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选用菌种时要考虑哪些原则

工业选用菌种时要考虑哪些原则

发布时间:2022-11-04 16:26:18

‘壹’ 发酵床菌种的发酵床菌种选择的原则

1、选择天然复合型菌种。发酵床内是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系统,因而无论是单一菌种还是某一两种单一菌种“机械性”组合结合,均远远不能适应发酵床中不同部位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通气性、酸碱度等复杂多变情况,运行三两个月后极易造成菌种大部分甚至全军覆没的“死床”现象,使整个发酵床报废,用户的时间及经济损失惨重,经销商与厂家的信誉大损。做发酵床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所谓“复合菌种”,决不能用某几个单一菌种机械相加“复合”了事,最好要用天然复合菌种,如EM菌,能“相生不相克”,能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而机械型复合的菌种可能导致各菌种内部拮抗、冲突、内耗,失败的风险极大。
2、选择活力强大的菌种。实验室制作或土法自制的菌种活力较差而且不稳定,此时行彼时不行,此地行彼地不行,三两个月行而半年一年又不行了,南方行的北方又不行等。因而要选专业厂家生产的发酵床专用菌粉,专业公司生产的菌种经过筛选、提纯、复壮等多道工序,菌种功能强大,且性能长期稳定可靠,操作起来一般不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情况。菌种的剂型要合适,一般来地说,粉剂固体类菌种如发酵床专用菌粉,其休眠功能极好,活力及抗逆性极强,易于保存和运输,常温下可保存三年以上,做好的床几个月不进动物仍可正常启动,同时粉剂型还可以分批次在不同时间转入活化状态进行工作,只有外界条件合适时才从休眠状态转入活化状态,不会因一时条件不适合发酵而导致菌种死亡。
3、选择操作简单的菌种。如果做床太繁琐、太麻烦,一是时间上耗不起,成本高
昂,而且易出错;二是不便于学习和推广传播,不便于经销。用发酵菌种制作发酵床只需要发酵床菌种和垫料,无须其他,只要将菌种按1:5的比例加上麸皮或玉米粉、米糠,不加水混合均匀,再均匀干式撒入垫料中,将垫料铺到50厘米即可,操作真正“傻瓜化”,极易成功,不易失败,也便于经销商代理商进行推广。
4、选择临床实践长的菌种。要问厂家何时进入这个行业,没个两三年临床实践经验只能算凑热闹不能算入门了,质量稳定更是大问号。在选用一种产品之前先了解一下这个厂家的产品有多少用户,有哪些经销代理商。一般来说,用户越多且分布越广的产品代表性越强,用起来越安全;经销代理商越多、口碑越好的,这个产品越可靠。不象西瓜或口香糖饼干之类的消费品,一吃便知优劣,发酵床产品及相关技术一般要经几年示范推广才能下结论,要经得起市场以及时间的考验,所以选择发酵床产品时不能贪图一时便宜,一定应该谨慎行事,避免受到重大损失。
5、选择媒体报道过的菌种。真正好的技术和产品总会很快为广大用户所了解,发酵床养殖技术也不例外,而真正的好产品口碑自然不会坏,媒体也会正面进行宣传报道。如果报刊杂志上网站等各种媒体的广告宣传均见不到,向用户或一般百姓打听均说没听见过的,那么,这个厂家或产品可能是新的或很一般的。当然也不能片面听信某些非法小报刊杂志的夸大或欺骗性的宣传,应注意甑别,要选择一些口碑较好影响力较大的媒体来了解这一技术与产品。
6、选择总成本投入最低的。发酵床的成本包括发酵菌种成本和有机垫料成本,有的技术还包括使用过程的维护成本,选择某项产品时要考虑综合成本,所以不要只听某菌种单价,有的菌种可能不要花钱,但自行生产或制作的时间及成本费用远远高于选购专业菌种。发酵床的制作总成本包括很多方面,应综合计算,如菌种的单价、每平方米的用量、每克有效功能活菌数、菌种的存活时间与添补周期、垫料的易得性与成本费用,配合辅料的种类数量与费用金额、营养液的成本、日常维护的繁简性及费用成本、人工成本、失败风险成本等。有的菌种单价很便宜,但各种营养液、氨基酸、添加剂以及过多过厚的垫料、辅料等等,操作繁琐且不说,其总成本早已让用户不堪重负。在同等品质的情况下,总成本越低、操作越简单的发酵床菌种更具优势。其专业菌种活性强,制作与日常维护均极其简单,无须辅料无需其他营养液,而且养猪垫料只需60--80厘米,鸡鸭鹅等仅需40厘米厚,总成本低而其性价比远优于同类产品,寿命长达3年,是值得用户或经销商信赖的专业品牌。

