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桂陽縣城區人口有多少有那幾個工業區
一園六區
人口17萬
目前,以縣城為中心的「一園六區」的22平方公里大工業園區基本成形,園區共聚集規模企業78 家,初步形成了以礦產、化工、建材、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為主導的五大產業集群,簽約和在談項目達20餘個總投資過100億元,工業項目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大幹快上的良好態勢;同時,我縣積極以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為平台,通過縣城擴容提質帶動新型城鎮化;近年來累計投入10億余元,先後啟動了舂陵大道等 10餘條城區幹道建設工程,8平方公里芙蓉新區建設框架全面拉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20平方公里,人口17萬,一座桂陽新城正在崛起;
② 桂陽有哪些鄉鎮
桂陽縣下轄22個鄉鎮(街道):
龍潭街道、鹿峰街道、黃沙坪街道、仁義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蓮塘鎮、舂陵江鎮、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敖泉鎮、正和鎮、浩塘鎮、雷坪鎮、歐陽海鎮、四里鎮、橋市鄉、白水瑤族鄉。
歷史沿革:
古稱「平陽」,秦屬荊、楚之地。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桂陽郡,治於郴州,統郴州等七縣,時平陽屬郴領地。隋末(618年)肖銑分郴西置平陽縣。唐至得二年(757年)因平陽地盛產銅銀,故移州治至平陽。
貞元二十年(805年)立桂陽監,治平陽城。石晉時,郴桂分治,桂陽監領平陽、臨武。宋桂陽軍、元桂陽路,治均設於平陽。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桂陽府,九年降府為州,省平陽縣並入,屬衡州府。平陽之稱,自止廢除。
③ 湖南桂陽縣城區人口有多少有那幾個工業區
你好!
現在常住人口在20萬左右,工業區好像就是桂陽工業園一個吧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④ 郴州桂陽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基本概況
桂陽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毗鄰廣東、港澳,與永州、衡陽、郴州的9個縣、市、區接壤,轄39個鄉、鎮。總面積2973平方公里,人口76萬,是郴州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縣。
桂陽古有「楚南名區,漢初古郡」之稱,自秦末漢初設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今縣城一直為郡、監、軍、路、府、州的治地,是湘南一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湘之屏藩,兩廣之管鑰」。險要的區位曾令秦皇派兵鎮五嶺,秀美的風光又讓李白、杜甫、王昌齡、劉禹錫等文人墨客流連吟唱。九鼎山上舜帝南巡留聖跡,金仙寨頂巨佛仰卧視滄桑;舂陵江風景如畫,東塔嶺古跡成群。
桂陽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八寶之地」、「有色金屬之鄉」的美稱。早在漢代就在這里設置金官,唐代為朝廷鑄錢重鎮,「掌二十八銅礦以鑄錢,其背用『桂'字」。宋初達極盛期,「全國冶鑄在湖南,桂陽居十分之三」。現境內探明的有色金屬有鉛、鋅、錳、金、銀、銅、錫等20多個品種和礦帶,其中鉛、鋅、銅、錫儲量在全國位居前列;非金屬礦有石墨、煤炭等10多種,其中石墨工業儲量3000萬噸以上,現年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產品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桂陽自然條件優越,農業開發潛力巨大。烤煙、銀杏、木材、楠竹、油茶、桐油、松脂以及魔芋、水果、茶葉、葯材、竹筍等農(林)副產品和土特產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其中烤煙產量居全國第三位,加上質量上乘,故桂陽又有「烤煙王國」之稱。
桂陽鍾靈毓秀,人才輩出。這里的人民熱情好客,性格剛強,勇於吃苦,甘於奉獻。西漢桂陽人蘇耽得道成仙猶記民間疾苦,留下了「橘井泉香」的千古佳話;東漢桂陽人蔡倫發明造紙術,為華夏文明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筆;三國名將趙子龍智取桂陽並任郡太守,其功德讓後人敬仰;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歐陽海捨身救列車,用血肉之軀樹起了不朽的豐碑。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桂陽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嶺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3′26〃至112°55′46〃,北緯25°27′15〃至26°13′30〃。
全縣以丘崗地為主,南北高中間低,屬丘陵地帶。
約二億年前,桂陽境內是一片淺海。距今約一億九千萬間的印支運動,桂陽隨湘南地區抬升為陸地,縣境南北侵入花崗岩體,突起成為山地,強烈的燕山和喜山運動,使縣內地質岩性變復雜,形成不同時代的不同地層和構造體系。
桂陽地層總厚度為8835—13181.6米,有各類地層系10種,其中震旦系主要分布在縣北泗洲山、塔山與和平的對面山一帶,岩層厚度約21—105米;寒武系主要分布在白水、華山、泗洲山及和平的大源嶺、橋市楓樹、泗洲桃源、塘市黃家等地,岩層厚度300—2100餘米;志留系主要分布在楊柳、白水、光明等地,岩層厚度870餘米;泥盆系中統分布在泗洲山東西側和十字、古樓、余田、燕塘、蓮塘、泗洲、板橋、塘市、四里等地,其上統主要分布在塔山的南嶺、毛塔低嶺,厚度約140—660餘米;石碳系主要分布在縣西北部和縣東南部,岩層厚度約110—270米;二迭系之下統主要分布在五寨山脈北段和桐木嶺、東華山、打油嶺等地,岩層厚18—195米,凄傷統龍潭組分布在金仙寨西北至天陽山西麓、博石嶺周圍、五寨山脈中段,是貴恙主要含煤地層,岩層厚度161—197米,其當沖組分布在天門山脈北段,壇山和東華山以北,厚度12—389米,三迭系主要分布在城郊鄉三角寨西南,岩層厚度85—395米,白堊系分布在飛肖嶺以南、理坪圩以北,岩層最大厚度1340米;第三系主要分布在銀河鄉、樟市水盤村和團結下竹中等地,岩層厚度20—70米;第四系為沖積殘坡積層,主要分布在樟龍洞和賢江洞地帶,厚度1.5—38米。
桂陽的地質構造自元古代震旦系以來,歷經武陵、雪峰、加里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次構造運動,主要形成徑向構造和新華夏構造。徑向構造在桂陽境內處於耒陽至臨武南北向構造帶中段,根據構造形態,具有明顯控制的有向斜和背斜構造。新華夏構造在境內由走向北東20度左右壓性斷裂和褶皺組成,特別在黃沙坪礦區表現最明顯。縣東北與永州、郴縣交界地為永郴褶皺帶部分,在橋市、青藍鄉境為歸宿不明的古跡構造形態。
桂陽縣境內岩石有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10餘種。
