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建省三明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三明市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如瑞云山和雨花洞。
1.瑞云山
瑞云山是福建省最大的火山地貌景区。形成于1亿年前,火山爆发于白垩纪早期,峰峦叠嶂,岩石陡峭,古寺、藤蔓、山势一座比一座好。火山口堆积而成的天然大佛堪称国内之最,还有天马岩、将军藤、蝴蝶谷、火山岩壁、神龟引路、瑞云瀑布、山涧吊绳等景点。瑞云寺,嵌在火山洞穴中的千年古刹,神奇吉祥,佛道交融。
景点类型:山峰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8点~ 17点
地址:中国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达镇瑞云新区
电话:0598-8365736
2.余华东
雨花古洞位于福建省将乐县东南部的天柱山脚下。形成于2.7亿年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现在正处于生长阶段。这里是人间仙境,有自然风光,有如梦如幻的梦境,有自然的幻境。雨花洞有沧河、雷公、郭子、黄泥、西苑、白云等六个分支。被誉为“岷山第一洞”、“武夷山一绝”。它是“中国四大名洞”之一,因洞内岩石光滑如玉,光彩四射而得名。汉初被发现后,一直流浪。师洋和李刚参观了这个宋代洞穴。明代徐霞客游后,对此洞有颂词:“鸿含奇玫瑰,炫争奇物,遍幽奥”。洞口的岩壁上保存着许多宋代的摩崖石刻。景点类型:其他
门票:105元
开放时间:08: 00-18: 00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www.stampinkub.com/pic_79f0f736afc379315b752ef1e0c4b74542a911c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⑵ 宁化县城南工业园水泥预制品厂招聘信息,宁化县城南工业园水泥预制品厂怎么样
钉钉企典 数据来源:以下信息来自企业征信机构,更多详细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可在上面进行查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
• 公司简介:
宁化县城南工业园水泥预制品厂成立于2008-10-16,注册资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张建宏,公司地址是宁化县城南工业园桥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null,行业是水泥制造,登记机关是福建省宁化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水泥预制品加工、销售,宁化县城南工业园水泥预制品厂工商注册号是350424100005063
• 分支机构:
• 对外投资:
• 股东:
• 高管人员:
⑶ 宁化县鑫辉矿业有限公司地址在哪里
宁化县鑫辉矿业有限公司地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南镇工业南路23号综合楼2楼201室。鑫辉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广西柳州市广西象州县,主营重晶石等。公司秉承"顾客第一,勇攀高峰"的经营理念,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产品。
⑷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什么市被称为宁化古杉木王群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三明市被称为宁化古杉木王群,三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6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4年三明市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做出具体部署,把三明市建设成为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和休闲养生基地。三明拥有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
⑸ 全国最大的工业区是哪里
沪宁杭工业基地
沪宁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的通称。范围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苏省南京以东,扬州以南,主要是苏南地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沪宁杭工业基地
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水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易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资源倒不是很好~~煤是从淮南淮北弄得
全国大的工业有四个,四大工业基地指的是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各工业基地的发展各具特色。除四大传统工业基地外,中国还有京津石、沪宁杭、珠三角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
沪宁杭,相对应的名称就是上海,南京,杭州。请问,宁,怎么对应南京呢?
长三角的上海+苏锡常+杭嘉湖,珠三角的广佛深莞!
