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抒情诗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上帝说
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
海马说
女儿是我腹中的精灵
你说
女儿是影子
因为你希望她活在温暖、阳光下
不希望她处于黑暗之中
黑暗之中找不到影子
我说
女儿是你
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曾经痛恨过你
童年的记忆中难找到你
我多么期盼
你能为我开一次家长会
陪我去买一条小花裙
带我到福塔顶楼敲钟
曾经埋怨过你
求知的世界里处处有你
你总告诫我要注意方法、效率
你总批评我浮躁厌学
你总让我苦做读书笔记
可我又是如此的爱你
爱你
对工作的执着
爱你
对父母的孝顺
爱你
对弱者的施助
爱你
对女儿慈母严父般的教育方式
爱你
不足一米五的身高
丑陋的外表
伟大的心理
对,我20了
可你总说
我想让你成长
可我放心不下让你成长
你总是粗心大意
你总是没长脑子
你总是不会做事
吾父
给我太多
吾父
陪我成长
吾父
我是你的小影子
你是我的大太阳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致吾父(古文仿写之拙作)
上帝言兮,女父情人。
海马言兮,女父腹灵。
慈尔言兮,女乃影子。
尔望女暖,尔望女明。
尔莫女暗,暗匪觅影。
小女言兮,吾乃尔兮。
俟女大兮,吾成尔兮。
吾尝恨尔,垂髫无尔。
无心盼兮,尔至校会。
吾心待兮,尔买花裙。
吾心幻兮,尔敲塔钟。
吾尝怨兮,智海有尔。
尔尝告诫,法效并重。
尔尝责吾,言浊思混。
尔尝愿吾,清扬孔嘉。
吾兮父兮,吾甚爱兮。
吾爱吾父,奉工兢业。
吾爱吾父,孝悌并重。
吾爱吾父,施助弱孤。
吾爱吾父,慈父严母
吾爱吾父,不硕一五。
陋其表兮,渊其灵兮。
吾乃二十,吾父言兮。
“吾盼尔大,吾顾尔大。
尔尝粗心,尔尝无脑。
尔尝无见,尔尝无智。”
吾兮父兮,予吾甚多。
吾兮父兮,助吾大兮。
吾兮父兮,吾兮父兮。
吾乃尔影,尔乃吾阳。
俟女大兮,吾成尔兮。
借景抒情诗
1、《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5、《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8、《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9、《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火夏,
听风吟蝉鸣。
静坐于室内一禺,
垂眸低眉,
任思绪在
你是我今生不变的唯一”的乐曲里徘徊舞蹈。
抚额轻叹,
抑不住的思念汹涌而至。
端杯入喉,
老生入定般恍惚了视线。
记忆的闸门突忽打开,
相爱的画面翻江倒海般袭来,
一幕幕一帧帧清晰如昨。
‘‘来我的怀里,寂静欢喜,
抛开尘世繁杂,
做那个如莲女子。
淡雅总相宜,顽皮亦任性。
心心念念都是你的挚爱’’。
满室生香,玫瑰花语,
莲的心事,
流光溢彩泛滥成灾。
提笔醮墨写下
“生命不止,爱你不休。”
一如初遇,
倾听着你的爱语,
在你的心湖里泛舟。
晨曦微露容妖媚,光照日晒暗蹙眉。
夜风轻诉离别念,缘来呢喃心依偎!
每次的相逢,
我用稚嫩的文字记录,
记那一日写那一刻,
在忧伤泛起时翻阅,
安抚游移的灵魂。
黄昏里,
看窗外,心蠢蠢欲动,
我知随着夜色的降落。
你会如期而至。
轻声耳语
你是我的宝贝,
是我手心里的温柔,
陪我到老,
一起看夕阳赏落花,
听雨声声诉离情。”
昨日黄花绿叶镶,随缘缠绵诉心殇。
碧水青山云天外,相携牵念情意长!
缱倦后的落寞,
那个自信淡然的女子,
被愁思占据了心窝。
指尖任意穿透纸张,
烦乱的心,苦苦的念,深深的爱。
挥笔落字:
谁执我与掌许一世繁华?
谁挡我风霜盈握尘沙?
谁捻香邀月用心筑屋与我共度?
心雨飞洒相思泪,随缘起舞渡春秋!
