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奥迪是怎么走红的 新中国官车史回顾
近 二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很快,而官车一直是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中一直有“升官发财”这个概念吧,在很多人眼里,被当官的看上的东西一定 是好东西,“ 官车”也是如此,一个汽车品牌被选为政府用车后地位马上就不一样了,只要它本身不是太差,自己想不高大上都不行(除非是自己太不争气了)。话归正题,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官车的发展变迁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1950年——1972年 东欧轿车为主的时代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轿车还只是少部分富人和政府才用得起的交通工具,政府以及企业使用的轿车都是解放前进口的美国轿车,“别克”、“凯迪拉克”……这些 美国轿车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口碑。很快,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从西方国家进口轿车这条路被基本堵死了,那时中国也没有汽车工业,自己造不出来,但是政府企业 办公有需求,这样,中国只剩下从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进口轿车一条渠道了。
解放初期 从前苏联进口的轿车主要有GAZ12"吉姆"、GAZ M20"胜利"和少量的ZIS110,这些车的外观虽然很“美国”,但是品质可比不上20世纪40年代末进口的那批美国车。 从1958年开始,中国自己的轿车工业起步,陆续孕育出了大红旗轿车和上海SH760轿车,但是由于国产轿车产量少,它们更多还只能做为进口轿车的补充。 同时,解放前进口的那些美国轿车由于老化和缺少备件逐步报废,美国车退出了中国的“官车”舞台。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私人轿车在中国基本消失,中国开始了 “轿车”=“官车”的一个时代。
从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又从东欧和前苏联进口了不少GAZ M21"伏尔加"和波兰生产的FSO“华沙”轿车。无论是国产轿车还是从东欧进口的轿车,技术水平都是欧美五十年代的水平。这些车的配置为全手动,什么中 控锁、电动窗、空调之类的设备都没有,国产的大红旗轿车技术的起点最高,它采用了自动变速箱(美国货的仿制品)。另外,在当时中国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买 一辆100多块钱的“凤凰”牌自行车都要攒好几个月工资,一生能坐上一回轿车就不错了,想不出还需要加什么其它的豪华配置。虽然车身钢板很厚,由于制造工 艺不佳,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底盘相连部件碰撞和变形就会发出有节奏的吱呀声,成为行驶中一曲别致的协奏曲。
从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中国平均每年进口轿车也就是1000辆的水平上,20世纪60年代一汽和上海开始批量生产红旗轿车和上海SH760轿 车,但是产量不多,这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时,我国的轿车保有量一直是几万辆的水平上,除了国家单位的公务车以及少量的城市出租车外,只有级别高 的领导才能配备轿车,县级领导只能配BJ212越野车。所以,无论当时的中国轿车和东欧轿车再怎么不行,在中国,轿车就代表着非凡的地位(这时候轿车还和财富挂不上钩,那时中国没有富人)。
1972年中国和西方以及日本国家关系正常化,这让中国进口轿车的渠道立刻由单一发展到多元化了。这个结果是丰田轿车和日产轿车第一次大批量进口中国,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批量进口西方国家生产的先进轿车。
中 国进口的第四代丰田皇冠、克罗娜以及日产达特桑公爵自然都成为了政府行政用车,它们让当时的国人眼前一亮,和当时国内的前苏联和波兰轿车相比它们浑身都是 优点,流线的外形很有科技感,做工精致且技术先进,空调、中控锁、电动车窗都是东欧轿车所没有的,它们之间的对比有如一台现代化的日本台式组合音响对一台 古董式手摇电唱机。另外,这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我们落后的太多了。不过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国家很贫穷,外汇储备很少,再加上国家 各个方面非常死板僵化,因此,对于需要花外汇购买的日本轿车进口还是受到很大限制。
20 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焕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政府公务以及企业商务活动的增加使轿车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在开阔了眼界的中国人眼里东欧轿车不能 满足档次和品质上的需求了,因此,从1979年开始,新一轮从日本进口轿车的高潮开始了。国人开始仍然沉浸在什么时候中国能造出和第四代皇冠车同品质的轿 车的无限希望中时,丰田皇冠已经换了三代了,第七代丰田皇冠和第六代达特桑公爵高级轿车首先出现在中国公务轿车的队伍中。
在 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进口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仅1985年中国进口的第七代丰田皇冠轿车数量就达到17250辆,进口轿车不光占领了公务车市 场,连北京的出租车主力都是进口轿车。中国官车的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大部分大红旗CA770开始退出了公车行列,它们被一汽SKD部分散件组装的奔驰 250E长轴距高级轿车取代。不少使用多年的上海SH760轿车、伏尔加M21和华沙轿车被日产公爵和丰田皇冠所替代。
