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雄興工業城政府怎麼規劃

雄興工業城政府怎麼規劃

發布時間:2025-05-22 17:37:12

❶ 清城區的經濟

2003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9億元,比1988年增加44.28億元,增長4.71倍(可比價計算)。1988-2003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3%(幾何平均法計算)。
1988-1990年為區內經濟起步時期,1988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62億元,比1987年增長39.2%,199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2億元,比1989年增長8.9%,「七五」(第七個五年計劃,下同)期間後三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20.2%。「八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受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影響,年均遞增22.5%,但增幅起伏較大,其中1993年增幅達到歷史最高點,比上年增長46.1%。199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21億元,比1994年增長24.4%。
1996-2003年為區內經濟穩步增長時期,全區已形成門類較為齊全,以電線電纜、建材陶瓷、制衣、電子、鋁材、銅材、塑料製品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商業、飲食業、房地產業迅速發展,生產總值中,各個產業之間的比重發生變化,打破了以農業、商業、飲食業為經濟主體的歷史格局,工業、建築業所佔比重擴大。2000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82億元,比1999年增長9.2%,「九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3.8%,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9億元,比2002年增長21.4%,「十五」期間前三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1.3%。
2011年上半年,清城區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58.5億元,增長18.5%,經濟保持快速發展,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工業發展提質增量。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達到140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82.5億元,增長9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5億元,增長40.1%。企業利潤高速增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6.67億元,增長3.78倍。財稅收入大幅增加。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72億元,增長58.6%。在全市主要經濟指標排名中,清城區取得了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六項指標總量第一和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項指標增速第一的好成績。 清城區所轄鄉鎮曾是廣東省和原清遠縣的主要糧產區之一。1988年,撤縣建市設區之後,農業仍然為區內的基礎產業。至2003年,在城市面積不斷擴大、農田面積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調整全區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業生產布局,改革農業生產方式,興修農田水利,推廣農業技術,提高水稻產量,發展高產、高質、高效的城郊型農業,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發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經濟作物,農業生產逐步由傳統自給農業向現代商品農業轉變,全區農業總產值13.13億元,為1988年的4.58倍。
一、傳統農業
水稻種植業是本區的傳統農業,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種植經驗,種植出來的大米質優價廉,市場需求量大。傳統水稻種植業有以下幾個特點:種植規模小;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點。
大部分年青的富餘勞力紛紛「洗腳上田」,到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務工,在家鄉守著「一畝三分地」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土地丟荒現象較為嚴重。
二、特色農業
清城區現有耕地25.7萬畝,山地面積3.7萬公頃。農產品以水稻為主,是廣東省重點產糧區之一,也盛產花生、甘蔗、蔬菜、水果、筍、葯材、食用菌等經濟作物。區內畜牧水產資源豐富,清遠麻黃雞、烏鬃鵝馳名中外,其中馳名省港澳的清遠雞年產量達500萬只以上。生豬和水產品產量較大,是珠三角鮮活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乳鴿、花雀、瘦肉型豬和桂花魚、加州鱸魚等產量可觀。清城區農業的亮點:品牌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信息農業、效益農業。
三、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以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如稻田養魚、養萍,林糧、林果、林葯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糧、桑、漁結合,種、養、加結合等復合生態系統模式,雞糞喂豬、豬糞喂魚等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的模式。
2008年,該區農業農村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9.9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7.4%。其中種植業8.08億元,增長13.62%;牧業9.4億元,增長11.46%;漁業1.95億元,增長15.1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198元,增長14.9%,創下近年來最高增幅。全區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6.38萬畝,同比增2.2萬畝,增長4.9%;其中糧食麵積27.5萬畝,總產8.4萬噸,分別增2.2%和18.3%;蔬菜面積12萬畝,產量17.3萬噸,增長7.4%;生豬出欄量23.7頭,增加0.81萬頭,增長3.5%;三鳥出欄量1447.36萬只,增加146.18萬只,增長11.23%;淡水養殖面積5.6萬畝,水產品產量2.65萬噸,增長6%,產值2.76億元,增長6%。禽畜水產養殖業繼續成為我區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 清城區所轄行政區劃曾是廣東省和原清遠縣的主要糧產區及「三鳥」(雞、鵝、鴨的簡稱)產區之一,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工業生產底子薄弱。
建區後,區、鎮(街、場)二級黨委、政府(辦事處、場部)確立「工業立區、工業強區」的指導思想,建立和健全工業管理、服務機構,深入開展工業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扶持和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全區工業生產結構和工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形成了以電線電纜、建材陶瓷、制衣、電子、鋁材、銅材、塑料製品等為支柱產業、非公有制企業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2003年,全區工業企業有2206家,其中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有2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7.35億元,是1988年2.08億元的13倍多。工業成為區內國民生產的主要產業。
清城區憑借優越的區位條件,強大的資源優勢。傾力打造洲心工業園、荷興工業園、泰洋湖工業園、建材陶瓷工業城、金沙灘工業小區、泰基工業小區、雄興工業小區、循環經濟產業園、清遠市毅力工業城、清遠市科技工業城等多個傑出的工業園區,積極地帶動了城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清城區經濟運行良好。工業逐漸變成清城區經濟的主體,尤以輕工業為發達,初步形成電線電纜、陶瓷、醫葯、電子、建材、塑料、制衣等支柱產業。規模工業生產總量和增長速度躍居全市首位;支柱產業成為該區工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三資」企業工業增勢強勁,成為該區工業經濟高速發展的支撐點。 1988年,區內有學宮、渠坑口、下廓、北門、洲心、源潭、高橋、龍塘、石角、興仁、界牌和城中路工業品等12個市場,建築面積共3.24萬平方米。
1991年,根據市政府《關於加快集貿市場發展的若干規定》精神,區、鎮二級政府從市場用地、貸款、報建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加快農貿、集貿市場建設的步伐。農貿、集貿市場實行建設與管理相結合,由工商行政部門投資建設和管理。從1995年開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抓緊做好市場辦管脫鉤工作的通知》,農貿、集貿市場建設實行辦、管脫鉤,由社會投資建設,呈現多形式投資、多元化建設的局面。
1989-2003年,相繼建成的農貿市場和集貿市場分別為:南埗市場、橋北綜合批發市場、松崗市場、新城中心市場、平安市場、白馬塱市場、下濠基市場、和順市場、銀洲市場、下廓市場、附城市場、先鋒市場、花廳市場、蓮塘市場、西門市場、昌記市場、城南市場、附城綜合市場、三角肉菜市場、名都肉菜市場、百嘉市場、銀盞市場、橋北水果批發市場,市場建築面積共8萬平方米。截至2003年底,區內有農貿、集貿市場36個,建築面積共11.24萬平方米。