1、火成岩亦稱岩漿岩,共有面積274.3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9.23%,以花崗岩侵入體為主,較大面積的岩體有龍渡嶺角閃石墨雲母花崗岩、大義山黑雲母花崗岩、塔山黑母花崗岩三大分布地。
2、沉積岩包括灰岩、砂岩、紫紅色砂頁岩和堆積物,面積2403.3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0.84%,其中灰岩包括泥質灰岩、白雲岩、白雲質灰岩、灰質白雲岩、鈣質頁岩等,面積1559.88平方公里;砂岩包括石英砂岩、粉碎岩、鐵綠泥質砂岩、炭質頁岩、砂質頁岩,面積220.66平方公里;姿色砂頁岩,面積100.8漂浮公里;堆積物,又稱第四紀堆積物,面積522.03平方公里。沉積岩是桂陽岩石作掇分布最廣的礦物質。
3、變質岩包括板岩、石英岩、變質砂岩等,面積220.72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7.43%。
桂陽地處南嶺山脈中段北緣,北枕塔山、大義山、南嶺騎田嶺北麓,中間為廣闊的丘陵崗地,形成南北高、中間低的馬鞍型。
桂陽縣境內山地面積1131.59平方公里,分南部中低山區和北部中低山區兩大片。
南部中低山區有金仙寨、龍渡嶺,海拔分別為1277米和1106米。另有高800米以上山頭22個,形成以南北向為主、山坡陡峭、山頂似崗狀山原的山地,佔全縣山地面積20.48%。成片分布於菏葉、清和、正和、太和、方元、燕塘等鄉鎮。
北部中低山區由塔山、大義山、泗洲山等山體組成。有大小山頭150多個,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50多個,泗洲山最高,海拔1428.3米,山與山相連,組成一條近40公里長、山系縱橫、層巒迭嶂的山體,成片分布與白水、華泉、楊柳、華山、光明、蓮塘、樟木、浩塘、仁義、城郊、六合、東成、歐陽海、和平、橋市、青蘭等鄉鎮,佔全縣山地面積的79.52%。
桂陽境內丘陵頂部渾圓,唯蓮塘等地丘陵頂多尖峰,總面積780.95平方公里。其形態分低丘和高丘。低丘比高60—150米,坡度15—20度的占丘陵總面積的60.5%,主要分布在燕塘、菏葉、太和、方元、仁義、城郊、泗洲、四里、浩塘、余田、洋市、蓮塘、團結圩、黃砂坪等鄉鎮。高丘比高150—200米,坡度20—25°的占丘陵。
桂陽水資源豐富,年降水量41.8億立方米,徑流總量20.34億立方米,城區有水廠兩座,能滿足各項工農業生產用水需求。日設計綜合供水能力4.5萬噸。
2005年,該縣共投入資金269.8萬元,在飲水困難的13個鄉鎮的17個行政村修建了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工程共17處,有力改善了廣大群眾的飲水狀況,提高了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桂陽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日照時數1705.4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85.2毫米。桂陽位置東經112°13′26〃至112°55′46〃,北緯25°27′15〃至26°13′30〃。桂陽縣地處南嶺山脈北側,地貌南北高中間低,呈馬鞍型,因高低差別大,氣候各異。
日照:1989—2000年,桂陽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566小時,佔全縣地處緯度可日照時數的36%。期間,日照時數出現最多的年份是1996年,為1762小時;最少的年份是1990年,為1274小時,分別占可照時數的40%和29%。在一年當中,日照輻射最多的月份是7月,為245小時,平均每天有8小時;最少的月份是2月,為61小時,平均每天只有2小時,分別占可照射時數的59%和18%。上述日照時數表明,桂陽縣屬典型的亞熱帶季節性氣候,冬季無嚴寒,夏季酷暑時間不長。但縣南的荷葉鎮、清和鄉和縣北的光明、白水、華泉、華山、楊柳、橋市等山區鄉,由於受地形的影響,日照時數比丘崗山地偏少2—3成,陽光不足對農業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對農業品種有一定的限制。
氣溫:境內可分為兩個不同類型的氣候區域,南北山區為春冷、夏涼、鞦韆、冬寒,中部廣大的丘崗山地為春涼、夏熱、秋旱、冬冷;年平均氣溫北部山區為14—16℃,中部丘崗山地為17—18℃,南部山區為16—17℃。進入90年代,氣溫有變溫趨勢。1991—2000年年平均17.5℃,比前10年高0.4℃年平均最高氣溫是1998年達18.6℃,部分鄉鎮年平均超過20℃;年極端高溫南北山區30—35℃,中部丘崗山地為35/u40℃;年極端低溫山區-8至12℃,丘崗山地-3至—8℃,其中1998和1999年年平均氣溫均超過18.O℃,1998年7月中旬連續38天日最高氣溫≥35.O℃,日平均氣溫≥30.0℃;冬季偏暖,雨雪甚少。
桂陽境內地質構造復雜,礦藏資源豐富,古稱「八寶之地」,礦藏資源從種類、數量到品位和質量,都是湘南地區的富礦縣、大礦縣。有些礦藏名冠三湘乃至國內外。
黃沙坪礦區和寶山礦區,礦富品多,開采時間悠久,唐宋以來名噪全國,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吸引不少外國礦業專家前來考察,深受青睞。根據地質勘探資料顯示,目前桂陽縣境內已查明的礦種有60餘種。其中:有色金屬礦有鉛、鋅、銅、錫、鉬、鉍、銻、鎢、鎂等;黑色金屬有鐵、錳等;貴金屬有金、銀;能源礦產有煤;冶金輔助原料礦產有耐火粘土、白雲石、硅石、石灰岩、螢石等;非金屬礦產有砷、硫等;建材類有水泥用灰岩、瓷泥、磚瓦粘土、大理石等。煤炭保有儲量2375萬噸,石墨保有儲量1799萬噸,鉛金屬量30.08萬噸,鋅金屬量48.49萬噸,錳43萬噸,鐵3082.7萬噸,銅6.81萬噸,錫9285噸。
桂陽的土壤、氣候適宜種煙,以桂陽為煙葉主產縣的郴州地區乃全國六個最適種煙區之一。境內煙草栽培,始於明代萬曆,擴展於清代光緒,初成於民同中期,鼎盛於新中國建立後。
明萬二十一年(1594),煙草自菲律賓傳八我國閩、粵不久,境內樟樹下、長江圩一帶就開始種植曬煙,然產量甚少。直至清嘉慶(1796—1820年)時,仍「嗜首甚眾,地不多產,惟購買於衡湘他邑。」光緒年間(1785—1820年),逐步擴種至全境,且有少量煙葉、煙絲外銷。民國初期,國內軍閥混戰,貨物流通不暢,種植減少;北伐勝利後,漸有發展,民國17年(1928年),產量達15000擔,外銷也日漸增多。民國30年產量增至24600擔,約佔全省總產量的十分之一,並以質優馳名粵、漢和港澳。抗日戰爭後期,曬煙生產又漸衰落,民國38年產量僅7500擔。
新中國建立後,由於縣委、縣人民政府貫徹「以糧為綱、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農業生產方針,加強對煙葉生產的領導,並逐漸建成技術、物資、流通全面配套的服務網路,煙葉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1954年,曬煙產量恢夏到563噸,居全省第二位,次年又增至900噸。同時,1951年開始試種烤煙,1960年再次試種成功,隨後迅速推廣,並取代曬煙。1974年,桂陽成為全國十個烤煙生產基地縣之一。
桂陽史稱「楚南名區、漢初古郡」,境內從南至北分為五大風景區。南有荷葉鎮的潮泉風景區,中有縣城東塔風景區和春陵江風景區,北有蓮塘風景區,西北有壇山風景區。她們以神秘、古韻、靚麗、幽雅和雄偉各具特色。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桂陽縣以縣境位於桂嶺之南得名,但今天的桂陽縣已經發生地域轉移。
漢朝,桂陽屬桂陽郡郴縣地。
東晉建武元年(317),陶侃析郴西地置平陽縣、平陽郡、縣隸屬郡,桂陽縣建置始此。
隋開皇九(589),平陽郡、平陽縣俱廢,並人郴縣。
隋大業十三年(617),蕭銑復置平陽縣,隸屬桂陽郡。
唐武德七年(624),平陽縣並入郴縣,翌年復置,隸桂陽郡;唐至德二年(757),桂陽郡易名郴州,州治移平陽縣城。
