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永城市属于哪个市
永城市是河南省下辖市。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中原门户、豫东明珠”之称。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万亩,人口163.8万人,辖29个乡镇、769个村(社区)。
永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北依陇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在境内形成“工”字型交通骨架,郑徐高铁在永城设站,国道311、343东西贯穿全境,沱浍河复航、三洋铁路、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立体交通通达四方。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并拥有了“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五张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
(1)永城市沱南工业区属于哪个镇扩展阅读:
永城市的建制沿革
永城境内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落10余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遗址、黑堌堆遗址等均属龙山文化范围。
夏,永城市境属豫州之域。
商,境内出现了棘国、攸侯国两个小国家,有永、酂和芒诸地。
西周,市境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属焦国。春秋,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先后属焦、陈、楚。战国,先后属宋国、楚国。
秦,境内设置砀县(今芒山镇),属砀郡,芒县(今陈集镇刘寨村南)、酂县(今酂城镇)属泗水郡。公元前206年,属项羽西楚国。
汉,境内有芒县、酂县、敬丘侯国(今太丘镇)、建成侯国(今侯岭乡二郎庙湖),属沛国谯郡,而北部砀县一部(今芒山镇)归梁国所有。东汉,光武年间改芒县为临睢,明帝时改敬丘为太丘。临睢、太丘、酂县属沛国,砀县属梁国,建成侯国废。
三国属魏,境内临睢、太丘、建平、酂县属谯郡,砀县属梁国。
西晋,临睢、太丘、建平三县并入酂县,属豫州谯国,砀县并入下邑(今砀山县),仍在梁国(亦称梁郡)境内。另有部分属于郸县(今丹城镇)之地。
东晋十六国,太宁三年(325年),县境属后赵;升平三年(359年)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属前秦;淝水之战(383年)后属东晋。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
北魏建立后,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市境属徐州粱郡;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市境西南部为南兖州马头郡下邑县辖区,东北部为徐州砀郡砀县辖区;
北齐时,境内置安阳县(今芒山镇保安山南),砀县并入,属彭城郡。这一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隋,复置酂县,属谯郡。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治所在马甫城(今西城区)东北3里。芒砀山以北地区属梁郡砀山县。
唐,永城、酂县属河南道谯郡。武德五年(622年),永城县治所迁于马甫城(此地势较高,为一山丘,又名无影山);贞观十七年(643年),酂、永城二县直接归亳州管辖,砀山县属宋州辖区。
后梁,升砀山县为辉州;后唐,废辉州复置砀山县,属单州,永城、酂两县属亳州。
北宋,永城市境所辖仅包含永城、酂二县,永城、酂县属淮南东路亳州。
金,兴定五年(1221年),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升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辖下邑、砀山、酂县。砀山县治曾沉于水,迁址于保安镇(今芒山镇)。
元,至元二年(1265年),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至元二十五年,“归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随属。
明,永城县属河南省开封府归德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归德为府,永城随属。
清,置永城县,属河南省归德府;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河南省开归陈许郑道归德府。
民国二年(1913年),永城县属河南省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永城县随属。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永城境内国民党辖区仍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抗日民主政府辖区先后隶属豫皖苏边区革命根据地、淮北第二行政区和苏皖边区第八行政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更名雪枫县,县境南部划归雪涡县,县境西南部划归雪商亳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雪枫、雪涡、雪商亳3县隶属豫皖苏边区第三行政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至11月,县东部为萧宿永县辖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县北部成立砀南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雪枫县复名永城县,撤销雪涡、雪商亳、砀南等县,恢复原建制,隶属皖北行政区宿县专区。
1952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县域大规模变更结束。1959年1月至1960年底隶属河南省开封专区;1961年至1996年,隶属商丘专区。
1996年,永城撤县设县级市,治所向东迁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谢庄建东城区。1997年商丘撤地设市,永城市由省直辖,由商丘市代管。
2014年成为省直管县,仍隶属原地级市商丘市。2016年永城被河南省规划建设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
2. 河南省永城市新城邮编
电话区号0370
邮政区码476600