❷ 如何發展清遠經濟(包括清新、英德、連州、陽山、連南、佛崗、連山)

一、清遠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加速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近年來,清遠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堅決貫徹《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及12個配套政策文件,制定實施了《關於進一步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民營經濟的發展,使民營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截至2004年底,清遠市有民營企業3048戶,注冊資金達66.86億元人民幣;有個體工商戶70383戶,注冊資金達19.6億元人民幣,就業人員11萬人;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8億元,完成增加值18.25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增加值的36.4%;民營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2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1.8億元的35.4%,在各類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中名列前茅。
總體看,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總體情況良好;但與珠三角發達地區相比,在企業注冊資金、企業戶數、從業人員、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等指標上還有較大的距離,全市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必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產業結構層次不高,高新科技型企業偏少。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勞動力逐漸向第二產業轉移,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勞動力會逐漸轉向第三產業。綜觀清遠市個體私營經濟三次產業的現狀,全市個體私營第一產業比重低;第二產業加工製造業比重不大,高附加值產品比重較小;第三產業盡管佔了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總量的絕對比重,但大多分布在層面較低且比較初級的傳統服務行業,這些行業多數是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程度、技術能力較低,產業結構層次明顯偏低;同時,高新科技型企業偏少,到目前為止,全市民營企業中科技型企業僅有17戶,只佔總量的0.71%。
(二)受內外部因素制約,發展基礎較為薄弱。從企業外部分析,一是民營企業在實際運作中尚不能與國有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且准入的領域仍受到一定約束;二是由於市場秩序不規范,抑制了民營企業創新的動力。從企業內部分析,一是民營企業的行為缺乏明確科學的合作規范,企業的穩定性不足;二是民企的技術創新能力參差不齊,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三是民營企業家單憑個人的經驗和能力難以應對多變的市場;四是相當多的民企在市場和產品的定位上缺乏科學的指導,缺乏對市場的詳盡調查和准確分析。
(三)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遭遇多重瓶頸。第一、管理瓶頸。受民營企業經營者自身素質的限制,「家長式」、「經驗式」的管理造成企業的生產經營無序運作,影響發展。
第二、技術和人才瓶頸。清遠市民營企業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和具有初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才比重偏低,而且多數企業未對職工進行專業培訓,職工整體素質不高;同時,還普遍存在忽視技術創新和掠奪式使用人才的現象。
第三、融資瓶頸。眾多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支持比較困難,有利於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的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制度等尚未建立。
三、加快清遠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當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調整,為民營經濟發展讓出了空間;更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六大對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遇到的認識上的、體制上的、政策上的問題都給出了明確的回答,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政策體制環境。為此,必須搶抓機遇,以優化發展環境、放寬進入領域為突破口,把所有制結構調整與體制轉換結合起來,完善鼓勵和扶持政策,加快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層次和水平,不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形成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使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貢獻進一步提高。按照上述思路,建議抓好以下六個重點:
一是大力培植民營骨幹企業。堅持增量優化與存量調整相結合、資本運作與科學管理相結合,集中力量扶持一批民營企業壯大規模、提高素質,引導有較強實力的林中寶、遠光電纜、英金水泥等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通過聯合、兼並、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實施低成本擴張,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二是積極發展特色民營經濟。大力支持具有清遠特色和風格、產品比較優勢大的清新天農、紅不讓,陽山縣的粵北行,連州市的豪爽和東陂林泉食品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培植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名、優、特、新產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營企業群體。