唐貞元二十年(804),置桂陽監於平陽城,不領縣,掌礦冶鑄銅錢,時境內有銅坑280餘處。
元和十五年(820),州治返郴。
天佑元年(904)撤平陽縣並入桂陽監。監始為行政實體,隸屬郴州。
後晉天福元年(936),桂陽監領臨武縣,監領縣為特別行政區,隸長沙府,自此郴桂分治。
後晉天福四年(939),廢臨武縣入桂陽監。
宋景德二年(1005),桂陽監領藍山縣。
宋天禧三年(1019)復平陽縣,隸桂陽監。
宋紹興三年(1133),桂陽監改稱桂陽軍,軍治平陽城,平陽縣屬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桂陽軍改為桂陽路,路治平陽城,平陽縣隸之。
明洪武元年(1368),桂陽路更為桂陽府,領平陽、臨武二縣和常寧、耒陽二州。
明洪武九年(1376),桂陽府降為桂陽州,省平陽縣入桂陽州編戶,隸衡州府;洪武十三年,桂陽州轄臨武、藍山、桂陽本州。
明崇禎十二年(1639),析桂陽本州西南禾倉堡和臨武縣西北部分置嘉禾縣,屬桂陽州。
清康熙十三年(1674)(一說十七年),吳三桂據衡州,盡陷州境,因諱「桂」字,改桂陽為南平州。
十七年八月吳死,次年二月(1679),復名桂陽州。
清雍正十年(1732),桂陽州升為直隸州,領臨武、藍山、嘉禾三縣,隸衡永郴桂道。
漢朝,桂陽屬桂陽郡郴縣地。
東晉建武元年(317),陶侃析郴西地置平陽縣、平陽郡、縣隸屬郡,桂陽縣建置始此。
隋開皇九(589),平陽郡、平陽縣俱廢,並人郴縣。
隋大業十三年(617),蕭銑復置平陽縣,隸屬桂陽郡。
唐武德七年(624),平陽縣並入郴縣,翌年復置,隸桂陽郡;唐至德二年(757),桂陽郡易名郴州,州治移平陽縣城。
唐貞元二十年(804),置桂陽監於平陽城,不領縣,掌礦冶鑄銅錢,時境內有銅坑280餘處。
元和十五年(820),州治返郴。
天佑元年(904)撤平陽縣並入桂陽監。監始為行政實體,隸屬郴州。
後晉天福元年(936),桂陽監領臨武縣,監領縣為特別行政區,隸長沙府,自此郴桂分治。
後晉天福四年(939),廢臨武縣入桂陽監。
宋景德二年(1005),桂陽監領藍山縣。
宋天禧三年(1019)復平陽縣,隸桂陽監。
宋紹興三年(1133),桂陽監改稱桂陽軍,軍治平陽城,平陽縣屬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桂陽軍改為桂陽路,路治平陽城,平陽縣隸之。
明洪武元年(1368),桂陽路更為桂陽府,領平陽、臨武二縣和常寧、耒陽二州。
明洪武九年(1376),桂陽府降為桂陽州,省平陽縣入桂陽州編戶,隸衡州府;洪武十三年,桂陽州轄臨武、藍山、桂陽本州。
明崇禎十二年(1639),析桂陽本州西南禾倉堡和臨武縣西北部分置嘉禾縣,屬桂陽州。
清康熙十三年(1674)(一說十七年),吳三桂據衡州,盡陷州境,因諱「桂」字,改桂陽為南平州。
十七年八月吳死,次年二月(1679),復名桂陽州。
清雍正十年(1732),桂陽州升為直隸州,領臨武、藍山、嘉禾三縣,隸衡永郴桂道。
1949年10月13日桂陽縣解放,14日,成立桂陽縣人民政府辦事處,隸湖南省郴縣行政專員公署。
1952年,改隸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7月,湘南行署易為郴縣專區,桂陽縣隸之。
1959年3月,新田縣並入桂陽縣。
1960年7月,郴縣專區更名郴州專區,桂陽縣隸之。
1961年5月,恢復新田縣,桂陽縣仍屬郴州專區。
1968年2月屬郴州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3月,屬湖南郴州地區行政公署;1995年郴州地區行政公署易名為郴州市人民政府,桂陽縣隸屬郴州市。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桂陽民間素有唱歌的習慣,每遇婚喪喜慶,人們往往邊舞邊唱。姑娘出嫁要「坐歌堂」,有「伴嫁歌」。邊舞邊唱較為有名的傳統節目有土地舞、碗燈舞、儺舞、長鼓舞、伴嫁舞、龍獅舞。過去,每年的端陽、中秋兩次在舂陵江上舉行龍舟賽。
農閑之時,鄉村盛行「耍調」,即唱花燈戲,同時還有祁劇、湘劇。桂陽是流行湖南的湘昆劇的發祥地。自明代萬曆年間崑曲流入桂陽並紮根,藝人吸收桂陽方言、音樂、風俗民情,形成有桂陽特色的崑曲,出口高唱,音清而亮,高亢質朴,節奏嚴謹,獨具特色。桂陽農村現仍保存有400來座戲台,足見歷史文化的繁榮。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桂陽縣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業生產的特點:一是創建烤煙「金葉品牌」見成效。全縣種植烤煙面積24.77萬畝,其中落實合同種植面積20.3萬畝,種植高標准優質煙17萬畝,實現烤煙產值突破5億元以上。二是項目爭資成效顯著,支農力度大。三是養殖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
工業生產穩步推進,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全縣工業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一是發展速度加快,質量效益提升。主要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原煤、水泥、鉛錠、白銀、鉛精礦、鐵合金、供電量等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二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三是園區經濟的作用和貢獻日益增強。目前,全縣形成了縣工業園、子龍工業區、歐陽海大壩工業區以及黃沙坪、城郊、方元和太和工業帶的「一園二區一帶」園區經濟格局。縣工業園引進新型加工企業9家。子龍工業區聚集礦產品精深加工企業68家,年創產值在7億元以上,創稅收3000餘萬元。大壩工業區發展硅錳企業20餘家,年納稅上千萬元。目前,全縣工業園區聚集工業企業150餘戶,其中規模企業61戶,占規模企業總數的64.89%,同時,全縣70%以上的新、擴、改和續建工業項目集中在工業園區,為園區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循環經濟加速發展。有色金屬礦產品的綜合回收利用由原來的3個品種擴大到粗鉛、電鉛、金銀、冰銅、鉍、銦、銻、鉬、氧化鋅等9個品種。鉛鋅采選冶形成的廢水、廢渣、尾砂等廢棄物的資源化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先後新增銳馳礦業、興達環保、申湘回收公司等企業,初步形成了企業內和企業間的循環體系,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黃沙坪鉛鋅礦對廢水進行處理後用於選礦等工業生產,廢水的循環利用率達80%,每年可節約用水成本600多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適度增長。
金融運行平穩,支持縣域城經濟發展效果明顯。
消費需求熱點明顯。主要特點:一是農村市場逐步改善,銷售轉旺。通過近兩年來,加大通鄉通村公路改造力度,全縣通鄉公路交通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疏通了農村流通渠道,激活了農村市場。農民購買力增強。今年由於烤煙價格上漲(每公斤煙葉同比上漲0.6元),農民收入增加,刺激消費進一步增長,三是大型超市和商場搶占市場制高點。四是文化娛樂性消費成倍增長。五是餐飲業穩步增長,增速居各行業之首。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如今,桂陽正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確立了「開放興縣」、「環境立縣」、「強工富縣」的發展戰略,不斷推進「三化」進程,正朝著經濟強縣、生態大縣、烤煙名縣邁進。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桂陽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嶺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座標為東經112°13′26〃至112°55′46〃,北緯25°27′15〃至26°13′30〃。