永城新城,又叫永城市东城区,位于永城市东部,是永城市政府所在地。永城新城西距商丘90公里,东距徐州100公里,距离郑州300公里,距离南京320公里。青阜铁路连接陇海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三大干线和郑徐高铁共同形成三角形铁路网;311国道、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穿境而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并通至省内外。永城市东城区西与永城市西城区一衣带水,南与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沱河相望,东南是沱南工业区,可谓永城市的核心地带。也是永城市两城区之一,永城市人民政府的驻地,是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繁华商城珠联璧合的典范,是社会财富生长涌流的阳光地带
3. 永城台球桌
你好,永城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一般省会城市卖台球桌的比较多,所以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永城市是河南省最东部的城市,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被称为“豫东门户”、“豫东明珠”。
“永城”意为“永远之城”,隶属于河南省直管,面积2068平方公里,人口153.12万 ,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隐王陈胜埋骨之地。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永城县,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4年成为河南省五个重点扩权市之一,2011年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试点。
永城是河南省加快城镇化重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市;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宜居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河南文明城市、河南卫生城市,是国家唯一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的城市。
永城拥有两家中国500强企业:永煤集团与神火集团;三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皇沟酒业集团、华星集团和远征集团。
“永城”意为“永远之城”,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省直管,民行批〔1996〕76号,见《国务院公报》1996年10月刊),2004年成为河南省五个重点扩权市之一,2011年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试点(豫发〔2011〕7号)。
城市名片
永城是汉兴之地。秦末,汉高祖刘邦义释刑徒,斩蛇起义,以芒砀山为根据地,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帝业。在芒砀山已发现汉代文物遗存300多处。中国秦汉史研究专家多次到芒砀山考察论证,认定永城芒砀山为汉文化发源之地,汉人、汉字、汉文化由此而兴,在这里得以昌盛,故永城有“汉兴之地”之称。
永城是能源之都。永城地下储煤面积1216平方公里,储量达52.5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全国铝精深加工基地。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全国两大500强企业坐落在境内,9对矿井投入使用,年产原煤6000万吨。
永城是面粉之城。永城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河南省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小麦产量常年稳定在14亿斤以上,面粉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小麦60亿斤,产品畅销30多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10月被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
永城风光
永城风光(17张)
永城是生态之市。按照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定位,率先在全省启动了生态市建设,编制了“四位一体”的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合作,加强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相继建成了沱河风景带、雪枫河风景带、东方广场、和谐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永城市4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4平方米,全年空气API指数≤100的天数为333天。[2]
永城是长寿之乡。永城区位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完善的社会保障,悠久的长寿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宜居宜业的胜地、健康长寿的福地。全市共有百岁以上老人158人,80岁以上老人3.5万余人。2011年12月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城市荣誉
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面粉城 河南省卫生城市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 河南省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百强县(市) 全国生态宜居城市
中华诗词之乡 中国书法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河南省生态建设市
全国科普示范市 中国产业能力发展百强市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台商最佳投资城市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河南省精细化管理先进城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最具优势城市
