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缺芯片的危机下,如何做才能消除新能源汽车焦虑,有什么好方法
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将导致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的消息让整个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感到焦虑。
芯片是整个信息时代发展的基础。作为汽车产业电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芯片已经成为支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间,针对行业焦虑,多位专家深入探讨了汽车产业向芯片深度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芯片荒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袁成银表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芯片成本大幅快速增加。"中国能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占据多少份额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专家分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有了规模基础。中国的汽车芯片企业虽多,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芯片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缺失。
深耕芯片技术领域,实现盈利
"作为汽车产业的核心和关键零部件,芯片决定了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必须通过我们自身努力才能解决的关键问题"。原先生说。"为什么我们国家可以制造芯片,却不能制造汽车用芯片,尤其是高附加值的芯片?" 张锐提出的问题也值得深思。
② 汽车缺芯大势下,车企都是如何应对的
图片源于网络
其实汽车缺芯问题的暴露,最早要追溯到2020年12月大众汽车,但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有改善迹象,也没有根本解决,有专家预计或许到2023年才能完全摆脱缺芯难。患难见真章,车企们在这场困难中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问题,特斯拉的积极自救也为同行们提供了很多可学习的地方。在这场持久战中,对于刚需买车的消费者来说,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或许成了不得不做的抉择。
③ 汽车MCU芯片缺货难缓解 车企开启自救模式
汽车 行业缺芯的问题仍在持续扩大。自2020年以来,受全球疫情等影响, 汽车 行业经历了市场需求下滑的阶段,各大芯片供应商也随之减产以消化库存。但随着全球 汽车 产业复苏,供应周期较长的 汽车 芯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聚焦在车规级MCU(即微控制器)(以下简称“MCU芯片”)。
而伴随着 汽车 芯片供应紧张而来的,还有芯片价格上涨的消息。“一芯难求”成为各整车厂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7月产销统计,广汽集团多个合资车企当月产销出现了环比下滑,主要原因即是缺芯;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更是发出“抽芯断供供更苦,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感叹。
当下,各整车厂亦对此开启了不同的自救。最常见的做法即是调整生产节奏,包括丰田中国、广汽本田、广汽埃安等均选择了优化生产线的方法。其次,各整车厂开始频频与芯片企业搭建紧密联系,多方位协调解决供货难。再次,走上自主研发芯片的道路,开启自给自足模式。错综复杂的芯片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打破 汽车 缺芯的僵局已迫在眉睫。
紧张的MCU市场
“马来西亚麻坡县的某芯片供应商工厂因新的疫情,在关厂数周之后被当地政府要求继续关闭生产线到8月21日。”在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发布的消息中,全球车用芯片供应商博世ESP/IPB、VCU和TCU等芯片受到上述生产线关闭的直接影响,预计8月后期将基本处于断供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用于 汽车 控制的核心MCU芯片应用范围涉及车身动力、整车控制、信息 娱乐 、辅助驾驶等,据悉,一辆燃油 汽车 生产需20~50颗MCU芯片,而新能源车则需要100~200颗MCU芯片。基于全球疫情、消费电子领域囤积、需求量大、替换难度大等因素,MCU芯片成为当前 汽车 制造中最为紧缺的芯片。
“当前芯片厂商的产能明显跟不上新能源 汽车 发展速度,新建一条生产线需要耗费两年多时间,导致芯片厂商的产能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汽车 分析师张翔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芯片厂商的快速发展。
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国内MCU芯片企业的青睐。近期,MCU芯片板块出现拉升,富满电子、国民技术(300077.SZ)等个股均有超过7%的涨幅。而在股价水涨船高的背后,MCU芯片供应商却纷纷悄然涨价。
价高者得芯片
增幅迅猛的芯片价格自然引发了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不满。日前,LED电子显示屏厂商深圳蓝普视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普视讯”)在官网上发布了有关实名举报富满电子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相关芯片市场的相关文章。其中所述在过去数月的交易中,富满电子多次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IC芯片产品供货合同,并不断要求加价,严重影响了蓝普视讯的生产排期、后续订单的按期履行等,并挤压了蓝普视讯的市场生存空间。
车企的花式自救
“目前我们是采取调整生产节奏或工作日调休等措施,灵活应对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努力将影响降至最低。”针对 汽车 行业持续缺芯的问题,广汽本田采取的正是业内最为常见的调整生产节奏。同样采用调整生产节奏的还有大众、丰田、日产、通用等车企。
