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技和工業的區別
一、從歷史上來說:上世紀50年代初,即解放初期,我國還沒有科技大學和理工大學的說法,只有工業大學的提法,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當時我國大學學習蘇聯模式,理工分家,對大學進行了拆分重組,理學院是理學院,工學院是工學院,科學和技術是兩回事兒。但50年代末,我國開始搞兩彈一星,需要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才發現理工分家的模式不利於人才培養。於是中科院自己辦了一所大學,要把理科和工科結合起來,這所大學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大成立於1958年,是我國第一所以科學技術」冠名的大學。後來,中科大辦得很成功,證明了理實結合的辦學思路是對的。於是,中科院後來又將原四川工學院收編,改名成都科技大學。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我國又開始學習歐美的大學模式,加之中科大的成功,大多工學院也開始重視理科教育,將理科工科結合起來,所以隨之不少工學院改名為理工大學,如1988年,北京工業學院改名北京理工大學,大連工學院改名大連理工大學。但是90年代之後學校改名成為潮流,以天津為例,就有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和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是天津大學分校、天津大學機電分校、天津大學冶金分校,1996年合並,2004年改名。天津科技大學是原來的河北輕工學院,2002年改名。天津工業大學是原來的天津紡織學院,2000年改名。特別是省級的理工、科技、工業大學,完全是先到先得」的搶注。
Ⅱ 什麼是科技工業
科技工業就是用電子計算機等最新的技術裝備來武裝工業的各個部門,用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來管理工業,使工業生產實現高度的自動化,使工業勞動生產率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高新技術園區規劃,指的是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准,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從本世紀五十年代起步以來,對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培育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和企業家,孕育新的技術革命和新興產業,推進新經濟的發展進程發揮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託,主要依靠國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科技資源、資金和管理手段,通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實現軟硬環境的局部優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建立起來的集中區域。
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普的有效途徑。現階段要進一步依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強化功能建設,營造吸引優秀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者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重要基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Ⅲ 科技革命與工業革命的區別
科技革命與工業革命的主要區別如下:
范圍與內涵:
時間跨度與標志:
影響與意義:
歷史定位:
綜上所述,科技革命與工業革命在范圍、時間跨度、影響與意義以及歷史定位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