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活水有利於魚兒生長,怎樣把魚塘靜水變成活水
水產養殖水質調控的根本方法和最終目標是培育「活水」,消除「氧債」,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溶解氧瓶頸問題,促進水產動物健康快速生長,降低生產成本和能耗,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增強水產養殖經濟效益。
5.合理設置「活水」機械,防範養殖風險
據測試,一般一台60-90瓦的流水機(也叫水犁)可以裝載5-8畝水產養殖水面,水體的形狀最好是方形或圓形,水體的深度最好是1.5-2.5米,這樣就有足夠的空間幫助流水機最大化「流水」功能,實現整個水體(整個水面、整個水層)的微速循環水狀態
因此,如果在污泥不清的養殖水體中,連續幾年首次使用活水機(也稱水耕機),那麼在初期(5-7天內),幾年積累的「氧債」將加速償還,這無疑會使耗氧量迅速增加,使養殖水體中的溶解氧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其中容易出現「浮頭」的處理方法是:在連續啟動活水機(也叫水耕機)的同時,連續5 ~ 7天每天24小時啟動增氧機,補充「氧債」加速償還造成的溶解氧缺乏; 另一種是在連續啟動生活用水機的同時,每隔一天在第1、3、5天使用化學增氧劑,如「微粒氧」和過氧化氫,以快速消化長期積累的「氧債」,防止生活用水機的初期使用風險。如果是新建或新疏浚的養殖水體,以上操作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