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汗血宝马有什么特点汗血宝马来自于哪里
关于汗血宝马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它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外形、速度和耐力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我国《史记》中记载在大宛国。据国外有关资料记载,汗血宝马原产地位于中亚地区的土库曼斯坦,又名阿哈尔捷金马,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驯养历史。与阿拉巴马和英国马并称为,世界上最纯的三种良马。而据我国《史记》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境内,发现了汗血宝马,并首次记录了有关“汗血马”的这个名称,但在当时只是被称为天马。据说为了得到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汉武帝曾两次向其发动战争。
正是因为这些较为明显的优势,才让汗血宝马在我国古代兴盛了千年之久。直到进入冷兵器时代,因兵器和甲胄异常繁重,身材纤细的汗血宝马,逐渐被强壮的蒙古马匹代替。且汗血宝马的繁殖方式和人类较为接近,即孕育生命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年也只能产仔一个。再加上我国本土马和汗血宝马的配种杂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纯正度,因而其数量始终得不到大规模的提升。
B. 历史中的汗血宝马都有怎样的特征
汗血宝马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在出汗后血管爆红,流汗的地方像出血了一样。所以称其为“汗血马”。这种马的奔跑速度特别地快,速度保持在一分钟千米的速度。现在国内的汗血宝马已没有多少,土库曼斯坦大概有几千只,该国将汗血马视为国宝。
对于汉朝统治者来说,有了汗血宝马这样的良驹,自然会特别珍视。但是毕竟良马的数量有限,所以也不可能派这些马去打仗,但是如果让这种马和其他马杂交的话,必然会影响血统的纯正,而这也为汗血马的消失创造了可能。
C. 什么样子的马可以称为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很多帝王的坐骑
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阿哈尔捷金马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捷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据说,史书中的“汗血宝马”即源自阿哈尔捷金马。
如今仅存2000匹
阿哈尔捷金种马场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于1922年,前身为里海养马厩,1992年改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场。阿哈尔捷金马总数约2000匹,曾多次作为国礼赠给外国领导人。近年土致力于向国际市场介绍阿哈尔捷金马。
为什么汗血马能够成为一种世界名马?王铁权说,在土库曼斯坦,马匹数量不多,但有丰富的牧草及粮食饲马,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集约饲养方式,并按马质进行个体骑乘训练。在中亚养马是一个精细个体管理,而蒙古马的管理,是一种半野生的粗放饲养方式。
据记载,汗血马能够日行4000公里。许多专家对此质疑。郑亦辉教授说,即使古代计程单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能的。
刘少伯教授认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传说。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国古代利用快马传递军事信息的驿站,号称“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长的驿站也没有250公里。
现在公认,速度最快的马是纯血马,1分钟能跑1000米,但这样的速度只能在训练场或赛马场坚持一两分钟,时间一长,马就可能累死。汗血马奔跑速度较快,跑完1000米仅需1分零5秒,并且此马体态十分优美,精神饱足。
对现代人来说,汗血宝马只是史书上的一种传奇,但世界各国的研究者都试图重新发现或培育出新的“汗血宝马”,利用原有阿哈马种速度快、体质好等优点与别的马杂交,生产出良种赛马。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的动物专家就提出用野公马与本地的哈萨克母马进行杂交,获得新的马种培育出“汗血宝马”,但因缺少科研经费,这一计划至今仍无法实施。
D. 怎么分辨汗血宝马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就是“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等。这种宝马有三大特征:一,体形健美:二,速度极快;三,汗出如血。正因它与众不同,才作为很多国家历代宫廷的御用马匹。比如,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都曾以这种“顶级坐骑”。 汗血宝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据史料记载,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宝马”。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汗血宝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传说中,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虽然经现代科学家考证,这种说法言过其辞,但传说却形象地把汗血宝马速度快、耐力强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许是因为其先祖为栖息于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的缘故,这种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汗血宝马最让人好奇之处莫过于其奔跑时为何“流血”。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着耕田,田稻麦,有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清朝人德效骞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一书中将“汗血”解释为系“马病所致”。他认为,有一种寄生虫特别喜欢寄生于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钻入马皮内,因而马皮在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包。德效骞的这种观点得到部分外国专家的认同。但如果是寄生虫作祟,应可以通过科学仪器观察到,而目前对这种寄生虫还一无所知。另外有学者认为,汗血宝马在奔跑时体温上升,使得少量红色血浆从毛孔中渗出,出现“汗血”现象。反驳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如果“汗血”真系血浆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岂不就要让一匹宝马血流尽而死?汗血宝马发源地的土库曼斯坦的养马专家对“流血”的解释颇令人信服。据称,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
E. 汉血马的外形与特点