在 整个20世纪80年代,政府企业公务轿车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轿车,在大部分国人眼里这两款轿车也是最高级的轿车。虽然今天奥迪A6轿车的 前身奥迪100轿车也开始进入中国,不过那时候如果有人认为奥迪比丰田高级是要被笑话的,当时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1988年前,奥迪最高级的车发动机只 有5个缸,配置和制造工艺水平也比同时代的皇冠和公爵轿车差不少。
从东欧易货贸易进口轿车依然在继续中,车型也变成了新一代产品,但是品质上和日本的产品没法比,但是毕竟价格便宜。这时候进口的轿车有前苏联的拉达2105、伏尔加M24和波兰产的FSO125P。上海SH760A轿车依然在生产,不过它显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风光。
中国的公务轿车进入了一个日本轿车为主,少量奔驰轿车为辅,国产上海SH760轿车和东欧轿车打下手的阶段。就是国宾车队也是如此,每当有国外政要来访,国宾车队中头几辆大红旗CA770轿车后面是一串奔驰250E加长版和丰田皇冠。而“一个汽车工程师在天安门上数100辆轿车,只有3辆是国产车的”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1990年——现在 进入大众奥迪时代
20 世纪80年代中国对于轿车的需求大增,但是国产上海牌轿车不仅产量严重不足,品质也不能满足要求。如果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需求,而眼光 放远来看必须要自己生产更多轿车。而当时落后发达国家三十年的工业基础决定中国没有能力设计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轿车,而合资国产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在 1984年和1987年,上汽和广汽分别和德国大众和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合资生产出了大众桑塔纳和标致505轿车。由于外汇极度紧张(1987年中国的外汇 储备才20亿美元,不及现在一个零头),1987年,中国官方大规模从日本进口中高级轿车的贸易终止了。市场中可以选择的轿车品种突然变得很少,易货贸易 来的东欧车虽然便宜,但是质量太差,要想买辆好一些的轿车,国产的上海大众桑塔纳和广州标致505轿车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 是上海大众桑塔纳和广州标致505都是中档轿车,做政府高级公务车稍显档次不够。20世纪80年代一汽开始和国外谈合资生产商务轿车,开始和克莱斯勒公司 谈,都已经签订发动机引进生产合同后克莱斯勒公司耍大牌要高价,一汽终止了和克莱斯勒的谈判。这时候大众旗下的奥迪由于刹车门事件在美国被搞得焦头烂额, 北美市场份额大幅度下滑,急需开发新市场摆脱困境。虽然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且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国家,但是能让奥迪度过难关的任何机会大众公司都不 会放弃,他们闻风而动和一汽谈起了合资并一蹴而成,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改写中国官车的时代开始了。
从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公务轿车消费进入到了一个品质和档次还不如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时代,但是国内的用户们只能接受这种现实。在政府公务车采 购名单中,国产奥迪也进入了名录(因为当时奥迪不是豪华品牌,选奥迪不会和腐败挂上钩)。公务车消费中高档以国产第三代奥迪100(今天奥迪A6L的前 身)为主、中档轿车以上海大众桑塔纳和标致505为主。这些欧系轿车本身就和国外有一代的差距,在品质技术含量上落后于80年代前期进口的那批日系轿车, 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和后来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外观都被认为不够派。
虽然日系车不能大 批进口了,但是它们给国人的印象太好了。 真正改变国人对于高级商务车概念的是1999年开始国产的第五代奥迪A6(C5),这款奠定现代奥迪设计风格的轿车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加长的轴距 复合中国人的消费取向,制造工艺和细节设计远远超越了它的前辈,这是也是继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系豪华轿车之后,中国的官车在档次和豪华程度上 再一次和国外接轨。它一上市就开始热销,北京亚运村市场的车贩子们不会忘记那个疯狂加价卖车的红火时代,高档公务车奥迪的时代从这时候开始了。
㈡ 致青春!奥迪Q7、A4、A3、A8-那些在“青春”中激励过我们的奥迪
2007年,一部赵宝刚导演、石康编剧,充满“北京”味的电视剧 -《奋斗》红遍大江南北,剧中主角是日后红的发紫的几个明星:佟大为、马伊琍、文章、李小璐、王珞丹、朱雨辰。结果,扮演本经女孩夏琳的马伊琍是上海人,在拍完这个电视剧后,文章和比他大几岁的马伊琍好上了!而之后的且行且珍惜是多年之后的后话了。
《奋斗》这部青春励志剧,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部属于那个年代的80后的电视剧。不过现在第一批80后开始进入4字头,再看这部电视剧,颇有几分光怪陆离的感觉。不是因为现实很骨感,而是那时候的奋斗太理想(甚至有些儿戏),几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做着几亿的地产生意,这是哪门子奋斗?