‘贰’ 我要选够微生物菌剂,帮我介绍下

天创生物的产品完全符合这一概念。
在微生物肥料中,其发挥作用的是有效的功能性有益农用微生物,在国内现有的微生物肥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或茎瘤),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用根瘤菌属(Rhizobium)或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菌株制造。
2、固氮菌肥料:在土壤和很多作物根际中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作物氮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用下菌种之一制造。
固氮菌属(Azotobacter)、氮单胞菌属(Azomonas) 、固氮根瘤菌属(Azorhizobium)
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ea)经鉴定为非致病菌、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经鉴定为非致病菌、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sa)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3、磷细菌肥料: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改善作物磷素营养。用下列菌种之定制造。
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细菌:解磷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 、解磷珊瑚红赛氏杆菌(Serratia carollera phosphaticum) 、节杆菌属中的一些种(Arthrobacter sp.) 。
转化无机磷化合物的细菌: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Pseudomonas sp.)、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磷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4、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对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铝硅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磷与其他灰分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
如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的菌株及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硅酸盐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在含水量钾长石粉的无氮培养基上有一定解钾作用,菌体内和发酵液中存在刺激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物质。
5、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上述(解磷、解钾、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经过鉴定的两种以上互不拮抗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能增加作物营养供应量。
国内近几年新兴的微生物肥料还有:光合细菌肥料、放线菌肥料。

‘叁’ 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选择和配制培养基

培养基的选择:

不同的微生物对培养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微生物培养过程对原料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从微生物营养要求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出发,选择合适的营养基,使之既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又能获得高产的产品,同时也要符合增产节约、因地制宜的原则。

1、根据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培养基

用于大规模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等四大类。它们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尽相同,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在实际应用时,要依据微生物的不同特性,来考虑培养基的组成,对典型的培养基配方需作必要的调整。

2、根据发酵方式选择培养基

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各有用途,也各有优缺点。在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是以溶质状态溶解于水中,这样微生物就能更充分接触和利用营养物质,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更好地积累代谢产物。工业上,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的深层发酵具有发酵效率高,操作方便,便于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等优点。

所以发酵工业中大多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种子和进行发酵,并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分别作静止或通风培养。而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分离、菌落特征鉴定、活细胞数测定等方面。此外,工业上也常用一些固体原料,如小米、大米、麸皮、马铃薯等直接制作成斜面或茄子瓶来培养霉菌、放线菌。

3、从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生产过程中,由于菌种的保藏、种子的扩大培养到发酵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因此,所选择的培养基成分配比也应该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种子培养基主要是供微生物菌体的生长和大量增殖。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数量较多的强壮的种子细胞,种子培养基要求营养丰富、完全,氮源、维生素的比例应较高,所用的原料也应是易于被微生物菌体吸收利用。常用葡萄糖、硫酸铵、尿素、玉米浆、酵母膏、麦芽汁、米曲汁等作为原料配制培养基。

而发酵培养基除需要维持微生物菌体的正常生长外,主要是要求合成预定的发酵产物,所以,发酵培养基碳源物质的含量往往要高于种子培养基。当然,如果产物是含氮物质,应相应地增加氮源的供应量。除此之外,发酵培养基还应考虑便于发酵操作以及不影响产物的提取分离和产品的质量。

