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5版课本PDF下载
我个人有《汽车理论》第五版余志生的PDF的课件,你把你的网络网盘号码给我,我给你传~!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习题;
‘贰’ 有没有手机软件可以学习汽车理论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直接来这里下载吧,完全免费的 http://ebook.91.com/Books/BookDetail.aspx?bookid=3190
‘叁’ 谁能介绍几本自学机械制造及工艺方面的参考书谢谢|!
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改教材
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
主 编 任长春
副主编 单以才 谢 波 陆桂来
主 审 李一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内 容 简 介
本书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把机械零件制造过程分解成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的选择、特种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的选择、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先进制造技术介绍等九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进行知识讲解。每个项目前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后有一定数量的复习思考题可供学生练习。本书实用性强,配有大量来自生产实际的实例,书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图纸等资料均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
★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任长春主编.—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
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改教材
ISBN 978–7–5606–2740–3
Ⅰ. ① 金… Ⅱ. ① 任… Ⅲ. ① 金属材料—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② 机械制造工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Ⅳ. ① TG14 ② 1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06053号
策 划 陈 婷
责任编辑 雷鸿俊 陈 婷
出版发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电 话 (029)88242885 88201467 邮 编: 710071
网址 www.xph.com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刷单位 陕西文化彩印厂
版 次 2012年3月第1版 2012年3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 印 张 23.375
字 数 551千字
印 数 1~3000册
定 价 35.00元
ISBN 978–7–5606–2740–3/TG•0033
XDUP 3032001 – 1
* * * 如有印装问题可调换 * * *
前 言
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体现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促进示范性(骨干)建设院校的专业核心建设,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宗旨,在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书的编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实用性和适度性,教材内容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体现了以工作或学习任务为中心的编写思路。本书把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项目内容又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技术实践知识为焦点,以拓展知识为延伸,形成了本书的实用性、系统性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性的统一。
本书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机械零件制造所需要的材料学、热处理、毛坯成型(热加工)、普通切削加工、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装配等知识,并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增加了特种加工的相关内容,且对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了介绍。
本书的特点是:
(1)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为顺序,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
(2) 本书不仅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典型零件的实例,体现了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本书着重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注重知识的典型性的基础上,扩展了相关的知识范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对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了目前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书的教学参考课时为90~120课时,书中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选学。
协助本书编写的企业有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南京线路器材厂等,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从这些企业获得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最新的工艺、设备资料,并从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及基本技能出发,调整、增删了教材的相关内容。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长春任本书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以才、南京线路器材厂谢波和陆桂来任副主编,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一民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丁友生、张颖利和马云鹏,宝钢集团梅山冶金公司裴新华,以及南京线路器材厂房小明。全书由任长春统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南京工程学院章婷、南京电力金具设计研究院陈作新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本书摘录了最新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参数,因此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同类书籍并引用了部分资料,在此向有关作者和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目 录
绪论
0.1 机械零件概述
0.2 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0.3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项目一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任务1 金属材料的性能 5