Guiyang Xian
431021
424400
城關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桂陽縣轄14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
城關鎮
轄:十字街、高碼頭、南塔、蔡倫井、東塔、北關、五雲觀、百花、八字塘、寶山礦10個社區居委會。
黃沙坪鎮
轄:黃沙坪礦社區居委會;羊角、山下、上銀、周台4個村委會。
仁義鎮
轄:蓮花坪居委會;仁義、王市、大坊、劉方、同干、白雲、梧桐、圳頭、田心、下灣、大湖、陰山、蓮花、山河、下元15個村委會。
太和鎮
轄:太和居委會;汪塘、珠塘、潭沙、社員、地界、神下、沙坪7個村委會。
洋市鎮
轄:洋市、仁和、平堂、仃歐、石蘭、雙 江、楊胡、府橋、老屋、南雅、元林、古塘、龍口13個村委會。
和平鎮
轄:大源、小塘、蘭田、太坪、新卜嶺、白杜、郁風、上蒼、石城、長城、瑤溪、西利、石卑、社門、和市、下溪16個村委會。
流峰鎮
轄:流市居委會;西安、東水、水落亭、杞木、松市、滄海、三洞、雙染、南塘、三陽、富社、泥汾12個村委會。
塘市鎮
轄:塘市、江溪、錢河、公平、千秋、羊址、天塘、水尾、羅塘、賢江、田乾、壕坪、趙家、陽灣、茶園、高嶺、天林、排泉18個村委會。
蓮塘鎮
轄:下塘、錦湖、南嶺、甘嶺、甘棠、青松、長沙、蓮塘、塘下、里魚、田木、大灣、兩路、香楓、天蒼、東流、臘元、反坳、馬羅、三侯、潤沖21個村委會。
飛仙鎮
轄:飛仙、新窯、官田、浮湖、里坪、梓木、清口、洪家、汪嶺、塔水、社下、岩口、甑井、洞尾、長隆15個村委會。
荷葉鎮
轄:新市、老甫、新塘、兩路口、唐家、下故、水源、塘家洞、荷葉、潭溪、上沖、山田、水邊、高山、干塘15個村委會。
方元鎮
轄:方元、谷田、中和、毛坪、觀山、關口、錦里、橫村、嶺背、堂下、老神背、長汾、林溪、秀里、茅栗圩、下龍、坪石嶺、下郎18個村委會。
樟市鎮
轄:樟市、甫口、山背、高塘、紅沖、舍市、東郊、竹里、泊山、水盤、毛甫、京口、桐木、新橋、梅塘15個村委會。
敖泉鎮
轄:斗余、光路、水星、湘山、逢塘、咸宜、塘汪、興塘、杏村、烏龍、船山、三塘、兼葭13個村委會。
城郊鄉
轄:牛巷、新城、柏樹、解放、官溪、火田、西水、極樂、全義、燕山、城北、昭金、洞水、富陽、子龍15個村委會。
清和鄉
轄:車田、煙村、榜山、長樂、清和、溪口、龍渡、起嶺、太竹、單家、芙蓉、峰源12個村委會。
正和鄉
轄:付家、豆坪、正和、歐家、黃石鋪、陽山、新屋、蘆村8個村委會。
燕塘鄉
轄:麻地、元里、下燕、青坪、燕塘、周家、花果、楓山、大塘、小沖、白沙、上鄧、高橋、下鄧、六合15個村委會。
浩塘鄉
轄:浩塘、深村、桐木、深塘、掃村、昌甫、下愁、里魚、元山、豐加、何家、飄塘、史家橋、幕廷、鄧家、三合、栗木、朱美、大留19個村委會。
團結鄉
轄:團結、公和、洋塘、東沖、平都、曾家、禾蒼頭、竹中、龜上、深塘10個村委會。
東城鄉
轄:車江、春養、會沖、泉塘、廟下、東成、瓦僚、東嶺、花麥、花台10個村委會。
雷坪鄉
轄:林里、花園里、三泉口、上田坊、上崗、梧桐坊6個村委會。
青蘭鄉
轄:糧源、黃田、聶錫、擁沖、石溪、陳溪、新村、曲木、塘頭、株木、西江、青蘭12個村委會。
橋市鄉
轄:游水、架珊、珠溪、天堂、橋市、友好、大富、豐樹坪、灰山、野鹿、大灘、桐林、吉沖13個村委會。
銀河鄉
轄:大何、花元、三都、塘池、長江、烏市、育才7個村委會。
樟木鄉
轄:樟木、上龍、西湖、龍橋、五愛、板溪、璜溪、楓溪、塘源、寨腳、關沖、大禾、禾蒼、蓮合14個村委會。
板橋鄉
轄:現田、步雲、金塘、泉溪、謝家、敖 背、麻布、壇邊、梘溪、東庄、泮塘、回龍、板橋13個村委會。
華山瑤族鄉
轄:大溪、黃家、中華、東崗、小溪、里白6個村委會。
四里鄉
轄:四里、梅家、安樂、石盤、船形、排樓、陰泉、美麗、竹山、蛟龍、雷塘、均真、長沖、社溪、李家、芙塘、譚家、東塘18個村委會。
六合鄉
轄:六合、陽家、石龍、源頭、岩龍、龍源、白田、油井、西汾、立新、饒家、芹溪、田心、復成、河田15個村委會。
泗洲鄉
轄:桃源、崔江、小伏、泗洲、四友、竹溪、竹洞、下陽、上陽9個村委會。
歐陽海鄉
轄:大窩、塘、五里、廖家、三白、下山、坦溪、沙溪、禹門、尹坪、兩灣、大乘、東山、江口、歐陽海、神山下、增沅、四庄、義和19個村委會。
光明鄉
轄:和平、玉石、宜福、庭山、料、甘水、潭煙、株術、楓術、群益、樓下、下馬、光明、茶潦、沙泉、潘家、李白17個村委會。
白水鄉
轄:洋泉、漣溪、七步、中白、四境、江友、紫河、清溪、萍湖9個村委會。
楊柳瑤族鄉
轄:楊柳、四合、民族3個村委會。
華泉鄉
轄:神牌、雅里、豐城、發龍、水口、正義、泉田、福龍8個村委會。
古樓鄉
轄:古樓、久長、西沖、石馬、桃田、朱李、下樑、雙橋、車溪、星塘、苗元、坳下、五一13個村委會。
十字鄉
轄:橫塘、愁下、雙林、大市、陳江、黃土、柏家、九岐、岐石、茶林、定心、十字、蔓池13個村委會。
余田鄉
轄:余田、鐵爐、上塘、海塘、虎子帶、下沖、金坪、覺山、槐江、江龍、上橋、下橋、鍾家、碼頭、大良、吉利、小田、江里、增家、力坪、匡家21個村委會。
⑤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城郊鄉柏樹工業園有多少個工廠
7個
⑥ 郴州桂陽縣很窮嗎
郴州桂陽縣是沒有很窮的。
桂陽縣為郴州市下屬縣區,桂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楚南名區」、「漢初古郡」之稱。桂陽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共產主義戰士歐陽海,中國遠征軍國際名將劉放吾,舉重世界冠軍李萍、射擊世界冠軍易思玲的家鄉。
也是「趙子龍計取桂陽」經典三國故事的發生地、世界文化遺產崑曲重要流派"湘昆"的發祥地,可謂「四大發明有桂陽,四大名著有桂陽,世界文化遺產有桂陽,現代英雄名人有桂陽」。
全省縣域經濟強縣桂陽排名第九
省人民政府召開2011年度湖南省縣域經濟考核結果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1年度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
通報了2011年度湖南省縣域經濟考核結果。其中經濟強縣市(按得分排名)為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醴陵市、湘潭縣、攸縣、冷水江市、汨羅市、桂陽縣、永興縣等,我縣排名全省第九。
參照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心的指標體系,湖南省域經濟研究會從2004年開始第一屆(2003年)湖南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評價活動。
今年是第八屆。評價活動客觀記錄各縣市區的工作成果,把全省各縣市區置於一個競爭環境中,激發各縣市區發展經濟社會事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有利於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建立科學考評體系,把幹部政績數字化、標准化、客觀化,改變以往單純用GDP或人為因素考核獎懲幹部的機制。也為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快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領導,為研究會進一步研究縣域經濟提供科學的依據。
