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的驅動方式指的是什麼
汽車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
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Ⅱ 汽車中的驅動是什麼概念
前驅指前輪驅動即發動機帶動的是前輪,後輪是被動的,後驅指後輪驅動,後輪由發動機直接驅動,前輪是被動的。四輪驅動,指發動機可同時驅動四個輪子,你問得應該是這個吧?
Ⅲ 一般家用汽車采用什麼驅動形式
轎車的驅動方式有三種:前置前驅(FF)、前置後驅(FR)和四輪驅動(4WD)。
所謂前置前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這是1970年代後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式,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轎車都採用了這種驅動形式。前置前驅將變速器和驅動橋做成了一體,固定在發動機旁將動力直接輸送到前輪驅動車輛前進,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拉」著車輛前進。
前置後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的驅動形式。這是一種傳統的驅動形式,廣州人所熟悉的廣州標致轎車,就是一種典型的前置後驅轎車。採用這種驅動形式的轎車,其前車輪負責轉向任務,後輪承擔驅動工作。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通過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推」著車輛前進。
四輪驅動方式原來主要用於越野車,現在,部分轎車上也開始普及,最典型的是斯巴魯和奧迪的部分車型。四輪驅動又分為四種模式:全時四驅(Full—)、兼時四驅(Part—Time)、適時四驅(Real—Time)和兼時/適時混合四驅。比如,奧迪A43.0和A6L4.2採用的qua-tro就是全時四驅;而一般越野車和SUV最常用的是兼時四驅,可以根據路面狀況,通過操縱桿或按鈕在兩驅和四驅之間切換;適時四驅則由電腦控制,在正常路面為兩驅,異常路面或驅動輪打滑時變為四驅;兼時/適時四驅則可以根據駕駛者的喜好自由選擇。
Ⅳ 汽車藉助什麼驅動
你好傳統的汽油車一般都是藉助起動機進行啟動他其實就是一個直流電機充電帶動發動機先行區旋網採納
Ⅳ 汽車都有哪幾種驅動方式各有什麼優缺點
前驅、後驅、四驅……在購車時經常能聽到導購人員如此介紹車輛。其實,這都是車輛的驅動方式,根據發動機不同的放置位置和不同的傳動形式,汽車分為多種不同的驅動方式,並各有其優缺點。那麼,汽車都有哪些驅動模式?一起來看看。
前置前驅(FF)
履帶式雪地車由於帶有履帶,不同於一般車輛,因而其驅動方式較為特殊。汽車發動機通過驅動軸傳輸動力,驅動軸會直接推動汽車車輪轉動。然而,雪地車發動機與轉動履帶的履帶牽引裝置相連。雪地車的履帶基本上由較大的齒輪組成,輪齒均勻分布,履帶上有對應的孔。齒輪每次轉動都會向履帶提供動力,從而驅動雪地車前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汽車驅動的原理是什麼
汽車驅動的原理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
汽車驅動方式對整車的性能、外形及內部尺寸、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
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兩輪驅動
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四輪驅動
不過,如果你買一輛越野車的動機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一定別心疼差價,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輪驅動系統配置整齊。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
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Ⅶ 汽車是怎麼驅動的
汽車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汽車驅動方式對整車的性能、外形及內部尺寸、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汽車驅動方式的種類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一、兩輪驅動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前置後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於前驅形式。同時,採用前置後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後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於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賓士、捷豹等很多豪華轎車多採用前置後驅這種形式。 二、四輪驅動不過,如果你買一輛越野車的動機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一定別心疼差價,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輪驅動系統配置整齊。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近年來,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四輪驅動又有以下的分類: 1、分時四驅(Part-time 4WD)這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手動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四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最顯著的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在公路上行駛使用兩輪驅動檔;當遇到雨雪路況時,選擇四掄驅動,增強了車輛的附著力和操控性。2、全時四驅(Full-time 4WD) 這種傳動系統不需要駕駛人選擇操作,前後車輪永遠維持四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使前後排車輪保持等量的扭矩。全時驅動系統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有了全時四驅系統,就可以在鋪覆路面上順利駕駛。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夠好。而且,車輛沒有任何裝置來控制輪胎轉速的差異,一旦一個輪胎離開地面,往往會使你停滯在那裡,不能前進。但是,今年來也發展了一些智能化的全時四驅系統,比如奧迪的quattro,遇到特殊路面時,他可以重新分配扭矩,把更多的扭矩分配在不打滑的驅動輪上,從而解決了老式全時四驅的弊端。3、適時驅動(Real-time 4WD)採用適時驅動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選擇適合當下情況的驅動模式。在正常的路面,車輛一般會採用後輪驅動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檢測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前排的兩個車輪,自然切換到 四輪驅動狀態,免除了駕駛人的判斷和手動操作,應用更加簡單。不過,電腦與人腦相比,反應畢竟較慢,而且這樣一來,也缺少了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征服感和駕駛樂趣。
Ⅷ 什麼是汽車的驅動形式
汽車的驅動形式有很多,例如前置前驅,前置四驅,前置後驅,中置後驅,中置四驅,後置四驅,後置後驅等。一般的家用轎車都採用前置前驅,那麼前置前驅一般是橫置發動機。前置後驅一般是縱置發動機。有些前置四驅的車採用橫置發動機,有些前置四驅的車採用縱置發動機。發動機的布置形式與驅動方式有關系。前置前驅車在快速過彎時會出現轉向不足,前置後驅車在快速過彎時會出現轉向過度。
Ⅸ 汽車驅動方式分為
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兩輪驅動
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
汽車驅動方式
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前置後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於前驅形式。同時,採用前置後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後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於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很多豪華轎車多採用前置後驅這種形式。
Ⅹ 汽車一般採用什麼驅動方式
前置前驅。
所謂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
現在乘用車的驅動方式有:前置前驅(FF)、前置後驅(FR)、前置四驅、中置後驅(MR)、中置四驅、後置後驅(RR)、後置四驅。
其中,前置前驅即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Front engine Front drive,簡稱FF),這是絕大多數轎車上比較盛行的驅動型式,但貨車和大客車基本上不採用該型式。這種布置形式目前主要在發動機排量為2.5L以下的乘用車上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