4、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选择生产原料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基的经济性通常是不被那么重视,而对于生产过程来讲,由于配制发酵培养基的原料大多是粮食、油脂、蛋白质等,且工业发酵消耗原料量大。

因此,在工业发酵中选择培养基原料时,除了必须考虑容易被微生物利用并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必须以价廉、来源丰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以及没有毒性等为原则选择原料。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配制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单位营养物质所合成产物数量大或产率大;有利于提高培养基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有利于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的物质。

当然,设计任何一种培养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满足上述各项要求,需根据具体情况,抓主要环节。使其即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又能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同时也符合增产节约、因地制宜的原则。

发酵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获得预期的产物,必须根据产物特点来设计培养基。因此要求营养要适当丰富和完备,菌体迅速生长和健壮,整个代谢过程pH值适当且稳定;糖、氮代谢能完全符合高单位罐、批的要求,能充分发挥生产菌种合成代谢产物的能力。此外还要求成本降低。

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的,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解生产用菌种的来源、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营养要求,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等确定培养基。

2、营养成分的恰当配比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培养基中的碳氮的比例(C/N)在发酵工业中尤其重要。不同的微生物菌种、不同的发酵产物所要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菌体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其碳氮比的最适要求也不一样。培养基的碳氮比不仅会影响微生物菌体的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发酵的代谢途径。

由于碳既作碳架又作能源,所以用量要比氮多。从元素分析来看,酵母细胞中碳氮比约为100:20,霉菌约为100:10。

一般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碳氮比约为100:(0.2~2.0),但在氨基酸发酵中,因为产物中含有氮,所以碳氮比就相对高一些。如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比为100:(15~21),若碳氮比为100:(0.2~2.0),则会出现只长菌体,几乎不产谷氨酸的现象。

碳氮比随碳水化合物及氮源的种类以及通气搅拌等条件而异,很难确定统一的比值。一般情况下,碳氮比偏小,能导致菌体的旺盛生长,易造成菌体提前衰老自溶,影响产物的积累;碳氮比过大,菌体繁殖数量少,不利于产物的积累。

碳氮比较合适,但碳源、氮源浓度高,仍能导致菌体的大量繁殖,增大发酵液粘度,影响溶解氧浓度,容易引起菌体的代谢异常,影响产物合成;碳氮比较合适,但碳源、氮源浓度过低,会影响菌体的繁殖,同样不利于产物的积累。

3、渗透压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浓度。营养物质的浓度太低,不仅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时,由于培养基溶液的渗透压太大,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此外培养基中的各种离子的浓度比例也会影响到培养基的渗透压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因此,培养基中各种离子的比例需求要平衡。

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发酵,以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压的生产菌株。当然,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降低。

4、pH值

各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均需要有合适的pH值,一般霉菌和酵母菌比较适于微酸性环境,放线菌和细菌适于中性或微碱性环境。

为此,当培养基配制好后,若pH值不合适,必须加以调节。当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基的pH值而不利于本身的生长时,应以微生物菌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速度来考虑培养基的组成,同时加入缓冲剂,以调节培养液的pH值。


5、氧化还原电位

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对其生长的影响不大,即适合它们生长的氧化还原电位范围较广。但对于厌氧菌,由于氧的存在对其有毒害作用,因而往往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以降低氧化还原电位。

在配制培养基时,除应注意以上几条原则外,还要考虑到营养成分的加入顺序,为了避免生成沉淀而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加入的顺序一般为先加入缓冲化合物,溶解后加入主要物质,然后加入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素类的物质。