此次評價對象為全省87個縣市,望城縣因改區未參加。評價運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心的中郡指標體系,在GDP、地方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工業總產值、人均GDP、人均地方財政收入、GDP增長率。
農民人均純收入十個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的基礎上,今年增加了單位GDP綜合能耗、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職工平均工資四個「兩型」和民生發展指標,結合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以公開出版的統計資料為基礎,再經過資料對比、核實、甄別,抽樣實地考察,完成了2010年湖南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評價工作。
⑦ 桂陽工業園的介紹
湖南桂陽工業園區位於縣城城區周圍,交通便捷,桂嘉高等級公路、省道S322、S214橫貫其中,距廈蓉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30分鍾可上武廣快速、京珠高速及京廣鐵路。以打造桂陽工業新城為目標,主要吸納符合產業政策、環保要求的電子信息、輕工製造、機械製造、能源化工、食品醫葯和礦產品精深加工項目。
⑧ 為什麼叫桂陽
桂陽東塔嶺
桂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楚南名區」、「漢初古郡」之稱。縣境內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遺物磨製刻紋骨錐距今兩萬多年;漢初設郡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歷經郡、國、監、軍、路、府、州、直隸州、縣9種行政區劃而「桂陽」之名不變、治所之城不移,堪稱中華郡縣「活化石」。桂陽是「影響人類進程的世界100位名人」之一、造紙術發明者蔡倫,「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共產主義戰士歐陽海,「中國抗日戰爭60位著名人物」之一、中國遠征軍國際名將劉放吾,舉重世界冠軍李萍、射擊世界冠軍易思玲的家鄉,也是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出生地、「趙子龍計取桂陽」經典三國故事的發生地、世界文化遺產崑曲重要流派"湘昆"的發祥地,可謂「四大發明有桂陽,四大名著有桂陽,世界文化遺產有桂陽,現代英雄名人有桂陽」。
桂陽資源豐富、物產富饒,是久負盛名的"八寶之地"、"烤煙王國"。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礦冶文化深厚,漢置"金官"唐設"監",均為專理礦冶鑄錢的縣級行政機構,北宋桂陽監升為全國唯一的州級礦冶"特別行政區",唐朝標注"桂"字的錢幣流通全國,五代刻有"桂陽監"銘文的銀錠走向世界。境內現已探明的礦藏達11類103種,堪稱中國礦產博物館,其中鉛、鋅、銅、錫儲量位居全國前列,桂陽礦帶隱晶質石墨儲量居全球之首。特色農業資源頗具影響,是全省第一、全國第二的煙葉生產基地縣,煙葉收購量僅次於雲南宣威市,[1]"桂陽煙葉"品牌叫響全國。又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正在致力打造全國油茶大縣。文化旅遊資源獨具魅力,完美展示"千年礦都"文化的城西寶山工礦旅遊項目獲得國家礦山公園資格;"中國十大古村"之一陽山古村被譽為湘南民俗文化與古民居建築"活化石"。
桂陽區位獨特、交通便捷,自古被譽為"三湘之屏藩,兩廣之管鑰"。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稱桂陽"翼帶湘江,連屬越嶠,山川奇勝,甲於湖南,經營楚、粵間,州亦襟要之地矣"。目前,桂陽縣城與武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以寬闊的郴桂城際大道相連,相距車程均不足半小時,在建的廈蓉、京珠復線、桂道高速公路縱橫穿越縣境,形成黃金交通樞紐,從縣城5分鍾可上高速公路,區位交通優勢空前凸顯。
編輯本段桂陽縣發展概況
[2]近年來,桂陽縣圍繞「追趕長瀏望、領跑大湘南」奮斗目標,大力實施「把桂陽打造成郴州市次中心城市和湘南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把桂陽建設成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礦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新型勞動力培養基地,努力實現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人口大縣向人力資源強縣、文化大縣向文化強縣轉變」的「二四三」發展戰略,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0年,全縣實現GDP163億元,是2005年的2.5倍,其中工業增加值73億元,是2005年的3.4倍;財政總收入11億元,是2005年的2.3倍;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省20強列第11位。
新型工業化強勢推進。一是大手筆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平台。以省級桂陽工業園為依託,規劃建設了包括寶山、長富、共和、芙蓉、燕山、舂陵六個項目區的「一園六區」29平方公里大工業園區,科學合理地進行產業分工布局,加速推進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發展。桂陽工業園被評為全省「最受公眾關注的產業園區」。二是大力度推進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與中建集團、中國五礦、湖南有色、銀星公司等戰略投資者在煤炭石墨、錫、銅、鉛鋅等礦產資源整合及精深加工上的合作,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資源附加值。鐵腕「打非治違」,取締非法采礦和冶煉企業(礦點)500餘個,關閉淘汰小型鉛冶煉、水泥廠等落後產能企業30餘家,新建了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資源綜合利用、精深加工重大項目。銀星公司10萬噸富氧煉鉛、南方公司100萬噸干法水泥、富達石墨、鑫通石墨、金怡泰硫酸錳等項目竣工投產;黃沙坪礦100萬噸多金屬利用、寶山鉛鋅銀礦深部開發、利和化工等項目順利推進;擬投資64億元的寶山30萬噸銅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聯合錳業、三和高純鉍、康元鉛鈣合金等企業技改擴能項目以及興達環保、銳弛礦業、申湘尾礦回收等循環經濟企業發展如火如荼