而伴随调整生产节奏出现的,则是各车企产销呈现出下滑趋势。根据广汽集团7月产销快报,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等合资车企当月产量均出现了月度环比下滑的情况。
如何在缺芯的大环境中破局,是每个车企无法避免的问题。除了调整生产计划,车企正在通过搭建与芯片厂家的合作、自主研发芯片等方式进行自救。
根据广汽集团方面介绍,面对芯片供应短缺状况,广汽集团在短期内通过积极与芯片原厂、芯片供应商沟通,并建立与芯片供应商沟通协同机制。同时加大对芯片产业链投资,在芯片等领域投资了地平线、粤芯、经纬恒润等数十家芯片及先进传感器公司,进一步补强产业链。
此前,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与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均建议,芯片行业与 汽车 行业上下游协同贯通,紧密合作。而工信部也在大力支持两个行业的对接与联系,推动共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生态圈。
而从长远发展来看,自主研发成为各车企的一大挑战,亦将成为国内车企解决芯片问题的关键。在此次芯片危机袭来之际,早已布局半导体业务的比亚迪显得格外淡定。据悉,比亚迪半导体于2004年成立,并于2005年开始布局IGBT业务。今年4月,比亚迪曾表示,比亚迪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布局很早,自主研发、适应性强,几乎不受这次全球 汽车 芯片短缺的影响。
自给自足的比亚迪加大了业内进军芯片的决心。广汽集团表示,目前部分电子控制器(ECU)产品已形成初步的国产化推进方案,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空调控制器已完全自主可控。
据悉, 汽车 市场缺芯问题有望于2022年上半年得以缓解,但如何度过2021年下半年缺芯的日子,车企们的最优解仍未可知。
相关报道见C5
④ 日本地震使得汽车“缺芯”雪上加霜,“缺芯”如何才能突出重重包围
日本地震使得汽车“缺芯”雪上加霜,“缺芯”现象的解决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使得芯片更好的供应。
芯片是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机,计算机,智能家用电器,车辆,军事领域都离不开芯片。所谓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电路中的元件和布线集中在半导体芯片上,然后进行封装以完成经典的电路功能,同时达到了小型化和低功耗的目的。芯片的发展是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芯片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市场技术竞争的需要。它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当前,中国芯片产业的主要瓶颈集中在芯片制造领域。随着芯片的小型化,在研发中将存在越来越多的困难。有时,甚至有必要推翻原始的技术路线并找到新的技术原理。这样,将增加对芯片制造的投资。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增加晶片的批量生产。芯片设计和制造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芯片设计可以是开源的,但芯片制造不是。随着制造工艺的减少,它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狭窄的行业。世界上只有少数公司可以参加。技术和经济壁垒阻止大多数新手加入该领域。
⑤ 全球汽车缺芯或持续半年,芯片危机要如何解决
全球汽车缺芯或持续半年,芯片危机要想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
除了要加大对于公司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外,我们还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善于向一些大型公司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公司的科技实力非常的强大,我们需要向这些公司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公司的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双方企业的持续发展。每个公司都有它的强项和弱项,如果两家公司能够一起合作,那么就能够相互的取长补短,就能够有效的克服这场芯片危机,这是非常重要的。
⑥ 全球汽车缺芯或持续半年,各国采取了哪些应急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的疫情,愈来愈多的公司让职工居家办公,令电子设备要求剧增,再加上投产开工后汽车制造业的升温,一度导致全世界芯片紧缺。
因为芯片紧缺,德国大众车辆在上年11月底公布将减少在我国、欧洲的生产制造。汽车零部件经销商美国内地航空公司和BOSCH早已认可快速交货,工程团队不断突破工艺瓶颈,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生产工艺早已延迟时间。雷诺汽车等车企也在一部分加工厂开展了限产,以解决半导体材料紧缺的难题。欧洲各国正方案而有目的性的支援适用本地的技术性硬件配置生产制造,总投资很有可能达到500亿英镑。包含法国和别的17个欧盟成员国愿意联合项目投资CPU和半导体技术,将一同为芯片领域制定说白了的欧洲整体利益关键方案。
⑦ 汽车生产受限,只因芯片不够用!中国汽车产业缺“芯”如何破局
1.政府应该放宽市场准入,设立相关的芯片制造免税区。 放宽准入条件,坚持准入条件统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将按照法律法规、国务院部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要求、登记事项、登记条件和有关材料,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地方有关改革措施与法律法规、国务院部署和国家工商总局要求不一致的,要作出相应调整。各地不能擅自修改、增加或减少准入条件或材料。
简单理解就是,实现这些智能,底层的技术以及上层的应用都是一种“信息技术”服务,概括为:智能驾驶即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是指人车交互,是智能汽车向人传递功能应用的支持空间;智能网联表示以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互联,未来车与路互联;云服务主要是服务自动驾驶平台,让数据实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