三是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緊密結合起來,鼓勵民營企業通過收購、兼並、控股、參股、轉讓經營權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改制、改組和改造,參與國有企業組織結構調整。
四是推動民營企業加快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積極推動民營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從傳統的家族式經營向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轉變;運用現代管理模式和科學經營手段,盡快實現從粗放、分散的低水平重復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生產轉變;促進民營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大型企業搞好產學研結合,增加技術投入,加快科技進步,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五是支持民營經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的優勢,以出口創匯、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推動具有比較優勢的民營企業走出國門,與國外大公司、大集團開展合資合作,進行跨國經營。
六是加快載體建設,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集聚化發展。依託作為民營經濟發展平台和載體的工業園區,用好廣東省扶持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發展民營科技工業園的政策,著力提高民營科技園區的建設水平,把發展民營經濟、辦好工業園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
同時,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建議把重點放在改善發展環境上,努力構建「五個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政策保障體系。落實民營經濟的公平待遇,進一步清理、修訂或廢除體現所有制差別或不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放開市場准入,放寬經營資格限制,在投融資、貸款、土地使用、人才引進及使用、市場開發、稅費管理以及其他資源配置等方面,建立健全公平統一的政策機制。
二是建立健全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切實轉變機關作風,推進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把主要精力切實轉到制定規劃、政策引導、維護市場秩序、提供公共服務上來,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抓民營經濟,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真正做到對民營經濟少干預、多服務,少限制、多支持。
三是完善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堅決打擊偷稅漏稅、制假售假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行為,進一步規范稅費徵收行為,堅決杜絕各種形式的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現象;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投資咨詢、設計、招標代理、工程監理等中介機構和中介服務市場;加強對民營企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護、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監督和管理。
四是建立健全推進企業內源經濟優化升級的人才體系。在完善民營企業引進吸收人才的機制、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提高企業家素質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企業人才素質,增強企業自身內在的發展後勁和競爭力。
五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抓緊建立和完善以市為中心、縣區為網路、鎮為網點,各自配套完整、獨立運行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高民營企業的信用形象和地位,促進個體戶、民營企業信用信息的社會共享;進一步加強銀企關系的協調,建立起協調服務機制;盡快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創造條件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產業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鼓勵和積極支持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股票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資。

如今到清遠經濟開發區走一趟,所到之處都呈現出令人振奮的景象。僅從銀盞到開發區之間的幾公里路段,沿途的毅力工業城、雄興工業城、生物醫葯工業成等,到處都是機聲隆隆,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位於源潭鎮的陶瓷工業城,更是以其日新月異的施工進度,令每一個身臨其境的人感受到清遠工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聲勢拉開發展序幕。

據了解,在今年5月9日即將舉行的我市有史以來最盛大的招商引資推介活動上,將有一大批重點項目屆時簽約、奠基和動工投產。其中29個項目就落在清遠經濟開發區,投資總額達25億元,涉及工業製造、生物醫葯、旅遊等等。經濟開發區的引資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建設盛況之壯觀是清遠經濟開發區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眾所周知,曾經名噪一時的清遠經濟開發區,在過去幾乎長達近八年的時間里,曾經變得舉步維艱,因此而被許多人斷定「沒戲」。但出人意料的是最近兩年,也僅僅是不到兩年功夫,清遠經濟開發區又「冒尖」了起來,而且以其迅猛的發展勢頭,把招商引資的「重頭戲」搞得熱熱鬧鬧,蓬蓬勃勃。

