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南宋時海南島興起的手工業是什麼

南宋時海南島興起的手工業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5 06:39:00

❶ 中國兩宋時期的輝煌歷史

宋朝歷史從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共計將近320年。
宋朝建於五代末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繼續周世宗時統一天下的大略,最終基本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二帝發動宋代僅有的幾輪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後宋朝一直採取重內輕外的消極防守策略,很少對北再興干戈。建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歸於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募兵制和調將指揮制相結合的政法。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員極廣極雑,終宋少有權臣豪強亂政,工商業、科技發達,文化極為繁榮;另一方面,也導致北宋自初立之後武備積弱,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西夏、契丹用兵屢遭挫敗。
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❷ 寫出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史實

唐中期後,北方戰亂不斷,大量人口遷徙到相對安定的南方,加速了南方經濟的發展步伐,到了宋代,南方經濟已經相當繁榮。表現在:農業方面——耕田墾辟范圍的擴大,出現了圩田;水稻成為了南方第一位的糧食作物,並引入了占城稻,太湖流域的稻米產量已佔全國首位(蘇湖熟,天下足);棉花的種植已擴展到長江以南廣大地區;茶葉已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手工業方面——兩浙絲織產品躍居全國首位;在江浙出現了私人作坊的「機戶」;海南島有了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業的興起,在我國手工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制瓷業也很發達,江西的景德鎮窯成為瓷業中心(瓷都);造船技術也居於世界前列。商業方面——北宋時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的會子也是發行量很大的紙幣。

中國經濟重心的三次大規模南移:東漢末年到東晉初期,唐代中葉到五代時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南宋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已成為定局(既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❸ 南宋時,哪一行業成為我國古代手工業中一個重要的行業

南宋時,棉紡織業在南方興起。此後,棉紡織業成為我國古代手工業中一個重要行業。

❹ 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指的是什麼

(1)材料「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反映的是宋朝經濟發展.宋朝時期,從海南島興起的棉織業,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
(2)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期,紙幣發展成與銅錢並行的貨幣.南宋的紙幣稱為會子.
故答案為:
(1)棉織業.
(2)交子;會子.