苏州加上海,全国工业产值前两名就是苏州上海,苏州第一,上海第二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个人认为
泸宁杭和辽中南
⑹ 宁化县属于哪个市
宁化县属于三明。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闻名全国的精神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园林城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全市水力资源可供开发发电装机容量达170万千瓦,现已开发建成的水电装机容量142.5万千瓦。三明山川秀丽,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园洞、鳞隐石林,宁化天鹅洞,沙县淘金山,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大佑山、瑞云洞,将乐龙栖山,尤溪九阜山,建宁金饶山、闽江源,明溪紫云等。其中泰宁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泰宁金湖、永安石林—桃源洞、将乐桃源洞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⑺ 宁化县的经济
宁化系山区农业县,历来以农业资源丰富着称,苏区时期享有“乌克兰”之称。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所产大米质地优良,尤其是河龙米(简称“河米”)品质特佳,历史上享有“贡米”之誉。农业经济历来是宁化国民经济的主体。据1949年统计,农业人口为全县总人口的94.55%,农业总产值(含林牧副渔)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8.57%。直至1987年,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9.56%,农业总产值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63%。解放前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产品结构单调,单位产量甚低。至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44818吨,亩产73.5公斤。解放后,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经营体制的改革,大力开展农业基本建设,推广应用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但由于“左”倾错误影响,发展中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误,1950~1957年发展是直线形的。1958~1969年,历经1959、1960两年大落之后,有所恢复,但仍徘徊不前,直至1969年农业总产值略超1957年,但粮食总产仍未达到1957年水平。1970~1978年,抓“以粮为纲”而忽视全面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农业整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1979年后,经过农业体制改革,农业经济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迄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2234万元,比1949年增长5倍多,年均递增4.9%。粮食总产量190226吨,比1949年增长3倍多,年均递增3.9%。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79%下降为57%。种植业总产值中,经济作物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2%上升为54%。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3.69亿元,增长6.3%。实施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省商品粮基地、烟基工程、土地整理、老区扶建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441个,总投入2亿元,比增33.3%,完成7.8万亩农田改造、9座水库除险加固、10.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7个村人饮工程建设,11个村通过省市“家园清洁行动”验收,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收购烟叶35.4万担,烟农售烟收入近3亿元,比上年增收7000万元;林竹、食用菌、茶叶、畜牧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农业加工企业11家,新注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1个。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500口,投资7884.6万元完成水利“六千”工程项目35个,“年万里”农村路网建设顺利推进。 宁化物产资源丰饶,木材、陶瓷、土纸等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解放前,宁化工业长期停留在以“小五匠”为特征的手工业状态,发展缓慢。民国《宁化县志》载:“宁化无实业(工业),非宁人皆坐以待毙也,囿于旧闻,鲜克通变。利蕴于土而不知取,货弃于地而不知收,因陋就简,苟安旦夕。”至民国17年(1928年),才购进宁化第一台木炭内燃机带动的碾米机,但因维修不善,一年后报废。迄1949年,除一家私营碾米厂(全年产值18.6万元)外,其余均为陶瓷、铁、竹、木、棕以及造纸等手工业,从业者约2000余人,其中近一半是农民。
解放后,随着电力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工业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增加门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通过对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7年全县小型工业企业发展到75个,工业总产值60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5%。1958年号召“全民大办工业”,全县工业企业猛增至133个,产值达1378万元。由于忽视办工业的客观条件,盲目发展,出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起一些企业被迫陆续下马,至1962年仅剩71个企业,产值443万元。经过调整,1965年工业产值增至87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0%。“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生产由前16年的平均递增18%降为10.1%。尤其是1967、1968两年,经济管理体系瘫痪,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视为“管、卡、压”被废除,停产闹“革命”,产值连年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指导思想上摆脱自然经济以及“三就地”(就地取材、就地用人、就地销售)方针的束缚,增强商品经济和经济效益观念;在管理上进行改革,1984年起,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逐步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承包责任制;在经营上扩大视野,跨出本县,走向全国,走上国际,特别是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有突破性发展;在所有制方面,在国营企业主渠道的指导下,大力发展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及联营、合营企业,形成多渠道、多方位的竞争机制。据1985年工业普查统计,工业安装设备拥有值3452.3万元(其中进口设备649万元),行业25个,生产门类72个。1987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61个,职工人数6792人,固定资产原值7253万元,工业总产值1101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7.37%,9年间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4%。
