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

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

發布時間:2022-06-14 12:34:55

A.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1)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B. 工業企業指的是什麼

「工業企業」是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劃分屬於工業行業的企業。在國家標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行業代碼前兩位為06-46的企業就屬於工業企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

工業企業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直接從事工業產品 (或工業性勞務) 的生產經營活動;

2、擁有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的物質資源和場所;

3、在經濟上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資格。工業企業,按社會性質可劃分為資本主義工業企業和社會主義工業企業;按技術水平可劃分為手工工業企業和現代工業企業;按規模可劃分為大型工業企業、中型工業企業和小型工業企業;

按隸屬關系可劃分為中央企業、地方企業、街道企業和鄉鎮企業;按生產過程的特點可劃分為採掘型、合成型、分解型、調制型、裝配型;按生產方式可劃分為單件生產類型、成批生產類型、大量生產類型;按組織形式可分為單廠企業和多廠企業,等等。

(2)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擴展閱讀: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最大製造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只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中國製造業佔世界2.7%居世界第九;2000年上升到6%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世界第二;2010年比例上升到19.8%,居世界第一。此後多年居世界第一。

1992年中國工業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2007年超過10萬億元。2017年,中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工業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為中華民族從崛起、富裕到強大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做出了巨大貢獻。

C. 工業有哪些分類

重工業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3)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擴展閱讀:

電力工業主要包括5個生產環節。

1、發電,包括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和其他能源發電;例如中國火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國北方產煤區,以利用煤炭為主。水電主要集中分布於南方水能豐富的河源區。核電分布還不是很典型。

2、輸電,包括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例如,中國最大的輸電工程有西電東送工程等。

3、變電;

4、配電;

5、用電,包括用電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用電負荷的控制,以及將這5個環節所存在的設備連接起來的電力系統,此外,還包括規劃、勘測設計和施工等電力基本建設,電力科學技術研究和電力機械設備製造。

D. 國民行業經濟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共有97類,其分類如下:

農業
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
林業
鐵路運輸業
畜牧業
道路運輸業
漁業
水上運輸業
農、林、牧、漁服務業
航空運輸業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管道運輸業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倉儲業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郵政業
非金屬礦采選業
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
開采輔助活動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其他采礦業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
批發業
食品製造業
零售業
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住宿業
煙草製品業
餐飲業
紡織業
貨幣金融服務
紡織服裝、服飾業
資本市場服務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保險業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其他金融業
傢具製造業
房地產業
造紙和紙製品業
租賃業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商務服務業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研究和試驗發展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專業技術服務業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
醫葯製造業
水利管理業
化學纖維製造業
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
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公共設施管理業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居民服務業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機動車、電子產品和日用產品修理業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其他服務業
金屬製品業
教育
通用設備製造業
衛生
專用設備製造業
社會工作
汽車製造業
新聞和出版業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文化藝術業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體育
儀器儀表製造業
娛樂業
其他製造業
中國共產黨機關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國家機構
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人民政協、民主黨派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社會保障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其他成員組織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房屋建築業
國際組織
土木工程建築業
使領館
建築安裝業

拓展資料
國民經濟是由各行各業構成的各個經濟部門的總和,它的基本構成細胞就是各個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以及居民戶。對國民經濟的觀察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進行:從靜態上看,國民經濟是由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各行各業的有經濟利益關系的各單位構成。從動態上看,就是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即依次從生產開始,經過分配,達到最終使用的不斷循環利用過程。

E. 中國的工業有哪些

中國工業主要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

輕工業如:食品、紡織、傢具、造紙、印刷、日用化工、文具、文化用品、體育用品工業等。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

一、紡織業

紡織業在中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中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二、食品業

食品工業是指以農副產品為原料通過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發酵的方法製造食品的工業生產部門。其原料主要是農、林、牧、漁及副業部門生產的初級產品。

三、印刷業

印刷業是一個巨大的行業體系,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體系。從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發明以來,印刷技術就一步步深入生產、生活,並一步步壯大、發展,形成一整個大的工業。

四、冶金工業

冶金工業是指開采、精選、燒結金屬礦石並對其進行冶煉、加工成金屬材料的工業部門。分為:

(1) 黑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鐵、鉻、錳及其合金的工業部門,它主要為現代工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和軍事裝備提供原材料。

(2) 有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非黑色金屬的金屬煉制工業部門,如煉銅工業、制鋁工業、鉛鋅工業、鎳鈷工業、煉錫工業、貴金屬工業、稀有金屬工業等部門。

五、化學業

化學工業是屬於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由最初只生產純鹼、硫酸等少數幾種無機產品和主要從植物中提取茜素製成染料的有機產品。

