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的重点大学有哪些学校
全国重点大学,亦称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一个历史上的称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被国家重点支援的大学。1978年,国务院确定88所全国重点大学(恢复文革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从1978年到1981年陆续追加11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至1981年共99所重点大学。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校体制改革后,”全国重点大学“这一名称不再被政府官方所使用。
188所全国重点高校
一、综合大学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
二、理工院校
双重领导,教育部为主(12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化工学院(1978年与华南工学院合并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1980年复名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双重领导,中国科学院为主(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双重领导,国防科委为主(1所):长沙工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第三机械工业部为主(3所):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双重领导,第四机械工业部为主(2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第五机械工业部为主(2所):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
双重领导,第六机械工业部为主(2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
双重领导,第八机械工业总局为主(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双重领导,国家建委为主(1所):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更名重庆建筑大学,与重庆大学等校合并组建新的重庆大学)。
双重领导,冶金工业部为主(3所):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后更名中南工业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双重领导,水电部为主(3所):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后更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与武汉大学等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河北电力学院(后更名华北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
双重领导,石油化学工业部为主(2所):华东石油学院(后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
大庆油田党委领导(1所):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
双重领导,煤炭工业部为主(2所):四川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阜新煤矿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双重领导,第一机械工业部为主(5所):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湖南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后更名江苏理工大学,与镇江医学院等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
双重领导,交通部为主(1所):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
双重领导,铁道部为主(2所):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双重领导,纺织工业部为主(1所):上海纺织工学院(1980年复名华东纺织工学,后更名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
双重领导,轻工业部为主(1所):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为主(1所):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更名武汉工业大学,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双重领导,国家地质总局为主(2所):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春地质学院(后更名长春科技大学,与吉林大学等校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
双重领导,邮电部为主(1所):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
双重领导,农林部为主(1所):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1979年迁回北京复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后更名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
双重领导,中央气象局为主(1所):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双重领导,国家测绘总局为主(1所):武汉测绘学院(后更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等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双重领导,国家海洋局为主(1所):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
三、农林院校
华北农业大学(1979年迁回北京复名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
云南林业学院(1979年迁回北京复名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现江西农业大学)、大寨农学院(1979年与山西农学院合并,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
四、医药院校
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后更名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五、师范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复名华东师范大学)。
六、外语院校
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
双重领导,教育部为主(1所):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
七、财经院校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八、政法院校
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
九、体育院校
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
十、艺术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
十一、民族院校
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
2双一流建设高校
现代意义上的重点大学包括入选“双一流”等国家项目建设的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共137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2. 太原工业学院
太原工业学院是理工类本科公办大学。
太原工业学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教八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支持高校、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西省“1331工程”。
学校创建于1954年,先后使用校名为华北第五工业学校、太原第二工业学校、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太原化学工业学院、太原机械学院中专二部、太原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学院专科部、太原机械学院专科学校、华北工学院专科学校、华北工学院分院、华北工学院分校和中北大学分校;曾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等部委管理。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35.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7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3亿元;设有13个系和2个教学部,本科专业40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6066人,教职工823人。
3. 兵工小黄埔是哪个学校
太原工业学院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31号,是山西省管理的以工为主,以工程应用为特色,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教八大学科门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已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
学校创建于1954年,前身为华北第五工业学校,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建立的一所国家重点中专学校,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后采用太原第二工业学校、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等名。
1958年,学校由第二机械工业部转至第一机械工业部,升格为太原化学工业学院,后恢复为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文革期间定名为太原工业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等。
改革开放后,学校更名为太原机械学院专科部;至1992年,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支持下,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专科学校。次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专科学校,由兵器工业部管辖。1998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分院,由山西省同国防科工委共同建设。
2005年,华北工学院更名为中北大学后,学校随之更名为中北大学分校。2007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太原工业学院。2018年被山西省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65年来,学校传承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兵工精神,为国防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9万多名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兵器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有兵器系统“小黄埔”之美誉。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化学与化工系、计算机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理学系、经济与管理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法学系、体育系13个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部2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40个,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6326人。
4. 山西知名大学
山西最好大学排名前3名的是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1、2020山西最好大学排名【软科最新版】
