。
③从公司独特优势来看, 立讯精密具备制造突破性技术优势、超强的行业整合经验、极致的成本管控水平和领先的国际化战略布局能力,可以快速适应电子产品“高速、微型、整合”等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4000多亿市值绝非终点,过去10年营收增长超60倍立讯精密的星辰大海或许才刚刚开始!
④ 科技 公司最重要的实力就是研发创新, 立讯精密成立以来始终将研发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置,持续坚持对研发技术的大力投入,努力革新传统制造工艺,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5.69亿元(远超宁德时代12.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74,研发费用占比多年保持在7%,而同类可比制造公司比亚迪、富士康工业富联、格力电器等都是3%左右。
综上所述,依靠自主研发创新和并购整合优势, 立讯精密走出了中国代工企业的自强之路,赢得了苹果、华为等 科技 巨头深度信任合作和愈加青睐,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不过,短线来看,虽然股价处于强势上涨过程中,上涨不言顶,但连续大涨后,当前估值已经提前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一年业绩增长空间 ,且有一定高估风险了,此外还有产品技术壁垒不高,面临歌尔股份、蓝思 科技 等竞争者抢占市场份额,以及过于依赖苹果等风险需要注意。
最后,简单说一下大盘, 10月开门红近百股涨停甚是鼓舞人心,盘后又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划通过利好袭来,晚上后美股又大涨助攻,本周也没有IPO批文,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下周个股反弹行情值得期待!
⑨ 富士康和立讯哪个工资高
富士康。
1、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05月24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局登记成立,员工平均工资在4913元左右。
2、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在50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