永城处在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之间,处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东距徐州不足90公里,西到省会郑州320公里左右,与合肥、南京、济南等省会城市的距离都在300公里左右。“芒砀北峙,浍水南环,东接淮徐,西连梁宋,闭关则两河锁钥,设险则西楚咽喉,虽偏邑之舆图,实豫东之门户。”自古是进出中原的战略要地。
市境的北、东、南及西南部分别与安徽省的砀山县、萧县、濉溪县、涡阳县、亳州市毗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河南省的夏邑县缘连。[3] 全境近矩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海拔31.9米,除东北有方圆16平方公里的芒砀山群外,大部分为平原地区,永城最高海拔为芒砀山主峰159米。
全境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为874mm,无霜期207天。永城属淮河流域,黄淮平原腹地,境内浍河、包河、沱河、王引河等贯穿全境注入淮河。
历史沿革
永城城市风光
永城城市风光(12张)
据考古发掘,永城市境内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落10余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黑堌堆等均为龙山文化范围。境内有史记载的地名有永(今西城区)、棘(今十八里镇柘树集东)、酂(今酂城集)、龙亢(今龙岗集)、鄪(今新桥集)、犬丘(今太丘集)、芒(今陈集镇刘寨村南)、砀(今芒山镇山城集)、檓(今茴村集)、焦(侯岭乡二郎庙湖)。永城原名马甫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先秦
在酂城镇出土的王油坊遗址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人在永城居住,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和手工业。
大禹定九州,永城属于豫州,商朝这里出现了棘国、攸国两个小国家,西周,永城市境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属焦国。东周,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先后属焦、陈、楚国。
秦汉
秦始皇灭魏国后在芒砀山地区设立砀郡,治砀县(今芒山镇),境内设置有芒县(今陈集镇刘寨村南)、酂县(今酂城集)两县属泗水郡。前206年,属项羽西楚国。
汉代,境内有芒县、酂县、敬丘侯国(今太丘集)、建成侯国(今侯岭乡二郎庙湖),属沛国谯郡,而北部砀县一部(今芒山镇)归梁国所有。[3]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城境域所辖临睢、太丘、建平、酂城、砀五县之地,变动频繁。汉末至魏,永城县境属谯郡;西晋初年,临睢、太丘、建平三县归并入酂,属谯国所有,砀县并入下邑,仍在梁国(亦称梁郡)境内。
十六国时期,县境先后分属后赵、前燕及前秦,淝水之战后,重归东晋所辖;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北魏建立后,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县境属徐州粱郡;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县境西南部为南兖州马头郡下邑县辖区,东北部为徐州砀郡砀县辖区;北齐时,境内置安阳县(今芒山镇保安山南),砀县并入,属彭城郡。这一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隋唐
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治所在马甫城(今西城区)东北3里。
唐初,酂县属沛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永城县治所迁于马甫城(此地势较高,为一山丘,又名无影山);贞观十七年(643年),酂、永城二县直接归亳州管辖,砀山县属宋州辖区。
五代宋金元
后梁,升砀山县为辉州;后唐,废辉州复置砀山县,属单州,永城、酂两县属亳州。
宋元时期,永城县境所辖仅包含永城、酂二县,金时,永城、酂县同属南京路亳州管辖;兴定五年(1221年)十二月,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改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下辖永城、下邑、砀山、酂四县;至元二年(1265年),“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划归永城县管辖;至元二十五年,“归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随属。
明清
明清时期,永城县域变动不大,行政区划主要在开封府和归德府之间变动。
洪武元年五月,永城隶属河南行省隶属于开封府,十一月改属归德州;嘉靖四十四年封朱载圻为永城王,万历四年朱载圻薨,无子,除。
清朝置永城县,属河南省归德府;宣统三年,改属河南省开归陈许郑道归德府。
共和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豫东道;自1933年2月起,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1945年2月,更名雪枫县。1947年3月至11月,县东部为萧宿永县辖区;1947年11月,县北部成立砀南县。1949年3月,雪枫县复名永城县,撤销雪涡、雪商亳、砀南等县,恢复原建制,隶属皖北行政区宿县专区。
建国以后至1952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县域大规模变更结束。1996年,永城撤县设市由省直辖,暂由商丘市代管,治所向东迁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谢庄建东城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河南省永城市辖有东西2城区、23镇6乡,732
永城市地图
永城市地图
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所属乡镇有:城关镇、演集镇、芒山镇、酂城镇、高庄镇、十八里镇、薛湖镇、马桥镇、裴桥镇、陈集镇、蒋口镇、太丘镇、李寨镇、顺和镇、苗桥镇、茴村镇、卧龙镇、侯岭镇、酂阳镇、马牧镇、龙岗镇、王集镇、刘河镇;双桥乡、条河乡、陈官庄乡、城厢乡、黄口乡、新桥乡。[4]
2经济建设