‘‘君为伊人挡风沙,君为情爱逐天涯。
君知雨意向霞晚,双手捧心渡年华!’’
多愁善感的心,
总是在夜深人静时焦躁难捱。
为你相思为你情醉芳心系。
醉在了你的爱海里,
你说我只为你一人写情话。
心总是被你霸道的言语化开那浓浓的愁绪!
一朵向阳花开早,临水而立露妖娆。
面朝碧水心向岸,候缘相伴在夕朝!
融入到这片爱的碧水云天,
搁浅了愁容,
笑意重染眉梢。
晨起又做回风轻云淡的女子
只因,
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缘爱伴心颜,
今生,
在思念里为你写诗填词,
一路走下去走到地久天长!
抒情诗
1、《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顶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2、《颂歌》
海涅
我是剑,我是火焰。
黑暗里我照耀着你们,
战斗开始时,
我奋勇当先
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我周围倒着
我的战友的尸体,
可是我们得到了胜利。
我们得到了胜利,
可是周围倒着
我的战友的尸体。
在欢呼胜利的凯歌里
响着追悼会严肃的歌声。
但我们没有时间欢乐,
也没有时间哀悼。
喇叭重新吹起,
又开始新的战斗。
我是剑,我是火焰。
3、《自立歌》
陶行知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
4、《纪念碑》
普希金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
它抬起那颗不肯屈眼的头颅,
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
不,我不会完全死亡
我的灵魂在遗留下的诗歌当中,
将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
我将永远光荣不朽,直到还只有一个诗人
活在这月光下的世界上。
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
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会讲着我的名字。
无论是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是芬兰人,
甚至现在还是野蛮的通古斯人,和草原上的朋友卡尔梅克人。
我所以永远能和人民亲近,
是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我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人门,祈求过宽恕同情。
哦,诗神缪斯,听从上帝的旨意吧,
既不要畏惧侮辱,也不要希求桂冠,
赞美和诽谤,都心平静气地容忍,
更无须去和愚妄的人空作争论。
5、《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6、《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7、《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8、《光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罢,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9、《海韵》
徐志摩
(一)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女郎,胆大的女郎!
那天边扯起了黑幕,
这顷刻间有恶风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看我凌空舞,
学一个海鸥没海波:
在夜色里,在沙滩上,
急旋着一个苗条的身影
婆娑,婆娑。
(四)
听呀,那大海的震怒,
女郎回家吧,女郎!
看呀,那猛兽似的海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颠簸!
在潮声里,在波光里,
啊,一个慌张的少女在海沫里,
蹉跎,蹉跎。
(五)
女郎,在哪里,女郎?
在哪里,你嘹亮的歌声?
在哪里,你窈窕的身影?
在哪里,啊,勇敢的女郎?
黑夜吞没了星辉,
这海边再没有光芒;
海潮吞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
再不见女郎!
10、《残春》
徐志摩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11、《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2、《遁逃者》
泰戈尔
鹅黄的叶芽,一片片
在希里斯花枝上翩跹。
草地上绿荫悠晃,
落花逸散残香。
上午,
艳阳下我养的麋鹿
蹀躞在散沫花树篱旁边。
它每天的游伴
一只小狗,来自山区,
一身斑斓的浓毛引人注目。
它们宛似异域的两个孩子,
就读于一所学校,一道嬉笑游戏。
每逢集日,过路的人站在树篱外面,
好奇地观看。
三月醒来颠狂的南风,
仿佛收到了彩色情书,蓝天兴奋得抖动,
林中繁花争奇斗妍,
草叶轻颤。
不知何时麋鹿似乎
隐约听见哀切的低诉,
黝黑的眼里
浮现莫名的忧郁。
一见自己的身影,
愕然,许久不动。
下午光影斑驳的游戏
使阿姆格吉果树烦躁不已,
芒果花香熏染的热风忐忑不安。
麋鹿怀着迷朦的向往跳越一块块农田,
它前方生与死胶合成一体,
对莫测的凶险它无一丝恐惧。
我寻思:天降薄暮,
为获得熟悉的爱抚,
麋鹿照例蹦蹦跳跳回到家里。
小狗一次次
进屋绕膝转悠,
发潮的眼眸
似在询问:麋鹿哪里去了?
为什么花园里不见它腾跃?
