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化如何協調

工業化如何協調

發布時間:2022-09-27 20:24:35

『壹』 堅持走工業化道路必須堅持哪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第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貳』 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的協調發展的舉措

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重視實體經濟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積極推進互聯網+

『叄』 如何處理好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

經濟理論界普遍認為,我國的城市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因此「十五」期間要全面加快城市化。我個人卻認為,我國的城市化並沒有嚴重滯後於工業化,主要問題在於就業結構的非農化水平較低,而人口城市化與就業非農化是基本一致的,並不存在嚴重滯後的問題。如果忽視以就業結構非農化的發展為基礎,片面去加快城市化,不僅難以達到目的,還會導致以就業問題為中心的城市問題嚴重化。 我國的城市化並沒有嚴重滯後於工業化 認為我國城市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的觀點,主要是以工業產值比重來衡量工業化的。然而,由於我國的工業產值比重片面演進,以此來反映工業化水平並不恰當。根據工業化理論和國際經驗,在這種條件下,衡量工業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應當是人均GDP水平或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同時,與城市化進程直接相聯系的工業化指標,也主要是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而不是工業的產值比重。從我國1952年以來近50年的經驗數據看,城市化率的上升與工業產值比重上升的相關性較低,而與就業結構非農化的相關性則明顯較強。 從國際比較看,以人均GNP水平作為衡量依據,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與其他國家的一般變動趨勢相比,與相近收入水平國家的數據相比,特別是與亞洲國家的相應數據相比,並不存在明顯的偏差。 再從非農產業就業比重與城市化率的關系看,以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為衡量依據,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與相近發展水平的國家比較也不存在明顯偏低的問題。 因此,可以說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並沒有嚴重滯後,城市化率較低是與人均收入水平較低和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較低相一致的。 問題在於工業化的偏差而不在於城市化的偏差 與國際上的一般趨勢比較,我國的城市化率遠遠低於工業產值比重,但問題不在於城市化的偏差,而在於工業化的偏差。 工業化引起產業結構的迅速轉變,並通過這種轉變帶動城市化。在這個過程中,與城市化率上升聯系密切的不是產出結構的轉變而是就業結構的轉變,因為就業結構的非農化才直接帶動了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和集中。因此,產出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動關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工業化對城市化的帶動作用。而我國工業化中的問題,正在於產出結構工業化超前與就業結構非農化滯後的較大偏差。 這種偏差主要表現在:工業產值比重片面上升,超過了人均收入水平上升所引起的需求結構轉變的要求;工業化過程中服務業發展滯後,影響了非農產業就業的增長。這些偏差導致工業化不能有效帶動就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轉變,從而帶動城市化的進程。而城市化率主要隨著就業結構的非農化而變動,則是一種符合經濟規律的現象,即使這個進程相對緩慢,也不是城市化本身的問題。 工業化的偏差還表現在產業選擇和地域推進上,即改革前的片面重工業化和改革開放以來的過度農村工業化,這兩個方面導致產值結構轉變與就業結構轉變的偏離,影響了工業化的有規律演進及其對城市化的帶動作用。因此,這兩個偏差影響了工業化過程中就業結構的較快轉變及其對人口城市化的帶動效應。 只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才能加快城市化進程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變動關系,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存在著較大差別。理論分析和實證考察表明,在工業化初期,工業發展所形成的聚集效應使工業比重上升對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較大的帶動作用;而當工業化接近和進入中期階段之後,產業結構轉變和消費結構升級的作用超過了聚集效應的作用,城市化的演進更多地表現為非農產業就業比重上升的拉動。在這個階段,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上升明顯快於生產比重的上升,而這主要不是工業而是服務業的就業增長帶動的。也就是說,當工業化演進到較高階段之後,對城市化進程的主導作用逐步由工業轉變為整個非農產業,就業結構的變化也越來越不同於產出結構的變化並起著更大的作用,這使服務業的比重上升對城市化進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我國城市化率較低的基本原因在於非農產業的就業比重較低。而非農產業就業比重低是由於服務業發展滯後,制約了非農就業的增長及其比重的上升。服務業的比重遠遠低於同等收入國家的水平,是我國工業化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結構問題,也是導致工業化與城市化偏差的主要原因。與工業相比,服務業具有明顯較高的就業彈性,並且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強對整個就業的帶動效應(而工業則由於勞動生產率的較快增長而引起就業功能的相對下降)。同時,從我國「 十五」至2010年期間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變動的趨勢看,工業就業比重上升的空間已經較小,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較快上升只能主要依靠服務業的迅速擴張。因此,要加快城市化的進程,必須通過加快服務業的發展,來帶動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上升。這是我國推進城市化的基本途徑,也是促進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的中心內容。 服務業發展與城市化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服務業發展拉動非農就業增長而帶動城市化率的上升,而城市化的加快也能夠促進服務業的較快擴張。不過,從二者發展的邏輯順序和長期進程來看,主要趨勢是先有服務業的發展和就業的增加,再有農村人口的轉移和城市化率的上升。而且,未來10年我國城市服務業擴張的空間很大,而城市人口的增長則受到城市就業增長的制約。從這個角度看,處理兩者關系的基本思路應當是,主要通過加快服務業發展來帶動城市化,而不是反過來,將重點放在依靠加快城市化來促進服務業發展上。否則,就可能導致城市化進程不能有效加快反而使現有城市問題(尤其是城市就業問題)嚴重化的後果。