1.1 力学性能 5
1.1.1 刚度及强度 6
1.1.2 塑性 8
1.1.3 硬度 9
1.1.4 冲击韧度 13
1.1.5 疲劳强度 14
1.1.6 磨损 15
1.2 物理与化学性能 15
1.3 工艺性能 16
任务2 金属材料的结构 17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7
2.1.1 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17
2.1.2 典型金属晶格 18
2.1.3 金属实际的晶体结构及缺陷 19
2.2 金属的结晶 20
2.2.1 金属结晶的概念 20
2.2.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1
2.2.3 金属结晶与晶粒大小 22
2.3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2.3.1 合金的基本概念 22
2.3.2 合金的组织结构 23
2.4 合金的结晶及相图 24
2.4.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24
2.4.2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 25
2.5 铁碳合金相图 28
2.5.1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 28
2.5.2 铁碳合金相图 29
2.6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34
2.6.1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
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34
2.6.2 铁碳相图的应用 35
任务3 钢的热处理 36
3.1 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36
3.1.1 钢的热处理定义 36
3.1.2 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37
3.1.3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7
3.1.4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40
3.2 钢的普通热处理 45
3.2.1 钢的退火 45
3.2.2 钢的正火 47
3.2.3 钢的淬火 48
3.2.4 钢的回火 51
3.2.5 钢的调质处理 52
3.3 钢的表面热处理 53
3.3.1 钢的表面淬火 53
3.3.2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 54
3.4 热处理新技术 56
3.4.1 真空热处理 56
3.4.2 可控气氛热处理 57
3.4.3 形变热处理 57
3.4.4 化学气相沉积 57
3.4.5 激光热处理 58
3.4.6 电子束表面淬火 58
任务4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强化 58
4.1 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4.1.1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8
4.1.2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59
4.1.3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
影响 59
4.1.4 合金的塑性变形 59
4.2 加工硬化 60
4.3 回复与再结晶 60
4.3.1 回复 61
4.3.2 再结晶 61
4.3.3 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62
复习思考题
项目二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
任务1 工业用钢 63
1.1 钢内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3
1.1.1 钢内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
影响 63
1.1.2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64
1.2 钢的分类和编号 65
1.2.1 钢的分类 65
1.2.2 钢的编号 65
1.3 结构钢 67
1.3.1 一般工程结构钢 67
1.3.2 优质结构钢 69
1.4工具钢 76
1.4.1刃具钢 77
1.4.2 模具钢 80
1.4.3 量具钢 88
1.5 特殊性能钢 88
1.5.1 不锈钢 89
1.5.2 耐热钢 90
1.5.3 耐磨钢 90
任务2 铸铁 91
2.1 铸铁的石墨化 91
2.1.1 石墨化过程 91
2.1.2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92
2.1.3 铸铁的性能特点 92
2.2 常用铸铁 92
2.2.1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93
2.2.2 灰铸铁 94
2.2.3 可锻铸铁 95
2.2.4 球墨铸铁 96
2.2.5 蠕墨铸铁 97
2.2.6 特殊性能铸铁 98
任务3 有色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 99
3.1 铝及铝合金 99
3.1.1 工业纯铝 99
3.1.2 铝合金 100
3.2 铜及铜合金 101
3.2.1 纯铜 101
3.2.2 铜合金 102
3.3钛及钛合金 103
3.3.1 纯钛 104
3.3.2钛合金 104
3.4 镁及镁合金 105
3.4.1 纯镁 105
3.4.2 镁合金 105
3.5 滑动轴承合金 106
3.5.1 滑动轴承合金的特点 106
3.5.2 滑动轴承合金的分类 106
3.6 粉末冶金材料 108
3.6.1 粉末冶金及其特点 108
3.6.2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 109
任务4 非金属材料 111
4.1 高分子材料 111
4.1.1 工程塑料 111
4.1.2 橡胶 112
4.2 陶瓷材料 113
4.2.1 陶瓷的性能 113
4.2.2 常用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113
4.3 复合材料 114
4.3.1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分类 114
4.3.2 常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
应用 114
任务5 机械零件的失效与材料选用的
一般原则 115
5.1 机械零件的失效 115
5.1.1 失效的基本概念 116
5.1.2 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 116
5.1.3 零件失效的原因 116
5.2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117
5.2.1 使用性能 117
5.2.2 工艺性能 118
5.2.3 经济性 119
复习思考题
项目三 毛坯成型方式的选择
任务1 毛坯成型方式概述 120
1.1 机械零件常用毛坯的种类 120
1.2 毛坯成型方式选择的依据 122
1.3 毛坯形状及尺寸设计 123
1.4 毛坯的质量检验 123
任务2 毛坯成型方式—铸造 125
2.1 概述 125
2.2 砂型铸造 126
2.2.1 砂型铸造的特点 126
2.2.2 砂型铸造生产过程 126
2.3 特种铸造 130
2.3.1 金属型铸造 131
2.3.2 压力铸造 132
2.3.3 熔模铸造 134
2.3.4 离心铸造 135
2.3.5 低压铸造 135
2.4 铸件的常见缺陷 136
任务3 毛坯成型方式—锻压 137
3.1 概述 137
3.2 锻造 139
3.2.1 自由锻 140
3.2.2 模锻 141
3.3 冲压 142
3.3.1 冲压的基本工序 143
3.3.2 冲模 144
3.4 其他锻压成型方法 145
3.4.1 轧锻 145
3.4.2 挤压 146
3.4.3 拉拔 147
3.5 锻压件的常见缺陷 147
3.5.1 锻造件的常见缺陷 147
3.5.2 冲压件的常见缺陷 148
任务4 毛坯成型方式—焊接 148
4.1 概述 148
4.2 常用焊接方法 149
4.2.1 手工电弧焊 149
4.2.2 CO2保护焊 151
4.2.3 氩气保护焊 152
4.2.4 埋弧焊 153
4.2.5 电渣焊 154
4.2.6 压力电阻焊 155
4.2.7 钎焊 156
