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東北地區的工業基礎比較雄厚
1、遼中南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科技發達,海路運輸便利,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市場廣闊,工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南部面臨渤海和黃海,這對發揮東北區口岸多、腹地廣闊、經濟基礎好的優勢,發展外向型工業,開拓東北亞國家及俄羅斯、東歐各國的市場,擴大出口創匯都十分有利。
不利條件: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2、京津唐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中國。 交通便利,緊靠山西能源基地,並由輸油管道連接東北、華北的油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
不利條件: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區域發展不平衡,則更是大的阻礙。
3、珠江三角洲
有利條件: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及東南亞較近,多僑鄉,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
不利條件: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4、長江三角洲地區
有利條件: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是四地區中最快的。
不利條件: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1)為什麼東北原有的工業基礎好擴展閱讀
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
1、有豐富的鐵、石油、海鹽等資源。
2、有統一的京津唐電網(河北北網)。
3、有便利的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和海洋運輸。
4、臨近山西能源基地。
5、有輸油管道接連東北、華北的油田。
6、有科技和人才優勢。
⑵ 日本退兵後炸毀了東北工業嗎那為什莫說東北工業基礎好
1. 東北的重工業基礎源於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發展。
2. 其主要原因在於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如本溪、鞍山等地的鐵礦,其儲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煤炭保有儲量約723億噸。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為東北的重化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3. 另外,東北地區本身具有較好的重工業基礎。從清末開始,東北地區的工業發展進程就已經啟動。中日甲午戰爭後,外國資本開始進入東北,開設工廠和礦山,近代科學技術、生產設備和經營手段也迅速傳入東北。
4.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東北,為了滿足戰爭需求,將重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全力擴大生產,使得重工業迅速膨脹。因此,相較於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基礎較為雄厚。
5. 與東北地區相比,華東和江南地區當時還未得到充分開發,資源相對匱乏,交通也不夠便利。這使得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得以在相對優勢的條件下迅速發展。
⑶ 為什麼說東北是全球最適合發展工業的地方
因為東北地大物博有非常廣闊的土地平原,而且還有靠近海的地方,非常適合海運,出口商品非常的方便
⑷ 東北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東北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擁有眾多發展優勢,它瀕臨渤海和黃海,同時與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鄰,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門戶。
自然條件方面,東北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地形平坦,有利於農業機械化和大規模生產。肥沃的黑土地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條件,遼河等河流為農業灌溉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從社會經濟角度看,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煤鐵資源,為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東北地區擁有發達的水陸交通網路,包括多條鐵路和高速公路,以及大連、丹東等重要港口,為貨物運輸和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相對較低,為製造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同時,農業資源充足,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原材料,支持了東北地區工業化進程。
國家政策的持續扶持也是東北地區工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支持和技術扶持,促進了東北地區工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綜上所述,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國家政策的綜合作用,為其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