当时这部电视剧,害得所有的80后都把自己T恤衫的领子立了起来,现在看起来好土。可能这就是现在80后看90后,90后看00后的样子吧,时代都是在进步的。
这部电视剧中,出现最多的一款车就是佟大为扮演的陆涛所开的那台奥迪A4。奥迪A4当时被年轻人开做是“身份”和“成功”的象征。李小璐就曾经在电视剧里指着A4,对开着奥拓的文章说:这才叫车。
这辆A4也是陆涛赚到第一个几千万之后买的车,当时她直接写上了夏琳的名字,结果在提车回来的路上他们就吵了起来,吵起来的导火索居然是陆涛买车写了夏琳的名字,现在来看,不是应该因为没写夏琳的名字吵吗?那个时候的年轻人还是很纯粹。
A4那时候曾经真的成了80后追求“小富和时尚”的象征,电视剧里的陆涛住着Loft-心碎乌托邦,对任何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当成问题,这种潇洒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不真实。记得当时的电视剧里出现了一个镜头,陆涛开车时接电话,手机是诺基亚8800,那时的街机还是N73和E72,iPhone才刚出来没多久呢。
电视剧里的另外一辆奥开头的主角车是文章的那辆奥拓,不过王珞丹开的那辆蓝色的奥迪A3也多次出现,还成为了李小璐用言语挤兑文章的道具,文章也称A3为“豪华跑车”,那时候能开上A3王珞丹扮演的米莱也是白富美的代表,而且还痴情,电视剧最后的一曲《左边》最终成就了她文艺青年的人设。
可能是由于《奋斗》的成功,2009年赵宝刚又推出了一部以青春为主题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主角为赵子琪、陆毅,还有来自《奋斗》的王珞丹和朱雨辰,以及日后大红大紫的白百合。因为同样由赵宝刚导演,加上王珞丹和朱雨辰,该剧也被称为奋斗的姐妹剧,现在看来这也是一部虽然励志,但是却仍然有些过于理想化的电视剧。
《青春》中的故事由朱雨辰开着一辆奥迪A8L带王珞丹回北京开始,当时为了反衬出朱雨辰的酷,给他的人设是一个开着俗称“跨子”的侧三轮摩托的修车技师,A8L只是他帮着送车回北京,现在这个职业叫“代驾”。
真正的车主角是陆毅的那辆Q7,陆毅的人设是年轻有为、有文化、长得帅、善良、睿智且宽容,正好配得上赵子琪所扮演的年轻漂亮精明能干且家境良好的女律师。也难怪王珞丹在电视剧里描述陆毅的时候,不直呼其名,直接称其为“那辆Q7”。
时光冉冉,一晃这这都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今年正好奥迪推出新A3、新A4L和新Q7,而现在奥迪也在主打年轻化,80后的下一代,他们的青春里还会有奥迪吗?或者说,80后逐渐老去了,奥迪,却越来越“年轻”了!而且高帅富的接班人 - 奥迪e-tron该出场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收集一个关于汽车的故事
奥迪与小奇迹、霍希和漫游者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
奥迪从1910年起在茨维考制造汽车,在一开始就被视为技术先锋派中型汽车。奥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维考成立的公司从 1910 年开始使用奥迪( Audi )名称, “ Audi ”是“ Horch ”的拉丁译文(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听”),公司主要制造豪华类轿车。 奥迪于 1928 年并入小奇迹集团, 1932 年加盟汽车联盟公司。 从 1912 到 1914年,奥迪在 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赛上的辉煌战绩,充分证明了奥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1907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创办了制造仪器和配件的公司。1916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开始实验蒸汽动力公路汽车,并为其注册了商标:字母 : DKW (小奇迹) 。1919年,现名为Zschopauer 发动机厂的公司转产二冲程小型发动机,为1922年成功制造摩托车奠定了基础。1928年,第一辆小奇迹小型汽车面世。在20世纪30年代,小奇迹为汽车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之后,小奇迹摩托车和汽车为汽车联盟公司在英格尔施塔特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霍希从1902年起在科隆制造汽车,1902年迁至莱欣巴赫制造汽车,1904年又迁至茨维考制造汽车。 虽然奥古斯特·霍希于1909年离开了1904年在茨维考创办的霍希公司,但他依然以“只制造强劲的高质量汽车”为目标,制定了汽车产品设计理念。霍希品牌在随后的岁月中始终坚持这项方针。霍希轿车是德国汽车工业中最卓越的产品之一,在豪华轿车领域占据着领先地位,并以其卓越的制造质量和标准在汽车工业中树立了尊贵和完美的典范
第四环是指漫游者汽车分部,漫游者也在1932年加盟新建的汽车联盟公司。 1885年,两位技工J.B.温克尔霍弗和R.A.耶内克创办了自行车修理厂。不久之后,他们开始制造并销售名为“漫游者(Wanderer)”的自行车。1896年,公司名称变更为漫游者自行车制造公司。1902年,漫游者的第一辆摩托车面世。1913年,漫游者开始制造汽车。1932年,漫游者加盟新建的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奥迪徽标中的第四环就代表着漫游者汽车分部