根据《永城市政府工作报告》[5] ,2013年全年生产总值402.439亿元,同比增长9.1%,总量突破400亿,再上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090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452666万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971634万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为14.9:60.9:24.2。[6] 201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2013年永城市地方财政总收入463399万元,同比增长3.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766万元,同比增长18.1%,其中,税收收入202431万元,同比增长10.7%,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2801万元,增长25.5%,其中,教育支出140636万元,同比增长15.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8722万元,同比增长20.1%;医疗卫生支出57709万元,同比增长20.0%。[6-7]
黑色经济
“黑色经济”,即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基础,把永城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煤炭能源生产基地、煤化工基地、铝制品加工基地。永城市总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716平方公里的永城矿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9%,远景储量100亿吨,精查储量52.5亿吨。绝大部分为低磷、低硫、低灰分、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全国七大煤化工之地。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大集团双双进入中国500强。产原煤年产量1300万吨以上。今日的永城矿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工业用煤基地和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上海宝钢集团、巴西CVRD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永城,以煤炭为龙头的永城“黑色经济”的开发浪潮正一浪高过一浪。
总投资40亿元的神火工业园已经正式投产;年产160万吨甲醇、占地1400亩、总投资120亿元的煤化工基地,以及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的沱南工业园区,已经对永城市发展发挥作用。沱南工业园区建成后,将同煤化工基地联为一体,成为永城的核心工业基地。
作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永城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按照煤化工产业园、铝精深加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和钢铁铸造专业园“一区五园”的基本构架,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形成了煤化工、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6]
2013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48100万元,同比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8059万元,增长9.9%,其中,轻工业增长17.0%,重工业增长9.7%,轻、重工业比例为18.2:81.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20041万元,同比增长3.5%。[6]
白色经济
被授予中国面粉城
被授予中国面粉城
“白色经济”指面粉经济。永城是国家、省小麦优良品种生产基地,年产小麦6—8亿公斤,且处黄淮平原小麦产区腹地,小麦原料充足。面粉企业带动相关产业,促进了结构调整和运输业、饲料业、养殖业、编织业等;集中连片发展,面粉企业靠城沿路,促进规模,仅西城区工业路两侧就有面粉企业24家;2009年,全市已有面粉企业138家,年生产加工能力15亿公斤,年销售额40多亿元。产品六大系列,3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20多个国家。永城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国面粉城”。一座国家级面粉质量检测中心已经在永城投入运行。永城“白色经济”已经形成两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一条是由面粉向食品加工的延伸,一条是由面粉向饲料加工的延伸,有力地拉动了养殖业、运输业、塑编业、印刷业、服务业的发展,食品企业有众品食业、华星民生食品、永盛食品等,其中皇沟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大二型企业,华星集团的“宇花”,远征集团的“远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永城是全国唯一被授予“中国面粉城”荣誉称号的城市,已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这里还建设有全国面粉监测中心。2013年,全市粮食生产量达24.05亿斤,实现“十连增”,位居全省第三位,荣获“全国产粮大县”、“小麦粉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市”等称号。
绿色经济
永城是河南第一个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包括“黑白经济”,还涵盖了“绿色经济”。
永城风光
永城风光(5张)
作为汉文化发祥地之一,永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芒砀山景区在不足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汉梁古文化景观29处。其中,梁孝王王后墓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柿园墓藏“四神壁画”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汉高祖斩蛇碑被称为千古奇观。该市投资1亿多元,着力打造芒砀山精品旅游景区和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城市在新老城区之间的采煤塌陷区因地制宜建造的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也正发挥对环境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芒砀山文物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和中北部10省“网民和游客最喜爱的十大超级景区”。陈官庄革命纪念馆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8]
