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和印度工業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俄羅斯和印度的礦產資源豐富,因此工業分布相同點是接近礦產資源產地分布。
俄羅斯:
多集中於科技院校密集區(也就是智力密集區,典型代表為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和礦產資源密集區(典型代表:烏拉爾、西伯利亞)。
印度:
重工業大部分同俄羅斯,位於礦產區。輕工業等多位於港口等交通便利區。還有一個班加羅爾軟體工程區(印度矽谷)是新興的高科技工業區。
自然環境
1,區域位置
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15]
2,自然環境
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的黑龍江省、蒙古和朝鮮(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的加里寧格勒州接壤)。海岸線長37653公里。
同時,俄還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
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版圖新增加2.55萬平方公里。
3,地形地貌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
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B. 印度工業特點是什麼
印度工業特點是:
1、印度的工業原來就有一定的基礎。獨立以後,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1950~1965年,工業生產年平均遞增8%,1966~1980年,降為4.2%。雖然發展速度不算快,但卻比較穩定。
2、印度的工業的發展不但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而且也初步建立了一個包括多種基礎工業在內的40多個部門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其中原子能、電子、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也達到一定規模。過去,以紡織業為主的輕工業是工業的主體,現在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55%以上。
3、印度的工業品的自給能力也大大提高,近年來還能向國外輸出一些輕、重工業產品和一般性的工業技術。印度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匱乏,運輸緊張,資金和先進技術等對外依賴嚴重,人均工業品消費量仍然較低,等等。
4、印度工業的地區布局在獨立以後有很大變化。過去(1948年)以孟買為中心的馬哈拉施特拉邦、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西孟加拉邦和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古吉拉特邦等三邦合計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70%。
5、孟買—浦那區,長期以棉紡織業占絕對優勢,孟買是靠周圍廣大地區的棉花生產發展起來的「棉花港」和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現在機械、化工兩大部門在國內地位也很突出。
C. 印度為什麼不發展工業
我個人認為,無論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需要配套能跟上,比喻電力、交通、人力資源、政府經濟政策。印度政府缺乏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所以至今這些條件還有很多依然不具備,比喻交通,聽說印度至今還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速公路,電力跟不上(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就有生小孩停電的場景)。勞動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印度有人力,但是服務於人力的配套沒有跟上,比喻衣食住行。製造業也需要強大的外資企業注入,印度改革開放比我們晚,因自身的種種原因導致外資企業在硬度投入較少,甚至連馬來西亞、印尼這些國家都不如,印度不像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有大量的外資企業注入。
印度在服務業和IT軟體產業上發展要比我們好很多,號稱世界的辦公室,服務業和軟體產業佔印度GDP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他們國民經濟中自然就忽視了工業。當然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肯定是不行的,經濟結構過於單一很容易出問題。
而且我個人認為印度人比中國人懶惰而且沒有中國人頭腦靈活。
印度這幾年經濟增長要比我們快,最重要的是在軍事上與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小,不斷擴充軍備,霸佔我藏南地區,虎視眈眈我阿克塞欽地區,嚴重威脅我西部地區,千萬不要小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