不见朋友的面,
小狗放弃了丰盛的晚餐。
暮色渐浓,
屋里亮了灯。
天上星星狡黠地眨眼,
静夜降临郁闷的田园。
一个忧愁的问号
挂在时进时出的小狗的眼角:
麋鹿外出找谁?
为什么迟迟不归?
此事着实蹊跷,
召唤者是谁,麋鹿知道?
从苍天从阳光,
从南风无定的流向,
从新叶的嫩绿,
一则紊乱无考的消息
大概透进了它的血液循环。
也许一支洞箫早已在它胸间
吹响渺远岁月的春曲。
它求索的它与洞萧的关系
密切的程度胜过它与它自己;
它一出生箫音便伴随它的心魂,
伴随它的飞奔,
缭绕在它机灵的顾盼里。
它不认识的,
霎时间竟中止
它所谙熟的游戏。
黑暗噙泪对它召唤,
光明无法留它在身边。
13、《寻觅》
泰戈尔
我在你眼睫的绿荫里
寻觅心语的花蕾;
误入扑朔迷离的幻境,
方向迷失,不知在何时
我的视线询问忧郁的秋波,
为何觅不到羞涩的秘密?
问罢沉入浑浊的泪潭,
像稚童跌进一团狐疑。
我一腔痴情可曾在
你的芳心投下柔影?
门上画的一朵红莲
对你诉说了我的心声?
踯躅在你的花园曲径,
风中荡漾着我的哀伤。
难道你看不见我的情笛
在天幕草书的一段衷肠?
B. 烟台顺时针塔钟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烟台顺时针塔钟有限公司坐落于烟台市芝罘区卧龙高新工业园,是专门从事特种电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售后于一体的全方位的专业化公司。公司主营项目为:建筑钟、塔钟、子母钟、区域时钟系统、花坛钟、世界时钟、数显钟、景观钟等各类特种用钟。产品遍布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还出口到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等地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教育、房地产、交通、医疗、军事、工业、金融、通信、司法、航空、商业等各个领域,所承接并完成的各类工程,因计时精确、外观精美而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在市场赢得良好的信誉,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公司依托烟台浓厚的特种电钟文化底蕴,传承于烟台特种电钟的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自主创新,追求卓越,持续不断地在高科技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先后研发出了国内领先的SSZ-T1型、SSZ-T3型、SSZ-T5型等二针塔钟控制系统和SSZ-T7型、SSZ-T9型三针塔钟控制系统,SSZ-X203、SSZ-X205、SSZ-X207、 SSZ-X209等各类二针塔钟机芯和SSZ-X307、SSZ-X309等各类三针塔钟机芯,在计时精度、运行降噪、节能降耗、提高产品寿命、钟联网等方面为钟表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硬件配套设施齐全,机芯壳体为全金属铸造,壳体装配孔在加工中心镗孔,各种齿轮配件在数控机床加工,机芯装配精度高,各部件咬合精密,运行精确无噪音;塔钟控制器的主板采用目前更先进的SMT焊接工艺,集成化程度更高,性能更稳定,计时更精确。公司体制完整、部门齐全,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后期服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工程部、材料部、质检部、加工厂和综合服务部等多个部门在工程施工中的多极化管理,有效的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要求。
精工匠造,质量第一,把每套产品做到最好是我们的承诺!“做一套产品,交一生朋友”,更代表了顺时针塔钟所有员工的无比自信和对业主的无限真诚。
严谨守信,选择了我们,您放心。我们为能有机会向您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而感到荣幸。我们会更加不懈的努力,提供更好的产品回报于您。
烟台顺时针塔钟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祝您的工作顺顺利利、生活顺心顺意!
