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軍工業怎麼發展

軍工業怎麼發展

發布時間:2025-06-10 04:48:56

A. 軍事工業的發展前景

進入21世紀,世界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軍事變革的步伐加快,戰略力量對比失衡,綜合國力競爭激烈。各國在進行軍事戰略調整的同時,也在積極制定新的軍事工業政策和發展計劃、規劃,繼續推進軍事工業的轉型和良性發展。可以預期,未來軍事工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會繼續加強,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將進一步深入,主要國家的武器裝備的生產可望持續增長,軍事科技的創新能力將持續增強。
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主要國家為力爭在今後的全球戰略格局中贏得先機,分別提出了新的軍事戰略、國防科技戰略、軍事工業政策和軍事工業改革規劃,力圖充分發揮軍事工業在本國戰略力量中的先導作用和潛力基礎。美國政府提出了21世紀初期「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這一軍事戰略明確了軍事工業作是「新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在其2002年10月公布的軍事工業政策中也表明,一個充滿生機、富於創新精神和競爭力的軍事工業對於英國的國防至關重要、必不可少。
各國在21世紀發展軍事工業的目標,不僅是要使軍事工業為武裝部隊提供高質量的裝備和保障,同時,還要求軍事工業為國家經濟和科學與技術基礎的發展服務,推動一個有高技術含量和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的形成。而軍事工業在軍民兩用技術和兩用產品上經過連續多年的投入發展,已經並將繼續對各國的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當前,軍事工業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既要削減過剩的一般能力又要維持有效競爭和創新能力。為此,美國和歐洲軍事工業結構和能力的重組將在實現集團化的基礎上追求大規模的專業化,俄羅斯將結合專業化重組超大型的國防科研生產綜合體,顯示世界軍事工業集團化、專業化的結構調整還將繼續進行。而為了擴大融資渠道、降低風險、增強競爭力各國軍事工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加強。同時,一些軍事工業產權以國有制為主的國家,為了提高效率和效益將繼續推進國有軍工企業私有化或私營化的改革。
近兩年,美國和歐洲系統主承包商一層的大型企業繼續通過並購組成規模更大的跨行業巨型企業集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深入進行內部重組,剝離非核心的業務,增強在主要優勢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某些分系統承包商和另部件/材料供應商則是在專業化重組的同時,通過並購向集團化發展。更多的中小轉包商和供應商則突出專業化,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2002年收購TRW公司後,成為跨艦船、軍用電子、航空、航天等行業的全球第二大軍事工業企業。在這一收購過程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出售了TRW公司的航空系統業務和汽車業務,以加強其在導彈防禦及相關空間系統、大型系統集成項目等領域與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巨頭集團的競爭能力。美國雷聲公司在出售剝離飛機綜合系統公司後對國防業務重新調整、定位,將原電子系統與指揮、控制、通信與信息系統兩部分業務整合分立為綜合防務系統等7個部分。俄羅斯在今後幾年也將以集團化、專業化的方式,進行軍事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俄羅斯2001~2006年軍事工業改革與發展規劃》規定,俄將根據武器裝備的類型,以各行業的核心設計局和工廠為主體,組建科研生產綜合體的軍事工業結構。現有1700多家軍工企業將按3個方向合並重組為36家超大? 凸?攬蒲猩??酆咸澹?2家武器裝備總裝企業,主要生產飛機、直升機、航天器、坦克艦船等裝備;13家武器系統生產企業;11家動力和其它配套設備生產企業,主要生產雷達、發動機、電子儀器、彈葯等。
軍事工業的國際化正在模糊以往對其產權所有國構成的界定,而外資對本國軍事工業的投入將在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和就業機會等方面為本國帶來效益。為了長期從國外向本國的投入中獲益,英國、印度等國制定了有利於將外資吸引到本國軍事工業的政策,這將促進軍事工業企業產權國際化的發展。英國在其最新的軍事工業政策中表明,軍事工業企業「所有權或控股權的國籍已經遠不象以往那樣重要或具有戰略性意義」。英國政府已經取消了外資所持英國軍事工業企業股份不得超過50%的限制,同時為防止軍事工業企業被國外個人或單一機構完全控制,保留了每個國外股東的持股比例不得高於15%的限制。2002年,印度政府決定以合資公司的方式允許外國企業直接投資印度軍事工業,並限制外資控股的比例不得超過26%。當然,軍事工業事關國家安全,其國際化發展還有一定限度。法國明確表示,涉及到國家主權和根本利益的核武器及其相關技術裝備,必須保持完全獨立自主的研究、研製、生產和開發能力;某些涉及決策和作戰指揮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敏感技術領域,適當地考慮與盟國合作,但必須保持獨立研製和發展的能力和技術優勢;其他主要的常規武器裝備均可以考慮同歐洲盟國分享技術成果和共同研製;普通的共同性常規武器裝備則充分實 行來源多元化。?
在軍事工業以國有制為主的俄羅斯、以色列和印度等國,將逐步推進軍事工業的產權私有化和國有企業的私營化進程。法國將在股份制大型軍事工業企業中逐步降低國有股的比例。出於對私有化利弊的不同考慮,這些國家進一步實施軍事工業私有化的態度相對謹慎,因而私有化的進程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預計各國軍事工業的私有化將從兩個方面繼續進行:一是國有制的軍事工業企業實行私有或私營,如法國在混合所有制的大型國防企業中逐步減少國有股份的比例;二是允許以前軍事工業以外的私有企業和部門進入軍事工業。
由於軍民兩用技術、兩用產品經過10多年不斷發展取得的成果,軍事工業在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以及新的產品供應商進入軍事工業領域,預計軍事工業產品中的民品比例,將在21世紀初約50%的基礎是進一步增長。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核和電子等行業民品產品比例增長將更為明顯。
隨著高技術局部戰爭對高新武器裝備需求的增長,新的軍事戰略、國防轉型政策對軍事工業發展的支持,尤其是各國國防預算、國防研究與發展(R&D)和武器裝備費的增長,主要國家軍事工業的軍品產品的研製、生產,有望改變冷戰後約10年的下降趨勢,進入一個近10年的小幅增長時期。冷戰結束後各國軍費逐年縮減的狀況到世紀交替之際已開始改變,從2000年以後,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印度等主要國家的國防預算已相繼逐年增長。在國防預算增長的同時,各國國防研究與發展(R&D)費和武器裝備采購費在國防預算中的比例一般保持穩定或有所提高,使R&D費和武器裝備采購費隨國防預算同步增長。根據美、英、法等國的國防預算長期計劃,預計主要國家國防預算增長的趨勢將延續到2008年以至2008年以後。隨著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研製發展,主要軍事強國將有新的采購需求,軍貿市場的交易也會趨於活躍。所以,預計軍事工業在武器裝備的軍品研製生產方面將有一個約10年的持續小幅增長期。到那時軍事工業可進入下一個發展紀元。