㈣ 草原狼的传奇,奥迪Allroad的故事之A6篇
在奥迪的历史上,有两个系列的车系的成名是和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的运用息息相关的。
一个,就是在前面我们曾经讲过的奥迪quattro,作为首个搭载奥迪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的车型,基于奥迪80Coupe打造而来的奥迪quattro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扬名各大汽车赛场。
quattro四驱系统所带来的强大抓地力,让奥迪quattro以及Sportquattro有如神助,轻松的刷新了一项又一项的赛会历史,也让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从此扬名世界。
于是,在第二代奥迪A6Allroad上,也就出现了这种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从这个时候开始,奥迪Allroad,已经全面的朝着另一种跨界的方式——在旅行车的基础上强调通过性能的方向迈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奥迪汽车公司的公司传奇
当今世界着名的高档豪华轿车品牌,奥迪(Audi)的一切可溯源至一个多世纪前的1899年11月14日,卡尔·奔驰位于曼海姆的车厂一名叫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的汽车工程师,在科隆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August Horch&Cie(霍希公司)。从1901年起,霍希开始生产自己的汽车。很快霍希就用产品和发明展现出他的天才,树立了霍希作为汽车品牌的知名度。霍希公司相继推出了装备2缸和4缸发动机的新车,霍希本人发明了整铸缸体,并在若干汽车比赛车中新自上阵夺得锦标。
“听吧!”——“Horch”-“Audi”(奥迪)
1909年6月一次发动机试验的失败,导致了霍希本人与公司其他投资者的激烈争吵,生性桀骜的霍希一怒之下离开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另立门户,成立了一家新的霍希公司。然而,新公司在一场随之而来的侵权官司中败给了霍希公司,于是,新公司的名称成了令人挠头的问题。正当霍希与合伙人菲肯彻尔为此绞尽脑汁之际,菲肯彻尔的小儿子正在一旁做拉丁文作业,他念出的“Audi”一词令父辈们为之一振。原来,Horch为德文听的命令式 “听吧!”的意思,而听的拉丁文则念作“Audi”(奥迪)。这个名字使新生的奥迪公司与霍希公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于是,1910年4月25日,一个伟大的汽车品牌就在不经意间诞生了,它用一种西方最古老的国际语言发出了“听吧”—“Audi”的声音,这声音已经回响了近一个世纪。同年7月,第一台以“奥迪”命名的汽车诞生了,该辆车为慕尼黑一商店老板Zeidler所有。
霍希为产品定下“高调”
从一开始,霍希就为他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定下了“高调”:“我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生产大型、大马力、高质量的豪华汽车!”无论是在霍希公司还是在奥迪公司都是如此。这正是奥迪公司迄今历经磨难而坚定不移的宗旨:以领先技术,开拓高档车市场。
霍希公司在霍希离开后,基本继承了霍希本人的设计思想,将霍希牌汽车定位在马力强劲、质量优异、装饰豪华的形象上。1926年秋季柏林汽车展上推出的Horch 8汽车,是霍希公司一款意义重大的车型。它采用8缸直列发动机,是全德国第一例,其先进的技术、高水平的性能和极佳的可靠性成为全德国汽车工业品质的代表,被誉为汽车工业繁荣兴旺的二十年代的象征,成为所有竞争者争相模仿的对象。也正是这款Horch 8,使霍希公司牢固地树立起高档豪华的品牌形象,奠定了日后霍希轿车引领顶级豪华车市场的稳固基础。
四合为一的新公司采用了四环标志
而奥迪公司从诞生那天起,就追求产品的高品质、高档次。它生产的D型车被指定为萨克森国王和政府用车,公司的日产量到一战爆发前已赶上了同宗兄弟兼竞争对手的霍希公司。1923年奥迪公司为瑞典王室制造的专车配备了精致的洗手池,车座用大象皮缝制,可谓豪华至极。1927年,奥迪的R型车“执政官”是德国当时技术最先进的豪华轿车。一辆1935年生产的奥迪轿车,售价10300马克,这对于当时月平均工资只有100马克的德国人来说,是相当昂贵的。
1932年6月29日,奥迪、霍希、漫游者(Wanderer)和小奇迹DKW四汽车制造商在开姆尼茨市成立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在汽车联盟内部,四个品牌针对特定的目标市场:DKW承担了摩托车和小型汽车的市场,漫游者则负责中型汽车的制造,奥迪生产高档汽车,霍希制造超豪华顶级汽车。四合为一的新公司采用了一个新的标志,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四环标志。
汽车联盟迅速成长为德国第二大汽车公司
在30年代生产的汽车占有德国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年产量超过67000辆。