烟台顺时针塔钟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靳涛
成立时间:2015-02-05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60220018562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海特路9号
C. 上海手表厂的主要产品
1.男表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同业公会成立58人参加的手表试制小组,由参加试制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零件,大光明钟厂工程师曲元德研制小钢马,中国钟厂工程师阮顺发承担主夹板试制。是年9月26日,分散加工好的150多只零部件全部集中到慎昌钟表店,共组装出18只长三针(17钻)细马、防水手表,成为国产的第一批细马手表。1956年4月,手表试制工作集中到江阴路(原齐心发条厂仓库里)进行,试制人员逐步增加到150人,有简陋设备50台,装配、测试检验在一间用隔音板搭成的“密封式”小房间里进行,用洋伞骨、绣花针、自行车钢丝等作材料,于当年9月研制出第二批细马手表100只。商标为东方红、和平牌两种。但零件按实样研制,精度不一,装配成手表正品只有12只,次品58只,废品30只,日走时误差为120秒。1957年4月,试制小组用4个多月时间,订出1070道工序、画出150多个零件图纸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从1957年7月开始,按图进行试制,先后共试制14批3076只手表。
1958年,A581型机械手表正式在上海手表厂投产,注册商标为上海牌,当年生产手表13600只。
1962年2月,上海手表厂设计出A623A型机械日历手表。从这一年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一直佩戴此种手表,直到逝世后遗体火化时,人们才从他手上取下这块表,由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收藏。
到1965年,上海手表厂先后设计开发591型机械自动手表、611型、631型、657型机械中型男表,以及A641型24钻高级机械男表等。SSIA型手表经改型走时由40小时增为45小时。1968年产量第一次突破100万只,1970年又提高到228万只,两年翻一番。该厂在加快SSI型产品批量生产的同时,还先后设计开发SSI/1型机械中型男表,SS4H型、SS4H—K型19钻机械男表,SS4B型19钻机械日历男表,SS2C型29钻机械自动男表,SS4C型24钻机械自动日历男表,SS6P型机械自动日历男表及SS2B型29钻机械自动日历男表等。1972年,该厂把SSI型慢摆手表改进为SSIK型快摆手表,摆轴频率由每小时18000次增到21600次,使实走日误差由45秒减少为30秒,达到轻工业部颁布的一级表水平。1969~1973年,上海手表二厂、上海手表三厂先后生产SSI型解放牌、沪光牌、海狮牌机械手表。
1969年4月,我国首次采用偏中心结构的SMIA型钻石牌机械手表在上海秒表厂问世。
1972年,以宝石花命名的第一批统一机芯ZSE型机械手表在上海手表二厂试制成功,走时精度日误差不超过正负30秒,达到轻工业部颁布的一级表水平。1974年1月,ZSH型上海牌统一机芯机械男表在上海手表厂投入批量生产,并先后设计开发出ZJH型机械中型表,19钻ZSH/1型、ZJSH型机械日历男表,25钻ZCSH型机械自动男表等形成产品系列。
1982年1月,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广大消费者不同要求,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组织上海手表厂、上海钻石手表厂、上海钟表研究所联合设计25.6毫米薄型表,机芯厚度为3.75毫米(统一机芯厚度为4.32毫米),日误差正负25秒,填补了国内薄型表的空白。1986年,上海牌25.6毫米薄型表获国家银质奖。到1990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统一机芯机械手表6702万只,25.6毫米薄型表337万只。
2.女表
1959年,上海手表厂用A581型机械男表机芯,组装了第一批女表。1965年该厂自行设计上海牌机械女表,填补了国内空白。1974年,又设计SSA5型机械女表,日误差正负45秒,表直径为20.3毫米。1970年3月,上海手表三厂转产20.3毫米小女表,使用上海牌商标,当年即完成54000只。翌年7月,该厂自行设计出X3IB型上海牌机械日历女表。
1984年9月,上海手表厂把19.4毫米NBSH型单机和日历女表同步开发,扩大了花色品种。1984年10月,上海钻石手表厂设计出19.4毫米SB5Z型国内机芯最薄的机械女表。
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女表的装饰要求也不断提高。1982年5月,上海手表二厂、三厂研制出国内第一只机芯最小的17.2毫米ESE型宝石花牌和S3—2型、S3—2B型海达牌、上海牌机械日历女表。1990年,生产女表达381.5267万只,占全行业机械表的36.11%。
