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把大量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错定为资本家。
2、合营后改组、合并过急。
3、商业网点撤销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1)三大创造前手工业存在哪些问题扩展阅读
结果——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3.存在的问题:(1)指导思想不够成熟,工作方法过于简单.
(2)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过于单一.
(3)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过于简单化.
3. 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有哪些
1、受到封建经济关系的严重束缚。在民间手工业内部,也还存在着手工业者墨守成规、封锁技术、后期行会的束缚以及大型作场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等问题,从而窒息着技术进步,阻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2、官府也往往以各种形式对他们的经营活动进行干涉和控制。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主要存在于制盐、矿冶等业中,并随官府专卖政策的废置而兴衰。
(3)三大创造前手工业存在哪些问题扩展阅读
家庭手工业,的情况,先秦时就已存在。秦以后,男耕女织遂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一般说来,农民家庭从事手工业生产,只是作为种植业的一种补充而存在,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或缴纳赋税所需。
他们偶尔将一部分产品投于市场,主要也还是为了换取他们自己不能制作的生产或生活用品,是以小商品市场为媒介的使用价值的物质变换过程,而不是出于商品生产的既定目的。它的存在愈普遍,整个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就愈紧密、愈坚固。
4.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问题
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方面主要措施是建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很打消农民、手工业者的积极性的。
由于三大改造时间短。所以一些弊端也在后来体现:1958到1960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了。其弊端,你可以直接网络一下~~
5.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6. 三大改造的不足之处
三大改造的不足之处:
1、仓促上马,要求过急,埋下隐患。
2、片面强调速度,改变过快,滋生“左”倾意识。
3、工作过粗,个别措施不当,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4、形式单一,忽视实际需求。
5、农民合作社的紧张进度给农民劳动积极性起着很不好的作用。
(6)三大创造前手工业存在哪些问题扩展阅读:
成就:
1、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司合营的高潮。
2、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7. 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
1、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制,受到封建经济关系的严重束缚。
2、官方手工工场的垄断。
3、商路的政府垄断。
4、技术的垄断性。
5、儒家学说的排商。
6、政府的不提倡发展商业。
7、在民间手工业内部,也还存在着手工业者墨守成规、封锁技术、后期行会的束缚以及大型作场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等问题,从而窒息着技术进步,阻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8. 在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个体商业的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 )
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和改变过快的问题。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以“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拉开三大改造的序幕。
9. 三大改造在手工业上的坏事例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0. 1953年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资本家面临什么问题
1953年农民手工业者等面临问题如下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采取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方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私有制;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饿团结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的阶级路线,从而团结了广大农民共同走合作化道路.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有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对官僚资本没收,对民族资本和平赎买);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过渡形式);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