在豪华车方面,汽车联盟的杰作包括霍希830型,850型,930型等,不过其中最着名的还是853型,无论是轿车还是敞篷车,都气派非凡,具备经典豪华的一切要素。在当时,一辆霍希853售价高达14900金马克(30年代),相当于一座独立豪宅的价格。直到现在,无论是在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还是在英戈尔斯塔特(奥迪公司总部所在地),或者任一个德国的汽车博物馆,一辆霍希853从来都是镇馆之宝。据说,希特勒不喜欢坐霍希,好在名字带“冯”的贵族们和帝国出身的将军们不愿将自己的趣味与这个“波希米亚下士”划等号,从而使霍希品牌在30年代德国4.0升以上的高档豪华车市场上占有40%以上的份额,而当时参与竞争的豪华车品牌不下10个。
如今,人们都在议论,在奔驰复兴了“迈巴赫”品牌后,奥迪是否会复兴霍希这一古老的高贵品牌,从而形成全球轿车市场上霍希、迈巴赫、劳斯来斯(宝马所有)、宾利(大众所有)超级豪华品牌的“四大天王”鼎立格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与其它三个超级豪华品牌的主人不同,奥迪是霍希这一超级豪华品牌的同宗直系传人,二者有着相同的基因。换句话说,奥迪就是霍希,所谓区别只是两种语言的不同发音。
技术领先一脉相承
二十世纪初的霍希不仅是当时德国30多家汽车制造厂之一,还是汽车技术的先驱者。他的第一个设计就是共享燃烧室的“无冲击”双缸水平对置发动机;他是采用万向轴作为动力传动方式而取代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第一人;他还特别强调轻合金在变速器、差速器壳和曲轴箱上的应用,以及铬镍合金钢在高强度齿轮上的应用。
1911年,霍尔希亲自驾驶奥迪公司生产的C型车在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拉力汽车赛-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汽车赛中获得冠军,后来蝉联三次。“三连冠”的殊荣与公司首先采用铸铝发动机、干式气缸套、四轮制动等先进工艺和技术密不可分。
1921年,由霍希技术上的接班人、总设计师朗格设计的奥迪K型车是世界上第一辆方向盘和操作系统左置的轿车。1923年奥迪又推出了德国第一辆装备6缸发动机的轿车。
30年代,汽车联盟取得的技术专利多达3000多项。
速度奇迹
奥迪的赛车冠军史可追述到上世纪初。奥迪成立之初风头很盛,曾经连续3年(1912-1914)获得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拉力汽车赛-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汽车赛的车队冠军。
1934年3月,汽车联盟推出的四环标志“银箭”A型赛车刚一露面,就由赛车名将汉斯·施图克驾驶,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大奖赛分站赛上力夺冠军,而且创下了汽车速度世界纪录。
1937年在法兰克福的高速公路上,一辆由汽车奇才波尔舍(Porscher)设计的四环标志“银箭”赛车,一举改写了15项世界汽车速度纪录,包括令当代人目瞪口呆的406.3公里/小时汽车极速纪录。
“银箭”赛车具有超现代的动感外形,任何一个第一次在奥迪博物馆里见到这款车的人都会感到惊异:这会是30年代的汽车吗?不幸的是,这款“银箭”赛车在二战期间被战火摧毁。1982年,在汽车联盟的唯一继承人奥迪公司的全力支持下,该车复制成功,又出现在赛场上,但没有车手愿意跟它比赛,因为不愿冒万一撞伤“银箭”而招致天下车迷唾骂之险。这款“银箭”在赛车历史的巅峰之上傲视着群雄,已然成为一种宗教圣物。
先辈们创造的这一连串速度奇迹为奥迪品牌在60多年前就注入了强大的动感基因。
德国第五大汽车制造企业
在经历了“金色30年代”后,由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汽车联盟停止了正常的生产。从1944年起,盟军开始“地毯”式空袭,萨克森作为重要工业基地当然不能幸免,一夜之间被空袭夷为平地。1945年10月底,控制了德国东部的苏联红军正式宣布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汽车联盟,实际上在此之前,俄国人已经把公司的设备当作战利品开始拆迁。所有的原分散在四大公司的28000多台设备几乎全部被拆下来,很多被运到苏联。存在了46年后,奥迪的先辈们在硝烟和废墟之中遭遇灭顶之灾。残留下来的各车间和零部件厂拼凑组成了后来东德时期唯一的汽车企业-IFA汽车制造厂。(1990年两德统一后,IFA解体,大众汽车公司决定接收部分资产,重建萨克森汽车工业,决策者正是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当初重建奥迪的卡尔·哈恩博士的儿子——小卡尔·哈恩博士。)
浩劫之后的奥迪人逃往德国西部,来到了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虽然慕尼黑政府一开始的不支持态度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但他们并未灰心。布鲁恩和哈恩博士带领旧部在英格施塔特安营扎寨,同时凭借个人信誉争得了一笔贷款,开始了汽车联盟也就是今天的奥迪公司的第二次创业。当时汽车联盟的办公设施和生产环境非常简陋,被一些员工自嘲为“作坊联盟”。但无论怎样,汽车联盟已经开始了复兴的使命。
1955年,汽车联盟开发出了50年代德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轿车P94。三年后,汽车联盟就成长为继大众、欧宝、奔驰和欧洲福特之后的德国第五大汽车制造企业。在这一时期,汽车联盟开发了全时四驱驱动技术,并为联邦国防军制造了小型越野车MONGA,直到1968年,这款车在国防军中仍是主力。