4.2.8 气焊 157
4.2.9 激光焊接 157
4.3 焊接的常见缺陷 157
复习思考题
项目四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及
加工设备的选择
任务1 金属切削机床及切削
加工概述 159
1.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159
1.2 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编制方法 160
1.3 切削刀具 162
1.3.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62
1.3.2 常用刀具材料 162
1.4 切削液 164
1.4.1 切削液的作用 164
1.4.2 常用切削液的种类 164
1.4.3 切削液的选用 165
任务2 车床及车削加工 165
2.1 车床 165
2.2 车削加工 167
2.3 车刀 169
2.4 车床附件及零件安装 169
任务3 铣床及铣削加工 173
3.1 铣床 173
3.2 铣削加工 175
3.2.1 铣削的特点 175
3.2.2 铣削方式 176
3.3 铣刀 177
3.4 铣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79
任务4 钻床及钻削加工 180
4.1 钻床 180
4.2 钻削加工 182
4.2.1 钻孔 182
4.2.2 扩孔 183
4.2.3 铰孔 183
4.2.4 攻螺纹 184
4.2.5 锪孔 184
4.3 钻头及铰刀 184
4.3.1 钻头 184
4.3.2 铰刀 186
4.4 钻床附件及零件装夹 187
任务5 磨床及磨削加工 187
5.1 磨床 187
5.2 磨削工艺 191
5.2.1 磨削原理 191
5.2.2 外圆磨削 192
5.2.3 内圆磨削 193
5.2.4 平面磨削 193
5.2.5 无心磨削 194
5.3 精密磨削及光整加工 195
5.3.1 高精度磨削 195
5.3.2 超精加工 195
5.3.3 研磨 196
5.3.4 珩磨 197
5.3.5 抛光 197
任务6 镗床及镗削加工 198
6.1 镗床 198
6.2 镗削加工 199
6.2.1 镗削的特点 199
6.2.2 镗孔 200
6.3 镗刀 201
任务7 刨床、插床、拉床及刨削、
插削、拉削加工 203
7.1 刨床及刨削 203
7.1.1 刨床 203
7.1.2 刨削加工 204
7.2 插床及插削 206
7.2.1 插床 206
7.2.2 插削加工 207
7.3 拉床及拉削 207
7.3.1 拉床 207
7.3.2 拉削加工 208
任务8 齿轮和螺纹加工 209
8.1 齿轮加工 209
8.1.1 齿形加工方法 209
8.1.2 齿轮加工机床及加工特点 211
8.2 螺纹加工 214
8.2.1 螺纹加工方法选择 214
8.2.2螺纹加工方法 215
任务9 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 217
9.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217
9.2 数控机床的分类 218
9.3 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 219
9.4 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20
复习思考题
项目五 特种加工设备及
加工方法的选择
任务1 特种加工概述 222
1.1 特种加工的产生及发展 222
1.2 特种加工的特点 223
1.3 特种加工的分类 223
任务2 电火花加工 224
2.1 电火花加工概述 224
2.1.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224
2.1.3 电火花加工的分类 225
2.2 电火花成型加工 225
2.2.1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工作原理 225
2.2.2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特点 225
2.2.3 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 226
2.2.4 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 227
2.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228
2.3.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
工作原理 228
2.3.2 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特点 229
2.3.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机床 229
2.3.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编程 230
2.4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 230
2.4.1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
工作原理 230
2.4.2 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的
特点及应用 231
任务3 电化学加工 231
3.1 电解加工 232
3.1.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232
3.1.2 电解加工的特点 232
3.1.3 电解加工的应用 233
3.2 电解磨削 233
3.2.1 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 233
3.2.2 电解磨削的特点 234
3.2.3 电解磨削的应用 234
3.3 电铸加工 234
3.3.1 电铸加工的基本原理 234
3.3.2 电铸加工的特点 235
3.3.3 电铸加工的应用 235
3.4 涂镀加工 236
3.4.1 涂镀加工的基本原理 236
3.4.2 涂镀加工的特点 236
3.4.3 涂镀加工的应用 236
任务4 超声波加工 237
4.1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 237
4.2 超声波加工的特点 238
4.3 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238
任务5 高能束加工 238
5.1 激光加工 238
5.1.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238
5.1.2 激光加工的特点 239
5.1.3 激光加工的应用 239
5.2 电子束加工 239
5.2.1 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39
5.2.2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 240
5.2.3 电子束加工的应用 240
5.3 离子束加工 240
5.3.1 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240
5.3.2 离子束加工的特点 241
5.3.3 离子束加工的应用 241
复习思考题
项目六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基础
任务1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243
1.1 基本概念 243
1.1.1 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43
1.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44
1.1.3 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
生产组织形式 246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48
1.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248
1.2.2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248
1.2.3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249
1.2.4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249
1.2.5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格式 249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250
