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哈尔滨工业大学拆出多少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拆出多少学校

发布时间:2022-07-06 01:43:16

⑴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独立出的院校有哪些

没听说过这么一回事
一般都是合作关系和授权关系
哈工大的学院为什么要独立啊
都独立了学校规模不就是越来越少了

⑵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独立出来的大学有哪些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现在的燕山大学)

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根据当时“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决定将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往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旁,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同时抽调电机系电机、电气、电测仪表等专业的部分师生在湖北宜昌设立分校,目的是服务未来三峡工程的建设。学校还抽调土木系师生组建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后来宜昌分校和哈建大先后复归哈工大)。后来由于国家部委调整,哈尔滨工业大学划归航天工业部管辖,而其下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则留在了机械工业部。1960年10月,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正式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以下简称东重),开始走上了独立办学的道路。

2 北京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

1961年,根据高等教育部通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六系电机系的发电厂电力网及其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三个专业整体并入北京电力学院。哈工大当年没有搬迁电机与电器。其他相关的电力专业被一锅端到了北京电力学院,连人(研究生)带书带设备,用解放牌大卡车运到北京电力学院运了好一个多星期才运完。没有搬迁电机与电器留在了哈工大,现在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为军用电器,该学科有工程院院士2人,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哈工大的电力学科实力现在也很强劲。

3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后来,因为电厂化学实验被怀疑污染了清河的水质,高压实验被怀疑影响了北京的无线电信号,这两个专业又被搬迁到武汉水利学院,有了这两个涉电专业,武汉水利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后又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高压的谢广润从北京电力学院去了武汉水利学院,但和杨以涵保持了几十年的友谊). 杨以涵在哈工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发电专业,后来因为“六四”没有评上院士,他也是现在华北电力大学资格很老的教授,和杨奇逊院士并称华电的“二杨”。杨奇逊院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是中国微机继保的创始人,南瑞集团沈国荣院士(华北电力学院毕业)是他的学生。

接着说与哈工大有关系的专业动力经济,该学科1954年创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1年迁入北京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前身),1983年合并成立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恢复了动经专业,1993年组建了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管理学科之一。1977年挂靠电力系统自动化硕士点招收动力经济专业研究生。学科建立之初就面向电力经济,主要研究电力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与电力规划等。1987年获硕士授权,1998年获博士授权,2001年获准建立项目博士后工作站。该专业的李正、盛绪美等教授是电力行业技术经济领域中公认的权威专家,他们主持制定的电力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条例、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电力弹性系数及电力规划的有关规程等,被我国电力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由来,该学校原来也是由华北电力学院人组建的,1983年8月13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在水利电力部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10月18日,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正式宣布成立。该院是在水利电力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水电部电科院动能经济研究所,并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人员合并组建。建院初期,筹建处设在西单文华胡同21号,教学和学生住所暂借北京电力建设公司(原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校舍)部分房舍使用。1985年8月搬迁到东郊定福庄新校舍办学,其实这里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华北电力学院的部分教师很想从保定回搬北京,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果,于是水电部决定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师资组建了这个学校。

1989年12月20日根据能源部《关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和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实施一体化方案的批复》的指示精神,于1990年9月正式试行经管学院与北京研究生部、管理干部学院“一体化办学”,初步形成“两院联合办学”的北京校区格局。1992年10月22日,在北京德胜门外朱辛庄新校区举行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和朱辛庄校区第一期工程竣工典礼。经管学院搬出定福庄后,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动能经济研究所三个组成单位分别脱离学院的体系。当时为什么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一是因为动力经济是一个学科名词,与华北电力学院有很深的渊源,二是因为参考了莫斯科动力经济学院的名称叫法,于是就叫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其实往根子追,还是哈工大,但无论怎么说,人是华电的人,专业也都是华电的专业。当时保定的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看起来是两个学校,其实都是华电。

4哈尔滨建筑大学

哈尔滨建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地处祖国北疆哈尔滨,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始建于1920年,基于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设备基础,1959年独立建校,扩建成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 2000年国家院系调整,哈尔滨建筑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学校名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1985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开始办学,开始设有两个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和信息控制专业。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从哈尔滨搬迁至威海。

