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知道: 山南地区 西藏拉萨市贡嘎县布朗工业区8号 在哪
我就不明白你到底找什么??
你的地址都是错的把: 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朗布工业区8号 是这样吗?
西藏拉萨布朗工业区8号
贡嘎县 属于山南地区一个县而已
2.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布局
局西藏地域辽阔,各地地理、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的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按照“重点发展中部,放开搞活西部,联合开发东部,藏北牧矿致富”的原则,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重点建设以拉萨、日喀则两市为中心的全区经济核心区,把昌都逐步建成新的增长极,对其他行署所在地进行重点开发,使之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千百年来,藏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8处,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4处,县(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8处,主要是: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罗布林卡、扎什伦布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白居寺、萨迦寺、藏王墓、桑耶寺、昌都卡诺遗址、古格王朝遗址等。
主要的自然景观有:墨脱自然保护区、察隅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林芝巴结巨柏保护区、珠峰自然保护区、羊卓雍湖、雅鲁藏布大峡谷、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错高湖、纳木湖等。
对外开放山峰4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个,可参观景区100多处,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文化观光旅游区;以徒步、登山、朝圣为主的后藏旅游区;以科考、生态为主、以雅砻河谷风景名胜为中心的藏东南旅游区;以草原、湖泊、野生动物观赏为主的藏北高原无人区,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辅以徒步、探险、朝圣、生态、旅游节庆等专项旅游产品的复合型产品体系,在已上市销售多年,发展比较成熟的产品中,最经典的路线有:3—5日的短线:拉萨---山南(文物古迹游) 拉萨---那曲(民俗风情游,如:雪顿节、恰青赛马节)拉萨---日喀则(后藏探险游),5—15日的长线:拉萨—江孜—日喀则—萨迦—定日—聂拉木樟木口岸 (黄金观光线),拉萨—日喀则—阿里(圣地朝圣游)拉萨—林芝—山南(东线环游)。
西藏旅游业是1980年起步的,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全区旅游企业的近140家,其中涉外宾馆饭店66家(客房4461间,床位9710张),其中又包括星级宾馆饭店15家,国际国内旅行社42家,旅游汽车公司3家,定点餐馆19家(餐位1528个),全行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多人,全行业间接从业人员30000余人。
2000年旅游接待人数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着,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5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其中海外游客14.94万人次,增长38.1%;全区旅游总收入65153万美元,增长4.6%;旅游创汇4790万美元,增长33%;上交税金2032元,增长6.8%。
“十五”旅游业发展方向:
----按照“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稳步发展国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采取一切促销手段,实现与欧、美、日、韩、新、马、泰、尼泊尔、港澳台及国内其它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联网,加大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开放旅游市场,拓宽旅游区域,力争扩大林芝、昌都、阿里等地区的对外开放区域。
-----树立精品意识,围绕我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开发建设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完善、服务档次高、创汇能力强的旅游产品,形成观光、探险、休闲、度假齐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我区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的状况。重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高档次和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富有体验性的探险旅游产品,力争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大力改善景区内外基础设施。加强现有旅游线路、景区(点)建设,提高景点质量。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景区(点),建成以拉萨为中心,连接6个地区、5个周边省区和尼泊尔的旅游线路。基本完成拉萨—林芝—山南—拉萨,拉萨—日喀则—阿里—那曲—拉萨,拉萨—那曲—昌都—林芝—拉萨三大陆路旅游环形线路建设;改扩建江孜至浪卡子公路,修建巴松错、藏王墓、纳木错三级黑色路面旅游公路,初步完成巴松错、茶马古道、环珠峰景区、纳木错景区配套建设等。
------丰富景点的吃住行游购娱内容,开发特色精美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配套体系,营造安全舒适卫生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带动民族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强旅游导游队伍的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扩大西藏旅游品牌效应。强化行业管理措施,实施标准化管理战略,促进旅游管理逐步迈上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 藏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内容和浩瀚的医学文献,是藏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经验的总结,几千年来位藏族人民的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发展藏医药学十分重视,1959年西藏建立了拉萨藏医院。198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现已成为全区藏医教研中心。1980年以来,国家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重新建立了自治区藏医院住院部,新建立了6个地区藏医院和7个县藏医院,此外,在60多个县医院内设立了藏医科。1984年,西藏正式成立自治区藏医学校。1985年西藏大学开设藏医系。多年来,藏医教育机构为全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中等藏医药人才。各地(市)卫生学校、干部进修学校和藏医院也开设了藏医提高班,培养提高基层藏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