据统计,2013年永城市全年接待游客180 万人次,实 现综合收入 1.8 亿元。,拉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6]
产业集聚区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城区南部,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至永宿路、南临南环路、西为西外环路南段、东至中原路以及沱河以北区域。永城市产业集聚区以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煤化工为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是全省50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2010年5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度发展又好又快的产业集聚区。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铝精深加工产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园内有总投资超过40亿元的5个在建项目,其中河南中瑞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铝棒、铝型材项目已试生产,年营业收入达25亿元。铝精深加工产业2011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农业
2013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9774公顷,同比增长1.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03097公顷,增长0.7%;棉花种植面积1959公顷,下降27.6%;油料种植面积5689公顷,下降20.0%;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7879公顷,增长3.0%。
2013年全年粮食产量1194956吨,同比增长1.8%;棉花产量1910吨,下降28.8%;油料产量23799吨,下降18.3%;肉类总产量90693吨,增长1.7%;禽蛋产量50400吨,增长0.01%;奶产量5300吨,与2012年持平。
2013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8.3万千瓦,同比增长0.4%;农用拖拉机46274台,增长1.1%;农用运输车46006辆,下降0.1%;农村用电量37032.6万千瓦时,增长1.2%。
3旅游
永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2009年12月25日,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旅游文化建设与推广大会上,永城市被授予“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文化名城”称号。[9]
明代着名诗人李先芳游永城途中写到: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过永城》的诗篇:行尽江南数十程,故园风物倍关情;枣花零乱槐阴合,一路清香过永城。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 (AAAA)
芒砀山
芒砀山(27张)
永城自古以来就是“春风拂杨柳,秋禾遍地金”的旅游胜地。在众多的景区点中,当首推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位于永城市芒山镇,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2012被列为河南十大旅游集聚区。2006年9月,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被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授于“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10]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文化内函厚重,人文景观遍布,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这里有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晒书的夫子崖,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和郭沫若手书碑文;有秦朝古砀城的砀郡遗址,有三国猛将张飞在此筑寨伐魏的张飞寨;有水浒英雄李衮、项充、樊瑞聚义的三圣殿,更有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后成就大汉四百年帝业留下的众多遗迹,如汉高祖庙、斩蛇碑、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更有甚着为纪念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灯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灵光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1座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谓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出土的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精美玉器等众多文物,实属稀世珍品,艺术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其中柿园汉墓中出土的“四神云气图”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该陵墓群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AAAA)
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