『肆』 經濟高質量發展與農業、工業協調發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9

『伍』 如何正確處理中國工業化道路中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問題

(1)要以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

(2)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

(3)堅持「兩條腿走路」

農業

『陸』 如何四化同步發展

1、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一是要加快推動和鼓勵信息技術創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研製和運用世界上最先進信息技術。

二是要加快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用最新的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技術可以運用在生產經營過程的方方面面,通過技術改造可以讓傳統產業煥發青春和新的活力。

三是要在新興產業中實現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一體化。

四是要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和千家萬戶同步運用工業和信息技術。不僅要把信息技術滲透到工業,同時也要滲透到農業、服務業,推進農業和服務業現代化。

2、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

工業化和城鎮化不能孤立發展,而需要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一方面,要通過工業化推動城鎮化。沒有工業支撐的城鎮化容易導致產業空心化。

從世界各國城鎮化發展規律來看,除了少數大城市可以通過打造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和少數小城鎮通過旅遊帶動之外,絕大多數都需要現代工業的支撐。工業是一個地區特別是城市的「脊樑」。

城鎮化不是通過簡單地建造幾棟樓房,修幾條馬路,把農民從平房搬到樓房,而需要有產業特別是工業的支撐。另一方面,要通過城鎮化帶動工業化。

城鎮化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口集聚的過程,它可以為工業化提供便利的生產要素交易市場,減少交易成本,可以提供龐大的工業品市場,可以為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等。

3、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一是可以吸納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在滿足城市自身發展需要的同時,少量的農民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為實現規模經濟創造了條件,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民生活和就業有了新的出路。

二是有利於提高農民素質,城鎮化讓農民也享受到來自城市的文明,改變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

三是為農產品提供廣闊市場,同時也提出了更多數量和品質要求。因此,只有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才能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需求。

農業現代化同樣可以促進城鎮化,因為農業現代化就是用現代科學和管理技術武裝農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伴隨著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的廣泛使用,可以從農業領域節約大量勞動力進入第二、第三產業,彌補城市勞動力的不足,促進城鎮化發展。

其本質:

「四化同步」的本質是「四化」互動,是一個整體系統。就「四化」的關系來講,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工業化、城鎮化帶動和裝備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支撐和保障;

而信息化推進其他「三化」。因此,促進「四化」在互動中實現同步,在互動中實現協調,才能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柒』 為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化,的協調發展。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城鄉協調發展,產業是關鍵。缺乏產業支撐,城鄉發展一體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重視城鄉產業統籌發展,合理分工城鄉產業。
首先,縮小城鄉差距服務均等。
其次,要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當下,應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戶籍、土地、社保、就業、教育等一系列制度聯動改革,讓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
最後,城鄉要協調,治理須協同。

『捌』 社會主義的中國在工業化該如何做

中國的工業基礎,是在前蘇聯的支援下建立的。
但是獨立自主的初級工業體系的建立,卻是在文革時期艱難完成的。因為同時期進行的三線國防建設。
但是新中國明顯沒有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不僅是前蘇聯的,還有引進美日德的,總之就是一鍋大雜儈。
真正的完整的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的建立,是改革開放後發展起來的,依託龐大的廉價勞動力、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老一輩人的艱苦奮斗,還有全民義務教育的實行等等,一系列配套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思想解放等條件加成
即便如此,中國新型工業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閱讀全文

與工業化如何協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淄博工業學校哪個校區好 瀏覽:88
天津電子工業學校怎麼樣 瀏覽:645
賓士gl350怎麼解除限速 瀏覽:251
德國進口賓士amggtr多少錢 瀏覽:97
汽車低音在哪裡填 瀏覽:666
奧迪車里汽油味大怎麼回事 瀏覽:975
奧迪q3的冷氣鍵是哪個鍵 瀏覽:388
開汽車鎖的工具哪裡有 瀏覽:422
工業鉛房多少錢 瀏覽:737
普聯工業工程師怎麼樣 瀏覽:832
別克汽車金融多少額度 瀏覽:176
賓士汽車後氧感測器換多少錢 瀏覽:74
奧迪s3加多少號的汽油 瀏覽:454
平邑哪個地方賣二手奧迪 瀏覽:35
日本汽車便宜多少 瀏覽:733
q8和寶馬x5哪個有面子 瀏覽:577
無錫工業垃圾處理哪裡的好 瀏覽:40
鍍金汽車多少錢一輛 瀏覽:769
寶馬5系火花塞怎麼樣 瀏覽:179
奧迪a6v8什麼價格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