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歷史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

歷史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

發布時間:2025-08-03 14:02:23

㈠ 東北老工業基地曾對社會主義做過哪些貢獻其落後原因對其又採取了什麼措施實施振興戰略

20年代中期,張氏父子實行「整軍精武,勵精圖治」的政策,開礦山、修鐵路、建銀行、辦學校,在北滿(黑龍江)積極屯軍墾(東北軍墾的經驗被毛澤東全盤吸收了),只用了10年時間,東北的經濟在中國舉足輕重,鐵路85%國有化,電信設備98%國有化,而此時中國大江南北從北京到南京,從上海到廣州鐵路和電信設備95%都控制在洋人手裡,象樣的民族工業極其有限。東北大學教授的工資是北大的六倍,約3000現大洋,超過總統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產馬達(引進當時最先進的北歐的設備),1930年亞洲第一部帶空調的火車在大連誕生。所有這些成就令國人羨慕,國父孫中山曾深刻地檢討過:「搞三民主義這么些年,民生竟還不如東北的張氏父子」。很多人說東北的繁榮是日本人的功勞,其實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認,不用半年,滿鐵的股份就會全部落入中國人手裡,而當時蘇聯經營的中東鐵路,更是苟延殘喘,也正是因此才引發了30年的「中東路事件」,張學良急於收回中東鐵路而釀成軍事沖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東北的投資很少,唯一的「投資」是軍事上的,但後來又發現被張作霖欺騙而反目成仇。日本佔領東北以後,確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戰養戰,東北百姓沒享受到什麼好處。出於政治原因,20年代的東北開發史某種程度一直被隱瞞,致使不少中國人甚至東北人也並不了解東北當時的成就,竟把東北經濟的光環兒錯誤地套給了日本人,張大帥九泉之下豈能瞑目。幸好現在有些資料也逐步公開,我們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實真相。 ①勞動力素質較低 ②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礦產資源接近枯竭 5污染嚴重,環境變差 6技術力量較弱,鋼鐵等產品質量不高 7政府的經濟中心已經放到東南沿海 8產業布局不科學,第三產業(服務業)不發達9國有企業多,現代股份制改革不完善,市場適應性較弱從政治上說是這樣的: 1)、東北老工業基地目前存在的問題 市場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體制落後,機制不靈活。 2)、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意義 ①、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發展接續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②、振興老工業基地既是東北等地自身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實現國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③、有利於促進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有利於增強國民經濟的活力和發展後勁; ④、有利於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有利於提高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實現共同富裕。 從地理上講是這樣的: 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 1、工業技術裝備老化 2、不利的經濟結構 3、市場經濟的沖擊 4、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具體: 1東北大中型骨幹企業工業技術裝備老化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目前吉林省工業企業工藝裝備屬於20世紀90年代初水平的只有15%左右,60%以上的還處於70-80年代水平,另外還有15%的工藝裝備仍停留在50-60年代。由於技術裝備水平上不去,直接導致了產品檔次低、產業升級慢,產品消耗大、成本高、效益差,環境污染嚴重,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2能忽視老工業基地衰落的「結構效應」。它不僅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還包括所有制結構和空間布局結構。從東北工業製造業結構來看,在29個行業中,1998-2001年相對增長速度高於全國相應行業的只有10個,而相對增長速度低於全國同行業的達19個。 從產品結構來看,產品類型單一,東北主要工業品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多數在下降。1998-2001年14種主要工業品只有3種市場佔有率上升, 企業組織結構方面,企業平均規模大,大型企業數量多,而中小企業數量少,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協作配套水平較低,以致大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難以發揮出來。 所有制結構方面:所有制結構單一,國有經濟比重過高。僅以吉林為例,國有經濟佔82.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1.6個百分點。黑龍江省現在國有企業佔有的固定資產比重達88%。 3三大原因導致東北老工業基地問題產生 一是產業發展的自然結果。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時間比較早,一些產業進入衰退期,市場競爭力下降,而替代產業又沒有發展起來,特別是一些資源型城市,面臨巨大的困難。二是市場失靈的產物。三是體制轉換的遲滯與轉換成本的制約。中國老工業基地問題是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中產生的。 4老工業基地產業競爭力持續下降。有分析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跟上發達國家廣泛應用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全面升級的潮流。 區位條件-東北三省擁有的明顯優勢: 一是工業基礎雄厚;二是自然資源豐富;三是生態環境優良;四是地緣特色明顯;五是人才隊伍精良;六是發展環境良好。

㈡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具體措施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關鍵在於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服務業的發展是必要的。每個地區的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如改善因重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這不僅需要技術上的革新,還需要制度上的創新。

利用當地的勞動力優勢,發展新興工業也是重要的一環。這不僅可以提升地區的經濟活力,還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政府應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比如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等,以促進這些新興產業的成長。

在推動新興產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讓傳統工業也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此外,還需要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增強地區的創新能力。這包括培養本地的人才,同時也需要吸引外部的優秀人才前來工作。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平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在實施這些措施的過程中,需要政府、企業和民眾共同努力。政府應當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企業則需要不斷創新,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民眾的支持和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

㈢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國家措施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國家措施如下:

一、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一)加快推進企業兼並重組。

(二)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

(三)做優做強支柱產業。

(四)積極培育潛力型產業。

(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六)扶持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

二、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三)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二)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條件建設。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振興創造條件