2000年西藏共有藏医药生产企业19家,从业人员777人,注册资金18374万元,生产有批号的药品144种,实现工业产值29338万元;销售收入18048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实现利润7321万元;上交税金2582万元。12种藏药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3种藏药被列为新药品种。此外,还有31种藏成药、制剂被列为西藏地方标准。传统名贵藏成药“然纳桑培”、“常觉”等多次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奖。自治区藏药厂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药生产企业,采用现代生产技术研制而成的十味龙胆花颗粒、六味能消胶囊、六味枸杞口服液、十味蒂达胶囊等4种新剂型藏药,均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同时,可生产传统藏药350个品种,年产量达10万公斤。1997年,奇正消痛贴荣获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998年荣获第2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金奖,实现了西藏科技成果在国际舞台上零的突破,充分显示了藏药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十五”期间,要实现藏医药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结合GMP标准,加快传统藏药的剂型改良,促进藏医药生产与国际国内接轨。把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吸收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做大做强藏医药业。要坚持改善条件和内涵建设并重、突出藏医药特色与完善服务功能并举,继续加强藏医药人才培养,努力提高藏医药临床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藏医药科研工作,推进藏药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藏药研制、开发、生产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注重藏药材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利用,加强藏药材基地建设。广泛采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加快研制新药步伐,实现藏红花等传统藏药材的人工繁育栽培,建立全国最大的藏药材基地,形成全国藏医药研究开发生产中心。 西藏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发现矿产地1858处,各类物化探异点1300个。探明储量的矿床132个,其中能源矿产25个,金属矿产33个,非金属矿产37个,地热资源4个,矿泉水11个;己探明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的22、中型25个、小型48个、矿点37个。有17种矿产在全国排序前9位:第1位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第2位铜、火山灰;第3位菱镁矿;第4位硼、自然硫、云母;第5位砷;第6位陶磁土;第7位石膏;第8位泥炭、晶质石墨;第9位锑、重晶石。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1967亿元,全区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6505亿元。铜、硼、金、锑、高温地热、建材等为西藏优势矿产,能源为短缺矿产。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西藏矿业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业人数8000多人。2000年底,开采铬矿石19.66万吨,硼矿19591吨,原煤2.13万吨。
“十五”期间,西藏要加大对地勘工作的投入,搞好地质勘查,进一步摸清我区资源状况。围绕矿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点,抓紧开展对优势矿种和国家紧缺矿种的地勘工作,保证我区矿业发展有可靠的后备储量。逐步推行地勘成果有偿转让制度,保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重点开发有市场需求、潜在的、稀缺的矿产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状况,矿产勘查与开发的重点是铬、铜、黄金、铅、锌等金属矿产,以硼、锂为主的盐湖矿产资源,建材用灰岩、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地热、煤炭、林产品、石油等能源矿产资源以及矿泉水资源。对玉龙铜矿、扎布耶盐湖、甲马赤康铜多金属资源等重大开发项目,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入股,进行合作开发,在“十五”期间,力争完成开发前期工作,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鼓励通过联合等方式在内地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附加值。同时,要建立健全矿业管理体系,制定全区统一的矿业发展长远规划,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配置矿产资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除特定保护性矿种和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外,各种投资主体都可以参与开发,自治区行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小型矿山的开发以集体、民营及其他类型企业为主,由地(市)、县政府主管,形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级管理的模式。 建筑、建材工业是西藏自治区工业企业中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2000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5.87亿元,增长17.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约15亿元,增长25.1%。建筑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个百分点,约占1/3。