1.3.1 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和
装配图 250
1.3.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50
1.3.3 技术要求分析 255
1.4 定位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256
1.4.1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 256
1.4.2 工件定位的概念 257
1.4.3 工件定位方法 258
1.4.4 定位的基本原理 258
1.4.5 定位基准选择 260
1.5 工艺路线的拟订 263
1.5.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63
1.5.2 加工顺序的确定 267
1.6 加工余量的确定 270
1.6.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70
1.6.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72
1.6.3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73
1.7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3
1.7.1 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时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273
1.7.2 工艺尺寸链 275
1.7.3 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79
1.8 机床、工艺装备等的选择 286
1.8.1 机床的选择 286
1.8.2 工艺装备的选择 286
1.8.3 切削用量与时间定额的确定 287
任务2 机械加工精度 287
2.1 概述 287
2.1.1 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87
2.1.2 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88
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289
任务3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290
3.1 概述 290
3.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和
使用寿命的影响 291
任务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292
4.1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控制 293
4.1.1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点 293
4.1.2 减小强迫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3
4.2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及其控制 294
4.2.1 自激振动的主要特点 294
4.2.2 控制自激振动的措施和途径 294
复习思考题
项目七 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
任务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298
1.1 概述 298
1.1.1 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298
1.1.2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299
1.1.3 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99
1.1.4 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300
1.1.5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300
1.2 轴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01
1.2.1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
车削加工 301
1.2.2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
磨削加工 302
1.2.3 轴类零件的单键槽、花键及
螺纹加工 302
1.3 轴类零件的装夹 303
1.4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
举例 304
任务2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 309
2.1 概述 309
2.1.1 套筒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09
2.1.2 套筒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10
2.1.3 套筒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10
2.1.4 套筒类零件的热处理 310
2.2 套筒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1
2.2.1 套筒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11
2.2.2 深孔加工 311
2.3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 311
2.3.1 套筒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11
2.3.2 保证套筒类零件表面
位置精度的方法 312
2.3.3 防止加工中套筒变形的措施 313
2.4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
举例 314
任务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318
3.1 概述 318
3.1.1 箱体类零件的功用和
结构特点 318
3.1.2 箱体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318
3.1.3 箱体类零件的材料及毛坯 319
3.2 箱体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19
3.2.1 箱体类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 319
3.2.2 箱体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320
3.2.3 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遵循的原则 324
3.3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 325
3.3.1 箱体类零件的装夹方法 325
3.3.2 箱体类零件加工的
定位基准选择 327
3.4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及举例 328
任务4 板类零件加工工艺 330
4.1 概述 330
4.1.1 板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330
4.1.2 板类零件的技术要求 330
4.1.3 板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31
4.1.4 板类零件的热处理 331
4.2 板类零件的一般加工方法 331
4.2.1 板类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331
4.2.2 板类零件的装夹与定位 332
4.3 板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及举例 333
复习思考题
项目八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
规程的编制
任务1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基础 342
1.1 概述 342
1.1.1 装配的概念 342
1.1.2 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342
