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工业飞速发展,现在算是全球第一吗
中国工业在全球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分别分析一下。
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去看,中国工业绝对属于全球第一,我们看几个数据就知道。
1、工业增加值。
2021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72,575亿元,按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计算大约是5776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而排在第二名的美国,其工业增加值大约是4万亿美元左右。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要比美国大出不少。
2、制造业增加值。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1.4万亿元人民币,大约是4.87万亿美元,这已经是我国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而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排在第2位的是美国,其制造业增加值是2.38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两倍以上。
也正因为在一些核心设备上面跟国际顶尖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导致我们的芯片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很多高端芯片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一旦被国外卡住了,对国内很多企业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当然芯片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实际上除了芯片之外,我们在很多领域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比如数控机床、精密仪表仪器、发动机、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比如服务器、控制器、减速器)、特殊材料、高端轴承等等。
也正因为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我们有不少工业产品核心零部件都严重依赖进口,结果导致我们生产出的工业产品利润空间比较小,大头利润都被一些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给赚走了。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我国的工业规模非常庞大,但从质量以及竞争力上来看,我们跟欧美一些先进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好在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很多产品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甚至有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世界先进的水平,比如特高压输电技术、高铁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5G技术、基因工程、激光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码头建设技术、核能应用技术、无人机技术等等。我相信未来随着我国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再加上各大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我国在很多领域的技术将会在未来几年之内实现突破,到时我们跟欧美国家的一些技术差距会进一步缩小,甚至有部分技术会领先世界。
㈡ 中国工业化时代为何没有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直到49年以后才大力发展,不过到现在重工业也不强。
因为苏联是前车之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手工业严重失衡,给经济带来重大打击。所以当时在中国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走的是以农业为主的平衡路线,但过程中依然发生过“大炼钢铁”等不符合国情的可笑事情。
㈢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着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3、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912年~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近代民族工业的显着发展时期
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业又出现了一个短暂发展时期,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5、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时期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使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极大地破坏了经济发展;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
㈣ 中国工业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这个东方大国在内战的洗礼之后,已经俨然是红色阵营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规划下,它对经济的暗中发力已经准备了三年。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苏签订了156项工业建设工程,从国防,机械,电子和能源工业弥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打响了中国工业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4)我们工业才发展多少年扩展阅读:
早在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访苏时,就提到了邀请苏联技术专家来华的相关事宜,并带回了200余名苏联专家。
然而对于全面铺开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编制“一五计划”这样的鸿篇巨制,这些专家显然不够。1952年8月,周恩来总理专程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谈,要求增派专家800名。
此外,中方还希望苏联提供各种工业标准和技术资料,用于“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于是,1950~1953年间,苏联专家带来了大量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总重量达600吨。
在苏联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中国的五年计划虽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它在中国崛起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㈤ 六十年中国工业发展
从洋货遍地,到世界工厂;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大国,中国以6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工业化的历程。惊人的跨越,见证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也预示着充满希望的前景。
60年演绎一个惊人的变迁: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
打开尘封的记忆,那是一段令人汗颜的历史:当新中国诞生之时,民族工业景象惨淡。洋火、洋灰等这些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名称,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49年前的10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积累下来的固定资产只有可怜的100亿元。
从三年恢复,到“一五”计划,中国工业在艰难中起步。而在此后的风雨征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工业始终站在前列,充当着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工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工业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有工业面貌一新,乡镇工业异军突起……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个新的节点上回望历史,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发展,有赖于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就像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所说:“工业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领域,也是国际竞争力提升最快的产业。”
惊人的跨越,锻造共和国经济的脊梁: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一个曾经连铁锅都要砸掉炼钢的国度,如今正在为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而烦恼;一个曾经的“贫油国”,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一个曾把轿车当作奢侈品的国家,如今正在为扩大消费而鼓励汽车下乡。
数据的对比,让我们自豪: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产量的千分之一,如今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40%。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l2万吨,2008年接近1.9亿吨,是1949年的1500多倍。1959年我国汽车产量只有1.6万辆,而2008年逼近千万辆大关。