2000年底,年底在西藏注册的区内外建筑施工企业有233家,企业人员达3.6万人。勘察设计单位28个,资质40个,其中工民建设计类13个,规划设计类7个,工程勘察类4个,专项设计类7个,水电设计类5个,公路、桥梁(函)设计类4个。建材企业达112家,建材工业总产值达3.8亿元,增长18.7%,其中水泥产量45万吨,增长8.4%,新型建材的生产与使用开始兴起,建材产量结构和品种得到调整扩充。
西藏建材工业稳步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建材工业企业约40家,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水泥49.32万吨,比上年增长26.3倍;水泥排水管54千米,水泥电杆6053根,水泥预制构件8.7万立方米,釉面砖20万平方米,水磨石板材3324平方米,花岗岩板材7100平方米,石料4.95万立方米,均比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十五”期间,建筑、建材业按照培育强势企业、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建筑建材质量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要加强建筑建材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快对现有建筑企业的改造,增强区内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建材业重点抓好新型建筑材料开发、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的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现有建材骨干企业的改造,彻底关停一批污染大、效益低的小企业,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西藏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民族手工业产品,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实践,形成了独有的工艺特色和民族风格,受到广大藏族和其他民族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1988年,西藏开展了民族手工业艺人评聘工作,首次评定了具有工艺美术专业职称共79人,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19人,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员33人。地毯(卡垫)、氆氇、围裙、藏民族鞋帽、民族家具、木碗、金银首饰等手工艺品列为自治区轻工业发展重点产品,其独特的风格和生产工艺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西藏地毯行业是民族手工业的一大支柱。地毯生产已有600多年历史。其织法独特,纹样均以山水、花草为题材,古朴大方,绚丽多彩,具有浓郁民族特色。2000年,全区地毯行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全年共生产地毯近2万平方米,其中出口约1.2万平方米,出口产品合格率为100%。地毯产品外销美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卡垫是藏族人民群众喜爱的生活必需品,具有结构紧密、花色鲜艳、全料纯毛、经久耐用、色泽不褪等特点。卡垫主要出产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人们称江孜是“卡垫之乡”。
围裙是藏族已婚妇女普遍喜欢的服饰。山南地区贡嘎县姐德秀镇是闻名遐迩的“围裙之乡”,姐德秀围裙很早就畅销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及西欧一些国家。姐德秀的围裙花色品种已发展到近20种,所生产的谢玛围裙,多次被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远销国内外。
氆氇是藏族人民一种普遍的家庭手工业产品。氆氇盛产于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氆氇的品种很多,总的分为普通氆氇和细氆氆。普通氆氇藏语称为“朗布”,细氆氇中以“协玛”为最好。工布一带地方出产一种厚呢子,名为“泽仁”,结实并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山南和日喀则地区出产一种手工毛哔叽,藏语叫“泰尔玛”。2000年底,全区氆氇的生产能力大约在35万米以上。
西藏民族画、民族雕刻和金银首饰,既是民族特需品,又是旅游纪念品,很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些手工业产品得到较大发展。创作和生产出大量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从60年代开始,西藏着手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在拉萨、那曲、日喀则、昌都、阿里等地(市)建立了皮革加工厂,在林芝地区建立了毛纺厂,在拉萨、格尔木、那曲建立了绒毛分梳及成衣制品厂,使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依托特色农牧资源,大力发展牦牛、优质青稞等农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结合农畜产品结构调整,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农畜产品加工深度,通过产业化经营,扩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 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
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是针对西藏特有的生物资源进行开发,绿色食饮品业主要是开发西藏的天然优质矿泉水、青稞酒、野生果汁饮料、啤酒等绿色饮品和高原特有的牦牛、绵羊、香猪等肉食、奶制品。以及青稞、绿色蔬菜。
西藏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十五”期间,西藏将大力发展高原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食(饮)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区饮用水资源蕴藏量大、含微量元素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矿泉水、啤酒、植物保健品,建成国家级绿色饮料生产基地,力争在创出品牌、形成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实现大的突破。重点抓好绿色食品的科研与开发,逐步建立藏东野生菌类开发基地、藏东野生生物食品生产基地和藏北野生生物食品开发基地,建立绿色食品生物资源种子库,并形成一定的加工能力和品牌效应。
3. 盘点各省区装备制造业最强的非省会城市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核心产业,不仅涉及重工业,也与我们生活所接触的轻工业息息相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 实力及工业是否发达的重要体现。
我国装备制造业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做大做强,形成了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迅猛。