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0.73亿元,实现两年翻番,比增49.6%,增速连续6年居全市前列,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达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华侨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7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4%,实现税收3086万元,占全县工业经济税收的60%,园区工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工业园区 城南工业园 宁化县城南工业园区是福建省政府于1999年批准成立的宁化县华侨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县城东南部的城南乡境内。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集工业、仓储、居住、商业服务于一体,是城区发展规划“一中心四组团”板块之一。项目建设用地将在完成“五通一平”的基础上,根据投资额度等情况,按每亩0.1~3万元的价格出让,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逐步把该园区建成实施招商兴工战略、加速工业发展的强磁场和新平台。园区一期工程规划占地1.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现完成入园大桥建设、开发面积1300亩、建成工业厂房30000平方米、员工周转房10000平方米。园区出台特惠招商政策,欢迎社会投资参与园区开发,致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培育和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引进林竹(含林化、林药)产业,特色食品产业,纺织、服装、箱包相关产业,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金属加工、机械电子产业,以及现代绿色、高新技术产业,现已入驻企业15家。 翠江生物工业园(规划中) 距城区2.5公里,毗连东线省级干道,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正策划申报国家级生态工业园。“留青山绿水,建工业新城”,园区规划为绿色产品加工区、生物医药产业区、综合利用加工区、保鲜仓储物流区、工业化种植示范区、物流商贸生活区。 宁化现代农业园(规划中) 位于省道沿线的城郊区带,旨在承接和引进台湾现代农业,推动宁化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推动,规划控制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距城区2公里、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扩展区沿线布设、控制面积3平方公里。
⑻ 宁化古杉木王群在哪里
“宁化古杉木王群”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宁化县水茜乡石寮村。
客家祖地宁化水茜乡石寮村生长着一片参天杉木群落,蓄积量101.85立方米,居世界之最。这片杉木群落被称为“宁化古杉木王群”。
石寮村海拔540米,杉木群就生长在山寮窠一片红壤地上。之所以称之为“杉木王”,是它们都长得高大俊美。
群落共有杉木32株,平均胸径72.2厘米 (其中胸径100厘米以上的有3株,90~100厘米的有6株),需要三至五人合抱;平均树高30.5米,仰头望去,主干挺拔如入云天,枝丫森然,有一股肃穆苍劲之风。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百强城市,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三明市素有“绿色宝库”之誉。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冠的“宁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将乐龙栖山、沙县萝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宝岩等四个自然保护区,并以珍稀动植物繁多而驰名。
⑼ 宁化在哪里
宁化县引位于福建省西部,与江西省石城、广昌县毗邻。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地处闽江九龙溪上游,地形以低山丘陵地为主,年降水量1750毫米,年均气温18℃。邮编:365400代码:350424区号:0598拼音:Ninghua Xian 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总面积2381.3平方千米。2005年,户籍人口34.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7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清宁话。隶属于三明市。县人民政府驻翠江镇,全县辖4个镇、1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翠江镇、泉上镇、湖村镇、石壁镇、城郊乡、城南乡、济村乡、淮土乡、方田乡、安乐乡、曹坊乡、治平畲族乡、中沙乡、河龙乡、水茜乡、安远乡。
⑽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胡村镇怎么样 那里的风土民情和经济建设状况如何
宁化县湖村镇党委书记郑洪钦
镇长周文庆
一、镇情概况
湖村镇地处福建省宁化县东部,距县城26公里,镇域面积164.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68万亩),山地面积21.6万亩,林地面积15.6万亩,森林覆盖率70.1%。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88个村民小组,4311户16227人,其中农业 户 3581户14693人。2009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 2.09亿元,工业总产值6.7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2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338元。
主要特点:
文明古镇。湖村历史源远,建村已历一千余年,黎坊的古建筑群已逾百年。在“老虎岩”发掘的古化石,系四万年前的古人类智人牙齿和哺乳动物牙床,是福建省已发掘的年代最久远、保存较完好的古人类化石。湖村文化底蕴深厚,相继出过“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一代才子张腾蛟,以及以书画闻名的张华元等名人。
革命老区。湖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巫坊村锣鼓坪是红军长征集结出发誓师点之一,当年澎湃县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医院、兵工厂曾设在湖村,是红军的大后方、军需物资补给地,全镇有老区基点村13个。据调查统计,当年湖村参加工农红军的有314人,“二战时期”为革命牺牲的湖村籍烈士有77名。
工业重镇。是宁化县的工业重镇,全镇现有企业44家,其中工矿企业33家、规模以上企业14家。省级重点项目——行洛坑钨矿总投资额3.8亿元,是全国探明的四大钨矿床之一,三氧化钨储量达30万吨以上,钼金属储量1万吨以上。
矿产宝地。境内钨、煤、石灰石、高岭土等矿藏丰富,煤储量23万吨,石灰石储量4亿吨。