到1990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种机械女表4066万只。 电子手表根据其结构形式与发明发展的先后,国际上一般分成“四代”。上海钟表行业先后研制过第一代摆轮游丝式电子表、第二代音叉式电子表、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第四代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表。第一代、第二代研制成功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均被第三代电子表所取代,第四代石英电子表虽初期走俏,随后因不受消费者欢迎也渐趋淘汰,市场上经久不衰的仅是第三代电子表。
国内最早研制第三代电子表是上海钟表元件厂。1972年初,试制出电子元器件和4节5号电池都装在机芯外面的第一只样表。1974年底,研制出16级分频电路叠加而成。到1984年共研制生产4177只,注册商标为金星牌。为使该厂能集中精力把电子表元器件的生产搞上去,是年12月,金星牌三代电子表停止生产。
1977年9月,上海手表二厂开始研制第三代电子表。1983年生产的DSE3型第三代电子表,机芯直径为19.4毫米,轮列部分厚度为2.56毫米,达到薄型要求。1987年,该厂研制成功单片式日历定位装置的DBSE3型第三代电子表获得专利申请。1987年1月,在上海钟表元件二厂协助下,又研制成功DSE4型第三代电子表。该厂自行设计的12棱全黑男表、黑珍珠时装女表、情侣对表上市后,十分走俏。1989年,该厂设计出高档的K金表和永不磨损型表壳,填补国内空白。到1990年,上海手表二厂累计生产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353.9万只。
1985年9月,上海手表厂自行设计6×8单机日历第三代电子表。1987年上市10万只,翌年完成101.15万只,是行业内第一个突破第三代电子表年产100万只大关。该厂在加快批量生产的同时,还抓紧新品开发。1988年10月,研制成功DSH15型第三代电子表,成为国内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系列中最薄表机,199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厂研制开发DSH14A型第三代电子表,注重机芯设计与外观设计一体化,新颖典雅,视薄性强,并在上海钟表元件厂积极配合下,在国内首次采用直径0.60×0.17×1.5毫米最薄型红宝石轴承,达到德国DIN8326手表标准的国际先进水平。
1979~1990年的12年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电子表1223.1885万只。1990年全行业共生产各类电子表340万只,占上海手表生产总量的22.45%,占全国电子表生产总量的33.5%,居全国之首。 1959年3月,金声制钟厂研制钻石牌机械秒表获得成功,指标刻度为1/10秒。到1961年共生产20325只。嗣后又研制开发指标刻度为1/100秒、1/50秒、1/5秒等10个系列品种。1964年,该厂为海军提供军用计时仪器配套的MS1S型、MS2S型双针秒表。1968年,该厂更名为上海秒表厂,且继续研制成用于国防科技的511—516型特殊秒表。
1980年,上海秒表厂又研制开发双柄头的机械秒表,填补国内空白。此后,钻石牌秒表作为我国发射的通信卫星的时间指令仪器。到1990年,累计生产钻石牌秒表144.9291万只。从1988年开始,产品向东南亚出口,1989年进入美国市场。到1990年共出口24.5535万只。
1980年12月,上海手表五厂研制金雀牌石英电子秒表10000只。1983年起,金雀牌秒表先后被我国第五届全运会,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以及第六届全运会等作为计时工具。1986年10月,该厂研制成功能进行多段计时、具有记忆功能的JD-2型电子秒表。并经中国田径协会审查,同意在全国比赛中使用。1990年2月,上海手表五厂研制的ID-3型电子秒表获得成功。经亚运会自行车赛终点计时裁判长试用,其功能、性能和计时精度均达到8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1958年4月,我国第一只钻石牌机械挂表在金声制钟厂(今钻石手表厂)问世。
1984年11月,上海秒表厂(原大光明钟厂)先后研制生产钻石牌MG—1J型机械挂表和统一机芯挂表,以及镂空机械挂表等。到1990年累计生产69140只。
五、台钟
民国2年(1913年),美华利钟厂开始生产台钟,年产88只,民国13年达636只。12年间累计生产6163只。民国20年和民国21年,昌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安时钟制造厂先后生产昌明牌和双箭牌台钟。