‘肆’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的最基本原则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总体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均需要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及能源,但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复杂,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针对性强的培养基。自养型微生物能从简单的元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复杂的有机物,因此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例如,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dans)的培养基组成见表3.9。在该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并末专门加入其他碳源物质,而是依靠空气中和溶于水中的CO2为氧化硫硫杆菌提供碳源。就微生物主要类型而言,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及病毒之分,培养它们所需的培养基各不相同。在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细菌,用高氏I号合成培养基培养放线菌,培养酵母菌一般用麦芽汁培养基,培养霉菌则一般用查氏合成培养基。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能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例如高浓度糖类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不仅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反而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另外,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较大。严格地讲,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培养基碳氮比为4/l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l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再如,在抗
生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培养基中速效氮(或碳)源与迟效氮(或碳)源之间的比例来控制菌体生长与抗生素的合成协调。
3、控制pH条件
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最适pH条件各不相同,一般来讲,细菌与放线菌适于在pH7~7.5范围内生长,酵母菌和霉菌通常在pH4.5~6范围内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培养基pH发生变化,若不对培养基pH条件进行控制,往往导致微生物生长速度下降或(和)代谢产物产量下降。因此,为了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恒定,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pH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是一氢和二氢磷酸盐(如KH2PO4 和K2HPO4)组成的混合物。K2HPO4溶液呈碱性,KH2PO4溶液呈酸性,两种物质的等量混合溶液的pH为6.8。当培养基中酸性物质积累导致H+浓度增加时,H+与弱碱性盐结合形成弱酸性化合物,培养基pH不会过度降低;如果培养基中OH-浓度增加,OH-则与弱酸性盐结合形成弱碱性化合物,培养基pH也不会过度升高。但KH2PO4 和K2HPO4缓冲系统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pH6.4~7.2)内起调节作用。有些微生物,如乳酸菌能大量产酸,上述缓冲系统就难以起到缓冲作用,此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难溶的碳酸盐(如CaCO3)来进行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基pH过度升高,但它可以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生的酸,同时释放出CO2,将培养基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培养基中还存在一些天然的缓冲系统,如氨基酸、肽、蛋白质都属于两性电解质,也可起到缓冲剂的作用。
4、控制氧化还原电位(redoxpotential)
不同类型微生物生长对氧化还原电位(F)的要求不一样,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可正常生长,一般以+0.3一+0.4V为宜,厌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于+0.1V条件下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进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时进行发酵。F值与氧分压和pH有关,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在pH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可通过增加通气量(如振荡培养、搅拌)提高培养基的氧分压,或加入氧化剂,从而增加F值;在培养基中加入抗坏血酸、硫化氢、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苏糖醇等还原性物质可降低F值。
5、原料来源的选择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成分,特别是在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体现出其经济价值。例如,在微生物单细胞蛋白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利用糖蜜(制糖工业中含有蔗糖的废液)、乳清(乳制品工业中含有乳糖的废液)、豆制品工业废液及黑废液(造纸工业中含有戊糖和己糖的亚硫酸纸浆)等都可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再如,工业上的甲烷发酵主要利用废水、废渣作原料,而在我国农村,已推广利用人畜粪便及禾草为原料发酵生产甲烷作为燃料。另外,大量的农副产品或制品,如鼓皮、米糠、玉米浆、酵母浸膏、酒糟、豆饼、花生饼、蛋白胨等都是常用的发酵工业原料。
6、灭菌处理
要获得微生物纯培养,必须避免杂菌污染,因此对所用器材及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与灭菌。对培养基而言,更是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对培养基一般采取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培养基用1.05kg/cm2,121.3℃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灭菌目的。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长时间高温会使某些不耐热物质遭到破坏,如使糖类物质形成氨基糖、焦糖,因此含糖培养基常在0.56kg/ cm2,112.6℃15~30min进行灭菌,某些对糖类要求较高的培养基,可先将糖进行过滤除菌或间歇灭菌,再与其他已灭菌的成分混合;长时间高温还会引起磷酸盐、碳酸盐与某些阳离子(特别是钙、镁、铁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而产生沉淀,因此,在配制用于观察和定量测定微生物生长状况的合成培养基时,常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螯合剂,避免培养基中产生沉淀,常用的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还可以将含钙、镁、铁等离子的成分与磷酸盐、碳酸盐分别进行灭菌,然后再混合,避免形成沉淀;高压蒸汽灭菌后,培养基pH会发生改变(一般使pH降低),可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要求,在培养基灭菌前后加以调整。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泡沫的存在对灭菌处理极不利,因为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使泡沫中微生物难以被杀死。因而有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消泡沫剂以减少泡沫的产生