6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02年2月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深圳市设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7 原大连大学、东北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化工系调整为大连工学院化工系

8 东北工学院
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矿冶各专业的综合性重点高等院校。1948年以原沈阳东北大学工学院为基础,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改名为东北工学院。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矿山系、山东大学的采矿系、大连工学院的电力系并入。

9哈工大核动力被调整到中科院,航空系去了西北工大。

⑶ 同在哈尔滨,为什么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差距很大

1、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不一样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HI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简称“哈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2、建校时间不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所学校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两所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样本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中国首批6所高校行列。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的大学。2000年,新成立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

哈尔滨工程大学建于于1953,当时是成立的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3、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术资源不一样

哈尔滨工业大学:

(1)截至2010年底,图书馆已拥有传统藏书32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国内外文献数据库63种,推荐免费电子资源31种。

(2)图书馆自建了2003年以来的哈工大学位论文全文特色库,并开始筹建国防工程文献特色库。馆藏文献信息已形成与学校院系设置相适应的多学科、多语种、多载体、综合性资源体系。

(3)图书馆主要由工程、理工、管理三部分组成。这三个区主要是土木工程、市政和环境工程、交通工程和基础学科。建筑分馆的图书馆主要以建筑和城市规划为基础,所有图书馆都有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藏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

(1)截至2017年底,学校图书馆图书总量498.72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39.12万册,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667种。

(2)订购SCI、EI、Elsevier、Springer、Wiley、IEL、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82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6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59.60万册,中外文电子版学位论文800万余篇。

⑷ 哈工大分为几个校区,详尽介绍一下

哈工大一共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各校区发展概况如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校区: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1985 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2014 年,国家海洋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标志着哈工大威海校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目前主要是研究生教育,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筹备举办本科教育。深圳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新的合作办学协议,在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筹备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4)哈尔滨工业大学拆出多少学校扩展阅读

哈尔滨工业大学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

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985工程"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本部校园面积5212.35亩,建筑面积202.69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045人,在校学生人数46138人。

⑸ 哪些985名校历史上曾经历了重大拆分

1、浙江大学

如今的浙江大学,在国内已经坐稳了TOP 5的位置。不过,有不少人质疑这是靠1998年合并了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而来。客观来说,浙大当下的表现,1998年的高校合并功不可没。但殊不知,杭大、浙农、浙医与浙大是同根同源,合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回归”。

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当时的浙大除了拆分出杭大、浙农、浙医外,还给复旦大学(理学院、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做过贡献,仅保留有电机、机械、土木等工科大类专业,这也是浙大此前被称作“南方小清华”的原因之一。

对于浙大、武大、南大和中大四所名校的过往,你怎么看呢?当然,不论它们经历了什么,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当下依然具有国内一流水平,是99%高考生无法企及的目标。

⑹ 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哪些下属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下属学院有:

航天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数学学院

物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建筑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法学院

化工与化学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⑺ 工科第一强校哈工大逐渐没落了吗

哈工大的全称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是我国一所比较好的双一流理工科大学,建校时间为1920年,虽然不算是国内最老牌的名校,但哈工大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哈工大,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又被评为985高校。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又新增了很多所实力雄厚的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端知识分子是我们国家比较重视的一点,所以各个高校都努力做好建设,争取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高效越多竞争力就越大,所以哈工大这所老牌名校排名稍微有所下降也实属正常,但绝对不代表这所大学的没落。