❺ 你是怎樣認識宋代南方手工業的發展的

宋代紡織手工業與前代相比,無論就其原料、種類、產品數量和質量等方面,還是其生產的規模、方式等方面,都比前代有了明顯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內容和因素,本節將對此給以探討和敘述。
一、以絲麻為主的紡織手工業的發展
中國傳統的紡織手工業是以絲、麻為主。在宋代,這兩種紡織業依然占居著主導地位,尤其是絲織業,以其種類齊全、分工細密、工藝精湛、產量眾多、產地廣泛等,在整個宋代紡織業中佔有核心的位置。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列舉了宋政府對布帛等紡織品的徵收共有十種:「一曰羅,二曰綾,三曰綿,四曰紗,五曰絲,六曰細,七曰雜折,八曰絲線,九曰錦,十曰布葛。」①[《文獻通考·田賦考四》。]其中至少有八種是絲、綿和絲織品,可見絲織業在宋代紡織業中的重要地位。
宋代絲織業遍布全國各地,而以以下幾個地區的發展最為突出。(1)河北路。這一地區的紡織業極為發達,所謂「河北衣被天下」②[《宋史》卷179《食貨志》。]、「從來河朔富桑麻」③[曹勛:《松隱文集》卷17《過真定》。]、河北「縑綺之美,不下齊魯」④[蘇籀:《雙溪集》卷9《務家札子》。]等,都是關於河北路絲織業繁榮的生動寫照。河北東路因「民富蠶桑」,絲織品產量甚多,被契丹稱為「綾絹州」⑤[晁補之:《雞肋集》卷62《張洞傳》。]。由於這一帶的絲織品又多又好,不僅成為宋政府徵收布帛的主要地區,而且有的官僚士大夫,也改用絹帛來作地租,如陳季常在「河北有田」,不收糧食,而以絹帛代之,「歲得帛千匹」⑥[《宋史》卷298《陳希亮傳》附《陳糙傳》。]。(2)京東路。這個地區的絲織業生產,主要集中在單、毫、濟、鄆、濮、齊諸州及山東半島以東的淄、青、濰、密、登、萊諸州。當地居民從來就富有種桑養蠶的傳統,家家靠蠶桑為生,「河朔山東養蠶之利,逾於稼穡」。蠶桑業的發展,具有了比農業還重要的位置,因而地方官府也特別注意保護蠶桑,如單州成武縣嚴禁民戶伐桑為薪,於是「一邑桑柘,春陰蔽野」①[《雞肋編》卷上。]。蠶桑業的興盛,必然促進絲織業的繁榮發展,因而這一帶也是宋政府徵收絲織品的重要地區,不僅產量多,而且出現了聞名天下的名牌產品,如被列為全國第一等的「東絹」,就是產於這一地區。(3)成都府路和梓州一帶。四川的絲織業歷史悠久,蜀錦向來是馳名中外的著名產品。宋代四川絲織業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又有新的進步和發展,所謂「蜀中富饒,羅紈錦騎等甲天下」,「土宜桑柘,繭絲織文纖麗者窮於天下」②[《宋史》卷276《樊知古傳》、卷朗地理志》。],宋代四川絲織業在全國依然處於優越和領先的地位。尤其是梓州一帶,經過唐代的發展,到宋代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著名絲織業中心,所「織八丈闊幅絹獻宮禁,前世織工所未能為也」③[吳曾:《能改齋漫錄》卷15。]。(4)兩浙、江東西諸路。宋代東南諸路盛產絲、綾羅、絹,婺羅尤其是著名產品。兩浙路由於重視桑蠶業,絲織業尤為發達,北宋時產量已居全國最前列。到了南宋,北方諸路由於戰爭的破壞和女真、蒙古貴族的落後統治,絲織業日益衰落。以兩浙路為首的東南絲織業,不論在產量上或是質量上都超過了北方而躍居全國第一位。
宋代絲織業的顯著發展,還可以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得到說明。從數量上看,唐代政府絹帛收入最高額在唐玄宗時期達到740餘萬匹,宋代元花初年細絹收入則高達2445萬匹,是唐代最高年收入額的三倍還要多,可見宋代的絲織品產量遠遠超過唐代。從質量上看,宋代的絲織品也遠遠超過了唐代,不僅產品種類繁多,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名牌產品,在技術風格上各領風騷,而且就總體而言,宋代絲織品又都普遍具有細、密、輕薄的特點。後人在對唐、宋、元三代的絹進行比較後指出:「唐絹粗而厚,宋絹細而薄,元絹與宋絹相似而稍不勻凈。」①[張應文:《清秘藏》(原書作董其昌著《筠軒清(門必)錄》誤)。]宋代絲織品正是以其細密、輕薄而為其前後的唐代、元代所望塵莫及。對於宋代絲織品的這一特點,宋人有很多具體記述,如四川綿州所產的「巴西紗子」,「一匹重二兩,婦人制衣服,甚輕妙」②[《能改齋漫錄》卷15。]。又如京東路單州成武縣所產紗「修廣合於官度,而重才百銖,望之若霧」③。毫紗和揚轂在輕而薄方面尤為有名,北宋的張詠在一首詩中描述道:「維揚軟轂如輕雲,毫郡輕紗若蟬翼。」④[張詠:《乖崖集存》卷1《筵上贈小英》。]南宋大詩人陸游也說:毫州輕紗「舉之若無,裁以為衣,真若煙霧」⑤[陸游:《老學庵筆記》卷6。]。通過這些記載,人們可想見宋代絲織業所達到的技術水平。
在宋代絲織業的發展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刺綉和刻絲兩種工藝。刺綉是傳統的工藝,而刻絲則是宋代創造出來的新工藝。宋代刺綉和刻絲工藝之高,不僅是前代所無,更令後人驚嘆不已。明代書畫收藏家張應文在其《清秘藏》中說:「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絨加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奪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嚕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盍至此乎?……元人用絨稍粗,間用墨描眉目,不復宋之精工矣!」又說:「宋人刻絲,不論山水人物花鳥,每痕剜斷,所以生意渾成,不為機經掣制,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亦如宋綉有極工巧者,元刻迥不如宋也。」⑥[轉引自漆俠《宋代經濟史》第630頁。]這段評論把宋、元兩代刺綉和刻絲技術進行了比較,是完全符合實際的,可見宋代刺綉和刻絲技術在我國紡織手工業發展史上佔有的突出位置。
宋代麻織業雖不像絲織業那樣佔有重要的位置,但比前代也有了擴大和發展。宋初麻織業的主要基地是廣南西路,特別是陳堯叟任廣西轉運使期間,採取提高薴布收購價格的政策,推動了這一地區的麻織業迅速發展。此外,成都府路的麻織業也相當發達,宋仁宗天聖年間,薛奎知成都府,以「和買」的方式,「春給以錢,而秋令納布」,①[范鎮:《東齋記事》卷3。]這一地區的麻織業也蒸蒸日上,出現繁榮局面。
絲、麻而外,棉紡織業的發展則又是宋代紡織業值得注意的新內容。早在宋以前,海南島上的黎族居民便已從事棉織品的生產,兩宋時期,棉花的種植開始越過嶺海向兩廣、福建路乃至江浙地區發展,到南宋中後期,棉紡織品已成為江東西、兩浙路的著名產品。宋代植棉業和棉紡織業的發展,在我國紡織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還應該一提的是,在宋代紡織業巨大發展的影響和帶動下,過去依附於紡織業的染色業與衣、帽、鞋等製作業也得到很大發展,成為獨立的專門化的手工業部門。染色是一門古老的技術,到了唐代,這門技術又有了新的創造,發明了夾(xie)法即印花技術。宋代繼承了這一發明,並將它進一步推廣,不僅印染的花色品種眾多,工序復雜,技術也極為精湛。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載:「靖康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幡、燈毯、競渡、艾虎、雲月之類,花則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並為一景,謂之一年景。」宋代染色業極為興盛,從名城大邑到小的市鎮,獨立的染坊或染肆遍布各地。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裁縫鋪也在宋代的大小市鎮中發展起來,出現了專門為人製作衣服的裁縫這一獨立的行業。制帽業、製鞋業等也十分興盛。在北宋的都城汴梁,仁宗時「裁翠紗帽直一千」①[江休復:《江鄰幾雜志》。],有一個江西人伍十八,「以善裁紗帽入汴京,止於鄉相晏元獻宅前為肆以待售」。又有一人姓李,所做「襆(fu)頭天下稱善」②[《能改齋漫錄》卷18。]。南宋都城臨安也有「徐官人襆頭鋪」③[劉分:《中山詩話》。],製鞋業則官方作坊有南宋高宗時的禁中「絲鞋局」④[《老學庵筆記》卷2。],民間有李家絲鞋鋪、彭家油靴等。其他服飾衣物,如腰帶則有腰帶作等。總之,凡是男女冠帶飾物等,都有專門的製作者。圍繞著穿衣問題,在宋代分化出來了一個又一個獨立的行業,這也是宋代紡織業發展的一個表現。