汗血宝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据史料记载,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汗血宝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传说中,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虽然经现代科学家考证,这种说法言过其辞,但传说却形象地把汗血宝马速度快、耐力强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许是因为其先祖为栖息于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的缘故,这种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其实,是因为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特征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就是“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等。这种宝马有三大特征:一,体形健美:二,速度极快;三,汗出如血。正因它与众不同,才作为很多国家历代宫廷的御用马匹。比如,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都曾以这种“顶级坐骑”。 当然很健美,这种马匹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绿洲,历经三千多年培育而成: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风驰电掣的漂亮宝贝,谁不待见呢?难怪,刘邦和匈奴人“白登大战”的时候,剽悍的匈奴骑兵,叫刘邦瞠目结舌。对方的精良装备,不但有钢口极好的长矛快刀,还有令人过目不忘的“汗血宝马”。这种健美的马匹,大大提升了匈奴骑兵的战斗力,对大汉军队造成了严重威胁。 跑得自然快。据说,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显然,这是文学化的描述。一般说老,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200多公里。如果再提速一倍,恐怕就得活活累死。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看来,这种马奔跑的速度,也是相对而言。快,而且耐力十足,奉为珍宝也很正常。习性与产地汗血宝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据史料记载,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宝马”。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一般3岁成熟,5岁生仔,怀胎11个月,一年产一仔。汗血宝马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传说中,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虽然经现代科学家考证,这种说法言过其辞,但传说却形象地把汗血宝马速度快、耐力强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许是因为其先祖为栖息于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的缘故,这种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最纯正的汗血宝马绝大部分在土库曼斯坦,仅2000匹左右,因此市场上的价格非常昂贵,身价最高达上千万美元。
F. 价值28万纯血马在丽江“走失”,这匹汗血宝马有哪些特征
主要特征是出汗后,血管会变红,汗液流动的地方似乎在流血。因此,它被称为带血宝马。
汗血宝马又高又壮,跑步速度很快,白马比普通马跑得更远,出汗的马的汗水是红色的。宝马出汗的数量也很小。宝马出汗的最典型特征是出汗后血管爆红,出汗部位看起来像出血。所以它被称为“汗血宝马”这种马的奔跑速度特别快,速度保持在一分一公里。目前,中国出汗的马并不多。土库曼斯坦大约有数千匹汗马,他们把汗马视为国宝,历史上记载的宝马汗水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汗水就像血液一样。
这些马到达中原后,由于繁殖过程中血统的纯度下降,最终死亡,对于汉朝统治者来说,拥有一匹像汗流浃背的宝马一样瘦的马,俞敏洪自然会喜欢上它。然而,毕竟好马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派这些马去战斗。
G. 汗血宝马有哪些特别之处,出汗真的会像流血吗
与普通马匹相比,汗血宝马在耐力和速度上,都较明显的优于它们。之所以汗血,和马匹的皮肤特性有关,而不是真的会流血,具体分析如下:
一.因出汗像血液而得名,速度快,耐力惊人。有关汗血宝马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来源于土库曼斯坦,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三大纯马中最纯的马种。其二是在我国《史记》中有所记载,出使西域的张骞发现,大宛国才是汗血宝马的原产地。但无论原产地位于何处,汗血宝马都拥有着较为统一和独特的外形和其它生理特性。
另一方面,在古代战场进入冷兵器时代后,因作战时骑兵需要手握重器,身披重甲,身材较为纤细的汗血宝马,恐怕不能长久负担此种压力。于是就逐渐退出战场,人们更青睐当时看起来较为强壮的蒙古马匹。
H. 什么是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
世界上有3种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马史专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还奔跑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
汗血马从古至今繁衍生息,从未断过血脉,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有阿哈尔捷金马,总数量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库曼斯坦。听说中国境内纯种此马11匹。
形态特征
结构
汗血宝马其身体呈管状,胸部窄、背部长、肋骨架浅,趾骨区长而不显,后区略窄但强健有力,臀部略长,肌肉发达,呈正常倾斜角度。耆甲高、长且肌肉发达;肩部长,弧度良好,肩内清洁;毛皮亮泽且皮薄。
体形
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I. 汗血宝马指的是什么马
阿哈尔捷金马。
汗血宝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英文名:Akhal-teke horses),原产于土库曼斯坦。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汗血宝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并将其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
汗血宝马形态特征:
1、结构
汗血宝马其身体呈管状,胸部窄、背部长、肋骨架浅,趾骨区长而不显,后区略窄但强健有力,臀部略长,肌肉发达,呈正常倾斜角度。耆甲高、长且肌肉发达;肩部长,弧度良好,肩内清洁;毛皮亮泽且皮薄。
2、体形
汗血宝马通常体高1.5米左右,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再衬以弯曲高昂的颈部,勾画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汗血宝马
J. 汗血宝马的特征是什么
汗血宝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马匹,属热血马,产地为北部欧亚大陆,它具有无穷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长距离的骑乘马,也是跳跃和盛装舞步马。自汉代以来,西域汗血马的神话流传了一千多年。传说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载汗血马“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马”、“天马”,为了得到它,汉武帝两次派兵远征西部…
为争夺汗血马种,中国汉代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黄金做的马模型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经过4000多公里陆地行军,到达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国王爱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并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从汉朝一直到解放前,甘肃山丹县一直是大军马场,汗血马、乌孙马、大宛马的引进繁殖都曾在这里进行。中国自古很讲究马的选种、杂交。汗血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曾有这样的史话,汉军与外军作战中,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久经娇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清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到后来消失无踪。引进的汗血马有公马也有母马,进行繁殖是可行的,引入汗血马的是汉武帝,而到唐代末年仍然存在,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大将骑马作战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这也是汗血马在中国消失的原因。同时,古代作战用的马匹多数被阉割,使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