⑻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北碚与灰色漂泊《漫游中国大学——哈工大卷》(连载十一)
发布时间:2008-11-19 15:24:30
如今的哈工大是“一校三区”,正向深空、深海、深蓝发展。其实要加上历史的话,还有个遥远、短暂但真实的校区,那就是重庆北碚校区。从松花江畔到嘉陵江畔,从冰城到雾都,“八千里路云和月”,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一次浪漫的旅程,但若是一所大学迁徙,则好比一台巨大的机器拆卸后装箱搬运,然后再重新组装。而且更痛心的是,哈工大迁移到重庆的只是部分“零件”,留下的则是一片废墟。
“文革”十年,大学成为“革命”的试验田,课堂变成会场,操场变成战场,巍峨的主楼也曾被当作“战斗壁垒”,热血青年曾在这里盲目争斗。在另一场劫难中,主楼又成为哈工大人关于故园与团聚的寄托与象征,仿佛是雨夜归航时远岸的灯塔。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为适应国防战备需要,中央开始对国防院校、科研机构和工厂进行内地迁移,进山进洞,此所谓“三线”建设。哈工大作为国防院校,地处北疆,与俄苏渊源深远,在中苏冲突中,是个特殊的敏感点。1969年12月30日,国防科委发函,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习惯上称“哈军工”,1966年4月改称哈尔滨工程学院,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迁址事宜发出指示,要求将哈工大一分为三,五系(火箭系)随哈尔滨工程学院迁往长沙组成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其他涉及国防的尖端专业以及配套的专业和实习工厂等内迁重庆,民用专业部分留在哈尔滨。
1970年春夏,可能是哈工大历史上最忙乱、最荒诞的日子。各实验室都安装了电锯以制作包装木箱,南迁人员忙着打包设备、家具与衣物。随后就是长达几个月的大规模搬迁,轰隆隆的战备物资专列一列接一列穿越秦岭蜀道,高温湿热的重庆扑面而来。1971年初,新的上级主管部门二机部下发文件,将南迁的哈工大与哈军工二系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新校址在1970年初就已选定,在北碚西南师范学院院内。
西南师范学院校址曾是解放初川东行署所在地,里面还有一家四川外语学院。为了支持哈工大战备搬迁,两所大学无条件让出教学办公用房和宿舍,其中西南师范学院迁到梁平办学,占用的是中学校舍,据说该中学又只好去占小学校舍。这一连环的鹊巢鸠占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原哈工大老家的校址也难以保全。哈工大已经划归黑龙江省地方,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而且校外单位的建筑和民居逐渐侵入,为多年后哈工大清理整顿校园环境留了很多麻烦。
西南师范学院校园建筑典雅,风景秀美,但哈工大人并未因此留下多少美丽的记忆。此时,红色风暴与武斗的硝烟令人窒息,而且哈工大的南迁有一个致命错位,即带来了主要设备,却留下了主力教师。学校根本无法招生,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贵重的设备躺在木箱中锈蚀,教室里空空荡荡。
南北两地境遇相通,心同此心,本部的广大教师们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空白和荒废。在极其不宜的气候中,他们中的多数人如马祖光、黄文虎、秦裕琨等仍然默守信念,并坚持学习,或者下到工厂,结合生产实践进行科研,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广大干部教师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意见,要求南迁部分早日回归哈工大。
终于在1973年8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文件,指示“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原军工二系仍调回长沙工学院”。漂泊的、离散的、疲乏的哈工大于是又开始了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北返”和“团聚”。又是轰隆隆的专列,漫长的蜀道秦岭,山海关与黑土地,当火车进入哈尔滨市区,看到哈工大主楼高耸的尖顶,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南迁是哈工大校史上不堪回首的一幕。骞翮远翥的时刻,却遭双重的劫难。从1966年到1972年,无论是重庆工业大学还是留守的哈工大,都没有招生。与此同时,学校资产损失惨重,人员和优势专业流失,曾经举国瞩目的哈工大元气大伤。回忆那段历史,至今老一代哈工大人仍不胜惋惜。
然而时光不容重放,历史已成命运。所幸烈火之中,凤凰涅盘;废墟之上,精神不灭。南迁北返之后,按照省革命委员会指示,黑龙江工学院和哈尔滨电工学院“各回各家”。哈工大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们清理校舍,安置设备,筹集资金,调集人才,重建专业。大部分专业开始恢复招生(工农兵学员),哈工大终于起死回生。学校主管单位转为八机总局和七机部,哈工大重新走向了为国防和航天事业服务的教学与科研之路。
1996年11月,曾任哈工大校长的高铁同志赋诗,其中“五湖四海寻壮士,北疆学府再重铸”的诗句,是峥嵘岁月和英雄豪情的生动写照。哈工大终于越过了一个“灰铁时代”。(陈喜辉 )
编辑:助理 来源:哈工大报

⑼ 为何哈工大逐渐没落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HIT)

50年代,被国家确定为学习苏联的教育基地院校(一文一武,另一所是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干部的基地),为国内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以“工程师摇篮”而饮誉全国。

想当年,不是哈工大与清华北大齐名,而是清华北大和哈工大齐名!