“中国轻工产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许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说,目前我国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陶瓷、自行车等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50%以上。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正在向工业强国迈进。
60年磨砺创新利器:一个曾经技术落后的国家在坚忍不拔学习、引进与创造中超越自我、追赶潮流
危机,突破的前夜??一个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孕育。正在突破重围的中国工业,积蓄着新一轮起飞的力量。
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工业结出果实。去年12月,比亚迪推出了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DM双模电动车。面对金融危机带给全球汽车业的变革和冲击,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企业选择“弯道超车”,试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机。
事实上,中国工业从起步开始就蕴涵着自我创造的精神,尽管这条道路充满艰辛、荆棘遍布。人们不会忘记,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被人们亲切地描述为“用锤头砸出来的”。
无数的“第一”,书写着中国工业艰难创造的传奇:1952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辆拖拉机制造成功;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1961年,中国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而当国门打开之后,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不计其数。生物、航天、信息、环保等新兴技术的突破,钢铁、纺织、煤炭等传统领域技术改造,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中国工业。
传统产业已不再是旧日的面貌。2009年8月的一天,记者在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10301工作面看到,综采队长孙健全正在发布指令:“机尾全部联动,采煤机送水,转载机准备启动……”他对记者说:“一个小时能产2000多吨啊!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研发、设计、制造的,我们现在是遥控操作的‘白领采煤工’呢!不光把技术卖给外国大公司,还到国外去帮助开矿。”
新兴产业在不断抢占领先位置。一流公司做标准,二流公司做服务,三流公司做产品。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中国自主研发的TD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也是我国通信业百年史上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2009年1月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目前已覆盖全国38个城市。
而此时,在南方的无锡市,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科技人员们,正在对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全新技术领域传感网进行攻关。他们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开辟出“感知中国”的新天地。
我们并不讳言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但决不停止追赶与超越的步伐。这代表着中国工业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希望。
在竞争中抓住难得的机遇,让信息化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8年6月29日10时,在原信息产业部所在地北京西长安街和万寿路两个办公地点,历经10年的信息产业部牌匾被撤下,并更换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一静悄悄的更改标志着中国工业内涵的巨大变化。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正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新出路。
事实上,中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从世纪之初就已经起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
时针拨回到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通信基础十分薄弱。“我刚上班的时候,连电话都没见过,想都想不到这辈子能开视频会议,你和我隔这么远能互相看见谈话,变化太大啦!”接受记者视频采访的银川市电信局退休老职工闫茂菊大妈说。
60年来,信息通信网络历经从电报网到电话网,从模拟网到数字网,从国内网到国际网,从语音网到信息网的一次次跨越。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架构。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多进入到工业生产领域。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港口机械、海上装备制造企业。走进厂区,新生产出的大型吊机一字排开。新研发的轨道吊格外抢眼,由于融入了信息技术,吊机实现无人驾驶。企业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将得到市场相关新闻:年中经济形势述评: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年中经济形势述评之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㈥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什么时候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对三大改造、基本建设、工农业发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6)我们工业才发展多少年扩展阅读:
背景资料: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
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㈦ 为什么人类发展了2000年才进入工业文明2000年的时间被我们用来吃干饭了吗是什么原因使人类开窍了
首先人类发展了不止2000年,而是“发展了”数百万年才进入工业文明。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甚至可以说人类有文明,都不是必然的事情。例如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澳洲大陆的土着、他们从1万多年前发展到欧洲殖民者登录的时候都还是原始的采猎型部落社会,但同期的欧亚大陆上的民族已经是后中世纪,欧洲人甚至已经准备进入工业时代了。
文明的进步来自于一连串偶然的思想进步,例如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启蒙运动,不是能感知、能计划去实现的。
人类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工业文明,但是否能再上一阶,仍然是未知之数。
㈧ 我国工业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使原来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步转变为机器工业,工业才最终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现代工业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为主要特征,采用电子控制的自动化机器和生产线进行生产,改变了机器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后,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蓬勃兴起。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工业生产的基本面貌。
工业的地位: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工业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㈨ 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差距有多大
就工业来讲我们在发展四十年估计能赶上今天的德国。什么时候国产机床能被德国人买去用于军工制造,什么时候我们算就赶超了。不过现在我们的军工用的是人家的二线机床,还是日本造的。
你不能要求才发展十几年的年轻人和一个积累了几十年的老手对打。我们才发展了多少年,德国积累了多少年。等着吧,凭着我们的人口和发展潜力,虽然现在有些方面还比不过他们。但超越他们只是时间问题。少吐槽多干事,我们的征程可是星辰大海。应树立质量强国的思想, 同样的材料,做出的产品质量相差很多,必须缩小质量差距,不应追求物美价廉。
但是反而最害怕工业制造能力不是特别强的中国, 千方百计来制裁我们的发展, 所有的高科技不能出口 ,本质上是我们完成了工业化,也许制造质量不是特别强,但是我们可以制造 。就像你可以制造宾利我们可以制造比亚迪 ,高档当然是宾利但是跑起来都是能跑120公里每小时 。
但是我们是后起之秀,我们的金融受国家监管,美国是不能轻易控制我们的。现在网络经济和金融经济抬头了, 实体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美国为戒 ,千万不要走美国的金融道路 ,一旦发生次贷危机那么就是下个日本再也翻不了神。
㈩ 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少年
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五百多年。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
工业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工业文明的优势是规模化生产使人类商品迅速丰富,缺陷是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与污染也急剧加速。由创新所要求,工业社会中的知识增长也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