特色農業產業優勢凸顯。在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突破烤煙、生豬、油茶三大全縣性主導產業,連續被評為全國煙葉標准化生產示範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產糧大縣,正致力建設全國油茶產業大縣。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成效斐然,「桂陽煙葉」品牌享譽全國,成功打造2011年全國煙葉收購暨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現場會一流主現場,2011年收購煙葉70餘萬擔,有望成為全國第一大烤煙生產縣。生豬養殖朝著規模化、園區化、標准化方向發展,建成健康養殖示範小區5個,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豬場306個,其中萬頭以上豬場9個,國家級畜禽標准示範場2個、國家級原種豬場1個,年出欄生豬突破120萬頭。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油茶產業,引進和扶持10餘家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油茶開發,力爭5年內全縣油茶林面積恢復擴展到40萬畝以上,即將竣工投產的宏潤油茶將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油茶生產加工企業之一。芙蓉食品工業園建設快速推進,濟草堂飲料等13家企業入駐,紫宇面業、瑞豐米業已竣工投產。
特色文化旅遊業蓄勢而發。被譽為湘南民俗文化與古民居建築「活化石」的陽山古村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被列為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範點、湖南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農業旅遊示範點、中國十大古村之一、百姓喜愛的湖南百景之一。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近年來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68億余元,成為武廣高鐵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京珠高速復線和廈蓉高速桂陽段即將竣工,60米寬的郴桂大道全線通車,與郴州實現交通融城,S214線提質改造工程快速推進,新修通鄉通村公路1528公里,全縣100%的鄉鎮、93%的行政村通上水泥路(油路)。交通基礎設施脫胎換骨,交通條件極大改善,區位交通優勢空前凸顯。
縣城擴容提質成效顯著。以縣行政中心和歐陽海廣場為龍頭,城北芙蓉新區8平方公里新城區快速崛起。新修舂陵、駿馬、珍珠三條繞城大道和環城西路、芙蓉東路、歐陽海大道延伸段等十餘條城市道路,縣城初步形成「一環五橫五縱」發展格局,大幅拓寬了城市骨架。新建了三自來水廠、管道燃氣、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演藝中心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城領國際、蓉信世家、錦綉華庭等一批高檔住宅小區相繼建成,桂陽商貿物流中心、金都匯和凱悅兩家五星級酒店建設順利推進,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大力實施城市主幹道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設了以4條古城門命名的朝陽、拱極、聚寶、迎薰等縣城入口廣場及城市綠島,全面推進城區周邊山頭綠化,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在保持省級衛生縣城、文明縣城的基礎上,成功創建為省級園林縣城。目前,縣城面積擴大到2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18萬。
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近年來全縣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餘億元,重點突出病險水庫治理和煙水配套、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被評為「全國水利建設百強縣」,列為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縣。大力推進新農村示範建設,近幾年累計投入「三清六改一化」等資金近5億元,完成村莊規劃250個,建設示範村118個、整理村240個,創建國家級環境綜合整治村1個、省級生態村2個,郴桂嘉沿線、S214線新農村示範帶建設成效明顯,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
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積極擴大社會就業、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平純收入分別達到15840元、7001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0億元。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普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順利啟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群眾得實惠明顯增多。
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深入實施「教育強縣」戰略,近幾年縣財政投入資金3億余元新建蒙泉學校、收購民辦士傑學校、推進農村合格學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化解「普九」債務,城鄉教育教學條件大為改善。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桂陽職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7%。特別是縣城生態圈建設成效顯著,總面積達4600畝的寶嶺實現全面綠化。
「平安桂陽」建設成效明顯。「五五」普法成效顯著,被評為「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健全信訪維穩工作長效機制,組建縣鄉兩級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立縣、鄉、村三級群眾工作網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和治安重點整治,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特別是通過重拳打擊黑惡勢力和販毒團伙,城區「兩搶一盜」、吸毒販毒等違法犯罪現象明顯減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全縣社會政治大局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在全省社會治安狀況及幹部隊伍形象公眾滿意度測評中,由2006年上半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2011年上半年全省第14位。
2011年6月召開的桂陽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了「加快追領步伐、建設幸福桂陽」的更高追求,明確提出要在深入實施「二四三」發展戰略的基礎上,著力把桂陽打造成全國資源型縣域轉型發展的樣板區、湖南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大湘南地區商貿物流的集散區、郴州「兩型」社會建設的先行區,力爭「十二五」期末,全縣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十一五」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努力把桂陽建設成創業就業充分、創新活力迸發、民意訴求順暢、社會公平正義、生態環境優美、人際關系和諧的幸福家園。