哈工大是最具盛名的工科学霸,清华、北大、人大都是小弟~

一切用数据说话:近几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哈工大排名在30名左右,高校生源质量排名第29。

当年力压清华、最具盛名的工科强校,如今连北航都远远不如,真的是:虎落平阳,回天无力。

为什么当年的全国老大,如今只是“东北第一名校”?值得深思??

下面详细介绍哈工大本科生毕业情况,研究生就业情况暂不分析~

本科生情况

——毕业4111人,就业率96.16%。

——男女比例2.3?1,工科学校,阴阳失衡~

这儿所说的“就业率”,指毕业去向落实率(即:国内升学、出国深造、就业、待业)

本科生毕业去向

——待业158人。去除拟升学、拟出国,真正待业20人,待业率0.5%。

——出国+升学:62.3%。低于清北复交科人浙南,高于北航60.6%、武大57.1%。

直接就业情况

——签约国防系统33%。除国防外,热门行业依次为:IT、制造业、建筑、科研、教育。

——工作地点:东北24%、华北24%、华东20%、华南21%。

国内升学:共1952人。

——其中,1449人升学本校,占74%。

——503人:其他C9、985,科研院所。

出国(境)深造:共609人。

——去世界100强高校:占出国人数的56%。

——去美国最多,占比31%,其次澳、英、香港、德。

总结:

哈工大地处北疆。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没落,越来越多的人才离开东三省,哈工大在大学朋友圈里越发寂寂无声。

如今,即使想献身国防事业,学生也更情愿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越来越少会提及哈工大。

哈工大三大困境: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生源质量

大学发展,最终靠的是人。第一项都重要,但后两项最关键!

【举例】清华、北大,互称“隔壁”。每逢招生季,隔壁都要互黑(上网一搜就知道了)~说白了,就是抢夺优秀生源。

以前,我总是弄不明白,清华北大这么牛的校,就为了抢个状元,至于吗?!

现在,研究了这么多数据,终于理解了:表面看:名校盛产牛娃。本质却是:牛娃造就了牛校!

至少也是二者相辅相成,良性循环。而哈工大却是相反??

⑽ 哈军工是现在的哪所学校,和哈工大有什么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哈军工分成了现在的国防科大、西北工大和哈工程,与哈工大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一座城市罢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又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首任院长兼政委。
1966年哈军工被迫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院系做了调整,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1969年根据林彪关于战备的“一号命令”,学院被要求内迁,1970年正式分迁。其中主体,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重回军队序列;把空军工程系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迁往重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业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海军工程系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拟迁武汉,后留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哈尔滨工程大学;风洞实验室改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的一个研究所,现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阅读全文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拆出多少学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g后门在哪里 浏览:826
工业水回用公司有哪些 浏览:125
宝马车门刮了怎么处理 浏览:471
宝马三系腿托怎么收 浏览:37
汽车水厂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581
南宁工业电子秤质量如何 浏览:120
汽车抛光打蜡多久后可以淋雨啊 浏览:661
汽车刮蹭怎么走保险会影响明年保险 浏览:347
抽风机工业有哪些 浏览:287
中山哪里有卖奥迪q5l 浏览:925
奥迪a6最新款多少钱 浏览:768
遵义市播州工业园区有哪些 浏览:760
伊川水寨卖汽车配件的在哪里 浏览:183
宝马5系开1400公里多少油钱 浏览:555
汽车音质怎么调节 浏览:342
奔驰锁车声音怎么设置15款 浏览:840
进口宝马质保期多久 浏览:651
汽车百叶窗是什么 浏览:233
奔驰205手刹控制模块在哪里装的 浏览:824
保时捷卡宴跟奔驰gle轿跑哪个好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