B. 中國的軍事工業怎樣發展才最符合中國的發展道路

1.積極發展軍民兩用技術 美英在發展軍工經濟時,十分注重對兼容性高的軍民兩用技術給予重點扶持。美國制定了國防部的軍民兩用應用計劃(DUAP)、商務部的高技術計劃(ATP)和由國防部牽頭的技術再投資計劃(TRP)等多項開發計劃。 這些計劃中最典型的是技術再投資計劃,其包括了國防兩用關鍵技術計劃、民用一體化合作計劃、國防先進製造技術合作計劃、製造工程教育補助金計劃、專家授課計劃、製造技術推廣計劃、國防兩用技術援助推廣計劃、地區技術聯盟援助計劃等12項主要計劃,由國防部、商務部、運輸部、能源部、航空航天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組成領導機構,共同組織計劃的實施。 英國國防部除制定「部門外研究計劃」和「私有資金計劃」兩項軍轉民計劃外,還專門制定了發展兩用技術的開拓者計劃。 2.組建各種聯合體共同開發 包括以政府與企業分攤資金和軍民聯手共同投資等方式,共同開發軍民兩用技術。 美英發展兩用技術採用國防部門與企業、學術界和政府其它部門按照優勢互補、經費分攤、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原則組成各種聯合體,進行合作研究開發。 美國政府與企業共同建立的分攤費用合作夥伴關系,在促進微電子產業的發展、重新奪回市場份額和技術領先地位的方面,已成為標準的戰略模式。 英國國防部組建了一系列兩用技術中心,建成結構材料中心,並正在建立高性能計算機、軟體工程、信息技術、電子學與流體力學中心。 3.減少軍民融合的制度性障礙 主要措施有:增加軍方的民品采購規模,對繁瑣的法律法規體系進行簡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定義為「民用項目」的產品范圍;對軍事工業中的每個部門展開分析,使每個部門可能的軍事需求盡量同現有企業的能力相適應;在武器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活動中,引入民用規范與標准;解除或減少對末端配套企業的軍工專用法規限制,減少對主承包商的獨特軍事要求;推進由承包商承擔軍事後勤保障的做法等。 並通過依靠商業慣例、民用產品、商業設施和「兩用」技術,盡可能地促進國防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的廣泛結合。使國防工業部門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最先進的裝備,且能對國家經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對美英兩國推進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措施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國家層面推進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是共同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取向,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1.制定合理的長期發展規劃和有效的實施計劃 國防關繫到國家的安全,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某些國防項目交由市場來決定,而必須由國家制定和實施能夠使國家和地方工業界共同投資的國家長期規劃。 此外,一個牢固的、有競爭力的國防項目,應該滲透到地方項目中去,並緊密融合,共同發展。美英在軍民融合的過程中都結合本國的實際,制定了相應的長期規劃和切實可行的系列具體實施計劃,並提供了相應經費保障。 2.政府要在推動軍民融合過程中積極作為 美英發展軍民融合及兩用技術都採取了政府與企業共同負擔、共享成果的方式,從而使資金、人員、技術、設備等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並帶動了民用工業的廣泛發展。 