‘伍’ 工业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纯种培养

(1)按照微生物的需求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取菌种的接种环要进行灼烧灭菌、操作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培养要在无菌的恒温箱内。因此,全部的实验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2)筛选菌种应从适于目的菌种生长、繁殖的环境中寻找,故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收集。

(3)目的菌能够降解纤维素,故应向培养基中添加纤维素来制作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目的菌。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多糖,被纤维素分解菌作用后可产生葡萄糖。

(4)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增大稀释倍数);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严格无菌操作);或用接种环划下一区域前接种环没有灭菌(每划一个新区域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等。

‘陆’ 理想的生物酶制剂的菌种有哪些基本要求

理想的生物酶制剂的菌种有哪些基本要求
发酵工业对微生物菌种的基本要求:
① 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生成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② 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
③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④ 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
⑤ 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⑥ 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
⑦ 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柒’ 废水处理培养菌种的复合菌种怎么选

使用方法:一、将活性污泥池或生物池之进水与出水关闭,并保持曝气状态,PH值调适到6.5-7.8之间较佳。二、按1立方水投放1公斤的比例,将菌剂一次性全部均匀投入曝气池中,比例可以依污水情况适量增减。三、持续曝气24小时,使微生物激活,附着菌床并进行繁殖,达到活跃状态。四、建议采用阶段式调适进水,以减小对微生物之冲击,运行第一天打开正常进水量的1/3,第二天打开2/3,第三天即可全开。如进水量设计偏小,则可一次性全开。五、监测与调适系统运行,约30天后若系统稳定,则无需再添加菌剂。【产品功效与特点】 1、德丰生物第三代污水处理菌硝化细菌为德丰29年技术结晶,本土生产,菌种更符合本地,供货周期更短,价格更优! 2、零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一举攻坚污水处理程序中污泥排放之痛 3、具备超强去除BOD、COD、SS、氨氮、磷等污染物质,有效率达90-95%以上。 4、二沉池出水可直接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或相关标准。 5、一次性投入,系统稳定后无需持续投加菌种,大幅降低治污成本 6、污水处理菌硝化细菌具备显着的除臭效果,消除 NH3、P、H2S及有机酸之能力超强。 7、硝化细菌只需一次投放,系统稳定后无需持续添加菌种 8、第三代污水处理菌硝化细菌易培养、繁殖快、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然进化等特性,一旦出现新的污染化合物,它们也能逐步通过自发或诱导产生新的酶系,具备新的代谢功能,从而降解或转化新的化合物。注意事项一、PH值 :污水处理菌种硝化细菌PH的作用范围为6~8.5之间,更适使用范围在6.5~7.5之间。二、温度:污水处理菌种硝化细菌温度的作用范围在10℃~38℃之间,更适作用温度为22~35℃。;高于60℃会导致细菌的死亡;低于10 ℃时,细菌生长会受到限制。三、DO溶解氧:在曝气池中,溶氧量应保持在3-6毫克/升; 充足的氧气能提高好氧细菌的降解污染能力。四、盐度:污水处理菌种硝化细菌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适用,极限可耐受5%的盐度。盐度小于0.5%直接投放即产生效果,实现自我平衡和扩繁。盐度0.5%-2%之间约需要2-10天驯化适应该水质,实现自我平衡和扩繁。盐度2%-4%之间约需要10-30天驯化适应该水质,实现自我平衡和扩繁。五、抗毒性:污水处理菌种硝化细菌可以较有效地抵抗化学毒性物质,包括重金属等。当受污染区含有杀菌剂时,应预先研究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六、储存方法:应密封贮存于阴凉、干燥处,不要与有毒物品一起存放。