位于永城市东北25公里陈官庄村南,311国道北侧,为纪念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该陵园1974年奠基,1978年建成,占地约200亩,坐北向南,正中为花岗岩烈士纪念碑,高25米,上刻周恩来手书“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碑前为广场,碑后有烈士陈列馆和歼灭战纪念馆分列两侧,北部树荫下有烈士公墓和单人墓,墓周有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1996年,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河南省民政厅命名为文明服务窗口示范单位;2005年,被河南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定为红色旅游单位;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4. 河南省永城县包括什么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城市现辖11个镇、18个乡,744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所属乡镇有:演集镇、城关镇、永城县地图芒山镇、高庄镇、酂城镇、裴桥镇、马桥镇、薛湖镇、蒋口镇、陈集镇、十八里镇、城厢乡、候岭乡、黄口乡、新桥乡、双桥乡、王集乡、李寨乡、卧龙乡、龙岗乡、马牧乡、酂阳乡、太丘乡、顺和乡、条河乡、刘河乡、陈官庄乡、苗桥乡、茴村乡。
乡镇简介
城关镇
位于永城西城区,总面积14.2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镇政府驻利民居委会。
2002年底,辖18个居委会(解放、塔东、塔西、岳山、中山、健康、人民、淮海、红旗、红学、胜利、西南、永和、花园、雪枫、利民、东方、白洋)、8个村(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南园、大营、马岗、董桥),41个村民组,22个自然村。
演集镇
位于永城市东城区,面积59.8平方千米,总人口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镇政府驻演集村。
2002年底,辖8个居委会(车站、百花、永兴、沱滨、文化、菊花、月季、欧亚)、26个村(演集、黄庄、豆楼、胡阁、谢楼、曹楼、张大庄、陆楼、李楼、时庄、代王楼、关庄、李林、刘楼、刘庄、韩寨、梁油坊、天齐、朱小庄、丁楼、丰庄、武庄、胡楼、张楼、郭楼、李庄),250个村民组,210个自然村。
高庄镇
位于永城市东部。总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镇政府驻高庄村。
2002年底,辖31个村(高庄、程元、曹庄、王庄、陈庄、王楼、大厂、车集、贾庄、韩庄、郭寨、申楼、闫瓦房、坡里、黄李、谢庄、谢店、蒋洼、冀庄、前张、大张、孙楼、单庄、郭庄、黄屠、葛店、高台、邵庄、洪楼、周庄、练庄),271个村民组,154个自然村。
陈集镇
镇政府驻陈集村。2002年底,辖34个村(陈集、郭庄、刘寨、双楼、代井、大朱庄、东风、孟寨、丁西、丁东、侯庄、张莫庄、张王庄、刘楼、望庄、豆油坊、大陈庄、贾庄、张庄、王善庄、刘河、朱寨、胡井、赵楼、花园、李古洞、马古洞、汉陈、香庄、高庙、芦庄、松元、练油坊、练楼、姚楼、道南),307个村民组,169个自然村。
薛湖镇
镇政府驻薛南村。2002年底,辖35个村(薛南、曹大庄、薛北、朱坑、金顶、崔庙、康庙、陈小庙、徐营、侯楼、洪路口、聂庙、丁庙、程大庄、陈寨、董阁、宋楼、王桥、周阁、黄营、豆楼、聂四楼、董庄、班寨、李草楼、李庄、张七楼、洪寨、宋河、刘家庙、张白元、聂寨、候寺、陈楼、付楼),313个村民组,139个自然村。
2005年,撤销滦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薛湖镇管辖。
芒山镇
位于永城市北部。总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政府驻雨亭村。
2002年底,辖26个村(山城、前尧、后尧、僖山、夏庄、雨亭、磨山、周桥、张庄、柿元、马山、陶山、刘厂、关庄、朱厂、松元、大庄、刘庄、彭厂、郑楼、丁楼、赵楼、姜楼、陈楼、种庄、周庄),211个村民组,98个自然村。
蒋口镇
镇政府驻蒋南村。2002年底,辖33个村(蒋北、蒋南、张庙、赵庄、崔油坊、凡集、北李楼、后板桥、四口楼、张菜园、常湾、前板桥、西李楼、张洼、葛洼、蒋型坊、乔楼、车楼、张集、谢庄、南李楼、王庄、谢集、九千米、陈楼、北李庄、田水井、秦湾、张梨园、刘集、仟佛、洪楼、刘庄),282个村民组,170个自然村。
酂城镇
位于永城市西部。总面积70.6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政府驻酂东村。
2002年底,辖33个村(酂东、王庄、双楼、龚庄、乔集、张庄、中楼、王楼、薛庄、宋庄、肖阁、菊庄、王寨、夏三楼、刘庄、袁庄、酂西、酂南、夏庄、侯寨、花园、丁阁、张楼、柏元、姑庵、丁桥、曹庄、五里、卞庄、马六、李集、肖楼、胡楼),284个村民组,146个自然村。
裴桥镇
位于永城市西南部。总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政府驻裴桥村。
2002年底,辖29个村(裴桥、任楼、王阁、孙母庄、朱庄、胡小寨、和顺、田楼、张店、前老家、李阁、梁堰、程庄、刘井、夏平楼、夏桥、周阁、崔庄、苏楼、邵庄、杨楼、盐店、苏沟、书案、刘庄、万楼、黄楼、乔庄、赵楼),243个村民组,185个自然村。
马桥镇
镇政府驻马北村。2002年底,辖30个村(马北、郑庄、洪寺、何庄、阎庙、梅庙、马南、庞楼、陈庄、陈湾、小苏庄、田楼、庞庄端口、刘楼、沈楼、侯寨、王桥、孙庄、同沟、马彭、常集、武庄、王庄、朱庄、洪沟、唐庄、李庄、铁塔、菜园、果园),289个村民组,196个自然村。
十八里镇
镇政府驻十八里村。2002年底,辖19个村(十八里、曹庄、祝庄、成楼、单阁、彭楼、陈楼、孙元、刘岗、七里店、郭李庄、三座楼、王双楼、十里庙、柘树、望堂、李窑、大李庄、陈土楼),131个村民组,67个自然村。
5. 永城的行政区划
1945年2月,为纪念在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牺牲的彭雪枫将军,更名雪枫县,县境南部划归雪涡县,县境西南部划归雪商亳县。秋,会亭集东半部及附近村庄划归夏邑。1947年3月至11月,县东部为萧宿永县辖区;1947年11月成立砀南县,县北部为其辖区;1947年,铁佛寺集属永城部分及以北56个自然村和王引河以东鲁楼、李楼等8个自然村划归宿西县(今属濉溪);宿西县将王引河以南赵楼、王园等5个自然村划归永城。1952年12月,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永城;1954年9月,马头、新兴两区所辖28个乡560个自然村划归夏邑;1956年,北镇乡76个自然村划归夏邑;1964年6月,洪河以东的何寨、王集、土山等54个自然村划归萧县,萧县洪河以西的窦楼等5个自然村划归永城;1964年和1966年,夏邑县铁匠棚以东的6个自然村先后划归永城;1966年7月,樊集公社所辖王庄、新桥大队划归夏邑,夏邑县火店公社的吕楼、张厂划归永城。
据2014年7月6日豫民行批〔2014〕30号,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关镇、演集镇、侯岭乡、城厢乡4乡镇建制,设立沱滨、崇法寺、日月湖、侯岭、雪枫、演集6街道办事处。
截至2014年7月,河南省永城市辖6街道20镇5乡,732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
街道:沱滨、崇法寺、日月湖、侯岭、雪枫、演集。
镇:芒山镇、酂城镇、高庄镇、十八里镇、薛湖镇、马桥镇、裴桥镇、陈集镇、蒋口镇、太丘镇、李寨镇、顺和镇、苗桥镇、茴村镇、卧龙镇、酂阳镇、马牧镇、龙岗镇、王集镇、刘河镇。
