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哪些不能工业化

哪些不能工业化

发布时间:2022-07-18 08:54:55

❶ 为什么有人会看不起工业化

工业化(in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着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虽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作中没有出现“工业化”这个术语,但这个概念还是显然存在的。马克思把“现代工业”、“工厂制度”或“机器体系”跟工场手工业作了区分。现代工业其所以区别于工场手工业,是由于机器起了主要的作用。“只是在工具由人的机体的工具变为机械装置即工具机的工具以后,发动机才取得了独立的、完全摆脱人力限制的形式。于是,……单个的工具机,就降为机器生产的一个简单要素了”(《资本论》第1卷,第415页)
在跟工场手工业进行对比之下,马克思把机器体系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是“简单协作”,即仅仅是“同种并同时共同发生作用的工作机”在工厂中的“集结”,它们使用着一个单一的动力来源。
在第二个阶段里,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器体系”,这时候通过各局部机器之间不断地交接工作,产品便从一个生产阶段传送到另一个生产阶段。当这种有组织的体系臻于完善,并且只需要工人从旁照看就能够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时候,它就成为“自动的机器体系”(同上,第416、418页。)


工业化
工业化
人手操纵的工具变为机器工具,这就把工人降为“只是”一种动力的来源,而随着生产的扩大和人的体力的局限性,便需要用一种机械的动力来取代人的肌肉。在工厂的制度下,所有的机器都是由一个单一的“动力”即蒸气机来发动。
然而,马克思强调指出,蒸气机在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但它“并没有引起工业革命。
相反地,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气机的革命成为必要”(同上,第412页)。改进蒸气机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现代工业对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远洋和内河轮船、铁路和电报系统,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机器”来建造,而像蒸气锤、钻孔机、机械旋床这样的机器,则又需要一种能够完全受人控制的大型机器。

❷ 结合史实分析洋务运动不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场强军运动,那么洋务运动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路、海军是主要内容。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但是我们知道,只有武器装备的更新,没有制度和军事思想的更新,不可能建成强大军队。结果花费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偿白银2亿两,这相当于清政府2年多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日本政府4年的财政收入。

❸ 民国时期中国为何不能搞工业化呢

当时有了一些轻工业,如卷烟、面粉厂、纺织厂等等。由于当时军阀混战,国家不能安心的发展生产。

❹ 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原因什么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毕竟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且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农业集体化原本是支持工业的,现在农业停滞,工业生产的原料无法保证,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❺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很发达,为何非洲许多国家却还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

因为非洲虽然在努力的往工业化这条路上发展,却没有很大的成效,很多方法不恰当甚至不适合,不能很好的融入国际,也不能很好的发展当地经济,处于一个两难的地步,不过在非洲的大力改革下,工业化对于非洲来说应该不是很困难。

还有就是,现在国际上的氛围并不适合非洲国家的发展。这是因为很多国家对于不同的产品收的进口税是不同的,而不同国家对于相同的产品收的税也是不同的,这对于非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很多工业上发展的产品就不如农产品的进口,因为负担不起税,这样工业的发现更加举步艰难。

❻ 据说印度不能完成工业化,是因为英国给它们埋下了两个雷,究竟是何

确实是这样的。由于以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英国还把印度社会发展的很好。所以后来印度强大了把英国的殖民者打跑后他们不甘心,就暗中使坏的来破坏印度的发展。虽然近些年来印度发展的势头不错,但是印度想完成工业化确实难度太大了。这里的难度不仅有印度国内的矛盾,还有一些外界的问题。英国埋的这两颗雷可谓是影响太大了。

当然了,印度不能完成工业化不仅与英国埋下的两颗雷有关系,印度本身也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印度的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种族问题、种姓问题等,还有就是印度的义务教育也是非常落后的,印度社会上还有着大批的文盲、半文盲人员。所以,印度要想快速的实现工业化不仅要处理掉英国留下的那两颗雷,还要把自身的矛盾给解决了才行。

❼ 新经济政策为什么不能适应工业化

你的问题没有具象化,所谓的新经济政策是什么
试着答一下吧,我们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从前也不太适应工业化,本质上工业化就是标准化下的机器生产。经济政策不适应工业化的主要部分是不能适应工业化的标准化,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自主产生的标准才是适应市场的标准,经济政策需要做的是管理市场底限,比如安全性环保,但是我们很多的标准是干扰市场运行。
所以,不能适应工业化的原因是超越了管理底限。

❽ 印度为什么无法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远胜印度一大截, 中国走的道路是传统的工业化之路,工业体系健全,然后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金融之类的,欧美日发达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包括亚洲四小龙,必须先过制造业这一关,有了基础后再顺势发展第三产业。
印度正是相反的,先发展服务业,如软件产业,不可否认,发展的不错,现在印度也认识到了没有工业化基础是不行的,那种服务业比起实实在在的工业化毕竟是‘虚’的,真正的发展经济没有发达的工业是不行的。
总的来说印度发展势头也蛮快的,工业化之路还很漫长,中印两个人口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❾ 为什么我们不能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已经实现。进行现代化建设,使满目疮痍、百业凋零的中国振兴起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开始作为突出的历史任务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振兴中华的首要目标,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即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当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种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一直没有走通。太平天国的领袖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就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主张,但太平天国革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则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也是昙花一现,仅一百天的时间,戊戌变法就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挂出了民国的招牌,却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事实。中国没有经过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充分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本来就很脆弱,更没有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走资本主义的回头路,不仅不可能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附,而且有可能丧失已经实现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而当时的新中国遭到西方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孤立,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实行禁运、封锁,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没收官僚资本,就消灭了80%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物质条件。1952年,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国民经济的6.9%,大约是新中国国营经济的1/3。新中国的成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掌握了国家领导权,不仅为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准备了阶级力量,而且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政治前提,工人阶级可以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作为杠杆,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已经是一种客观趋势。
解放后,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由于获得解放而空前焕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巩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政权。在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于1952年底1953年初,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再一次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占世界人口近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实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振兴中华”的伟大夙愿创造了政治前提,开辟了中国走向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光辉道路。
从此,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短短的20多年里,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实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坚持全面改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历时70年,跨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并将继续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

❿ 工业化是什么意思

工业化是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着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10)哪些不能工业化扩展阅读:

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思想,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现代工业的基础,但几经战争破坏。

到1949年几乎没有留给新中国多少经济遗产,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甚至落后于同期的印度。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历史时期,分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阅读全文

与哪些不能工业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的轮胎为什么易爆 浏览:996
工业门安装怎么选 浏览:297
奔驰招聘为什么要确认邮箱 浏览:973
金沙汽车站附近小区有哪些 浏览:315
奔驰油是多少升 浏览:735
汽车防尘网怎么解决 浏览:890
宝马3改音响多少钱 浏览:11
宝马10万左右买什么车 浏览:897
汽车天窗模糊怎么处理 浏览:816
汽车如何进行定速巡航 浏览:947
奔驰车保养机油多少升 浏览:303
宝马看多少油 浏览:116
奔驰发动机电脑进油怎么修 浏览:946
18款奥迪a8多少钱 浏览:849
奔驰水在哪里加 浏览:718
买什么工业机械能赚钱 浏览:952
宝马x1油滤网在哪里 浏览:482
荣威汽车屏幕太亮如何调节亮度 浏览:592
佛山的工业区分布的位置如何 浏览:376
奔驰大g音响怎么调节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