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形成是在什麼時候
東北的老工業基地起步很早,在清朝末年就由日本的企業在此設廠,利用這里的煤、鐵、石油資源,主要發展軍工。日本在此一直經營到抗戰結束,所以這里的基礎工業設施比較完善,解放後,這里產出新中國第一桶石油,第一台機床,第一輛汽車等等。
現在形成了以大連,沈陽,哈爾濱,長春為軸線的東北工業基地。輻射有齊齊哈爾,大慶,吉林,鞍山,本溪等等工業城市。
遼寧主要以鋼鐵和機械重工業為支柱;吉林則是以汽車和新興的生物醫葯為主,而黑龍江重在石油和煤炭工業。
另外東北也是中國主要的軍工業基地
❷ 地理∶「一五」計劃為什麼把東北作為重點建設地區
原因:東北地區地理位置優越,與俄羅斯等國為鄰;幅員遼闊,資源、物產豐富,重工業比較發達,基礎較好。
【中文名】:第一個五年計劃
【外文名】:The first five year plan
【國家】:中國
【時間】:1953—1957年
【簡 介】: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❸ 「一五」計劃為什麼把東北作為重點建設地區
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尤其是重工業。一五計劃的重點發展重工業,當時我國的經濟建設很大程度還要依靠蘇聯的援助,東北靠近蘇聯,便於接受蘇聯援助。
對於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無論是資本主義陣營還是社會主義陣營,重建或者恢復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是最為重要的任務,對於大多數新興的原殖民地國家而言,加快工業化進程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更是成為鞏固與維持政治獨立的經濟前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工業化的浪潮。

在工業化建設方面,一五期間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中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限額以上的694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對重工業和輕工業進行技術改造;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裝備農業;
生產現代化的武器,加強國防建設;不斷增加農業和工業消費品的生產,保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五計劃選擇了與蘇聯類似的工業化道路,即高積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發展模式。
以重工業為核心是這一時期工業化的鮮明特色,由於中國的工業化基礎十分薄弱,蘇聯式的工業化道路能幫助中國在較短時期內快速建立全面工業化的基礎,將中國由自給自足的農業國轉變為現代化的工業國,此外,新政權急需發展的國防工業也需要重工業的支持。
❹ 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何將工業化重點放在東北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在東北發展一批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第一批噴氣式戰斗機就是「一五」期間在沈陽飛機製造廠研製成功,實現量產。
(2019·鄂州)「一五」計劃:
(1)時間:1953年——1957年
(2)主要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3)主要成就: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武漢長江大橋、青藏公路
(2016·鄂州)為了便於記憶歷史知識,我們常用簡潔的詞語來總結某一時期的主要建設成就。「一橋」「二鐵」「三藏」「四廠」總結的是我國1953——1957年時期的建設成就。
(2011·咸寧)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建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
……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❺ 為什麼中國的重工業都在東北
因為日本佔領東三省,建立滿洲國的時候,在東北建立重工業基地。戰爭結束後由於東北具有重工業的基礎,所以新中國把它作為重工業基地發展。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東北大平原幅員遼闊,適合重工業發展,但無疑歷史原因是做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