机械工业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布局,它们种类多样,分布广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居民带来了大量劳动岗位,促进了 社会 和谐稳定、 健康 发展。
各省区省会:首府由于综合实力强,机械工业基本都实现了较好的发展,那么,全国各省区非省会城市最强机械工业城市是哪里呢?下面进行简要盘点: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作为黑龙江省老牌大城市和工业基地,拥有7个区的齐齐哈尔综合实力依旧,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更是它的代表产业,代表企业:中国一重、齐齐哈尔二机床
2.吉林省:吉林市
吉林市当之无愧的第二大城市,虽然是石化名城,但机械工业也有不俗实力。
代表企业:一汽吉林轻型车
3.辽宁省:大连市
东北最南部的滨海大都市,大连第三产业发达,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老牌大城市和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特别发达。
代表企业:大连造船、大连重工、大连机床
4.内蒙古区:包头市
作为草原钢都,特大城市,包头也是内蒙古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代表企业:北方重工、北奔重卡
5.河北省:保定市
保定是河北省第三大城市,也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之都。
代表企业:长城 汽车 、天威英利
6.山西省:长治市
山西是我国能化基地之一,重要的煤炭资源大省,但山西装备制造业也有不俗实力,非省会城市以长治为代表。
代表企业:清华装备、振东集团
7.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计划单列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和国际海滨城市,工业特别发达,而装备制造业是青岛工业的核心。
代表企业:青岛海尔 、海信电器
8.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芜湖是全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工业在原先基础上取得长足进步,而芜湖装备制造业实力很强,仅次于省会合肥。
代表企业:奇瑞 汽车 、海螺型材
9.江苏省:苏州市
中国工业增加值第一,中国第一地级市, 旅游 业最发达的地级市,江苏GDP第一,这些第一都来自苏州,而装备制造业正是苏州的核心产业。
本土代表企业:恒力集团、亨通光电
10.浙江省:宁波市
宁波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全国着名的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是主导产业之一。
代表企业:奥克斯集团、得力集团
11.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是福建省重要城市,中国经济特区,制造业发达。
厦门建发、金龙 汽车
12.台湾省:/
13.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洛阳是着名的古都,也是全国老牌大城市、老工业基地。
代表企业:中国一拖、洛阳轴承
14.湖北省:襄阳市
襄阳是湖北第二大城市,综合实力很强,工业实力雄厚。
代表企业:东风 汽车 (襄阳)、襄阳轴承
15.湖南省:株洲市
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综合实力第二大城市,制造业发达。
代表企业:中车株洲电机所、航发南方工业
16.江西省:上饶市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是全国着名的 旅游 城市,与此同时,他也是江西重要的制造业名城。
代表企业:凤凰光学、耐普新材
17.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全国一线城市,工业、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顶尖水平。
代表企业: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大族激光
18.海南省:三亚市
海南省工业相对薄弱,是全球闻名的 旅游 胜地,三亚工业实力相对突出。
代表企业:中兴软件
19.四川省:德阳市
德阳市是四川省老牌重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
代表企业:中国二重、东方电气
20.贵州省:遵义市
遵义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工业以酿酒业而享誉全球,同时制造业也较为发达。
代表企业:贵绳股份
21.云南省 :曲靖市
曲靖市是云南第二大城市,综合性工业城市。
代表企业:云维股份
22.广西区:柳州市
柳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国后诞生的大型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是柳州的立市之本。
代表企业:五菱 汽车 、柳工集团
23.西藏区:/
24.陕西省:宝鸡市
宝鸡是陕西第二大城市,西北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代表企业:宝石钢管、中铁宝桥
25.甘肃省:天水市
天水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也是第二大工业基地,电子、机械等制造业发达。
代表企业:华天 科技 、星火机床
26.宁夏区:吴忠市
吴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
代表企业:吴忠仪表
27.青海省:海西州
海西州格尔木市是青海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着名的工业城市。
代表企业:金风 科技 (格尔木)公司
28.新疆区:昌吉州
昌吉州昌吉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城市,毗邻乌鲁木齐,也是新疆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在国内拥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
代表企业:特变电工
本文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 青藏地区的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青藏地区,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青藏地区的工业基础薄弱,一般没有工业基地这样的提法,资源开采型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主产钾肥、食盐、硅铁等,同时青海也是西北最大的水电、石油、中药材和畜产品加工基地。青藏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有:西宁(毛纺)、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其中,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西藏三大产业有哪些,具体一点