确立了“奥迪品牌”的地位
1964年12月,汽车联盟在历经过奔驰公司的并购之后,正式加盟了大众汽车集团。奥迪汽车在战后真正复兴的第一步,就是在它固有的经验和基础上,于1968年研发出的奥迪100。奥迪100取得了巨大成功,原计划生产10万辆的奥迪100卖出了80万辆。奥迪100重新确立了“奥迪品牌”的地位,“四环标志”重新绽占放出光芒。
回首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感慨:假如没有那样高贵、独特的血统,假如奥迪人没有那样坚忍不拔的性格,那么今天的全球豪华车市场上还会有奥迪品牌吗?所幸的是,这一曾有着“金色的30年代”辉煌的古老豪华品牌,在历经灭顶之灾和痛苦的磨难之后,没有成为一个令人遗憾的、仅仅能让人“听吧”的历史故事,其高贵的血统有着异乎寻常的超凡生命力,使它注定有朝一日要获得新生。
㈥ 谁有奥迪车的历史资料
奥迪
奥迪汽车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年产轿车45万辆左右。主要产品有A3系列、A4系列、A6系列、A8系列和敞篷车及运动车系列等。 奥迪汽公司的创始人霍尔希,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业。集理论、实践、经验于一身。后来,霍尔希终于实现了自己设计汽车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独创事业的理想,他几经周折,在1910年以Audi为新公司命名,这几个字母是他以前所办公司的拉丁文名称的字头。
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理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
奥迪从1910年起在茨维考制造汽车,在一开始就被视为技术先锋派中型汽车。奥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维考成立的公司从 1910 年开始使用奥迪( Audi )名称, “ Audi ”是“ Horch ”的拉丁译文(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听”),公司主要制造豪华类轿车。 奥迪于 1928 年并入小奇迹集团, 1932 年加盟汽车联盟公司。 从 1912 到 1914年,奥迪在 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赛上的辉煌战绩,充分证明了奥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1907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创办了制造仪器和配件的公司。1916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开始实验蒸汽动力公路汽车,并为其注册了商标:字母 : DKW (小奇迹) 。1919年,现名为Zschopauer 发动机厂的公司转产二冲程小型发动机,为1922年成功制造摩托车奠定了基础。1928年,第一辆小奇迹小型汽车面世。在20世纪30年代,小奇迹为汽车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之后,小奇迹摩托车和汽车为汽车联盟公司在英格尔施塔特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什么造就了经典轿车或摩托车?是其先进的技术特性、造型,还是性能?这当然主要是其最初散发的激情,那种人们多年后依然能够感觉到的激情。在汽车历史中,每十年就会产生经典车型,其中许多来自奥迪和其他公司。
奥迪所有车型
1、按类型分:
一、概念车(Concept)
RSQ Concept: 《我机器人》电影使用
Roadjet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A3原型车
Shooting Brake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TT原型车
Q7 Hybrid Concept: 是Q7混合动力原型车
Allroad Quattro Concept: 是A6 Allroad Quattro, A6 Avant原型车
Pikes Peake Quattro Concept: 是Q7原型车
Nuvolari Concept: 是A4原型车
Le Mans Quattro Concept: 是R8原型车
Avantissimo Concept: 一点Allroad Quattro的影子
Steppenwolf Concept: 一点TT的影子
二、轿车(Sedan)
A4: 2.0TFSI, 3.0,3.0TDI, 3.2FSI(已国产)
S4: 4.2FSI
RS4: 4.2 FSI
A6: 3.0 TDI , 3.2FSI , 4.2FSI
A6L: 2.0T FSI, 2.4, 3.0FSI,3.2FSI, 4.2FSI,(已国产)
S6: 5.2 FSI
A8: 3.0,3.2 FSI, 4.2FSI, 4.2 TDI,6.0
A8L:3.0,4.2FSI, 4.2 TDI, 6.0(已进口)
S8: 5.2 FSI
三、多功能车/旅行车/越野车(MPV/Avant/SUV)
A3: 2.0T, 2.0 TDI, 3.2FSI
A4 Avant: 2.0T, 3.0 TDI, 3.2FSI