乡:双桥乡、条河乡、陈官庄乡、黄口乡、新桥乡。
6. 永城新城的邮政编码
永城新城的邮政编码
476600
永城新城,又叫永城市东城区,位于永城市东部,是永城市政府所在地。永城新城西距商丘90公里,东距徐州100公里,距离郑州300公里,距离南京320公里。青阜铁路连接陇海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三大干线和郑徐高铁共同形成三角形铁路网;311国道、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穿境而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并通至省内外。永城市东城区西与永城市西城区一衣带水,南与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沱河相望,东南是沱南工业区,可谓永城市的核心地带。
7. 河南永城市简介
永城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398年历史。1996年10月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万亩。人口140万。下辖29个乡镇(12镇17乡),732个行政村,6687个村民组。永城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 全市现有党委(组)58个(市委1个,乡镇29个,市直企事业28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1613个(农村732个、乡镇直310个、市直560个),共有党员38029名。二、永城优势永城市地处中原腹地,是一个以煤炭、面粉、旅游、电力为主导产业的新兴能源城市,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权(县)市之一。全市地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耕地162万亩,总人口140万人。市内土地平坦,光照充足,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同周边县市区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十大投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和交通优势。永城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中心,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河南省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北依陇海,东傍京沪,永青铁路纵贯市境,311国道、连霍高速、永淮亳高速和已规划的郑徐高速铁路横穿东西,通讯发达,人口密集,是周边10个县市中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二是矿产资源优势。永城市地下矿藏丰富,有煤炭、磁铁矿、高岭土、大理石等,各种矿藏达17种之多,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以煤炭的储量最大,全市优质煤储存面积达621平方公里,远景储量100亿吨,精查储量50亿吨,年开采能力已达1400万吨以上,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三是面粉资源优势。全市盛产80多种农业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产量最为集中,是全国优质小麦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棉、油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百强、河南省20强,其中,小麦产量丰年可达8亿公斤。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原料,面粉生产加工业异军突起,截止目前,全市面粉生产企业已达140多家,年生产加工能力达35亿公斤,是目前唯一的“中国面粉城”。2005年以来,已连续在这里举办了四届中国面粉食品行业经贸洽谈会。今年将在这里召开第五届中国面粉食品博览会。四是旅游资源优势。永城的旅游资源在豫东一枝独秀,特色突出,境内北部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旅游区,名胜古迹遍布其间,有孔夫子避雨处、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斩蛇起义处、三国名将张飞寨和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等。尤其是西汉自梁孝王刘武以下八代梁王、王后及大臣的地下王陵,斩山作廓,穿石为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在其中发掘出土的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等,被历史学家称为“敦煌前之敦煌”。南有代表龙山文化的中国第一部成文律典的诞生地——酂城萧何造律台,王油坊黑固堆文化遗址;还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抗大四分校旧址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五是电力资源优势。永城市境内已建成发电厂5座,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40万千瓦,其中最大的裕东电厂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电力供应充足,凡在永城境内的企业,均可按投资商要求送电到指定地点,年供电率在99.7%以上。由神火集团投资建设的60万千瓦电厂项目已于近日奠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使永城境内的发电能力达到300万千瓦。六是土地资源优势。为搭建项目落地的平台,近几年来,我们强力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永东精铝工业区、沱南综合工业区和永西煤化工区等三个主园区和轻纺、羽绒加工、饲料包装、皮革加工及瓷土开发等五个专业小区的发展布局。其中三个主园区的规划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凡是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均可在园区落地建设。同时,我市废弃厂房、采煤塌陷区、废坑塘、废窑坑、空心村等可改造用地面积很大,建设用地的挖掘潜力巨大。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用地问题可以较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