省内排名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总分
1 112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198.5
2 116 山西大学 山西 196.6
3 180 中北大学 山西 155
4 217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5 256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130.4
6 279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7 291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119.6
8 329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111.2
9 419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89.7
10 426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89.2
11 516 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 73.2
12 518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
13 521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72.6
14 528 晋中学院 山西 71.6
15 532 运城学院 山西 71.1
16 550 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 65.8
17 557 长治学院 山西 64.9
18 559 吕梁学院 山西 64
19 561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 63.6
20 565 太原学院 山西 60
21 600+ 长治医学院 山西
22 600+ 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
2、2019山西最好大学排名【软科版】
分省排名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总分
1 108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35
2 137 山西大学 山西 33.1
3 224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28.3
4 229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28.1
5 240 中北大学 山西 27.8
6 319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25.3
7 319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25.3
8 343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24.8
9 343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24.8
10 384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23.5
11 384 运城学院 山西 23.5
12 443 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 22.1
太原理工大学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UT),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是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入选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有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山西大学简介: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中西部十四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教授评审”资格。
中北大学简介:
中北大学(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北”(NUC),位于太原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B8协同创新联盟、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二级保密单位、山西省“1331工程”、山西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誉为中国的“军工泰斗”和“人民兵工第一校”。
中北大学前身是1941年5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等时期,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1961年北京工业学院4个常规兵器专业迁入学校。1962年沈阳工学院两个常规兵器专业也相继迁入。1963年学校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1971年归属到第五机械工业部。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成为国防科工委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4年6月更名为中北大学。
5. 太原工业学院是几本的
太原工业学院是二本,太原工业学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教八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有13个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部2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47个。201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1个本科专业。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4个本科专业。2021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3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兴办较早的军工院校之一,是原“兵工七校”(兵工小七子)之一,先后使用校名为华北第五工业学校、太原第二工业学校、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太原化学工业学院、太原机械学院中专二部、太原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学院专科部、太原机械学院专科学校、华北工学院专科学校、华北工学院分院、华北工学院分校和中北大学分校。
曾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部委管理。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太原工业学院
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高等院校
兵器工业系统:先后历经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兵器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合并)、机械电子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基础上重新成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的常规武器生产企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第二大的常规武器生产企业集团、中国最大摩托车生产企业集团)。原所属7大高校,除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转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直属,其余转为所在省、直辖市管理。
原兵器工业系统所属7所高校名单:
华北地区: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太原机械学院(今中北大学)
东北地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今长春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学院(今沈阳理工大学)
华东地区:华东工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
西北地区:西安工业学院(今西安工业大学)
西南地区:重庆工学院(今重庆理工大学)
7. 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院校有哪些
原机械工业部所属有15所院校,后并入兵器工业部8所院校,共23所.
重点院校
机械工业部所属:吉林工大(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大,江苏理工(江苏大学),东北重机(燕山大学);
兵器工业部所属:北京理工、南京理工。
普通院校:
机械工业部所属: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隹木斯工学院(隹木斯大学),沈阳机电(沈阳工大),太原重机(太原科技大学),陕西机械(西安理工).甘肃工大(兰州理工), 四川农业机械学院(西华大学),洛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安徽工学院(后并入合肥工大),湖北工学院(武汉理工),上海机械学院(上海理工)。
兵器工业部所属:长春光机(长春理工大学),沈阳机械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太原机械学院(中北大学),重庆工业管理学院(重庆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
8. 五机部有哪些厂组成下属都有哪几个大学
“五机部”成立于1963年,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伍机械工业部,又简称5机部/伍机部。
国务院决议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按航空工业、常规兵器、造船工业划分为:第三机械工业部 ( 航空工业部 )、 第伍机械工业部 ( 兵器工业部 )和 第六机械工业部 ( 船舶工业部 )。
1986年12月兵器部撤销,伍机部与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1988年8月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1998 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又改制分类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两大军工集团。
原国家兵器部下属七所本科高校,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原沈阳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原西安工业学院),重庆理工大学(原重庆工学院)
原来五机部——现在的兵器工业总公司下属企业:
重庆长安、内蒙一机、北方重工(内蒙二机)
全国还有很多兵器部改制之后的公司,数不胜数。
在西安,兵器部的企业就有:
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
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北方华山机电有限公司
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特种装备科研试验基地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9. 全国有多少大学
2021年10月25日,教育部最新发布,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本科1270所、专科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本名单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高等学校。
各个学校
双重领导,中国科学院为主(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双重领导,国防科委为主(1所):长沙工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第三机械工业部为主(3所):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双重领导,第四机械工业部为主(2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第五机械工业部为主(2所):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
双重领导,第六机械工业部为主(2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