S4 Avant: 4.2FSI
RS4 Avant: 4.2 FSI
A6 Avant: 3.0 TDI , 3.2FSI , 4.2FSI
S6 Avant: 5.2 FSI
A6 Allroad Quattro: 3.2 TDI, 3.2 FSI, 4.2 TDI, 4.2 FSI
Q7: 3.0 TDI, 4.2 FSI(已进口)
四、轿跑车/敞蓬车(Coupe/Roadster/Cabriolet)
TT Coupe: 1.8T, 3.2FSI
TT Roadster: 1.8T, 3.2FSI(已进口)
A4 Cabriolet: 2.0TFSI, 3.0 TDI, 3.2FSI
S4 Cabriolet: 4.2FSI
RS4 Cabriolet: 4.2 FSI
R8:4.2FSI,5.2V10FSI(即将装备)
2、按车型首字母分:
一、(A)是奥迪轿车的型号
奥迪轿车和MPV的型号是用公司英文(Audi)的第一个字母(A)打头.数字越大表示价格越高:
(A2)系列是小型旅行车,
(A3)(A3 3-Door)系列是小型旅行车,
(A4)系列是运动轿车,
(A4 Avant)系列是中型旅行车,
(A4 Cabriolet)系列是敞蓬车,
(A6)(A6L)系列是公务轿车,
(A6 Avant)系列是大型旅行车,
(A6 Allroad Quattro)系列是全地形旅行车,
(A8)(A8L)系列是大型公务轿车.
二、
(S)打头的运动车:(S3)(S4)(S4 Avant)(S4 Cabriolet)(S6)(S6 Avant)(S8)运动车,
(RS)打头的高性能运动车:(RS4)(RS4 Avant)(RS4 Cabriolet)(RS6)(RS6 Avant)(RS6 Plus)高性能运动车,
(Q)打头的越野车:(Q7)越野车,
(TT)打头的跑车:(TT Coupe)(TT Roadster)跑车,
(R)打头的GT跑车:(R8(Le Mans概念车的量产跑车))(R8)(R10)GT跑车.
附录:
代表引擎的数字和字母:
2.0 TDI,2.0T FSI,2.4,3.0 TDI,3.2 FSI,3.6 TDI,4.2 TDI,4.2 FSI,5.2 FSI,W12
TDI是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FSI是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
T是涡轮增压
W12代表12汽缸以W型排列
奥迪
1954年8月出生于蒙古族,黑龙江人。擅长水彩、粉画。1978年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毕业。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作品《有干葵花的静物》入选第 三届全国水彩画展览并获银奖;《古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春寂》入选第二届全国水 彩画、粉画展览。
㈦ 盘点奥迪前世今生: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的奋斗故事
要说峥嵘历史,恐怕没有哪一家车企能够做到如同奥迪般传奇——鲁迅
在2006年,奥迪创新性地将柴油发动机引进了勒芒赛场。这是勒芒赛场上第一次传出柴油发动机的声浪,也是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一年;奥迪凭借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R10TDI柴油动力赛车,凭借着不俗的动力性能及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奥迪R10的进站次数远比对手要少,夺取冠军奖杯也犹如探囊取物般轻松。
自1999初次参加勒芒至2016年收官,奥迪共参加了17场比赛,共夺得了13场赛事的冠军头衔;让奥迪成为当之无愧的“勒芒王者”。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一直以来,奥迪的Slogan都是“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也正是这份积极向上努力突破自我的品牌宗旨,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奥迪。在刚过去的2019年中,奥迪全球总销量高达184万辆。很难想象,50年前奥迪还只是一家依附在大众旗下偷偷摸摸研发Quattro系统的“不入流车企”。
从1909到2020,奥迪已经走过了111年,贯穿奥迪这么多年的,从来都不是幸运二字;相反,奥迪的的这111年间从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两次“金主爸爸”的雪藏,奥迪都选择了忍辱负重,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着。正是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使得奥迪能够成为全球一线豪华品牌的一员,能够自信地喊出“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你作为奥迪车主,遇到过哪些值得分享的故事
和奥迪还是有些缘分的,尤其是在工作之后。
对奥迪的印象大概始于小学,我楼下邻居是我爹局里领导的司机,总看着他开的那台奥迪100,听我爹他们聊这车各种好(太久远了记不清都聊什么了)。然而神往多年一直没有蹭着坐上那台领导的车,给我一直坐昌河小面包的童年留下了一些遗憾...