‘捌’ 菌种生产的要求有哪些

(一)细菌实验室细菌实验室是进行细菌学实验的场所。标本的接种、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等工作都要在此完成。所以细菌室应该符合一定的条件。1.细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室内环境受到外界的污染。且室内禁用风扇,避免细菌的播散。2.细菌室必须安装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操作台上面lm处,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对其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3.室内应备有消毒剂,用于试验中发生菌液洒溅时的及时消毒处理。同时还应备有供工作人员浸手用的盛有消毒剂的水盆、肥皂及自来水源等。4.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洗,地面至少一周用消毒剂擦洗l次。5.对接收的标本、无菌器具、用过的物品等应明显分开并放在指定位置。同时要对用过的物品及时进行灭菌处理。6.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同时室内应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二)无菌实验室无菌实验室是细菌实验室内用于无菌操作的小室,其内部装饰、消毒条件要求更严格。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2.用前应以紫外线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彻底消毒。3.在无菌室中一般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及传染性强的细菌的接种,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他操作。4.无菌室内应仅限操作人员进入,而且进入无菌室应着隔离衣和专用鞋,操作时戴口罩,随时保证室内的无菌状态。5.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用超净工作台代替无菌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操作。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6.无菌室应配备空调设备,保证不因室温而影响工作。(三)基本设备和器具细菌实验室内必须具备的设备和器具有:用于细菌培养的温箱、C02培养箱、厌氧培养设备;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及标本直接镜检的显微镜;用于物品灭菌的高压蒸气灭菌器、干烤箱;用于储存培养基、诊断用血清、抗生素及菌种等的冰箱和冷藏柜;用于挑取标本、接种等的接种器具,包括接种环和接种针;制备培养基时用的pH计;细菌检验操作时用于接种器具灭菌的火焰灯或酒精灯;还有各种必用的平皿、试管、吸管等玻璃器皿,以及离心机、天平等。

‘玖’ 工业微生物学的工业化微生物菌种的要求

(1)廉价原料、生长迅速、目的产物产量高。
(2)易于控制培养条件,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较短。
(3)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
(4)菌种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和退化,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保证安全生产。
(5)产品容易分离提纯。对于胞外产品,细胞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或者细胞膜的渗透性可以调节,细胞不易发生菌体自溶;对于胞内产品,要求菌体易分离和收集,菌体易破碎。

‘拾’ 工业废水和市政生活废水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种选择、投放需要注意哪些

生化处理靠的就是微生物,但是也需要化学药剂,例如pac,pam,caoh等进行辅助,化工废水投加的化学药剂会更多

阅读全文

与工业选用菌种时要考虑哪些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gl470拖拽模式怎么解除 浏览:490
绵阳哪里有铝型材工业平台 浏览:538
汽车减配在哪里看 浏览:981
奔驰的esq在哪里 浏览:779
工业园区准入节能规划公司有哪些 浏览:520
烟台昌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哪里 浏览:131
奥迪q5后面怎么吹暖风 浏览:777
工业互联网跨界农业怎么样 浏览:805
奥迪哪个系列有天窗 浏览:44
宝马车从沈阳运苏州要多久 浏览:711
汽车喷漆砂眼是什么原因 浏览:626
汽车加气站归什么部门监督 浏览:202
成熟工业园如何实现工业40 浏览:98
宝马车门里面拉手怎么盖上 浏览:774
如何制作简易汽车限速器 浏览:807
汽车空调泵管道如何清洗 浏览:744
汽车大灯黑膜哪里有卖的 浏览:574
12年福建奔驰制冷剂加多少 浏览:574
奥迪a5首付30万月供需要多少 浏览:637
电动汽车如何扩装续航锂电池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