(一)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二)優化能源結構。

五、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

(一)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

(二)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三)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

六、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一)加強生態建設。

(二)積極推進節能減排。

(三)加強環境污染治理。

七、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二)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三)解決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問題。

(四)促進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

八、深化省區協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一)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二)建立東北地區合作機制。

九、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二)加快推進其他領域改革。

(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3)歷史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擴展閱讀

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成效: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改革開放以來被拉開的發展差距逐年縮小,趕上了全國平均增速。東北地區率先實行了免除農業稅等惠農政策,糧食生產連創歷史新高,作為全國商品糧和肉食供應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

以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已扭虧為盈,擺脫了困境,利潤大幅度增長,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

企業技術進步成效顯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採煤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等「民心工程」進展順利,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穩步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就業形勢明顯好轉,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

㈣ 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東北地區是1949年後我國建成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這個基地起初是以鋼鐵工業為基礎的,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石油資源的開發,東北區則以鋼鐵、石油工業為基礎了。目前,東北區已基本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工和紡織、造紙、製糖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其中重工業各項產品在全國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北鋼鐵佔全國鋼鐵總產量的1/4,冶金設備和汽車均佔全國的1/2左右,礦山和發電設備佔1/3,石油佔一半以上,木材占將近一半,紙、鹽等產品也佔有很大的比重。

長期以來,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國有經濟製造業為主。改革開放以後遲遲徘徊於國有企業的改革和技術改造,民營經濟和外資利用一直落後,很多城市面臨著資源枯竭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我國政府出於經濟發展的大局考慮,做出振興東北的決策。2003年8月,溫家寶總理將振興東北作為國策正式提出,和西部大開發相提並論,並將其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個經濟發達地區等量齊觀,以期成為發展的「第四極」。這個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區域再次被推到歷史的前台。

東北地區擁有比較健全的重工業體系,極強的上下游工業配套能力,足夠的技術、知識和人才儲備,這是振興的基礎,只要啟動市場機制和轉變政府職能成功,實現世界裝備製造業和重要原材料工業基地的目標並不遙遠。

㈤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前,東北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但相比經濟發展更快的地區,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還是慢了些。GDP和工業增加值由改革開放初的近15%和20%下降到現在的10%以下。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方針任務和政策措施。隨著振興戰略實施,東北地區加快了發展步伐。目前,《若干意見》確定的社會保障試點、增值稅轉型、豁免企業歷史欠稅、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廠辦大集體改革等各項政策已付諸實施。東北三省廣大幹部群眾著力轉變思想觀念,加大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開放步伐,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實施振興東北戰略任重道遠,需要不斷創新思維和行動。鞏固和提升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食生產基地、重要林業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機械工業和醫葯工業基地地位和功能,是振興東北地區的關鍵基礎。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改革開放以來被拉開的發展差距逐年縮小,趕上了全國平均增速。東北地區率先實行了免除農業稅等惠農政策,糧食生產連創歷史新高,作為全國商品糧和肉食供應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已扭虧為盈,擺脫了困境,利潤大幅度增長,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企業技術進步成效顯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採煤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等「民心工程」進展順利,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穩步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就業形勢明顯好轉,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
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增速開始加快,逐步縮小了與全國的發展差距。2008年東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升至8.62%,比2007年高出0.14個百分點,這是進入新世紀後東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首次止跌回升。
2008年,東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按地區統計後折算的增長率)為13.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這一增長率在四大板塊中名列第一(詳見表2)。以「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的三年計算,東北三省經濟增速為13.7%,高於全國0.5個百分點,也分別高於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0.5個、0.5個和0.3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工作任重道遠。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三年多來,國家現有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已經基本到位,東北三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取得了積極可喜的成績,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東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績只是階段性的,與全國特別是發達地區相比較還有較大差距,經濟總量仍呈下降趨勢、結構調整任務十分艱巨、深化國企改革戰略重組困難重重、裝備製造業持續發展面臨考驗、資源型城市持續發展缺少政策保障、就業民生和社會保障壓力大、諸多風險依然存在等,尤其是東北三省思想觀念轉變和體制機制創新,以及一些歷史上積累的影響長遠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一項長期、復雜和艱巨的工作,全面實現振興目標任重而道遠。

閱讀全文

與歷史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自噴漆修補汽車 瀏覽:565
奧迪a6銀灰色怎麼樣 瀏覽:18
合肥工業大學有多少分校 瀏覽:380
賓士a級哪個最便宜 瀏覽:962
賓士c的保險一年是多少 瀏覽:306
如何清除汽車上的油膜 瀏覽:213
奧迪a6空調充什麼氟利昂 瀏覽:712
工業表面怎麼做 瀏覽:800
40l工業氧氣瓶多少氧氣 瀏覽:205
從青州火車站到汽車站需要多少錢 瀏覽:708
汽車環繞音響如何改裝 瀏覽:773
賓士後排怎麼調 瀏覽:871
汽車不帶藍牙怎麼安裝 瀏覽:745
陝西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專業怎麼樣 瀏覽:833
寶馬3系控制門開關的是哪個 瀏覽:652
寶馬雨刮水泵多少錢 瀏覽:265
食品店銷售工業鹽如何處理 瀏覽:331
奧迪會降價多久 瀏覽:86
寶馬i3輪胎多久打一次氣 瀏覽:744
汽車在水裡泡多久不能開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