民国29年1月,中国钟厂首创15天台钟。民国32年,昌明钟厂推出三六牌走时18天台钟。翌年1月,中国钟厂阮顺发又研制出走时21天的台钟,后夹板刻有“阮式”标志。民国33年,阮还设计开发能按刻奏出《西敏寺》乐曲的高档台钟。50年代,中国钟厂生产双龙立式玻璃门座钟,两条龙盘柱而上,中间嵌一颗大明珠,深受农村消费者的钟爱。1960年,全国统一机芯设计成功,零部件全部实行按图生产,从而提高了零部件加工精度,使15天台钟累计走时误差由5分缩减到3分钟。1964年1月,中国钟厂研制成功连续走时31天摆钟,日误差仅在30秒以内。“文化大革命”期间,三五牌传统的“龙”、“凤”图案受到批判,生产受到冲击,产品质量下降。1980年,中国钟厂用《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黄杨木雕工艺品装饰,钟壳底座增加镂花工艺的840飞机型台钟,获国际博览会优秀展品奖。传统三五牌台钟获国家银质奖。1982年三五牌台钟年产达43.3293万只,创历史最高纪录。后因传统的三五牌台钟款式陈旧,加上消费观念转变,不再是新婚房间必备之物,产品销售由畅转滞,1988年销量降到68000只,仅为上年的1/6。翌年1月,销量降为2500只。1990年只售出51只。至此,传统的三五牌台钟内销全部停止,专做外销业务,是年5月,首批两种新款式14300只台钟出口美国,创汇21.77万美元。 民国27(1938年)年7月,金声工业社成为上海第一家生产闹钟的企业。开始时日产为30~40只,用钻石牌商标,主要销往东南亚等地。
民国28年,昌明钟厂开始生产昌明牌单铃闹钟。民国35~36年远东钟厂和时民钟厂分别生产火车头牌和马蹄牌闹钟。到上海解放前夕,已有4家闹钟制造厂,职工200多人,年产量为30952只。新中国成立后,闹钟成了农村、工厂、军队和家庭广泛使用的计时工具,使闹钟厂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产量达70500只。1952~1953年又新开设亨得利钟厂、亨达利钟厂、大光明钟厂、东方钟厂。1956年原生产台钟的上海钟厂并入远东钟厂生产闹钟。1957年,全行业闹钟产量猛增,首次突破100万只大关,是年产量达到120.42万只。
1958年,大光明钟厂批量生产长三针背铃闹钟,日产850只。是年9月,远东钟厂研制出能奏“采茶扑蝶”曲调的长三针音乐闹钟。随后上海钟厂又设计出全国第一只长三针NI型统一机芯闹钟,1960年,生产191.05万只,占当年全市闹钟产量424.60万只的44.99%。NI型统一机芯闹钟走时误差每昼夜正负不超过1分钟,质量达到6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1964年,又设计开发闹时先有7秒轻柔的预闹,其后是13秒的悦耳、清脆正闹的“二重闹”小闹钟,特别适宜于老人、病人使用。富有童趣的鸡身活动体闹钟也由该厂首创,在纸质钟面上印有鸡身,再配以能活动的鸡头,运转的机芯带动鸡头每秒啄食一次,形象逼真,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随后又开发了有双动乒乓、熊猫、米老鼠、杂技、猫头鹰、金鱼等形象的闹钟,形成了活动体产品系列。1974年,上海钟厂首创能显示日历的闹钟,1981年又推出能同时显示日历、周历的闹钟,为国内闹钟行业填补了一项空白。1988年该产品获国家银质奖。
此外,比普通闹钟机芯更为精密的8天15钻细马机械闹钟,最早由大光明钟厂于1959年研制成功。1964年倍高钟厂又研制开发出8天15钻日历闹钟,之后又研制出1天15钻旅行闹钟。1965年昌明钟厂创制1天3钻旅行闹钟。1979年,上海钟厂研制开发7天走时累计误差4分钟的细马闹钟。
1949~1990年的41年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机械闹钟14197.67万只,占上海时钟产量的78.85%。 民国19年,上海大华仪表厂从美国进口机芯组装电钟,是国内最早的电钟生产厂。
民国24年,百老汇电机公司(后改名为中国标准电钟厂)生产标准牌电钟,机芯向日本订购,后因八一三战事,工厂停办。民国25年,中国亚浦耳灯泡厂制造电钟,远销南洋、澳洲等地。民国28年7月,金声工业社生产钻石牌电钟,日产20只,多数销往国外。民国34年,复工后的中国标准电钟厂用国产元器件研制成功国内第1台地球牌电钟。1956年,中华科学仪器厂(原中国标准电钟厂)改名为中华电钟厂,是年生产电钟1.6万只,1960年达24万只。1961年,国家压缩集团购买力,电钟滞销,生产急剧下降。后又因国内电网周转不稳,造成走时不准,其时国外石英电子钟兴起,电钟销售又陷入困境。1981年底,交流电钟因内、外贸部门都拒绝订货而停止生产。
1952~1990年的38年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电钟193.4839万只。
2.半导体钟
国内晶体管、半导体管钟的研制始于60年代中期。1965年初,中国钟厂研制成功半导体钟,为国内钟表行业填补了一项空白,是年上市3000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厂半导体钟生产陷于停顿。
1965年11月,上海第四钟厂研制出晶体管钟。1969年又研制生产单套(不带闹)游丝摆晶体管钟。1974年以来,又先后研制生产马蹄牌钟控收音机钟、两波段收音机闹钟、JSN—1型交直流两用收音机日历闹钟以及B——841型便携式收音机闹钟等。