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全地区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增加值0.82亿元,同比增长3.5%。粮食、蔬菜、人工种草面积分别完成2.5万亩、0.18万亩和9万亩,新生仔畜成活74.3万头(只、匹),幼畜成活率达80%,新增绒山羊养殖示范户130户。日土县绒山羊良种场被评为西藏绒山羊国家级保种场;噶尔、日土、普兰3县生态农业示范园299座温室全面开工;整合资金3344万元实施了昆莎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完成人工种草5000亩,700头奶牛购置、112台(套)设备采购及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290万元,同比增长16.9%,工业增加值0.2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协调配合自治区扎实推进多龙铜矿整装勘查,探明铜资源量1269万吨、银资源量1780吨、金矿资源量385吨。岗仁波齐资源开发总公司完成改制后经营性投资1344万元,年内预计实现产品生产5000吨。
旅游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全地区开复工18个旅游项目,计划投资6.8亿元,完成投资400万元;窟窿银城旅游公路前置手续完成,古象雄旅游精品线标示牌工程、塔尔钦应急中心开始招投标,阿里旅游网改版及旅游Logo设计完成,4家酒店星级评定工作扎实推进,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和执法监督点5个,农牧民旅游从业收入4246万元。
6. 西藏工业园区有哪些
西藏较大的工业园区大都集中在拉萨市郊县,达孜县工业园就比较有代表性。
7. 请问大家目前西藏有多少油田
(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处松辽拗陷带中心部位,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油田外围又发现新的油气资源。1959年9月26日当地第3号钻井喷油,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为大庆油田。油田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储量10.8亿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来,原油年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原油产量的一半,居全国之首。1995年产原油5600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十多年里连续稳产高产,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见的。所产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过大庆—铁岭—秦皇岛—北京、大庆—铁岭—大连两条输油管和铁路网,运往东北、华北及全国许多大炼油厂、石化企业加工利用,并有部分通过秦皇岛和大连港出口。
(2)胜利油田。在山东省黄河入海口东营市。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储量7亿吨。1995年生产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12.85亿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过鲁宁输油管运往南京及长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过输油管直达青岛市黄岛油港外运出口。
(3)华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称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层发现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产量达466万吨,有输油管通往北京、沧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围包括天津和河北沧州、唐山地区濒临渤海地带的陆地、海滩和极浅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5亿吨,1995年年产原油430万吨。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阳和山东省东明等12个县市间,又名东濮油田。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油气富集,储量大,1979年投产,1995年年产石油410万吨。
(6)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1亿立方米。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产340万吨,是东北地区重要原油生产基地。
(8)克拉玛依油田。在北疆准噶尔盆地西缘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为黑,“玛依”意为油,因产石油而得名。1955年发现,1956年开始油田建设。沉积层厚达13000米,含油面积大、储油构造多、油质好,为我国内陆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左右,建有炼油厂,输油管已通乌鲁木齐,大量原油通过兰新铁路东运兰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又称青海油田。地质上属新生代凹陷,多储油构造,面积大、油层多、埋藏浅。1959年发现,1995年年产原油121万吨,石油产品供应青海及西藏地区需要。
(10)玉门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处祁连山北麓的老君庙油田,又名玉门油矿,1939年始建玉门油矿局,是我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所产原油大量东运至兰州等地加工。
(11)南阳油田。在河南省南阳盆地,又称河南油田,1977年开发,1995年年产191万吨。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4)长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5)江苏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16)江汉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17)延长油田。 1995年年产原油73万吨。
8. 西藏哪个地方的经济比较发达主要工业支柱是什么`
除拉萨外,就是山南、林-芝、昌都。山南和昌都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带动了手工业(卡垫、唐卡等)的发展。林芝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农林牧副渔都很发达,水果丰盛,木材成为西藏最主要的供应地。
9. 乃东县工业园区在哪里
在西藏。根据网络地图查询显示,乃东县工业园区位于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泽鱼线。乃东县一般指乃东区。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位于西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