該開發區黨委書記黃釒監強告訴記者,清遠經濟開發區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發展勢頭,能引來這么多的投資項目,是因為市委書記陳用志、市長劉志庚都來自發達地區。他們有膽有識,提出了「五個創新優勢,拉開五個序幕和『三化一園』」的發展戰略。特別是工業立市戰略。市委、市政府將招商引資的門檻一降再降,環境一優再優。這對經濟開發區具有歷史性的里程碑意義,使開發區呈現出五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一是市領導親力親為做外商的工作,洽談項目,親自作陪,親自招商。陳用志、劉志庚、歐廣經常深入到開發區的各個項目工地,了解情況、現場辦公,對投資項目都了如指掌。

二是降低門檻是一個非常大的特點。電費由0.6元到0.5元多,再降到現在的0.47元,水費降到每噸1元,並實行原則上只收稅不收費。

三是從過去的築巢引鳳轉為引鳳築巢。因為我們是欠發達地區,過去招商引資之所以難度大,主要是開發成本高。如土地開發成本過去是每平方米280元,現在不僅很多土地費用免了,市裡的許多規費也免了,因此,土地開發成本大大降低。

四是發揮市、縣(區)、鎮三級政府的作用。這一舉措對經濟開發區加大招商引資起了很大作用。如城區政府、龍塘鎮政府、源潭鎮政府,尤其是龍塘鎮政府高度重視。在征地工作中,市、區、鎮三級政府密切配合,協調進行解決,效率大大提高。目前,經濟開發區已由原來的9.6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110平方公里。

五是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發展這樣快,工業園區的帶動作用非常重要。過去是征一片土地進行三通一平後等候招商,現在只是利用公路沿線和公路邊的山坡地。這樣因地制宜,開發成本減少,而且項目來得快。一些大項目如毅力工業城就征地4000畝,雄興工業城征地2000畝。外商現在也是搶抓5年政策的機遇、加快投資進度和發展速度。

黃釒監強介紹,經濟開發區目前包括老區和新區。老區在近一年多來上了17個項目,原來閑置的廠房基本上用完,而且還新上了一些項目,都是500萬元到1億元的工業產值。2001年老區的工業總產值是16億元,2002年的工業總產值上升到20億元,增加了28%。今年頭兩個月工業產值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17%,出口產值則增加了300%。新區目前引進了43個項目、投資額193億元,如果建成投資後,工業總產值將達263億元到300億元,比全市現在的工業總產值增加兩倍以上。

采訪中,我們還了解到,經濟開發區內有11個工業園區,建設比較快的生物醫葯城、陶瓷工業城、毅力工業城、民營科技園、雄興工業城等。陶瓷工業城的4個項目,「聖利達」陶瓷月底就可試產。「新中源」是一邊建廠房一邊安裝,建成後有50條生產線。還有一個高密度纖維板項目,投資5億多元,現在也已開工。毅力工業城的7幢3萬平方米的廠房全面開工建設。清遠經濟開發區正涌現出激動人心的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火熱場面。

❸ 我在雄興工業園區去廣州火車站怎麼坐車

公交線路:226路 → 219b → 廣州市站-清遠石角線,全程約93.9公里

1、從雄興工業園區步行約10米,到達雄興工業區

2、乘坐226路,經過13站, 到達創興大道路口站

3、步行約410米,到達創興大道路口站

4、乘坐219b,經過18站, 到達塘基站

5、步行約240米,到達塘基嶺站

6、乘坐廣州市站-清遠石角線,經過16站, 到達廣州市汽車客運站

7、步行約940米,到達廣州火車站

閱讀全文

與雄興工業城政府怎麼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延安工業門怎麼樣 瀏覽:375
汽車水箱維修怎麼樣 瀏覽:912
台州寶馬mini4s店在哪裡 瀏覽:56
奧迪q7後期維護怎麼樣 瀏覽:474
汽車金融什麼意思 瀏覽:849
北京汽車南站在哪裡 瀏覽:521
q2和賓士a級180哪個好 瀏覽:29
工業強大的德國是如何製造窗戶的 瀏覽:484
安徽汽車工業大學有哪些專業 瀏覽:205
捷豹xf寶馬五系哪個保值 瀏覽:982
奧迪a5硬頂敞篷上牌多少錢 瀏覽:316
奧迪a6l25掛擋面板怎麼拆 瀏覽:383
汽車倒車是哪裡驅動的 瀏覽:892
瀘州納溪工業園區哪個廠正規招工 瀏覽:177
710公里汽車開多久 瀏覽:898
汽車怎麼稱重 瀏覽:465
核工業怎麼了 瀏覽:870
給你買輛賓士是什麼歌 瀏覽:725
奧迪排量最小的車是多少 瀏覽:611
寶馬320手剎車怎麼按下去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