❻ 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

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
(一)農業:
1、糧食作物:
(1)引進新品種:南方的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長,由越南引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強,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
(2)培養新品種: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從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
由於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較大推廣。
(3)「蘇湖熟,天下足」: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當時,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
2、經濟作物:
(1)茶樹: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產茶的州縣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2)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區尚限於廣東和福建;到南宋後期,棉花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二)手工業:
1、紡織業:
(1)絲織業: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業生產發達。
(2)棉織業:南宋後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質種類較多。
2、制瓷業:
(1)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
(2)五大名窯:定窯、汝窯、鈞窯、哥窯、官窯。

閱讀全文

與南宋時海南島興起的手工業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4橫拉桿怎麼調 瀏覽:948
寶馬x5怎麼看機油泵濾網 瀏覽:577
福州閩侯共享汽車在哪裡租 瀏覽:493
賓士斯賓特胎壓打多少 瀏覽:292
戶口轉香港後汽車如何報廢 瀏覽:775
賓士車c260sd卡在哪裡買 瀏覽:359
青島到紅島河套工業區怎麼走 瀏覽:821
我國的最大工業基地在哪裡 瀏覽:121
寶馬4s店電瓶質保多久 瀏覽:856
長春汽車廠哪裡可以游泳 瀏覽:426
賓士與寶馬30幾萬哪個值得買 瀏覽:597
奧迪s4定製要等多久 瀏覽:307
如何通過汽車胎壓看前輪 瀏覽:259
奧迪a4l什麼時候恢復生產 瀏覽:509
汽車過戶在哪裡查詢進度 瀏覽:532
寶馬3系和x1買哪個好 瀏覽:690
寶馬m5貸款多少錢 瀏覽:588
博越和寶馬哪個好 瀏覽:317
奧迪儀表盤怎麼設置顯示胎壓 瀏覽:620
5字頭寶馬是什麼意思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