美國發展軍民融合及兩用技術的重要舉措就是「支持政府研究機構與工業界的合作」,其「技術再投資計劃」就是由政府提供一半資金,另一半則由其它來源(包括州政府和企業投資)提供,而民用工業也可以從中獲益。 3.引導企業進行運行機制改革 推進軍民融合必須非常重視生產方式的改革,一個產品一個廠、一個部件一條線的生產方式,適應不了能力型軍工的要求,也不利於容納高技術的因素。因此,要積極促進企業的運行機制在適應信息化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商業模式方面不斷調整。 同時,武器裝備相關采購條例也要不斷修改完善,並以此引導企業的改革。 說起中國軍事力量都認為經濟實力限制著它的發展,但當我們看到南非的先進武裝直升機,瑞典的鷹螄,這個念頭大可以打住。制約中國軍事工業發展的不是別的,是中國的工業體制沒有自我發展能力。
體制問題不是技術,這個大家似乎不見得同意,但確實就這么地。浙江慈溪一小老百姓琢磨西方聯合對華封鎖技術的防彈衣,2年拿出成品,產品大量出口,英國大兵靠它在伊拉克挨了幾十槍,居然還能不死。陝西寶雞什麼雞腳仡佬地,鄉鎮企業敲打個裝甲車,居然出口到南亞,最後中國派住海地維護和平部隊也不得不採購,那技術先進國家巨大投資的軍火工業居然找不到比它更合用的。於是有人建議海爾造導彈,建議讓強大的充滿活力的中國民用企業投入到軍火設計製造中。再反過來看美國,巴雷特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下工夫研究阻擊步槍,只有銳意創新才能出類拔萃獲得軍隊訂單,迫使它創新的是對財富和生存的慾望,而這種慾望才是美國軍事裝備創新能力的真正來源。是生死存亡的壓力迫使美國中小企業銳意於革新,當我們看到層出不窮花樣百出匪易所思的美軍裝備羨慕不以時,我們應該看到這種進取之後的真正推動力。當你拿出一個新的東西出來就能獲得巨大財富時,新的東西就不斷涌現。
再反過來看中國,軍隊抱怨科研部門,科研部門抱怨經費不足,無法自我制訂發展項目,中國軍事裝備的研製是訂單式,訂單下到某所,它就干,沒有它就不幹,真正想干能乾的干不上,推一下走,不推不走,如此狀況,談什麼追逐先進。這種科研體制制約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幾萬科研人員,幾百萬工人,站在那發暈。其實這其中有無數潛在的設計大師,可惜沒有機會施展。
當前,應該容許民用企業在監控下自由發展軍火工業,近年韓國在這上面投入很大,只是受制於技術基礎發展緩慢,但軍火工業屬暴利行業,不要讓人家在這上面再超過。以中國的技術儲備,只有放開,至少在常規武器領域中國將擁有超越美國的創造能力,想中國企業在家電領域的奇跡就可以一窺未來中國在軍事裝備上的作為。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軍工業怎麼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6車轂什麼價 瀏覽:135
沾化工業園區叫什麼 瀏覽:358
賓士4s店開的什麼發票 瀏覽:544
奧迪車從哪裡能看到電量 瀏覽:483
如何投訴福田汽車 瀏覽:670
寶馬5系什麼模式有音浪 瀏覽:393
奧迪a7白色跟黑色哪個保值 瀏覽:889
浦北智大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6
洋浩工業園區有哪些廠 瀏覽:833
東疆港工業園招商價格多少 瀏覽:271
閔行區哪裡有工業區 瀏覽:313
奧迪q5l天窗卷簾怎麼拆 瀏覽:43
豪華後驅車怎麼選寶馬5系 瀏覽:654
賓士蜂鳴聲怎麼關閉 瀏覽:985
工業基礎電費如何收取 瀏覽:257
金杯汽車什麼時候退市 瀏覽:955
寶馬5系一般哪裡漏冷媒 瀏覽:772
賓士gle450後視鏡怎麼打開 瀏覽:326
賓士e和邁騰哪個值得買 瀏覽:728
12年賓士s350多少錢了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