編輯本段桂陽縣自然地理
桂陽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嶺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3′26″至112°55′46″,北緯25°27′15″至26°13′30″。
全縣以丘崗地為主,南北高中間低,屬丘陵地帶。
約二億年前,桂陽境內是一片淺海。距今約一億九千萬間的印支運動,桂陽隨湘南地區抬升為陸地,縣境南北侵入花崗岩體,突起成為山地,強烈的燕山和喜山運動,使縣內地質岩性變復雜,形成不同時代的不同地層和構造體系。
桂陽地層總厚度為8835—13181.6米,有各類地層系10種,其中震旦系主要分布在縣北泗洲山、塔山與和平的對面山一帶,岩層厚度約21—105米;寒武系主要分布在白水、華山、泗洲山及和平的大源嶺、橋市楓樹、泗洲桃源、塘市黃家等地,岩層厚度300—2100餘米;志留系主要分布在楊柳、白水、光明等地,岩層厚度870餘米;泥盆系中統分布在泗洲山東西側和十字、古樓、余田、燕塘、蓮塘、泗洲、板橋、塘市、四里等地,其上統主要分布在塔山的南嶺、毛塔低嶺,厚度約140—660餘米;石碳系主要分布在縣西北部和縣東南部,岩層厚度約110—270米;二迭系之下統主要分布在五寨山脈北段和桐木嶺、東華山、打油嶺等地,岩層厚18—195米,凄傷統龍潭組分布在金仙寨西北至天陽山西麓、博石嶺周圍、五寨山脈中段,是桂陽主要含煤地層,岩層厚度161—197米,其當沖組分布在天門山脈北段,壇山和東華山以北,厚度12—389米,三迭系主要分布在城郊鄉三角寨西南,岩層厚度85—395米,白堊系分布在飛肖嶺以南、理坪圩以北,岩層最大厚度1340米;第三系主要分布在銀河鄉、樟市水盤村和團結下竹中等地,岩層厚度20—70米;第四系為沖積殘坡積層,主要分布在樟龍洞和賢江洞地帶,厚度1.5—38米。
桂陽的地質構造自元古代震旦系以來,歷經武陵、雪峰、加里東、
桂陽縣
華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次構造運動,主要形成徑向構造和新華夏構造。徑向構造在桂陽境內處於耒陽至臨武南北向構造帶中段,根據構造形態,具有明顯控制的有向斜和背斜構造。新華夏構造在境內由走向北東20度左右壓性斷裂和褶皺組成,特別在黃沙坪礦區表現最明顯。縣東北與永州、郴縣交界地為永郴褶皺帶部分,在橋市、青蘭鄉境為歸宿不明的古跡構造形態。
桂陽縣境內岩石有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10餘種。
⒈火成岩亦稱岩漿岩,共有面積274.3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9.23%,以花崗岩侵入體為主,較大面積的岩體有龍渡嶺角閃石墨雲母花崗岩、大義山黑雲母花崗岩、塔山黑母花崗岩三大分布地。
⒉沉積岩包括灰岩、砂岩、紫紅色砂頁岩和堆積物,面積2403.3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0.84%,其中灰岩包括泥質灰岩、白雲岩、白雲質灰岩、灰質白雲岩、鈣質頁岩等,面積1559.88平方公里;砂岩包括石英砂岩、粉碎岩、鐵綠泥質砂岩、炭質頁岩、砂質頁岩,面積220.66平方公里;姿色砂頁岩,面積100.8漂浮公里;堆積物,又稱第四紀堆積物,面積522.03平方公里。沉積岩是桂陽岩石作掇分布最廣的礦物質。
⒊變質岩包括板岩、石英岩、變質砂岩等,面積220.72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7.43%。
桂陽地處南嶺山脈中段北緣,北枕塔山、大義山、南嶺騎田嶺北麓,中間為廣闊的丘陵崗地,形成南北高、中間低的馬鞍型。
桂陽縣境內山地面積1131.59平方公里,分南部中低山區和北部中低山區兩大片。
南部中低山區有金仙寨、龍渡嶺,海拔分別為1277米和1106米。另有高800米以上山頭22個,形成以南北向為主、山坡陡峭、山頂似崗狀山原的山地,佔全縣山地面積20.48%。成片分布於菏葉、清和、正和、太和、方元、燕塘等鄉鎮。
北部中低山區由塔山、大義山、泗洲山等山體組成。有大小山頭150多個,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50多個,泗洲山最高,海拔1428.3米,山與山相連,組成一條近40公里長、山系縱橫、層巒迭嶂的山體,成片分布與白水、華泉、楊柳、華山、光明、蓮塘、樟木、浩塘、仁義、城郊、六合、東成、歐陽海、和平、橋市、青蘭等鄉鎮,佔全縣山地面積的79.52%。
桂陽境內丘陵頂部渾圓,唯蓮塘等地丘陵頂多尖峰,總面積780.95平方公里。其形態分低丘和高丘。低丘比高60—150米,坡度15—20度的占丘陵總面積的60.5%,主要分布在燕塘、菏葉、太和、方元、仁義、城郊、泗洲、四里、浩塘、余田、洋市、蓮塘、團結圩、黃砂坪等鄉鎮。高丘比高150—200米,坡度20—25°的占丘陵。
桂陽水資源豐富,年降水量41.8億立方米,徑流總量20.34億立方米,城區有水廠兩座,能滿足各項工農業生產用水需求。日設計綜合供水能力4.5萬噸。
2005年,該縣共投入資金269.8萬元,在飲水困難的13個鄉鎮的17個行政村修建了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工程共17處,有力改善了廣大群眾的飲水狀況,提高了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桂陽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日照時數1705.4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85.2毫米。桂陽位置東經112°13′26″至112°55′46″,北緯25°27′15″至26°13′30″。桂陽縣地處南嶺山脈北側,地貌南北高中間低,呈馬鞍型,因高低差別大,氣候各異。
日照:1989—2000年,桂陽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566小時,佔全縣地處緯度可日照時數的36%。期間,日照時數出現最多的年份是1996年,為1762小時;最少的年份是1990年,為1274小時,分別占可照時數的40%和29%。在一年當中,日照輻射最多的月份是7月,為245小
桂陽縣
時,平均每天有8小時;最少的月份是2月,為61小時,平均每天只有2小時,分別占可照射時數的59%和18%。上述日照時數表明,桂陽縣屬典型的亞熱帶季節性氣候,冬季無嚴寒,夏季酷暑時間不長。但縣南的荷葉鎮、清和鄉和縣北的光明、白水、華泉、華山、楊柳、橋市等山區鄉,由於受地形的影響,日照時數比丘崗山地偏少2—3成,陽光不足對農業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對農業品種有一定的限制。
氣溫:境內可分為兩個不同類型的氣候區域,南北山區為春冷、夏涼、鞦韆、冬寒,中部廣大的丘崗山地為春涼、夏熱、秋旱、冬冷;年平均氣溫北部山區為14—16℃,中部丘崗山地為17—18℃,南部山區為16—17℃。進入90年代,氣溫有變溫趨勢。1991—2000年年平均17.5℃,比前10年高0.4℃年平均最高氣溫是1998年達18.6℃,部分鄉鎮年平均超過20℃;年極端高溫南北山區30—35℃,中部丘崗山地為35/u40℃;年極端低溫山區-8至12℃,丘崗山地-3至—8℃,其中1998和1999年年平均氣溫均超過18.O℃,1998年7月中旬連續38天日最高氣溫≥35.O℃,日平均氣溫≥30.0℃;冬季偏暖,雨雪甚少。
桂陽境內地質構造復雜,礦藏資源豐富,古稱「八寶之地」,礦藏資源從種類、數量到品位和質量,都是湘南地區的富礦縣、大礦縣。有些礦藏名冠三湘乃至國內外。
