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互聯網是做什麼的
工業互聯網主要是在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有效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製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業互聯網不是互聯網在工業的簡單應用,而是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它以網路為基礎、平台為中樞、數據為要素、安全為保障,既是工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業態、新產業,將重塑企業形態、供應鏈和產業鏈。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
中國寶武、鞍山鋼鐵、馬鋼集團等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積極探索生產工藝優化、多工序協同優化、多基地協同、產融結合等典型應用場景,一方面通過數據深度分析帶動生產效率、質量和效益提升,另一方面實現多區域、多環節、多業務系統的協同響應與綜合決策,通過模式創新實現新價值創造和新動能培育。
三一重工、徐工集團和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積極應用工業互聯網加快企業數字化步伐。通過工業互聯網進行設備預測性維護、遠程可視化管理,不僅降低了設備運維成本,提高了生產資源的動態配置效率,還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等服務模式,實現「製造+服務」,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⑵ 工業互聯網是什麼意思,最近被提及的很多,我們是重工業生產企業,怎麼進行互聯網+轉型
「工業互聯網」(Instrial Internet)——開放、全球化的網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屬於泛互聯網的目錄分類。 它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測技術及互聯網的高度融合。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於2012年提出,隨後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除了通用電氣這樣的製造業巨頭,加入該聯盟的還有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IT企業。國內有樹根互聯、海爾卡奧斯、北京宏途創聯科技有限公司、用友雲。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可以幫助製造業拉長產業鏈,形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效率,推動整個製造服務體系智能化。還有利於推動製造業融通發展,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跨越發展,使工業經濟各種要素資源能夠高效共享。
⑶ 當前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工業互聯網如何破局
我認為工業互聯網需要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同時也需要把互聯網行業充分運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
對於整個製造業來說,我們的製造業正在朝著更高質量和更快速度的方向發展,這個現象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逐漸拋棄低端製造業,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承受比較大的就業壓力。一直以來,很多地方會通過低端製造業的方式來發展經濟,這個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提供更多的勞動崗位。但如果我們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製造業的產業升級會降低勞動崗位的數量,製造業的產業升級本身也會面臨相應的發展情景。
⑷ 如何實現工業互聯網產業
一、錨定細分市場
我認為,對於工業互聯網企業來說,並不是什麼行業都應該涉足的,目前有些工業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雙跨企業,動輒就說自己做了幾十個行業,賦能了很多用戶,其實,我覺得對於一個初創行業和初創企業來說,不宜做的行業過多,而應該是在不涉及過多行業的情況下,每個行業做深做透,也就是說,評價一個好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一個指標是,哪怕只做了幾個行業,但是每個行業都做了幾十個客戶,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效行業應用。
之所以開展直銷模式,是因為對於任何一個新興行業來說,沒有什麼比直接面對客戶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了,客戶前期了解你的方式只有和你面對面的方式,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合適的,很難想像能有人比你更能夠說清楚你的新體系、新架構和新技術。
對於工業互聯網行業也一樣,企業只有不斷地去通過直銷面對客戶,才能前期讓客戶盡早的了解你的產品體系和服務內容,通過不斷地市場積累,慢慢的磨合自己的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再融合各類其他的產品,才能順利站穩腳跟,走向主流。
⑸ 工業互聯網如何賦能行業
說到工業互聯網如何賦能行業只能通過實例說明才能更好的了解,以下通過徐工漢雲針對江蘇某港口集團的種種經營問題實例給大家進行說明。
1.港口設備類型較多(新舊無明顯區分,還有部分是進口設備),管理起來難度極大;
2.生產服務人員未能使用信息化軟體管理,同時也沒有建立精細化管理流程;
3.由於港口設備基本上都是滿負荷運轉作業,平時出現小故障基本不做處理或維修保養,設備故障問題日積月累,最後導致設備無法使用,同時故障無法快速定位。
針對以上問題,徐工漢雲為其打造布局了智能設備管理平台,經實施後,該集團設備資產利用率提升了25%,運營人員工作效率提升了20%,設備故障修復時間減少了30%,不僅解決了集團所存在的問題,還全面提升了集團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