1.1.3 装配的组织形式 343
1.2 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 344
1.2.1 装配精度的概念
1.2.2 装配尺寸链
1.3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344
任务2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346
2.1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346
2.2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所需的
原始资料 346
2.3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
方法及步骤 347
复习思考题
项目九 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任务1 高速切削技术 350
1.1 高速切削的概念 350
1.2 高速切削的特点 350
1.3 高速切削机床简介 351
1.4 高速切切削的应用 351
任务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351
2.1 快速原型制造的概念 351
2.2 快速原型制造的方法 352
2.3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354
任务3 逆向工程技术 354
3.1 逆向工程技术的概念 354
3.2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355
任务4 成组技术 356
4.1 成组技术的概念 356
4.2 成组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56
任务5 柔性制造技术 357
5.1 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 357
5.2 柔性制造单元 357
5.3 柔性制造系统 358
5.4 柔性自动生产线 359
5.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59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361
‘肆’ 谁有 :《汽车理论》视频课程 或课件,或资料,跨专业考研自学用
汽车理论-吉林大学余志生版48讲
链接:
https://pan..com/s/16bQQR71HUkh7v-vxP8fA
汽车理论-吉林大学余志生版48讲网络网盘
‘伍’ 我想下载一本《汽车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课本,,请高手帮下忙,,下载下!!谢谢
《吉林大学汽车理论 全38讲 主讲-李静 视频教程》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qe-Xz6RX2WIYT_nvY2X4OQ
吉林大学 汽车理论 全38讲 主讲-李静 视频教程|课程目录.txt|吉林大学 汽车理论 全38讲 主讲-李静 视频教程.rar
‘陆’ 怎么在iPad air 上下载汽车理论学习软件 求解,急
进入 Apple store 在搜索栏里面输入你要软件名称即可。
‘柒’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txt格式的可以在那下载 呵呵谢谢
没有,有pdf的
‘捌’ 我今年考了504分,想考西华大学车辆工程,行吗
西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原名为农业机械化专业;1981年更名为汽车拖拉机专业;1995年获得汽车设计制造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淀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一、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1.抓住产业及经济建设发展进行专业方向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四川省以及成都市一直将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发展中的重点。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如下几个与本专业相关的现象:1)贫油富气,2)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大,机动车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3)我省的电子技术有很大的优势。在稳固较传统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向与我省经济发展方向最接近的专业方向拓展,积极稳妥的调整了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用的平台。
2.依托科研机构强化专业实践平台
在努力的进行专业方向调整的同时也在狠挖内部的潜力。四川省高校汽车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汽车产品试验站、四川南方天然气汽车检测站、四川省清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等产学研机构的资源被充分的利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些学术和科研机构的活动,将一些实践教学内容与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相结合,增加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专业实践平台。
3.与实习基地共同打造专业课程体系,积聚办学力量
学生的实习工作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实习的过程中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互动,不断地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体系的调整,努力的打造出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将专业的培养体系进行辐射,让工程技术人员看到了本专业的特点,为办学力量的加强提供了新的模式。同时聘请了行业中知名的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地教学方向和课程体系献计献策。
二、加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研究
1.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作为教学型高等学校,我们一直立足于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但是单纯的依靠成熟的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求知欲,必须有新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培养更杰出的人才。鼓励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活动以及相关的最新知识向学生传授。经过几年的滚雪球似的发展,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同时也带动了科研上的进步。
2.推进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人才的培养需要与时俱进,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必须贯穿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在一些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单纯被动的“看”实验到自己动手做。将本来较浅显的实验内容变成了更加有趣以及有用的知识探索。同时将实验设备对学生开放,营造了丰富的第二课堂以及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将书本上的理论赋予新的载体,将社会上的新生事物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使原来较呆板的教学变得更加容易接受。这些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为学生的顺利成才以及兴趣的增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思路。