1965~1990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半导体、晶体管钟861.50万只。
3.石英电子钟
石英电子闹钟的研制始于70年代末。1979年,上海第四钟厂与上海钟表研究所共同研制ZSZ型指针式石英电子闹钟获得成功,日误差为10秒。且还利用其机芯进一步开发出插屏、立式、台式闹钟等40多种花色。
1982年,中国钟厂完成装饰摆石英钟设计,并进一步研制成音乐报时、报刻石英钟。后又研制开发石英旅行闹钟。1983年上海钟厂开发的GD、GC、GB型钻石牌石英钟系列,具有闹、吊、扭摆、音乐报刻、报时多种功能。1984年2月,上海电钟厂研制成功体现民族特色的唐代仕女座式GD-34同步整体石英摆钟,走时精度为日误差15秒。该厂研制生产的活舵轮指针式石英电子钟,把实用与艺术融于一体,用红木作舵轮,船锚为船用部件,钟面装饰为古代海船采用景泰蓝,运用其装饰件航轮拨闹、铁锚止闹,设计新颖别致,获国家专利。1990年又研制成功的多面石英钟,利用圆锥台3个环形钟面与3组时分针能多面指示时间,并有实用与观赏的功能,属国内首创,其造型获国家专利。
80年代先后研制成功投产的还有上海电钟厂生产的12英寸大圆石英挂钟,属国内首创的太阳能石英钟和指针式世界钟,以及上海电钟厂、上海电子钟二厂研制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959型大转盘双历石英钟,中国钟厂研制生产的各类石英挂钟,上海钟厂研制的能自动翻年、月、日、星期、时间循环功能的QG9型万年历式指针、数字混合型5类壁钟。
1968~1990年的23年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电子钟1368.13万只。 最早由美华利厂生产。民国3年生产7台,到民国12年累计生产24台。
1959年,中国钟厂为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上海厅精制豪华型落地钟2台。1974年12月,又为人民大会堂精制3台,钟面数字用象牙镂刻而成,主要零部件用镀金,机芯采用自动上发条,自动音乐报时报刻,日误差在2秒之内。1984年中国钟厂生产高1.3米、1.8米E型、现代式普及型15天落地钟,式样典雅大方,颇受广东地区消费者钟爱,至1988年累计生产1000台。 1.大型塔钟
国内车站、港口、建筑物上用的大型塔钟生产始于民国7年(1918年),美华利钟厂曾为奉天谘议局、吴淞中国公学、奉天工艺局、上海集成图书公司建造4台40~60英寸大钟。到民国14年,又先后为杭州沪杭甬车站、浙江兴武将军署、上海电话局、北京中国饭店等104个单位制造336台。1959年,倍高钟厂为新建的北京火车站制造大型塔钟,1968年9月又由中国钟厂制造的大型塔钟更替,新塔钟具有自动控制照明和报刻、定时播放音乐的功能。1974年12月,中国钟厂正式形成TA型大型塔钟产品系列,钟面直径为2~6米,塔钟由母钟带动,日误差小于1秒,钟声发音可听范围达5平方公里,塔钟结构具有抗12级以上强台风和耐零下30度严寒等特点。1975年,中国钟厂还为坦桑尼亚铁路车站研制成功六回路子母钟安装在坦赞铁路沿线各车站。1978年10月,该厂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为北京电报大楼设计制成大型塔钟,更替原来进口的塔钟。1985年,上海钟厂首创GA型塔钟,具有定时、开启、照明、断电、自动跟踪时间、音乐报刻、钟声报时等功能。1987年,该厂为上海新火车站建造塔钟。1988年又为上海首届举行的“世界电视节”设计制造专用塔钟,能定时播放“电视节”会歌。
2.子母钟
50年代初,倍高钟厂设计制造电磁储能式母钟和单脉冲控制子钟。1968年10月,市场对子母钟需求迫切,倍高钟厂子母钟生产转交由中国钟厂承担。1964年初,中国钟厂为北京地铁车站设计的子母钟投入试用。1971年,该厂与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合作,研制成走时为日误差小于2秒的SM—1型石英子母钟,安装在国内第一艘万吨级客货轮“长征”号上。此后,又制造一批先后安装在“风光”、“风云”、“长山”、“长锦”、“长绣”号客轮上。1982年底,上海电钟厂研制6台SM—10型石英母钟,安装在上海船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造的4艘货轮上,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测试,60天走时误差仅为1.5秒。
3.定时开关钟
1956年12月,中国钟厂阮顺发创制航道自动开关钟505台,全部安装在长江航线上,从而改变了航道灯塔靠人工燃熄的落后操作。后来,定时开关钟又替代了人工开关路灯。1956年,中华电钟厂设计制造交流积时钟,采用计度表来反映设备运行的小时数,机器设备得以可靠保养。为适应水利电力部门进行分时计费电度表和电力测定器的配套需要,1981~1988年,上海电钟厂累计生产各种定时开关钟47.68万只。1987年5月,上海钟表研究所自行设计制造CXZ-2A、CXZ—2B型可编程序时间控制器,采用先进的微处理技术,硬件数量少,成本低,具有报时报刻的功能。钻石牌DXT2型5分钟脱水定时器,1981年由上海钟厂研制,投产后用于上海洗衣机总厂(水仙牌)、上海三灵电器厂的电动洗衣机配套,替代从日本进口的定时器。1982年又开发15分钟洗涤定时器。1984年3月,上海手表七厂为华生电扇厂配套研制成从1分钟到180分钟金菱牌系列定时器。