09-13年在广告公司服务了4年Infiniti,奥迪被我们当作竞品之一也看了4年。
面试过奥美的奥迪组,最后因为没有headcount没能成功,也曾想过去奥迪工作,因为市场部在长春所以放弃了,我感觉现在他们搬来北京了我又有希望了……
从小觉得奥迪是属于父辈们的,走量的车都是比较沉闷、缺乏活力的。不过从去年到今年,和朋友聊到奥迪,包括我去奥美面试的时候发现奥迪(至少在国内是这样)从整个品牌层面也都希望去创造一个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的形象。他们最近都很积极地尝试新鲜事物。
在大部分车型都换代了之后,处在生命周期尾声的这一代A6L在九月成都车展也丢出一个红色的30周年版。当然,出个xx版加个颜色这种事无论是不是豪华品牌都在做,但是在这种定位的车型上推出这样一个颜色,我觉得还是挺大胆的一件事。然后奥迪最近也开始搞“卖套件“这一套,配上了S-Line套件…只能说这个手段太好用了。。。就是好看,消费者就是买账(摊手.jpg)。
我个人而言,一直以来都偏爱旅行车,奥迪在国内的这个车型中一直是最积极的,从 A4 和A6 allroad,去年把RS6 Avant带进国内让我离Dream car之一又近了一步(大雾)。今年又把A6 Avant带进国内。希望看到RS4 Avant和A4 Avant来到国内让这个细分市场能更加丰富起来。对旅行车的感情影响了家属,使家属成为了一名比我还狂热的瓦罐爱好者。14年的时候差点弄一台07年的A6 allroad…后来觉得自己没那个时间倒腾,只得作罢。
终于去年圆了俩人的一个共同的愿望,买一台旅行车。不敢说这是全北京最后一台14款A4 allroad,但应该也差不多了…
㈨ 四环相扣的奥迪车,它的名字由来是什么
说起豪华轿车,就不得不提奔驰、宝马和奥迪。对于这三者来说,奥迪应该算是后起之秀。奥迪(Audi)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奥迪汽车公司旗下的豪华汽车品牌,作为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创新能力、以及经典车型款式的代表,奥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车品牌之一。
第四个圈代表漫游者公司。1885年,两位机械工人在开姆尼斯开了一家自行车修理厂,不久之后,由于自行车的需求量变大,他们打定主意自己生产自行车,并将自己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取名为“漫游者”。1896年,公司改名为“漫游者有限公司”。1902年,漫游者生产出第一辆摩托车,直到1913年才生产出汽车。
1932年,奥迪与DKW、HORCH、WANDERER三家公司联手成立了汽车联盟(auto union),并以四环作为公司的标志,象征着四家公司牢不可破的联盟情谊。伟大的品牌背后总会有令人敬佩的故事,奥迪也是如此,四环相扣的车标代表着四家公司过去的同舟共济,也象征着未来奥迪的团结一致蒸蒸日上。
㈩ 为什么奥迪车被誉为灯厂,有啥故事吗
众所周知,奥迪有着“灯厂”的诨号,这诨号的由来绝不是因为奥迪的尾灯特亮特显眼,而是得自实绩,对于绝大多数汽车品牌而言,车灯不过是汽车上的普通照明工具,它的存在意义和后视镜、雨刮器等等汽车部没有太大区别,仅负责完成汽车的部分分工。不过,显然,奥迪并不是这样想的,对于奥迪而言,车灯是一辆车的“眼睛”,透过眼睛可以直达心灵,因此打造这双眼睛必须足够用心。为什么奥迪会被称为“灯厂”?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
不得不说,奥迪凭借车灯的造型,以及超高的科技含量,确实担得起“欧洲灯厂”的美誉。不可否认的是,奥迪的每一次迭代都在汽车照明科技方面带动了行业的创新与变革,我们也期待奥迪在汽车照明领域继续带给我们更多惊喜。看到这里,大家也就不难明白为何奥迪被称为"灯厂"了。其实奥迪这些年在车灯上的研制也是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最终站在了车灯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