黃沙坪礦區和寶山礦區,礦富品多,開采時間悠久,唐宋以來名噪全國,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吸引不少外國礦業專家前來考察,深受青睞。根據地質勘探資料顯示,目前桂陽縣境內已查明的礦種有60餘種。其中:有色金屬礦有鉛、鋅、銅、錫、鉬、鉍、銻、鎢、鎂等;黑色金屬有鐵、錳等;貴金屬有金、銀;能源礦產有煤;冶金輔助原料礦產有耐火粘土、白雲石、硅石、石灰岩、螢石等;非金屬礦產有砷、硫等;建材類有水泥用灰岩、瓷泥、磚瓦粘土、大理石等。煤炭保有儲量2375萬噸,石墨保有儲量1799萬噸,鉛金屬量30.08萬噸,鋅金屬量48.49萬噸,錳43萬噸,鐵3082.7萬噸,銅6.81萬噸,錫9285噸。
桂陽的土壤、氣候適宜種煙,以桂陽為煙葉主產縣的郴州地區乃全國六個最適種煙區之一。境內煙草栽培,始於明代萬曆,擴展於清代光緒,初成於民同中期,鼎盛於新中國建立後。
明萬二十一年(1594),煙草自菲律賓傳入中國閩、粵不久,境內樟樹下、長江圩一帶就開始種植曬煙,然產量甚少。直至清嘉慶(1796—1820年)時,仍「嗜首甚眾,地不多產,惟購買於衡湘他邑。」光緒年間(1785—1820年),逐步擴種至全境,且有少量煙葉、煙絲外銷。民國初期,國內軍閥混戰,貨物流通不暢,種植減少;北伐勝利後,漸有發展,民國17年(1928年),產量達15000擔,外銷也日漸增多。民國30年產量增至24600擔,約佔全省總產量的十分之一,並以質優馳名粵、漢和港澳。抗日戰爭後期,曬煙生產又漸衰落,民國38年產量僅7500擔。
新中國建立後,由於縣委、縣人民政府貫徹「以糧為綱、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農業生產方針,加強對煙葉生產的領導,並逐漸建成技術、物資、流通全面配套的服務網路,煙葉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1954年,曬煙產量恢夏到563噸,居全省第二位,次年又增至900噸。同時,1951年開始試種烤煙,1960年再次試種成功,隨後迅速推廣,並取代曬煙。1974年,桂陽成為全國十個烤煙生產基地縣之一。
桂陽史稱「楚南名區、漢初古郡」,境內從南至北分為五大風景區。南有荷葉鎮的潮泉風景區,中有縣城東塔風景區和春陵江風景區,北有蓮塘風景區,西北有壇山風景區。她們以神秘、古韻、靚麗、幽雅和雄偉各具特色。
⑨ 桂陽縣的經濟
2013年,桂陽縣生產總值256.5億元,比2012年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35.2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85.8億元,增長13.2%。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36372元,增長10.7%。
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3.8:52.7:33.5。其中,一產業比重與2012年比下降0.8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上升1.2個百分點。 2013年,桂陽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28.3億元,比2012年增長1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長22.7%,重工業增長6.0%;公有制經濟增長71.5%,非公有制經濟增長13.4%;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21.2%,小型企業增長9.1%;高技術行業增長33.3%,高耗能行業增長10.6%;采礦業下降5.3%,製造業增長18.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下降4.0%。製造業中,有色冶煉、化工、食品、建材、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25.1%、13.7%、34.8%、50.3%、54.2%。年末省級及以上園區集聚規模工業66家,實現增加值88.4億元,比2012年增長22.9%。
2013年原煤產量315.9萬噸,下降24.3%;鐵礦石92.5萬噸,下降13.7%;鉛精礦5.3萬噸,增長8.2%;鋅精礦4萬噸,下降21.6%;鎢精礦0.05萬噸,增長98.1%;硫鐵礦5.8萬噸,增長3.3%;發電量7.56億千瓦時,增長25.3%;其中水力發電量4.93億千瓦時,下降18.3%;風力發電2.63億千瓦時,增長100%。水泥223.8萬噸,增長21.0%;鉛10.6萬噸,下降1.9%;白銀317噸,增長91%。 2013年,桂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3億元,增長13.4%。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7.6億元,增長13.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3.7億元,增長14%。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中,汽車類銷售額1.9億元,增長33.1%;家電類銷售額1.1億元,增長22.8%。石油製品、金銀珠寶、化妝品、建材、傢具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2.2%、30.7%、33.8%、24.2%和25.8%。
2013年末桂陽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40.99億元,比年初增加15.28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個人存款余額112.04億元,新增15.39億元,同比增長15.9%;單位存款余額28.36億元,新增1.51億元,同比增長5.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1.4億元,新增12.8億元,同比增長26.3%。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9.21億元,新增2.02億元,同比增長11.8%;中長期貸款余額42.19億元,新增10.78億元,同比增長34.3%。全縣金融機構盈利1.42億元,增長40.6%。
⑩ 桂陽縣的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3個街道、17個鎮、6個鄉(含2個民族鄉),即龍潭街道、鹿峰街道、黃沙坪街道;正和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舂陵江鎮、仁義鎮、蓮塘鎮、浩塘鎮、荷葉鎮、樟市鎮、方元鎮、雷坪鎮、敖泉鎮、歐陽海鎮、四里鎮、橋市鄉、泗洲鄉、光明鄉、白水鄉、楊柳瑤族鄉、華山瑤族鄉,共26個鄉級行政區。
2015年,桂陽縣鄉鎮區劃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桂陽縣共減少4個鄉級建制,現轄橋市鄉、白水瑤族鄉2個鄉,正和、太和、方元、荷葉、樟市、洋市、雷坪、仁義、和平、敖泉、歐陽海、蓮塘、流峰、塘市、四里、舂陵江、浩塘17個鎮,龍潭、鹿峰、黃沙坪3個街道共19個鄉鎮、3個街道,總面積2958.3平方千米,總人口88.6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龍潭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