旅游景区。湖村镇旅游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奇特,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国家地质公园——天鹅洞群风景区。正在开发的有休闲度假胜地——蛟龙溪漂流、农业生态观光园——银杏山庄等。拟开发的有闽人资源——老虎岩、东南沿海最深的内陆湖——蛟湖、万亩桃花园、灵隐寺、水晶洞等诸多自然生态资源,以及中央红军澎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此外,现代工业园——行洛坑钨矿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重力选矿钨生产企业,前临796县道,背靠巍峨大山,不仅是工业重点项目,也是观光胜地,游客可在采矿、选矿现场一睹机械化采选工艺。
二、2009年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旱作基地得到巩固。充分利用万亩旱地资源,优化种植模式,形成了年种植6500亩地瓜、8500亩花生、1.1万亩水蜜桃、14万株银杏种植规模。特色产业初显成效。开发和改造茶园860亩、改造老果园3730亩、培育丰产竹林2150亩、栽培食用菌11万㎡,獭兔养殖业得到持续发展。
2、工业经济成效明显。矿产加工业平稳发展。矿产开发企业达18家,形成了以钨砂开发、石灰石深加工为主的矿产工业集群。省级重点企业——钨矿在制钨基础上,新建多金属回收车间,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年产钼精矿200吨、铜精矿400吨;腾龙水泥新上星光粉磨生产线;达辉钙业新建多晶硅生产项目。竹木加工业逐步回暖。竹木深加工规模企业发展至5家。联创精工投资5000万元新上实木家具生产线,产品以出口为主,在浙江等省市及阿联酋、迪拜建立了直销点;森林木业新上植物精炼油生产线,充分利用锯末等废料提炼精油,变废为宝;福祥木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为规模企业;鑫源木业生产的宠物屋在日本的销路不断攀升。
3、旅游产业迅速发展。顺利完成“7·18”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抓住泉三高速公路开通、宁化至湖村红色旅游公路通车时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前来湖村旅游观光的游客猛增,天鹅洞景区接待游客量比上年增长43%。蛟龙溪漂流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有序展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餐饮、住宿、休闲服务行业相继落户镇区,加快了我镇第三产业迅速壮大。
三、经济工作发展远景
湖村镇是宁化的农业特色镇、工业重镇、旅游大镇,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四求作为”、“争先作为”的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农业挖潜力、工业添活力、旅游增魅力、民生借助力”四力发展思路,迅速预热高速经济,进一步稳定农业、突破工业、搞活旅游、改善民生,保持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工作远景目标:2010年,计划实现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增长7.6%;工业总产值7.46亿元,比增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9亿元,比增22%;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比增6.8%。至2015年,力争农业总产值达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90元。
1、深入挖掘农业潜力。以客家源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稳步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下端口村种植1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充分利用湖村万亩旱地资源,大力发展旱地经济作物,巩固万亩地瓜、花生、水蜜桃、银杏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变旱地劣势为优势,打造“万亩旱作基地”。抓好全镇14万株银杏树的管护,做大做强以银杏山庄等为龙头的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银杏茶、银杏保健品、药用银杏等银杏系列产品的研发,打造“银杏种植观光基地”。
2、不断增添工业活力。湖村是全市工业竞赛重点乡镇之一,将大力发展矿产、竹木两大工业项目,确保企业稳产和达产。一是做强矿产品加工业。稳定钨矿、腾龙水泥、旭日红矿业、新型建筑材料、达辉钙业、宏凌硅业等一批矿产品深加工规模企业的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上灰钙生产项目。抓紧钨矿尾沙开发利用,延伸矿产品开发产业链。做大做强以钨砂开发、石灰石深加工为主的矿产工业集群,力争全镇矿产品工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建成全县及周边县市规模最大的钙业基地和钙业大镇。二是发展竹木加工业。发展壮大联创精工、鑫源木业、森林木业等5家木字号深加工型规模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打响企业品牌,扶持源丰建材做好“杉之香”、“维盛”两大系列产品的注册工作,并支持其新上生产线,扩大再生产。扩大联创精工实木家具生产规模,提高流水线自动化生产程度,积极申报省市级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同时,逐步扩大实木家具在欧美、阿联酋的市场占有率。支持鑫源木业开发生产各类新颖、美观、耐用的宠物屋,提高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三是打造工业聚集区。天鹅路口至龙头村公路沿线聚集了湖村大部分工矿企业,该区域内的企业聚集度高,资源也相对集中,将利用几年的时间,按照产业聚集要求做好规划设计,布置若干个块状工业区域,将企业逐步向区域内集中,建成湖村特色工业聚集区。
3、持续增加旅游魅力。湖村镇距离永宁高速马源亭互通口仅20分钟车程,在新一轮发展中,将以浦建龙铁路项目启动、永宁高速公路明年底通车、红色旅游公路竣工为契机,主动对接高速经济,加快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强旅游产业,打响旅游品牌。一是加快蛟龙溪漂流征地等工作,年内完成旅游公路硬化、水库水坝船筏缺口1处、台阶式码头4处、上下码头管理房各1座及停车场等建设项目,计划实现一期投资额1000万元。二是继续完善天鹅洞景区配套设施,加强与县旅游局的对接,建设天鹅洞景区门楼、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游道、公厕及其他景区配套项目,计划完成一期投资额1000万元。三是充分利用湖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聘请资质单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积极申报福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建设安心、安逸、安全的村镇旅游环境。同时,以国家地质——天鹅洞群为依托,辐射带动全镇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主要抓好蛟湖、老虎岩古脊椎动物遗址、灵隐寺、佛隐洞、水晶洞、红色遗址、钨矿现代采选工艺流程等一批旅游项目的捆绑策划。并加大对这些景点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引进客商进行开发利用,与天鹅洞景区、蛟龙溪漂流共享游客资源,形成集“地质游、生态游、红色游、工业游”为一体的“两至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名镇和旅游新区。四是突出天鹅路口至集镇路段这一重点区域,在区域内规划新上一批有档次、上规模、接待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餐饮、住宿及休闲场所、农家乐,逐步规划和改造具有客家风格的旅游步行街建筑群,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旅游配套设施的全面建设,提升湖村镇的旅游接待整体水平。同时,开发有湖村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六字文章,延伸旅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