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嚴慶齡詳細經歷
嚴慶齡於1931年學成歸國後,憑借所學投身工業,初任大隆機器廠總工程師。他帶領團隊開發出了經濟型火爐,自創打油、抽水設備,展示了其在新產品開發和製造上的實力。然而,1937年因局勢動盪,大隆機器廠的生產線被迫停頓。
1936年,嚴慶齡與吳舜文女士結婚,共同致力於工業興國。1938年,他創立泰利機器製造廠,1946年成功研發出媲美德國工藝的紡織機器,確立了「泰利機器性能好」的市場聲譽。在「工業報國」的理想指引下,1951年,嚴慶齡成立了台元紡織公司,並考察歐美工業發展,發現汽車工業的重要性,自此專注於汽車工業。
經過艱辛努力,台元紡織發展成為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公司,並在1963年獲得十大傑出企業家榮譽。嚴慶齡夫婦的投資為裕隆汽車提供了資金,1953年,他們突破困難,創立裕隆汽車,盡管初期條件艱苦,但成功推出首款吉普車,推動了台灣汽車工業的發展。
嚴慶齡夫婦致力於培養協作工廠,提升自製率。1960年,他提出分期付款交易法,推動汽車銷售和經濟發展。1969年,中華汽車的成立使裕隆集團汽車產品線多樣化,滿足市場需求。裕隆汽車與台灣經濟同步發展,吳舜文女士繼續完成嚴慶齡的遺志,推動自主研發和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的完善。
近年來,裕隆企業集團在吳舜文女士與嚴凱泰先生的領導下,業務擴展至高科技領域,工業報國的理念得以進一步實踐。盡管嚴慶齡已離世,但他的夫人和家族繼續他的事業,將工業報國的理想付諸實踐,顯示了台灣汽車工業的持續進步。
(1)工業如何報國擴展閱讀
嚴慶齡(1909--1981),上海市人。193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繫。後留學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獲工程師學位。1932年回國。曾任上海大隆機器製造石、泰利機器製造廠、元生紡織廠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