三、夯实基础,努力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1.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本专业中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如购买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各个总成以及子系统的教具。这些基础教具平时就布置在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室附近,让学生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不限时的了解和学习。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我校“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实验中心提出了实验教学的理念:启迪创新思维、强化综合能力、提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集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与实训基地。
2.拓宽专业口径,不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尽管现在的办学处于一个较宽的平台,但在学生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就业竞争激烈的现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融合,越来越多的行业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要求进行了认证制度。如汽车工程师认证、旧机动车估价师认证、汽车经纪人认证等。由于本专业在省内以及西南地区的主导地位,上述的一些认证制度以及行业知识的培训已经展开,到现在为止已经让100多名同学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不断的与省内一些知名的教育培训以及劳动和保障部门加强联系,为人才顺利的走向市场,投身到经济建设当中提供了便利。
3.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优秀的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专业的逐渐发展过程中,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改革。通过这些年的建设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已经出现,特别是呈现出了模块化,教学内容可以进行较快的更新,加快了一些新型技术和知识走向课堂的步伐。以往的毕业生需要半年乃至一年以上的实习期现在已经变短,进一步说明了他们融入到企业的速度以及进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的成效和重要性。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汽车理论”以及“汽车测试基础”已经获得了省精品课程建设的机会。
5.汽车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建设了四川省汽车专业特色资料数据库,还花费10多万元订阅了国外大量的学术期刊,同时建设了汽车特色数据库网站。学生可以方便的利用该资源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如理论课参考资料的阅读,毕业设计资料的查阅以及第二课堂知识的储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为本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科的辐射创造了条件。
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的汽车文化比赛活动,如2004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汽车知识竞赛。在校内,成功的举办了三届汽车发动机拆装比赛。2006年举办了首届港宏汽车销售模拟大赛,吸引了来自西南财大、四川交院等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正积极准备参加HONDA(中国)节能汽车大赛。
依托现有的基础,车辆工程专业将从更适应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本专业积累的资源,紧跟汽车产品向代用燃料、降低排放、信息电子化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面向四川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LZ考了504,个人觉得还是很悬。西华的车辆确实很不错。
机械也很好啊,填志愿一定要慎重。
祝LZ能被顺利录取哈。
‘玖’ 哈工大(威海)车辆工程具体学什么课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车辆工程大一比某些专业多工程绘图这门课程。主要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热工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CAD/CAM、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车身设计等。并开设有汽车驾驶实习、汽车拆装实习等特色专业实习环节。 专业简介
该专业培养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对车辆工程的人才的需求。车辆工程专业是学校重点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汽车零部件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和混合动力车辆关键技术。
该专业以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汽车构造与理论知识、出色的汽车设计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开发和研究能力。
教学环节中突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汽车与现代设计及快速制造技术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新技术进行汽车设计、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实验室
汽车理论实验室
主要设备:转鼓实验台、五轮测量仪
简介:转鼓实验台是从德国进口的双转鼓实验台,属于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设备,主要进行汽车理论的一些实验,包括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等实验。
五轮测量仪是淄博生产的一种汽车性能测量设备,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用途:供学生做实验,科研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位于威海市文化西路2号,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中心下设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室;汽车零部件结构分析室;汽车电器和电子研究室;产品快速设计样件制作及逆向设计室;试制试验及产品化工程室等。
中心为了减少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成本,购买了先进的快速反求设备和激光快速成型设备,以及各种设计软件和结构分析软件,为企业快速完成产品的设计制造提供强有力的高新技术支持;您可以通过我们的快速成型技术的服务直接制作出产品样件,使您的产品的外观、功能等得到验证,为您的新产品尽快投入和抢占市场提供技术支持,为您的新产品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供有力的保证。
中心主要对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先进、快速设计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也可为企业节约大量产品开发资金。中心能够承担产品数字化设计、逆向设计、结构分析、快速样件制作、快速小批量生产,以及模具的快速制造和产品的性能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