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聯實行工業化是誰在統治時期
從1927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為止,斯大林提出要在短期內實現趕超發達國家的目標,於是按照每五年一計劃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經濟。1928年-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隨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則以犧牲農業為代價,大規模發展重工業。在這段時間內,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以驚人的速度增長,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後,工業總產值達到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為18%。其中鋼產量達1770萬噸,煤為1.28億噸,電力為362億度。期間在烏拉爾山以東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庫茲涅茨克等地建立諸多新興工業區。1938年起第三個五年計劃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到1941年6月,蘇聯的坦克總數高達2.4萬台,火炮約11萬門,飛機1.8萬架,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
② 斯大林加速實現工業化的原因及主要舉措
一、斯大林加速實現工業化的原因:
帝國主義大國首腦和壟斷巨頭們,每時每刻都在打蘇維埃國家的算盤。在用外交和經濟手段向蘇維埃國家進攻的同時,隨時都准備著用戰爭的手段來搞垮它。只有迅速地建立起強大的重工業,只有蘇聯自己擁有極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夠擊敗帝國主義外交和經濟上的進攻,才能夠隨時擊敗帝國主義的武裝進攻,才能夠在敵對的資本主義包圍之中,保持自己的獨立和自主的發展
二、主要措施:
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斯大林指出:「工業化的中心、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燃料、金屬等等),歸根到底,就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本國的機器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