4.天文钟
1957年,中国钟厂与上海天文台合作,研制成2台高精度天文钟、锡达钟,在真空、恒温、避震的条件下,走时精度达到0.001秒/日,为徐家汇天文台提供精确的报时讯号,填补了国内的空白。1965年10月,上海表带一厂与上海手表厂联合研制出3台石英航海天文钟。1973年,上海电钟厂为上海天文台研制生产氢原子钟,即“903”工程(其时间误差为30年±1秒)的配套项目——时号控制器42台。同时又为军工、科研系统提供536台。
5.航空时钟
上海手表厂1960年3月进行“301”航空时钟的研制。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301”航空时钟准确地指示了爆炸时间。1967年7月,该厂为我国飞机制造工业配套研制“307”计时器250O套。至1982年的32年间,上海手表厂先后生产“105”快艇时钟、钟表式向爆引信和机械保险装置、“317”计时器、“017”脉冲数字器等,为国防工业建设作出了贡献。
此外,上海钟表行业还先后研制生产特殊用钟:汽车钟、多功能体育用钟、国防科研用钟、地震测量钟、电台报时钟等。
D. 上海三五钟表芯怎么样
不错。
民族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国内老牌钟表制造商,集设计、生产、经营、安装三五牌系列塔钟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企业上海豪赛乐达钟表有限公司隶属上海三五钟表,是设计、生产、经营、安装三五牌系列塔钟及相关产品的专业制造公司。公司专业生产各类塔钟产品,主要有:建筑用钟、子母钟、LED(发光二极管)数字式世界时钟、LED数字式万年历钟、花坛钟、街钟、可编程定时钟等等。按类型可分为石英晶体振荡塔钟、分列元件分频的塔钟、CMOS集成电路塔钟,计算机控制塔钟和GPS塔钟。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满意为宗旨的经营理念,秉承至诚至信的原则,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出众的服务与大家一起,共创21世纪新的辉煌。
E. 烟台恒力塔钟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烟台市恒力塔钟有限公司总部设立在卧龙工业园内属高新企业,现有职工321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1人,中级技术职称的63人。拥有固定资产一千二百多万元。公司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技术、精明的领导班子,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被烟台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同时被烟台恒丰银行评为“AAA级资质企业”。恒力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企业已经成为融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塔钟公司,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处,能够快捷方便服务于客户。企业的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地(除台湾、西藏外),公司产品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成功地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传统钟表中,以优良的设计、准确地走时、精美的外观、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公司本着“诚信为本、与时俱进“的宗旨真诚地服务于社会,我们深信公司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我们永远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愿与您携手共进,精诚合作,恒力发展。
法定代表人:张新虎
成立时间:2004-01-15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60022809980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牟平区武宁镇上武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