逐步發展為一個多行業、多品種的生產部門,出現了一大批綜合利用資源和規模大型化的化工企業。包括基本化學工業和塑料、合成纖維、石油、橡膠、葯劑、染料工業等。

F. 工業指的是什麼

工業定義:
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產活動部門。工業劃分標准為國家標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中有關採掘業、製造業以及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分類。
工業生產活動主要包括: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如采礦、曬鹽、森林採伐等,但不包括禽獸捕獵和水產捕撈;對農副產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糧油加工、食品加工、軋花、繅絲、紡織、製革等;對採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冶金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加工、機械加工、木材加工等,以及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等;對工業品的修理、翻新,如機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的修理等,不包括屬於居民服務業的日用品修理。
工業企業定義:
工業企業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有固定或相對固定的生產組織、場所、設備和從事工業生產的人員;常年從事工業生產活動,或全年開工三個月以上的季節性工業生產活動;能夠同農業及其他生產行業分開核算(會計上獨立核算);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領取了營業執照。在實際中,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的工業企業,若符合前三個條件,也包括在企業范圍內。

G. 國民經濟包括哪些領域

我國國家統計局明確將國民經濟劃分三大產業:

第一產業:農業;

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

第三產業:其他 。

我國推出國民經濟行業的分類標准GB/T4754-2002,行業門類20個,行業大類95個,行業中類396個,行業小類913個。

按照該分類,運輸業和商業雖然不直接創造物質產品,但擔負著把產品由生產地點轉移到消費地點,和把商品分配給消費者的生產活動。

是生產過程的繼續,物質產品經過流通和分配過程,追加了運輸業和商業的價值,增加了原有產品的價值。因而也包括在五大物質生產部門之內。

其他如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學研究、公用事業、生活服務、旅遊等行業則劃為非物質生產部門。

(7)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的規定,國民經濟評價的指標主要有經濟內部收益和經濟凈現值或經濟凈現值率。項目初選時,也可採用投資凈效益率等靜態指標。

1、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經濟內部收益率是反映對國民經濟貢獻的相對指標。它是項目在其計算期內的經濟凈現值累計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2、經濟凈現值(ENPV)和經濟凈現值率(ENPVR)。經濟凈現值是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所作貢獻的絕對指標。它是用社會折現率將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凈效益折算到建設起點(建設初期)的現值之和。

當經濟凈現值大於零時,表示國家為擬建項目付出代價後,除可得到符合社會折現率的補償外,還可以得到以現值計算的超額社會盈餘。經濟凈現值率是反映項目單位投資為國民經濟所作凈貢獻的相對指標,它是經濟凈現值與投資現值之比。

經濟凈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項目,國民經濟評價應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在選擇方案時,應選擇經濟凈現值大的方案;當各方案投資額不同時,需用經濟凈現值率來衡量。

3、投資凈效益率。投資凈效益率是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內,其年凈效益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是反映項目投產後單位投資對國民經濟所作的凈貢獻的指標。對在生產期內各年的凈效益變化幅度較大的項目,應計算生產期年平均凈效益與總投資的比率。

H. 工業包括哪些行業

中國的製造業分為三類:

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占我國製造業比重為30.2%。

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佔33%。

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約佔35.5%。

(8)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擴展閱讀:

製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

根據在生產中使用的物質形態,製造業可劃分為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

製造業包括:產品製造、設計、原料采購、設備組裝、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

I. 39個工業大類是指哪些類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 ,其他采礦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製品業,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9)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擴展閱讀: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戰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進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發生變化。其變化趨勢是: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

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而在發展中國家除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外,總的說來其產業結構層次都相對落後,轉變的進程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J. 國民經濟三大產業是什麼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方法,三次產業劃分標准如下:

第一產業是指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第二產業是指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和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上述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它各業。具體又分為兩大部門:

(1)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

(2)服務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其他行業。

閱讀全文

與國民經濟分類中哪些屬於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帕拉梅拉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702
賓士有多少車是鋁合金門的 瀏覽:663
賓士腰靠多少錢 瀏覽:310
奧迪大燈翻新怎麼清洗 瀏覽:1002
賓士的馳的定義如何組詞 瀏覽:664
賓士v260手剎在什麼地方 瀏覽:654
誤食工業油有什麼影響 瀏覽:817
惠州市水北工業園區在哪個縣 瀏覽:953
奧迪tt二手車15年什麼價 瀏覽:333
本田奧迪哪個提速快 瀏覽:951
宣城工業園地皮多少錢 瀏覽:107
奧迪a630t缸體怎麼分左右 瀏覽:900
賓士ehud如何顯示實景地圖 瀏覽:847
疫情下工業如何營銷 瀏覽:474
投標文件中工業總產值怎麼填 瀏覽:938
從戴南到南京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595
蘇州工業硝酸多少錢一個 瀏覽:128
寶馬生產一輛車要多久 瀏覽:559
寶馬m3油門踏板怎麼拆 瀏覽:635
二手賓士a180貸款首付與月供多少 瀏覽:649