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對工業革命有何認識
工業革命的啟示: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們擺脫了靠人力和蓄力進行勞作的方式,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同時第一次使人們征服了時間和空間,使全球各地的旅行成為可能並且在時間上得到大幅度的削減。
這一階段使世界統一了起來,因為工業革命需要的資源和勞動力是可流動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國人在中國這個資源豐富、勞動力不缺的國家開設工廠,發展產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中國認識到發展經濟必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共同富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工業革命的特點:
1、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2、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英國成為世界發展的核心。
3、第一次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中期只有英、法、美三國完成,而德、俄、日等國是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
4、工業革命開始於輕工業,隨著其發展,從輕工業轉向重工業。
5、工業革命各部門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6、各國工業革命受本國條件影響,發展不平衡。法國工業革命起步較早,但步履維艱;美國自身條件優越,發展迅速。
⑵ 外國人工業興起是什麼時候
外國人的工業興起是18世紀60年代。
西方工業文明興起最早始於英國。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因此,英國工業革命不僅對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以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英國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60年代,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始,以瓦特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使用為樞紐,以19世紀30、40年代機器製造業機械化的實現為基本完成的標志。
17世紀時,英國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英國的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生產所必需的勞動力。
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術革新為目標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
⑶ 近代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中國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中國近代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
1、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中國的封建勢力的頑固阻撓使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發生在中國。
2、帝國主義不會允許中國掌握高精尖的的近代科學技術,他們只願意把中國國當成原材料的越多地和商品傾銷區域。
3、由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特性決定的。民族資產階級自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力量比較弱小,相對於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力量弱小。
(3)外國人如何看待工業革命擴展閱讀: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9世紀末,民族工業獲得初步發展。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
一戰後,民族工業蕭條。20世紀30年代,民族工業又有新的發展,但是官僚資本主義獲益最大。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民族工業發展艱難,陷入困境。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但因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沒有完成、民族沒有獨立,工業化革命一方面受到封建勢力的壓迫,另一方面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擠壓,處於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境地,最終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